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在工程界其實是一個蠻「棘手」的問題,因為「土」本身是有「價值」的。身為監造單位,能把關的就是土壤「壓實度」以及土壤的「運輸」。
土方的施工我自己也學了很長一段時間才了解原理,一開始先把以前沒學好的「土壤力學實驗」的概念搞清楚,再來要了解土方的「計價」方式,土方的計價方式是造成土方施工很難學的最大因素。
文章裡面還會講到一點「級配」的概念,不管是做道路或是施工便道都會用到,是以前學校沒教,但是在土木業界卻很重要的一種「材料」,級配嚴格來講算是「石方」。級配的學問也非常多,因為跟道路的施工品質相關性很大,之後可能還會再寫一篇文章講道路施工(AC)。
因為我有做過「園區開發」這種有大量土方特性的工程,初學的時候又有資深前輩帶領,所以學的算蠻多的。
計量與計價是不同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清楚區別這件事,所以下面都用計價來統稱比較直觀,有機會再來詳細說明一些契約規定的細節。
自然方就是都沒施工的情況下,「自然情況」的土壤。
鬆方指的是從地表挖掘出來,看起來鬆鬆的土壤,「土車」載運的土也算是鬆方。
實方指的是滾壓到規範規定工地密度的土壤。
用震動夯實機來進行滾壓及夯實,機具有很大台也有小台的。滾壓之前要先灑水,土太乾會都是粉無法壓實,太濕的時候細粒料會浮上來,對表層強度會有影響。另外土太濕的時候實驗室可能會拒絕取工地密度,最好的濕度就是「最佳含水量」的濕度,這個在下面說的取「母值」的時候會得到。
母值是指你在工區找一個點取「原土」,拿來做「夯壓試驗」,然後可以得到一個夯實曲線,夯實曲線的「最大乾密度」重量就是你的「母值」。
母值會當作未來工地密度試驗的「比對值」,所以一開始可以多找幾點來取,妳可能會取到一個很差的結果,導致工地密度都不會過,母值密度重量越低的越好,因為算工地密度的時候母值在「分母」。
回填完之後通常會用「砂錐法」來做取樣做工地密度實驗,工地密度實驗要叫實驗室來做。在地上挖一個洞之後,砂錐會漏渥太華砂把洞填平,渥太華砂顆粒大小相同無法夯實,所以可以用來算體積。
知道了取樣的體積。再來將挖起來的土用烘箱烘乾24小時後秤重,再將重量除以體積於是得到了乾密度重量。
再來把得到的乾密度重量與母值比較。如果是母值重量的85%,工地密度就是85%;如果是母值重量的95%,工地密度就是95%。這是用來評估夯實有沒有做好的標準,如果工地密度不符規範輕則重新滾壓取樣、重則要加倍取樣,要看規範怎麼規定。
如果有需要知道實方是鬆方密度的幾倍時,可以做鬆實比試驗來知道,但是鬆實比試驗只是參考用,不太能拿來當正式計價的依據。
簡單來說就是量長、寬、高來算體積,大範圍的要用全站儀來測量。
開挖的體積是用原地面開挖完後洞的收方體積來算,所以是用自然方來計價。
回填顧名思義就是把土填回去,重點是回填的時候要分層滾壓(每層約為實方25公分厚)、分層取工地密度,這個施工規範都會有規定。
工地密度取樣除了分層以外,還會規定多少面積取樣一孔(可能為2000m2),如果是構造物周邊的就叫「構造物回填」,構造物回填可能規定200m2就要取一孔工地密度,規範要求比較嚴格,所以構造物回填會有獨立的項目。
開挖與回填會依照面積大小及壓實度獨立編列計價項目,因為每一個項目做的「功率」會差很多。
大規模回填的時候分區必須要分好,照理說每層回填完都要等工地密度報告出來才能進行上層的回填及滾壓,避免報告不過要把沒過的那層重新滾壓,之前做的就要全部挖除了。如果沒有分區你可能兩天可以回填一層,但是等報告要等一個禮拜。
回填的計價也是用「收方」來測,因為是回填完才測,所以是用「實方」來計價。
餘方近運指的是開挖後的土運到「工區內」。
餘方遠運指的是土方運到「工區外」,有時候工區比較長,運土的時候會跑出去工區外,所以遠運的界定有時候比較模糊。
用在植栽上面,因為跟植物根部的土壤不完全相同,所以叫做客土,客是類似客人的意思。
通常遠運的就是棄土,棄土會直接丟掉不會再回來,遠運著重在「運」,棄土著重在「土」。
土資場有分工區外及工區內,工區內的就是土方暫置區,用來做工區內土方交換的,工區外的就是合格棄土區(與目前工程施工廠商無關的土資場)。
如果有把土運到別標,或是有把別標的土運進來的情形,開挖的那一方是土頭、回填的那一方是土尾,兩邊都要派人對接,用來管控運土數量以及核對土車聯單。
由於土車是用車斗體積來計算方數,所以有新的車斗都要爬上去量體積。
車斗載運的土都是「鬆方」,而開挖區收方的是「自然方」密度比較大,所以載進來的土的總體積要比開挖數量多才合理。
工區內土方開挖與回填數量一致。
設計圖內會標一個區域,施工廠商如果挖超過「開挖計價線」則「不予計價」,如果回填超過「回填計價線」也不予計價,但還是可以與設計及施工廠商討論看看是否合理。
級配裡有石頭「粒徑分布」,級配裡面有石頭以及細粉,石頭做一般的篩分析試驗,細粒料因為太粉要用比重瓶才能知道粒徑分布,兩個要做的實驗不一樣。
級配通常用在道路AC下方(大概45公分厚),也可以用在施工便道舖築,施工便道是給機具好走的要求比較不高,但是裡面不能有廢棄物,廢棄物有可能會被機具壓到地下。
AC下方的級配有分A、B兩種,A、B級配各自有各自的粒徑分布標準,不可混合。
道路用的級配除了粒徑分布有規定之外,含泥量也不能高,如果土看起來是黃色的,代表含泥量太高了。另外重要的是:每顆石頭都要有破碎面,如果沒有破碎面要回去重新破碎不能使用,來保證道路的穩定性,以上規範都會規定。
級配也要取「母值」,拿你要用的那批材料,一樣做夯壓試驗得到最大乾密度重量,用來當滾壓完成後取工地密度的標準,道路的級配工地密度通常要求是98%。
路基指的是級配以下的填築區域,通常對應的計價項目是「路基填築」,路基會規定路基面以下75公分內工地密度要達95%,75公分外要達85%。
以上如果都搞懂了大概土方就沒什麼太大問題了,做大規模的土方回填之前一定把分區、分層規劃好,以安排實驗室取樣,對工程進度推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另外土方的流向也要掌控好,運土的時候要定期跟車,有些標案會直接規定在車上裝GPS,每個月交GPS月報來管控。
👉如果你喜歡文章請按下【愛心】❤️
👉想隨時複習請按下【收藏】✅
👉如果你想供寶貴的意見請【留言】✅
這些都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動力🚀
也許你對這些文章也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