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誠信、多問問題、試著勇敢打破集體錯覺:《集體錯覺》讀書心得。

更新於 2024/09/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Background Photo by Aleksandr Ozerov on shutterstock

本書吸引我的原因?

本書描述一段大家都很有共感的現象:疫情期間市場傳言紙漿被轉去做口罩,衛生紙、衛生棉等紙類製品恐將漲價,造成民眾瘋搶衛生紙現象。這類訊息在LINE群和Facebook社群快速傳遞,大眾恐慌著先去大賣場搶大量衛生紙囤積。當下疑問想著口罩不是不織布做得的嗎?但想著衛生紙可以放很久,用完又沒其他物品可替代。

作者 Todd Rose 是一位美國教育發展心理學家。曾經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推動「黑馬計畫」,透過上百位各界成功人士的訪談,歸納出成功之道,並將研究成果寫成《黑馬思維》。本書《集體錯覺》探究人們的盲從心理,指出很多社會現象的問題根源。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從眾陷阱」指出人們是如何容易地跟隨集體錯覺;「社會困境」描述人們先天大腦是如何導向集體錯覺;「重拾我們的力量」闡述社會如何去面對這個問題。

“we suffer more often in imagination than in reality”
我們的想像,比現實更常傷害我們。
— Lucius Annaeus Seneca

什麼是集體錯覺?

本書開篇就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來舉例。沒有人想被當笨蛋也不敢直接當眾對國王說破,直到一個小孩勇於說出了真相才破解謊言。顯現了追隨主流群眾而偏誤的從眾心態。作者說:「集體錯覺就是社會編織的謊言。」當大部分人們都私下不認同某觀點,卻誤以為其他人都認同,就會在公開場合附和認同這個觀點,讓大眾去做他想做的事,最後反而成就了沒人想要的真正結果。

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利用人們怕尷尬的天性來解決交通問題。

作者提出一個案例:90年代末,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是全國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城市之一,此外,哥倫比亞的行人很愛闖紅燈,行人占市區車禍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市長 Antanas Mockus 為了解決混亂交通問題,試著安排二十個穿著鮮豔服裝荒謬寬褲的默劇小丑,取代交通警察站上十字路口,只要有違規的人就上前去,用誇張的動作和強烈的表情提醒騎士戴緊安全帽、不要跨道蛇行。讓整個路口所有人都注意到那些違規的人,因此讓違規的人覺得被羞辱很丟臉,寧願去遵守交通規則,十年之後車禍死亡人數減少了五成以上。

從案例中發現:從發現到問題、定義問題,大膽提出別出新意的解決方案,再從小部份的實驗開始驗證方法是否有效,成功之後再把一批交通警察重新訓練成小丑,小丑數量增到四百個使得加快達成目標。小丑們既不能說話,也沒有武器和權威感,卻能發揮影響力去有效改善波哥大的交通安全。

Photo by micheile henderson on Unsplash

當人們態度和行為不一致時,會產生心理壓力促使做出改變以消除不安。

作者提到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於1959年有個實驗,找一群大學生去做一個漫長無聊的實驗。其中一群受試者事後獲得一美元,另外一群獲得二十美元,第三群一毛錢都拿不到。接下來,他請受試者私底下發表對該實驗的看法,結果沒拿到錢跟拿到二十美元的兩組都說實驗很無聊;但拿到一美元的那些受試者,卻說該實驗還蠻有意義的。從實驗中發現到拿到一美元的受試者沒有足夠動機去解釋為何做這些無聊的行為,以致於產生「認知失調」的境況,因而藉由改變他們對實驗的態度,使自己的態度與行為一致,以抒發「認知失調」帶來的緊張不適感。讓自己真正地相信實驗是有趣的。

從實驗中不禁讓人開始思考,關於網路上的使用心得、口碑文是真的嗎?還有給予獎勵多寡的問卷,是否也影響研究正面評價?而自己是否也對某些事件產了「認知失調」?當我們正在改變態度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時候,是否可以換方式改變現有行為或是增加新行為來解決認知失調。像是明明知道吸菸有害健康,卻說服自己:「尼古丁能刺激神經釋放多巴胺,可以達到紓壓」,其實可以改變行為「用有氧運動來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

Photo by Lê Tân on Unsplash

多問問題,真相就在人們的互動中。

如何打破集體錯覺呢?作者敘述一段故事:1990年越南有63%的兒童營養不良, 一般人都覺得是因為窮所以才營養不良,所以國際救援組織給了補給食物就離開了,仍然沒有改善問題。救助兒童會負責人史特寧跟越南婦女聯盟合作,測量統計每個家庭財務狀況及孩子體重,提問出:「是因為家庭窮所以就會孩子營養不良嗎?」才發現窮人家裡營養不錯的媽媽會抓田邊蝦蟹和地瓜葉給孩子加菜,而當越南人認為地瓜葉劣質不吃、蝦蟹對孩童不好。而找到方法的媽媽也因為大眾觀感而不敢說。後來邀請幾位營養不良的媽媽,各自帶蝦蟹和地瓜葉一起料理享用,用實際做法改變原有人們的思考。在之後兩年內八成營養不良兒童都恢復了健康。

本書給我的啟發

  1. 保持誠信,言行一致。
  2. 面對規範時,多思考一下為什麼要這麼做?
  3. 結交不同類型朋友和體驗不同事物,培養多元開放思想。
  4. 給與我們身邊的人多一點信任,建立互信連結。

結語

本書列舉了很多實際案例和故事,來敘述人們的從眾效應所帶來危機和問題。也有人從中找到方法,去破解集體錯覺和解決問題。人們天性上為了減少腦力消耗,容易相信專家名人意見,套張名人照片,就認為這是某某人的名言。加上網路演算法,當我們搜尋特定假議題時,就會出現更多相關假新聞造成「重複性偏誤」因此我們需要多問題多查證避免被有心人士帶風向。本書推薦給容易附和他人觀點的朋友們,或許能藉此書反覆思考事件及訊息所帶來的觀點,有著不同面向及真偽。


《集體錯覺:真相,不一定跟多數人站在同一邊!》

作者:陶德.羅斯 Todd Rose
譯者:劉維人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2/12/26
ISBN:9786267181416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同學的心得報告 的其他內容
選定某個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主題,大量閱讀在這主題中書籍。相同主題產生了有些相似和有些不同觀點或論點,使得作者們相互對話辯論。每個人都能產生自己的觀點而沒有對錯之分,從中找尋認同和不認同,形成自己接下來會去行動的核心觀點。
設計是連結事物以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可口可樂決定轉型成一家全面性的飲料公司。為此,作者梳理整理出一份名為「打造品牌,靠設計。」的宣言報告,從包裝到各種行銷;從網站到零售等。套入 Simon Sinek 的「黃金圈」由核心目標擴展至外的設計策略。擴大規模、提升靈活度。
每個人天生都有未發揮的美學智慧,可以透過後天學習培養並強化它。美學不只是商業上的策略,在個人品味上,它不僅傳遞個人喜好的風格,也反映了生活環境、文化背景脈絡、個人成長過程,以及生命中曾經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選定某個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主題,大量閱讀在這主題中書籍。相同主題產生了有些相似和有些不同觀點或論點,使得作者們相互對話辯論。每個人都能產生自己的觀點而沒有對錯之分,從中找尋認同和不認同,形成自己接下來會去行動的核心觀點。
設計是連結事物以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可口可樂決定轉型成一家全面性的飲料公司。為此,作者梳理整理出一份名為「打造品牌,靠設計。」的宣言報告,從包裝到各種行銷;從網站到零售等。套入 Simon Sinek 的「黃金圈」由核心目標擴展至外的設計策略。擴大規模、提升靈活度。
每個人天生都有未發揮的美學智慧,可以透過後天學習培養並強化它。美學不只是商業上的策略,在個人品味上,它不僅傳遞個人喜好的風格,也反映了生活環境、文化背景脈絡、個人成長過程,以及生命中曾經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的強震造成約10萬5,000人死亡、37萬戶住宅毀損,在日本史上留下相當慘重的地震災情。但有另一群人,原本並沒有直接受到地震災情影響,卻因為假新聞遭到殺害。在關東大地震的5天後(1923/9/6),千葉縣福田村就發生了集體殺害日本人的事件⋯⋯
Thumbnail
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需要在Light Body層面做準備工作的時代了。 自2015年,地球開始不斷的揚升,住在地球上的我們(身體)也一同在揚升,因此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星光體(Light Body)受到的影響,產生莫名的不明原因的頭痛,耳鳴,身體疼痛等。 6月集體療癒 :促進Light Body
Thumbnail
大多數理性、善良、美麗和道德的東西都被集體盲(忙 茫 氓 )人抹殺了。 集體主義 認為個人沒有權利,他的生活和工作屬於群體(社會,部落,國家,民族),並且群體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隨心所欲地犧牲他。實施這種學說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蠻力——而國家主義一直是集體主義的政治必然結果。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是否曾經有過記憶錯亂呢?其實在世界上曾經有過許許多多的集體記憶錯亂的現象,而這其中有許多事情到了如今只能成為一個謎,今天夢羽就要來介紹一下:「一個讓人們集體記憶錯亂的現象-曼德拉效應」
Thumbnail
在美國每年都有數以百萬的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但同時卻也有相當可觀的器官數量是直接被丟棄的,像是有近1/4的腎臟被丟棄,這些腎臟並不是本身存在著問題,而是當前面越多人拒絕,後面被拒絕的機會更高,因為當問到排序比較後面的人時,心理會認為是不是這顆腎臟有問題,所以前面的人都拒絕接受移植。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在講述千禧世代如何經歷集體倦怠的過程,了解到這一個族群何以越來越接受所謂的躺平主義,乃至其普遍對未來的感到悲觀,從整個系統的脈絡去思考千禧世代面臨了怎樣的難題,終至整個族群變得比以往的世代更加的忙碌而且疲憊不堪,是本以系統化的方式去闡述千禧世代面臨的狀況,是本值得讓人深思的書籍。
Thumbnail
電影的節奏與流動不僅能顯現導演的風格與安排,也成就一部電影美感的定位。 別於過往我們常將小丑的焦點放在演員的情緒表現或是妝容,瓦昆所飾演的小丑用節奏與肢體表現來加入角色詮釋,讓小丑的演繹層次更為深刻。
Thumbnail
周末花了一天的时间在b站把《集体降职》这部电视剧看完了。 这片子传承了一贯的日剧的热血风格,剧情说不上有多么的有亮点,但我想从这部剧的设定以及这部剧想传达的一些社会价值观来聊聊他。 昭和荣光-努力就有奇迹 日本在二战投降之后,进入了战后重建时期, 1955年—1960年间平均成长率达到10%。
Thumbnail
「集體倦怠」,都在陳述千禧世代面臨科技膨脹、經濟結構斷裂,所產生轉型焦慮的倦怠感。
9月的選書是詩人作家柴的《集體心碎日記》,身為酷兒的主角Chai,從流連酒吧的失敗愛情試驗開始紀錄她在大學時代的生活,藉著情愛關係中的對話與探索,從而反思以白人女同志為主流的審美觀以及過度的個人主義。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的強震造成約10萬5,000人死亡、37萬戶住宅毀損,在日本史上留下相當慘重的地震災情。但有另一群人,原本並沒有直接受到地震災情影響,卻因為假新聞遭到殺害。在關東大地震的5天後(1923/9/6),千葉縣福田村就發生了集體殺害日本人的事件⋯⋯
Thumbnail
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需要在Light Body層面做準備工作的時代了。 自2015年,地球開始不斷的揚升,住在地球上的我們(身體)也一同在揚升,因此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星光體(Light Body)受到的影響,產生莫名的不明原因的頭痛,耳鳴,身體疼痛等。 6月集體療癒 :促進Light Body
Thumbnail
大多數理性、善良、美麗和道德的東西都被集體盲(忙 茫 氓 )人抹殺了。 集體主義 認為個人沒有權利,他的生活和工作屬於群體(社會,部落,國家,民族),並且群體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隨心所欲地犧牲他。實施這種學說的唯一方法是使用蠻力——而國家主義一直是集體主義的政治必然結果。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是否曾經有過記憶錯亂呢?其實在世界上曾經有過許許多多的集體記憶錯亂的現象,而這其中有許多事情到了如今只能成為一個謎,今天夢羽就要來介紹一下:「一個讓人們集體記憶錯亂的現象-曼德拉效應」
Thumbnail
在美國每年都有數以百萬的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但同時卻也有相當可觀的器官數量是直接被丟棄的,像是有近1/4的腎臟被丟棄,這些腎臟並不是本身存在著問題,而是當前面越多人拒絕,後面被拒絕的機會更高,因為當問到排序比較後面的人時,心理會認為是不是這顆腎臟有問題,所以前面的人都拒絕接受移植。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在講述千禧世代如何經歷集體倦怠的過程,了解到這一個族群何以越來越接受所謂的躺平主義,乃至其普遍對未來的感到悲觀,從整個系統的脈絡去思考千禧世代面臨了怎樣的難題,終至整個族群變得比以往的世代更加的忙碌而且疲憊不堪,是本以系統化的方式去闡述千禧世代面臨的狀況,是本值得讓人深思的書籍。
Thumbnail
電影的節奏與流動不僅能顯現導演的風格與安排,也成就一部電影美感的定位。 別於過往我們常將小丑的焦點放在演員的情緒表現或是妝容,瓦昆所飾演的小丑用節奏與肢體表現來加入角色詮釋,讓小丑的演繹層次更為深刻。
Thumbnail
周末花了一天的时间在b站把《集体降职》这部电视剧看完了。 这片子传承了一贯的日剧的热血风格,剧情说不上有多么的有亮点,但我想从这部剧的设定以及这部剧想传达的一些社会价值观来聊聊他。 昭和荣光-努力就有奇迹 日本在二战投降之后,进入了战后重建时期, 1955年—1960年间平均成长率达到10%。
Thumbnail
「集體倦怠」,都在陳述千禧世代面臨科技膨脹、經濟結構斷裂,所產生轉型焦慮的倦怠感。
9月的選書是詩人作家柴的《集體心碎日記》,身為酷兒的主角Chai,從流連酒吧的失敗愛情試驗開始紀錄她在大學時代的生活,藉著情愛關係中的對話與探索,從而反思以白人女同志為主流的審美觀以及過度的個人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