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認知。
此時後透過【知道自己可能是錯誤的】,並且問自己:是真的嗎?讓我們有機會想出不同的觀點,然後試著應證,來拼湊出更靠近真實樣貌的認知。筆記自《練好邏輯的第一堂課》
逃離偏見的控制
知道偏見的存在是無法避免,而我們須覺察到自己想法上的偏見,才有辦法將偏見給挑選/分隔出來。
➡️練習在生活中觀察自己腦中的想法,問自己:這是真的嗎?
➡️避免對於新事物太快下結論,讓腦中的思緒緩下來,試著用不同面向來看待。
沉默成本,來自於我們的不甘心
我們可以調整想法的方向:
- 當我們選擇停損-停止繼續投入,並不代表自己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允許自己過去錯誤的存在,而且過去做了這樣的決策,其實也是當時候認知的最佳選擇,能發現錯誤,其實是因為我們的認知得到升級了。
- 試著諮詢旁人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從原先的困境中,找到新的視角。
🔔他人的意見可以不全部採納,這指是協助我們有機會跳脫既有觀點的狹隘。
🔔當你問數學老師國文問題的時候,你就要知道數學老師在這領域可能犯錯。可以多想想這個人對於此議題是否有足夠的認知。 - 放棄雖然可能失去原有的好處,卻也因此有機會創造未來更多新的成長。
➡️現在小小的好處,其實可能限制了往後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練習用更廣的視角(可能十年、二十年),重新看待此刻的自己,來協助做出調整。
我們可以帶走的行動思維
🔔多提醒自己:我有可能是錯的➡️因此能從第一直覺反應中緩下來,跳脫慣性,也更謙卑的應對眼前事物,因為知道自己可能是錯的。
🔔多問自己:這個想法、感受是真的嗎?(想到賴佩霞分享過的轉念方式)
如果還看到這邊,有喜歡、感到共鳴,可以按下儲存📥。
或許這篇在未來會再進化,歡迎有空回來看看。
如果順手按下愛心💗,這對我是種特別的 充電效果。
⭐歡迎追蹤,會收穫更多好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