對小孩打罵處罰也算是家暴嗎?修法後父母不能罰站孩子?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線上免費婚姻問題諮詢:https://lin.ee/q0M2iJV

  各位網友小時候有被父母或老師處罰的經驗嗎?想必是一定有!現在回想起來,當年還真是年少不懂事害師長擔心,至於是什麼原因被懲罰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很多時候還得感謝當年的懲處,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能分辨對錯、沒有走偏。

  雖然我們很想將以前小時候所受的那套教育方式拿來用在我們的下一代身上,但這陣子的民法修正草案恐怕要讓不少當家長的「失望」了。甚至有新聞媒體說「連罰站和罵人都不行」,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快和我們一起看看這次的修法內容吧!

線上免費婚姻問題諮詢:https://lin.ee/q0M2iJV


懲處是家庭暴力還是不當管教?新法舊法比較!

  • 民法第1085條現行法規:「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
  • 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父母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應考量子女之年齡及發展程度,尊重子女之人格,不得對子女為身心暴力行為。」

  這法規目前還只是「草案」,尚未上路。雖然沒有具體指出什麼是「不尊重人格的暴力行為」,也沒有明確寫出不能罵、不能罰站、不能罰寫課文、不能打手心這類具體的懲處,但考慮到有些孩子身心尚未健全、心靈脆弱,罰站和責罵會嚴重影響身心發展,才做如此修法。

線上免費婚姻問題諮詢:https://lin.ee/q0M2iJV


為什麼要修法禁止父母懲罰小孩?小孩不聽話也不能打罵嗎?

  會出現這樣的修法其實是參照外國的相關法規修法案例,並且符合聯合國權利公約。民眾們對這樣的修法看法兩極,有人認為小孩很難管教,不處罰後更難聽進去;但有人說孩子會自己思考,只要大人好好溝通就夠了,懲罰反而給了慧家暴孩子的大人藉口。

  不過,每個國家的環境背景皆不相同,就算這樣的法規在外國實施,不意味著也適合台灣的風氣。更何況像有類似法規的德國在制定相關規定時,有特別載明會危害幼兒身心的行為,且強調要根據個案來評定。

線上免費婚姻問題諮詢:https://lin.ee/q0M2iJV


管教小孩是家暴嗎?修法後對小孩講話大聲就被剝奪監護權?

  現在法條還在修正草案階段,尚未通過實施,說要修法很久卻都沒上路施行的條文多得是,現階段還用不著太過緊張。

  至於如果因為責罵孩子被準備離婚或正在分居的配偶抓到把柄,並主張家暴想搶奪監護權或訴請離婚,其實也不用太過煩惱。法官畢竟也都是經歷過罰站責罵的過來人,對於保護令有任何不滿皆可提出抗告。也不用擔心法官會因此受到修正草案影響而做出對自身不利的判決,畢竟那真的僅僅還在草案階段,現行法規是准許爸媽適當管教孩子的,法院還是會遵守目前的法條來審理。

線上免費婚姻問題諮詢:https://lin.ee/q0M2iJV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婚姻家庭律師❤法律補給站的沙龍
9會員
139內容數
想離婚其實一點都不難,但許多人總是在無意識中把框架侷限在死板的法律條文內,而疏於考量前因後果,導致自身會不小心做出錯誤的決定,弄得整個離婚過程都跌跌撞撞,還無法結束這段痛苦的婚姻。 讓律師從法律的角度來為您解析,到底整個離婚過程中是哪裡出了問題才無法離婚,又該用什麼方式來爭取對自身更有利的離婚條件。
2024/03/13
本文介紹了離婚時財產分配的問題,包括如何處理小額雜費、債務分配和婚前買房等情況。建議夫妻在離婚時可以線上諮詢婚姻問題。
Thumbnail
2024/03/13
本文介紹了離婚時財產分配的問題,包括如何處理小額雜費、債務分配和婚前買房等情況。建議夫妻在離婚時可以線上諮詢婚姻問題。
Thumbnail
2023/03/28
離婚即將修法的消息,經大法官直播宣判與新聞媒體大肆報導,幾乎已經是人人皆知了。除了大眾最在意的「自己有錯以後也是能訴請離婚」外,往後「婚姻無責任者」才能依據民法第1052條第二項規定來訴請離婚。
Thumbnail
2023/03/28
離婚即將修法的消息,經大法官直播宣判與新聞媒體大肆報導,幾乎已經是人人皆知了。除了大眾最在意的「自己有錯以後也是能訴請離婚」外,往後「婚姻無責任者」才能依據民法第1052條第二項規定來訴請離婚。
Thumbnail
2023/03/10
都要離婚了,自然是分得越開、再無瓜葛最好。但在很多時候,某些財產關係上的權利義務並非那麼容易就能解決。貸款保人、保單受益人都是相當常見的癥結點。不少夫妻因為發現很多契約文件上的關係實在太難分割,乾脆選擇忍著放棄不離婚。律師出馬會「增加自身氣勢」、給對方帶來莫名壓力,能更順利進入正題來解決危機。
Thumbnail
2023/03/10
都要離婚了,自然是分得越開、再無瓜葛最好。但在很多時候,某些財產關係上的權利義務並非那麼容易就能解決。貸款保人、保單受益人都是相當常見的癥結點。不少夫妻因為發現很多契約文件上的關係實在太難分割,乾脆選擇忍著放棄不離婚。律師出馬會「增加自身氣勢」、給對方帶來莫名壓力,能更順利進入正題來解決危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事務所已經接到太多類似的案件,明明都是愛小孩的爸媽,卻因為對孩子態度比較嚴苛就遭認定為家暴,這實在很令人難過鼻酸。如果不希望因此失去監護權,或不小心因此遭申請保護令無法接近孩子的爸媽,一定要閱讀本文!
Thumbnail
事務所已經接到太多類似的案件,明明都是愛小孩的爸媽,卻因為對孩子態度比較嚴苛就遭認定為家暴,這實在很令人難過鼻酸。如果不希望因此失去監護權,或不小心因此遭申請保護令無法接近孩子的爸媽,一定要閱讀本文!
Thumbnail
一位媽媽問我, 處罰孩子的意義在哪? 這不是一位支持人本的媽媽, 而是一位篤信嚴格才能成才、打罵才會聽話, 卻對於目前女兒凡事擺爛, 極度無奈且無助的媽媽。 「回到家,餐袋就丟在那裡,我沒有幫她洗她就放給它臭!洗完澡,濕濕的毛巾就放在地上不管!一個女孩子衛生習慣這麼差!你看她衣服也穿不好,都不怕被別
Thumbnail
一位媽媽問我, 處罰孩子的意義在哪? 這不是一位支持人本的媽媽, 而是一位篤信嚴格才能成才、打罵才會聽話, 卻對於目前女兒凡事擺爛, 極度無奈且無助的媽媽。 「回到家,餐袋就丟在那裡,我沒有幫她洗她就放給它臭!洗完澡,濕濕的毛巾就放在地上不管!一個女孩子衛生習慣這麼差!你看她衣服也穿不好,都不怕被別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在一個社團看到關於打小孩的管教方式討論,底下一堆爸媽大喊「不打是要我怎麼教小孩?」看得我膽顫心驚。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打小孩算不算家暴?其實也不用把法律想的太死板,如果不是嚴重或長期的暴力行為,基本上不會因為你打過小孩就變成家暴犯,或因此被申請保護令,但如果您有離婚的另一半,而監護權在對方身上時,如果探視頻頻受阻或是發現小孩行為異常時,要注意小孩是否有受到精神或身體上的虐待,必要時可以蒐證為孩子申請保護令,並申請轉
Thumbnail
打小孩算不算家暴?其實也不用把法律想的太死板,如果不是嚴重或長期的暴力行為,基本上不會因為你打過小孩就變成家暴犯,或因此被申請保護令,但如果您有離婚的另一半,而監護權在對方身上時,如果探視頻頻受阻或是發現小孩行為異常時,要注意小孩是否有受到精神或身體上的虐待,必要時可以蒐證為孩子申請保護令,並申請轉
Thumbnail
幼兒會打父母,大多是家長太寵的關係,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打人又不痛、長大自然就會改善了,因此即便孩子不肯說對不起,也就作罷不處罰,但長期會使孩子養成壞習慣,而且長越大越難改過來,等孩子打人會痛或引發嚴重問題時,才要他修正行為,小孩會覺得很疑惑,小時候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
Thumbnail
幼兒會打父母,大多是家長太寵的關係,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打人又不痛、長大自然就會改善了,因此即便孩子不肯說對不起,也就作罷不處罰,但長期會使孩子養成壞習慣,而且長越大越難改過來,等孩子打人會痛或引發嚴重問題時,才要他修正行為,小孩會覺得很疑惑,小時候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
Thumbnail
從小我們就聽過一句話 : 「不打不成器」。而身為一位體保生,體罰是家常便飯。但其實不單是選手,體罰也時常出現在學校裡。 你或許曾是其中一位被體罰過的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也可能認為體罰是件相當正常的事;亦或是認為不合理,也無力反抗。那麼經過了這麼多年,你依然支持體罰嗎 ? 為什麼 ? 
Thumbnail
從小我們就聽過一句話 : 「不打不成器」。而身為一位體保生,體罰是家常便飯。但其實不單是選手,體罰也時常出現在學校裡。 你或許曾是其中一位被體罰過的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也可能認為體罰是件相當正常的事;亦或是認為不合理,也無力反抗。那麼經過了這麼多年,你依然支持體罰嗎 ? 為什麼 ? 
Thumbnail
「孩子只聽爸爸的話,因為爸爸很兇、會處罰他」、「我不喜歡先生這樣的方式,但好像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有時候不打,真的講不聽。」這是我在家長課中,一位媽媽這樣告訴我。開始帶領著不同教養風格的活動時,我注意到這位媽媽的若有所思。
Thumbnail
「孩子只聽爸爸的話,因為爸爸很兇、會處罰他」、「我不喜歡先生這樣的方式,但好像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有時候不打,真的講不聽。」這是我在家長課中,一位媽媽這樣告訴我。開始帶領著不同教養風格的活動時,我注意到這位媽媽的若有所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