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散度日的思想練習:所謂「壞人」大多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好人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CNN的政治評論員和專欄作家-莎莉.康恩這樣說:

「她探討著「恨是不是人性中無可避免的一環,根源深到沒有人能真的完全免疫?人怎麼能對完全陌生的人這麼惡毒?仇恨是如何感染整個社會?而我們又可以如何反擊?」結果她意外發現,那些所謂「壞人」大多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好人。心懷恨意的人絕大多數都是也會愛、擔心、恐懼和關心的普通人,連以恨之名施行暴力的極端份子也是。我們不光是為了恨而恨。我們會恨是因為覺得遭到了包圍,恨則是我們的回應。恐怖份子和霸凌者皆然。她領悟到,當我們為暴力事件感到震驚時,其實我們早已散布惡意很久了,只是毫無自覺。然而,即使有充足的理由去恨,也不會使恨變得合理。如果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毫無覺知,也不曾深思善惡的分際,我們與惡之間,零距離。最後她引述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的句子:「萬物都有裂縫,光就是由此透進來。」仇恨在我們周遭造成大大小小的裂縫,但假如你去找,就能發現亮光。接下來,就要選擇由自己來當亮光。希望我們永遠謹記在心,面對仇恨,我們永遠有選擇。」

以上來自 逆轉恨意: 洞察仇恨的源頭, 讓善意與惡念開始對話 內容簡介擷取,可在各大購書網站讀取全部訊息。

raw-image

今日的思想練習:

上述內容有一點長,但是我實在篩不掉她的內容啊...因為作者的每句話都是經典,覺得刪減了哪一句都是改變了作者原來的意思,真心覺得如此~所以一擷取了其中重要的片段!要看全部的文字意義,還是請購買原書喔!!!

雖然這只是她說的所有話中的一點點而已。可是我覺得已經很中性的提出了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概念。

她簡單的解釋了平常我們在心靈中最常出現的曲解與偏見化的過程那就是「當我們為暴力事件感到震驚時,其實我們早已散布惡意很久了,只是毫無自覺...」會毫無自覺是因為我們打從心裡覺得自己只是說出真相,或著和身邊的人提出我的看法,但我們沒有察覺這些事情是否應該要從我們內在再次被我們的自我意識染色後變成加上我們個人的主觀意識而產生的自我認同,接著被你當做笑話或隨意聊天的內容散播出去~是不是可怕的毫無自覺地散佈惡意很久啦~

這就是實際上是人們遇到傷害或誤解時最常出現的反應之一,而作者的解釋「如果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毫無覺知,也不曾深思善惡的分際,我們與惡之間,零距離」,這就是為什麼當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會引發多少人的自我省思讓我覺得會讓一般人們理解為何學習「同理心」是這麼重要的事情了!畢竟每一個人都有他不能被觸碰的軟肋...這部份實在很適合再回過頭去看看「衝擊效應」這一部片子!

尤其是她最後引用了李歐納.柯恩的句子:「萬物都有裂縫,光就是由此透進來。」那和我們常常用在課程中的引言幾乎一樣:「傷口就是光的入口。」會有這句話的出現,是因為當我們過去受過傷後,因為擔心害怕再次受傷,因此我們會用厚厚的保護膜去保護起曾經受傷的地方,但是一旦你這樣做了,你可能會發現一直補互助的地方不但不會長好,還有可能更潰爛。因此通常如果要讓一直不會好的傷口真正的被療癒,通常就會做出清創這樣的動作,這就是在原傷口上重新整理沒有好的傷口,並且完整的清理掉壞死並容易被感染的地方。這樣做就是療癒的開始,並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傷口就是光的入口,那就是翻轉的機會的所在啊!

raw-image

而她所寫的更重要的就是:「所有的選擇權都在我們自己身上,你必須要記得,我們永遠都是那個做最後決定的人!!!

因此~不管你經歷什麼,最重要的就是你才是那個可以決定是帶著恨活一輩子還是用愛轉化可能性的人!!!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信仰,我們才是那個能夠最終選擇人,而當我選擇了,唯一要作的就是負起我所決定後應該要負起的責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曌宇私想的沙龍
6會員
17內容數
2021年疫情時代正式來臨到我的生活中,工作減少了...日子單純了,因此我開始自我對話,試著從個人的角度擴展不同視野高度,把20多年心靈訓練的經驗完全使用在自己身上,再次打破框架、丟私人觀點,重新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就此閒散度日的思考練習正式開始!!
曌宇私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9
一開始還真沒注意到這部韓劇,畢竟我的年紀當時對轟動一時的韓劇大長今一點興趣都沒有!!(咳咳咳...我以前完全不看韓劇啊!)也對李英愛沒有任何印象....
Thumbnail
2023/05/19
一開始還真沒注意到這部韓劇,畢竟我的年紀當時對轟動一時的韓劇大長今一點興趣都沒有!!(咳咳咳...我以前完全不看韓劇啊!)也對李英愛沒有任何印象....
Thumbnail
2023/05/18
這句話來自頂果欽哲仁波切。也是我在修煉的這22年過程中,最讓我動容的一句話...
Thumbnail
2023/05/18
這句話來自頂果欽哲仁波切。也是我在修煉的這22年過程中,最讓我動容的一句話...
Thumbnail
2023/05/15
這陣子有機會去了幾次已經長久時間都沒去過的KTV,才發現自己真的是老人家了,所有能點出來的歌去都超過20年以上~~啊~不,其實甚至超過30年啦...
Thumbnail
2023/05/15
這陣子有機會去了幾次已經長久時間都沒去過的KTV,才發現自己真的是老人家了,所有能點出來的歌去都超過20年以上~~啊~不,其實甚至超過30年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在慾望驅使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箇中好手,招數都是傾囊盡出,也不惜魚死網破。 最後發現一個真相:我與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難堪與落魄。 卻也是在此時此刻,我們珍惜殘存的一縷氣息,對對方手下留情感到欣慰。 必要的距離,是善的舉措。 沒有分離,愛不會成熟。 愛,不是直指,是能指。
Thumbnail
在慾望驅使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箇中好手,招數都是傾囊盡出,也不惜魚死網破。 最後發現一個真相:我與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難堪與落魄。 卻也是在此時此刻,我們珍惜殘存的一縷氣息,對對方手下留情感到欣慰。 必要的距離,是善的舉措。 沒有分離,愛不會成熟。 愛,不是直指,是能指。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優良品格 在這個世界上,充滿太多的仇恨、憤怒和邪惡能量。我們往往很容易被攻擊性、騷擾和惡意所影響,忘記了寬容、愛與善意的力量。然而,這正是這種優良品格,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有意義。 開放的心胸 寬容是一種開放的心胸,能夠包容別人的缺點和不完美。我們都是人,難免會犯錯,做錯一些事。但
Thumbnail
優良品格 在這個世界上,充滿太多的仇恨、憤怒和邪惡能量。我們往往很容易被攻擊性、騷擾和惡意所影響,忘記了寬容、愛與善意的力量。然而,這正是這種優良品格,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有意義。 開放的心胸 寬容是一種開放的心胸,能夠包容別人的缺點和不完美。我們都是人,難免會犯錯,做錯一些事。但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