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慎思

原文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後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成為了勉勵人學習的五個要素,前四項為「知」,最後一項為「行」,是知行合一的道理,「慎思」指謹慎地思考。「慎思」是為學的第三步,先廣博地學習,然後詳細地求問,問到答案後便要謹慎地思考。

下文「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是呼應「慎思」,它的意思是:「不思考就算了,一旦思考而未能有結論的話,就不要放棄。」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是「別人如果做一次就做得到,我卻不成功,那我就做一百次。別人如果做十次就做得到,我卻不成功,那我就做一千次。」也是再次強調努力嘗試,不要放棄的學習精神。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會員
167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稽古齋 的其他內容
解析「審問」的意涵。
解析「博學」的意涵。
解析「審問」的意涵。
解析「博學」的意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做一個聰明的人,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聰明。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其實「吾日三省吾身」,並非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是保持自身的主動積極,隨時身處於-大腦高速運轉保持良善好心地的狀態。  只要在狀態裡,再貪心也是精進;不在狀態裡,再精進也是貪心。 最後才發現,「吾日三省吾身」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只是為把最精華的凝聚力、注意力留給自己。 卻沒想到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宋代詩人林逋的這句話,為我們在創造、創新和創業的旅程中提供了寶貴的指引。在創造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顆清澈的心靈,以發掘那些前所未有的想法與靈感。心若不清,創造的種子就無法在心田生根發芽。而在創新的道路上,我們更需堅定的意志,去推陳出新,不斷改進和升華已有的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做一個聰明的人,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聰明。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其實「吾日三省吾身」,並非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是保持自身的主動積極,隨時身處於-大腦高速運轉保持良善好心地的狀態。  只要在狀態裡,再貪心也是精進;不在狀態裡,再精進也是貪心。 最後才發現,「吾日三省吾身」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只是為把最精華的凝聚力、注意力留給自己。 卻沒想到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宋代詩人林逋的這句話,為我們在創造、創新和創業的旅程中提供了寶貴的指引。在創造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顆清澈的心靈,以發掘那些前所未有的想法與靈感。心若不清,創造的種子就無法在心田生根發芽。而在創新的道路上,我們更需堅定的意志,去推陳出新,不斷改進和升華已有的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