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集體錯覺|我們寧可欺騙自己,也不敢跟別人不一樣|Todd Rose|閱起#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文章開始前,邀請你一起先想想這個問題,你會選擇以下哪一個選項。

下面有兩個敘述,你會用哪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
  1. 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才華,把自己在乎的事情做到最好
  2. 腰纏萬貫、頭銜閃亮、聞名遐邇

選好了嗎?另外問一下,你認為別人傾向選擇哪一個?

圖源: https://zh.lovepik.com/image-400062501/successful-road-background-map.html">LovePik.com

圖源: https://zh.lovepik.com/image-400062501/successful-road-background-map.html">LovePik.com

好了,公布答案!

若你選擇A,但卻認為大多數人會選擇B,你可能就中了集體錯覺。

這是2019年做的一項研究,在5200多人的美國人中,看看大家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結果發現97%的人選了A,同時卻有92%的人認為別人選了B。

我們一直很在意自己在社會中被如何評價,是不是表現的符合集體的價值認知,但這個價值認知卻是「虛假」的,怎麼會這樣?我們又該怎麼破除集體錯覺?

這本書會給我們很好的解釋跟解答,若想知道細節,那麼就一起閱讀下去吧,閱起!Read it !


01 作者介紹與書籍摘要
02 本書重點與討論
03 問題反思


01 作者介紹與書籍摘要

作者 Todd Rose

美國知名發展學家、哈佛大學心智、大腦與教育碩士、哈佛大學人類發展博士。

書籍摘要

書籍內容主要分割成三部分,先是探討了集體錯覺的實際例子,提出問題給讀者審視自己的思考,而後詳述關於集體錯覺是如何產生的,集體錯覺無所不在,而成因正是因為我們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在乎別人的看法,因此像變色龍一般,為了擬色而改變自己的認知或行為。

這並非都是壞事,但在某些時候,這種錯覺會影響甚大,例如:決定你的人生職涯、為了什麼價值觀而追尋成就。

因此,作者鼓勵每一位讀著更仔細的去思考自己面對的每一件事,是否存在「集體錯覺」,而最後一部份即是作者提供我們一些想法去重拾自己內外一致的力量。


02 書籍內容分享與討論

社會與外界

我們有多在乎別人?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孤立」、「排斥」的感覺,從年幼時,隨著心智的發展與學習,會漸漸地在意外界給自己的評價,為了不要受人討厭或是反感,隨著時間也會慢慢調整自己的行為,達到與社會的其他成員良好的共處,此反饋是必要,也是學習的一環。

然而這個特性,也會讓我們產生下意識迎合他人的想法,改變自己的行為與認知,來符合多數的認知或價值觀,這種認同感也讓我們感到舒服、舒適。

你一定也曾有過,其實自己對某件事不感興趣,或甚至感到討厭,但在其他人都推崇的情況下,你也順應著外界,一再做出該行為;你認為某個東西不好吃,但是身邊的人卻都說吃起來非常美味的時候,你是否會感到疑惑,然後重新思考你的判斷,得出也許也不到這麼難吃的結論;或是隱藏自己的看法,同樣說出好吃?

我就曾經發生過,與久違相聚的朋友們一起吃飯,選了一家評價還不錯的餐廳,大家點了餐以後就開心的聊天,餐點實際送上時,好像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也許只是賣相不佳,但餐點可能很好吃吧?

不吃還好,一吃嚇一跳,吃起來好像沒有評價的那麼好吃,完全不符合那價位,此時的我,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其他朋友的反應,內心想著:「Really? 沒人覺得這家餐廳有點過譽了嗎?」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口,因為大家看起來好像沒太大的反應,在談笑過後,餐點的事情也就遺忘了,各自快樂的回家。

後來再約一次,有人提議再到上次那家餐廳,我心想,天啊!我真的覺得那家餐廳不是很優,我不要再去一次了!!

「還是我們這次換一家?其實我覺得上次我們去的餐廳好像沒有評價那麼好......」我說出口了,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我是認真不想再去體驗一次高價位低美味的餐廳。

「其實我也是耶,我覺得上次的餐廳有點慘」、「我也覺得」、「我也覺得不好吃啊,只是看你們好像挺喜歡,才再約一次的。」

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只是因為身邊的朋友都留下負面的評價,自己就將想法淡化或是隱藏了。

在評論菜色美味程度,當然對我們不會影響太大,但若是一些其他重要的議題,正如前面提到的,你如何決定你的人生價值?你如何投票選擇國家負責人?你如何決定和某個人度過一輩子?諸如此類的,你是真的自己決定的,還是從眾的選擇?


眼見不為真

在一場實驗中,要求受試者比較線段的長短,哪一條線的長度等於左邊的?

A、B還是C?

哪一條線的長度等於左邊的?A、B還是C?

哪一條線的長度等於左邊的?A、B還是C?

此實驗是套好的,除了受試者外全都是臥底,連續好幾個臥底都說了錯誤的答案,並呈現胸有成竹的樣子,前面多數人的答案一致,且與你的看法完全不同,此時輪到你回答了,你還會堅持你的說法嗎?

有一部人跟隨了錯誤的答案,還是有一部分人堅守自己的答案。

但神奇的是,回答出錯誤答案的某些受試者宣稱自己真的看到那兩條線是等長的!

研究發現,我們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可能是元兇,經過儀器檢測,受試者的腦中視覺系統真的產生了變化,使他們看見了扭曲的事實,作者稱之為「受控幻覺」。

從生理上,我們的大腦,我們的本能,它寧願騙我們自己,也不想與其他人不同,我們確實極度討厭被孤立的滋味。


群眾的智慧

假如拿一根樹枝,要一千個人估計他的長度,在每個人都獨立的做出自己判斷後,然後將全體的答案得出平均,大概就不會離真實答案太遠。

這就是群眾的智慧,但前提是我們做出的選擇不能遭到其他人的意見影響,必須自行做出判斷。可惜,現今社會中,資訊太方便了。

在選舉前,我們可能會受到民調的影響,趨向投給最有可能當選的人,而不是自己心中最佳的候選人,又或是我們並沒有深思熟慮過自己的看法,純粹是跟著大眾去選擇,「雖然我不這樣想,但大家都這麼想,那應該就是對的吧?」

其實有可能,大家都互相這麼想,而全部都去迎合一個不存在的錯覺,原因正是因為我們被影響了,被整個社會影響了。

集體的意見真的是對的嗎?在每個人的意見可能大幅被其他人影響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做出獨立的判斷,群眾的智慧就無法作用。


破除集體錯覺

當多數人覺得一件事是對的,那它就有可能變成對的。

好險作者還有提供給我們一些實用的建議,去破除我們產生的集體錯覺,第一個方式就是「多問為什麼」

盡量的多問,問自己,也問別人。我們是真的這樣想的,還是我們被影響因此這樣想的?

確認自己內心的想法後,第二步就是接續打破錯覺,有機會嘗試當個開頭者。

當你感覺事情已經感覺不對勁,但也沒有人提出來,主動的提出自己的疑問或想法,也可以確認自己是否只是單純和他人的看法不同(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很正常),若你的好友或是同事們,其實內心中也不認同,只是因為其他人看起來好像認同,而隱藏自己真正的想法,在第一個人提出後,就有機會揭開集體錯覺。

雖然聽起來不怎麼偉大,但至少你們不用浪費一些寶貴時間去從事你們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或是將有瑕疵、漏洞的企劃案繼續執行下去,任何由小到大的問題,都可以盡量嘗試。


一致的「誠」

作者提到的另一個觀點,人必須要「誠」。

「誠」又是甚麼?誠是真誠,內外都一致。孔子也曾提過: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誠就是真誠的對待自己,不自我欺騙,將價值與行為合而唯一。

雖然聽起來很容易,但其實這也是最難的一點。

舉一個最貼近我們、也最現實的例子,現今運行的體制,讓我們匆忙又負擔龐大壓力,毫無喘息的空間,資本結構的社會讓少數人握有實權與龐大資產,卻大力以教育與媒體宣傳,使我們順其自然的形成讀書、考好學校、去好企業、年薪百萬千萬、買房買車,最後身體不堪負荷,退休後再「享受生活」,回到文章開頭,你認為哪一種「成功」是你定義的真正的成功?回過頭來,我們又都在做什麼?是將價值與行為合一,來靠近自己定義的成功,還是我們依然跟隨大眾主流......?

持續反思,確認自己的思考,誠是我們一輩子的課題。


03 問題反思

讀這本書就讓我想起,社會學三大家之一韋伯曾提過兩種理性思考方式影響行為,又分別為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而一般人通常會在兩者之間思考遊蕩。

價值理性是指自身對某價值的認定,行為符合此價值;工具理性是指利用手段而達到自己要的結果,行為注重高效率且達到要的結果。

用這個思考方式,也可以用來思考內心與外在行為一致性的問題,我們想要做到價值理性的前提是,我們有一個自我的價值觀,用來判斷行為是否符合該價值的認定。

但......若是此價值是由集體錯覺構成的,意旨這是一個集體互相建構出來的價值觀,而並非那麼我們真正認為地,此行為真的符合我們內心深處的「價值理性」嗎?

以人生選擇來說,我們賭上新肝新血去賣命,是我們真的期望賺到滿滿的鈔票,還是我們其實想要的是享受賺完錢後的退休生活、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價值的事,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價值理性?這都有待我們反覆思考。

對我而言,這個問題其實也不簡單,若要做到作者說的「誠」,必須有很大的勇氣去克服外在的影響、體制、價值。對能做到不受他人的影響,並堅守自己的路,持續鍛鍊自己的心智與勇氣這件事,我也仍在學習的路上。也歡迎你與我分享!

raw-image



喜歡本篇的內容,歡迎點讚、留言、分享、小額贊助

隨手閱起,讓思維躍起。 閱起,我們下次見。

閱起|書評|寫作

IG:readit_tw

追蹤IG帳號、閱起方格子Blog,不錯過新文章通知!

期待與你/妳的互動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ey小編-avatar-img
2023/05/05
介紹的詳細,有種想看這本書的衝動
sNowbii*雪筆-avatar-img
2023/05/04
適時的讓自己與自己相處很重要,如果無法忍受寂寞,永遠都需要他人陪伴,依賴他人的個性就會愈來愈明顯,如此一來,自我的思考與想法就會漸漸消失,慢慢的沉入世俗的汪洋中。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裡,偶爾停下腳步看看自己在想甚麼,需要甚麼,在賺大錢買房買車之前,先好好認識自己吧。
仰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04
sNowbii*雪筆 思考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真的很重要‼️
黃宇迪-avatar-img
2023/05/04
恍然大悟的感覺,推個~
仰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04
黃宇迪 我讀的時候也是😻
仰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06
Hey小編 謝謝你的支持~這本書真的很推薦實際閱讀一次!
avatar-img
仰婷的文思奇想
39會員
31內容數
24歲 INTJ女 寫的東西包羅萬象,包含閱讀書評、電影藝術、哲學思考、旅遊與生活文學。
仰婷的文思奇想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馬伯庸的這本書,對歷史的考究詳盡。大量翻閱文獻,找專家諮詢,並以幽默的筆鋒寫出小人物、大朝廷,錯綜複雜的貪官污吏與民間疾苦。不拖泥帶水的強調敘事節奏,劇情緊湊、生動,恰當拿捏進度與文字力度。 在節奏快速,實用主義的社會裡,歷史與文學似乎成了冷門選項。馬伯庸筆下的歷史故事,削弱了龐大的厚重感.....
Thumbnail
2025/04/13
馬伯庸的這本書,對歷史的考究詳盡。大量翻閱文獻,找專家諮詢,並以幽默的筆鋒寫出小人物、大朝廷,錯綜複雜的貪官污吏與民間疾苦。不拖泥帶水的強調敘事節奏,劇情緊湊、生動,恰當拿捏進度與文字力度。 在節奏快速,實用主義的社會裡,歷史與文學似乎成了冷門選項。馬伯庸筆下的歷史故事,削弱了龐大的厚重感.....
Thumbnail
2024/10/06
小說中貫穿對宿命的無力感,即使重來一遍,也不會選擇其他方式再活一遍。讀時很輕鬆,餘韻卻很沉重。這世代以競爭、功利主義為標竿,背頭藏有多少親手捏碎的骨肉與人性。高壓的就業環境,像慢性中毒般,被侵蝕、然後腐爛。
Thumbnail
2024/10/06
小說中貫穿對宿命的無力感,即使重來一遍,也不會選擇其他方式再活一遍。讀時很輕鬆,餘韻卻很沉重。這世代以競爭、功利主義為標竿,背頭藏有多少親手捏碎的骨肉與人性。高壓的就業環境,像慢性中毒般,被侵蝕、然後腐爛。
Thumbnail
2024/09/22
John Berger是一位藝評家,他的藝術生涯起自於畫家,而真正讓他開始被大眾看見的作品為《觀看的方式》這部藝評作品,閒談則是他逝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Thumbnail
2024/09/22
John Berger是一位藝評家,他的藝術生涯起自於畫家,而真正讓他開始被大眾看見的作品為《觀看的方式》這部藝評作品,閒談則是他逝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你會用哪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 A: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才華,把自己在乎的事情做到最好,B:擁有豪宅、跑車、聞名遐邇? 順道一問,你認為別人傾向選擇哪一個? 若你選擇A,但卻同時認為大多數人會選擇B,你可能就中了「集體錯覺」……
Thumbnail
你會用哪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 A: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才華,把自己在乎的事情做到最好,B:擁有豪宅、跑車、聞名遐邇? 順道一問,你認為別人傾向選擇哪一個? 若你選擇A,但卻同時認為大多數人會選擇B,你可能就中了「集體錯覺」……
Thumbnail
你覺得你最近一次做的決定有受其他人影響嗎?任何大大小小的決定都可以,像是要看什麼電影?要吃哪間餐廳?甚至點哪個餐點? 大部分的人都會自信滿滿的說:我做這個決定是因為「我喜歡吃XXX」、「我覺得電影符合我現在的心情」等等,「我」照著自己的想法做的選擇,跟其他人無關。不過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Thumbnail
你覺得你最近一次做的決定有受其他人影響嗎?任何大大小小的決定都可以,像是要看什麼電影?要吃哪間餐廳?甚至點哪個餐點? 大部分的人都會自信滿滿的說:我做這個決定是因為「我喜歡吃XXX」、「我覺得電影符合我現在的心情」等等,「我」照著自己的想法做的選擇,跟其他人無關。不過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Thumbnail
#軒軒隨筆 #xuan_note 《致富心態》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當你在評斷其他人,包括自己時,這一點請謹記在心 我們傾向於將他人的行為歸因於內在,而忽略外在因素 例如: 他的懶惰或是無能是個性使然 然而這樣的評論並不準確也不公平 這種想法被稱為”歸因偏見(fundam
Thumbnail
#軒軒隨筆 #xuan_note 《致富心態》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當你在評斷其他人,包括自己時,這一點請謹記在心 我們傾向於將他人的行為歸因於內在,而忽略外在因素 例如: 他的懶惰或是無能是個性使然 然而這樣的評論並不準確也不公平 這種想法被稱為”歸因偏見(fundam
Thumbnail
無能思辨者,常會為了不要被貼上標籤而勉強自己。何必為了少部分人的價值觀,不去正視自己的人生觀呢?
Thumbnail
無能思辨者,常會為了不要被貼上標籤而勉強自己。何必為了少部分人的價值觀,不去正視自己的人生觀呢?
Thumbnail
世界不是那麼公平,人又那麼不理性,偏見無所不在,也隨處可見,不過這是人類的天性。大部份的時間裡,我們都是靠著直覺來過生活的,想想看如果你看到紅燈才開始思考要不要停止的時候,應該已經來不及了。 不光只是個人生活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是經由許多捷徑與偏見來判斷。曾經有一位朋友說了一句很睿智的話「所有的事
Thumbnail
世界不是那麼公平,人又那麼不理性,偏見無所不在,也隨處可見,不過這是人類的天性。大部份的時間裡,我們都是靠著直覺來過生活的,想想看如果你看到紅燈才開始思考要不要停止的時候,應該已經來不及了。 不光只是個人生活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是經由許多捷徑與偏見來判斷。曾經有一位朋友說了一句很睿智的話「所有的事
Thumbnail
如果要我用一段話說這本書在談什麼,那麼會是:「和大家一樣很輕鬆並沒有錯,但如果想找到自我,就必須不斷對自己提問。本書分享了11個對自己提問的問題,幫助你找到人生自我的價值。」
Thumbnail
如果要我用一段話說這本書在談什麼,那麼會是:「和大家一樣很輕鬆並沒有錯,但如果想找到自我,就必須不斷對自己提問。本書分享了11個對自己提問的問題,幫助你找到人生自我的價值。」
Thumbnail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受到外在世界變數影響時,我們也會認為這些變數會影響到多數人,而多數人的決定也會跟自己一樣。這種「多數人是對的」、「我是對的」心理機制,說明人類大腦很介意自己是不是在多數的那一邊。或許這反應了數十萬年來人類族群的殘酷屠殺,在依靠棍棒與投石殺人的時代,人多的一邊勝算總是比較大吧。
Thumbnail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決定是受到外在世界變數影響時,我們也會認為這些變數會影響到多數人,而多數人的決定也會跟自己一樣。這種「多數人是對的」、「我是對的」心理機制,說明人類大腦很介意自己是不是在多數的那一邊。或許這反應了數十萬年來人類族群的殘酷屠殺,在依靠棍棒與投石殺人的時代,人多的一邊勝算總是比較大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