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對香料的渴望,有人說是為了掩飾沒有冰箱時代,肉類放久了的腐臭味。也有人說是對於遙遠東方那神祕香氣的一種迷戀。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香料之路透過南洋群島的土著酋長,經由印度洋上幾次甚至十幾次的轉手短距離運輸,到阿拉伯人手上,穿過紅海,在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交由威尼斯或熱那亞商人載運回歐陸。
經過這層層的轉手貿易,胡椒與肉豆蔻、丁香這些香料從產地到歐洲貴族們的餐桌上,價格翻了幾十上百倍。
而1250年代的蒙古鐵騎西征在如今的俄羅斯成立了金帳汗國。百年後的1347年,金帳汗國的蒙古大軍為了教訓不聽話的熱那亞貿易商隊,下令攻打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黑海貿易城市卡法。
據說,蒙古人把當時已經在軍隊中瀰漫的黑死病患者屍體放在拋石機上,拋進城裡,這樣黑死病開始在整個法卡城蔓延。
之後,病菌由義大利貿易商人傳回伊斯坦堡進而傳入整個歐洲,造成了當時的黑死病大流行,全歐洲1/3的人口都因此而亡。
而人口急遽驟減的東羅馬帝國也著黑死病而衰敗。垂死的東羅馬帝國終於在歐洲基督教諸國各自盤算而袖手旁觀之下,於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於鄂圖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而告終。
土耳其自此壟斷了整個印度洋的香料貿易市場,義大利包括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各個自由城邦商人失去了香料暴利的來源,整個社會進入了內循環泡沫經濟,富豪大家族的大灑幣催生了文藝復興時代,造就了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等集科學,藝術,文學於一身的天才創作者橫空出世。
與此同時,歐洲各個君主貴族與大主教的餐桌上的肉食亦因香料的缺乏,逐漸的發臭腐敗。而饕客吃貨們為了美食,甚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
自此,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就在歐洲人渴求香料源產地,突破土耳其與後來的阿拉伯人壟斷市場地位而前仆後繼的派大帆船駛入未知的南方非洲海岸,試圖尋找到背阿拉伯人掌控的紅海波斯灣以外,一路向東前往香料群島(今天的印尼摩鹿加群島)之地。
就這樣經過一個世紀,在迪亞士(發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達伽馬(發現印度航線),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其團隊環球一圈,他自己死在菲律賓)與其後的塔斯曼,庫克等一大群探險家船長的偏執與探索狂熱的努力下,地表的大洋深處一點一滴的被他們窺探繪製成圖。
爭奪香料的歐洲諸國,先來後到的分別在整個香料產地到地中海之間設立貿易據點(同時也是要塞堡壘)。
最先來到的葡萄牙在東南亞佔據了麻六甲(如今的新加坡)與靠近廣州的澳門半島;晚到一點的西班牙則在菲律賓呂宋(今天的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建立貿易基地。
後來緊起直追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則在爪哇島上建立了巴達維亞要塞殖民地(今日的印尼首府雅加達)作為大本營。
並在往日本德川幕府的貿易中途,靠近中國的島嶼南部沙洲上,建立了熱蘭遮城(台南安平)。西班牙人則在其後於基隆社寮島(今和平島)建立了聖薩爾瓦多城。
在此之前,台灣僅偶爾模糊地出現在福建沿海方志與不慎被颱風吹偏航道而幸運存活旅人的隻字片語。
自此開啟了台灣歷史記錄之濫觴,台灣島也從福建漁民與海盜船遙望東方若隱若現的那個瘴癘之地、並住著獵頭的野人之島,進入了全球貿易體系的一角。(當然,站在台灣原住民而言那又是另一篇章的故事了)
可以說,若不是歐洲君主與大主教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少了胡椒香料而隱隱發臭。西葡與荷蘭的船員是不太可能在17世紀繞行大半的地球,越過印度洋與南洋北上的途中,對著海岸線後雲霧環繞的偉峨山巒群峰大聲驚嘆"Ilha, Formosa"(美麗之島)!
17世紀經過台灣東海岸的葡萄牙船員可能就是看到如此偉峨的大山大海,驚嘆著"美麗之島".
-------------------------------------------
<人類學徒的雜想>專欄是我在南半球荒島牧羊砍樹除草之餘,深夜百般聊賴所寫下的胡思雜想。
持續輸出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點擊愛心,留言,分享。若能打賞贊助創作的咖啡錢,那是對我莫大的精神鼓勵,感謝您。
人類學徒在此作揖感謝。
--------------------------------------------
人類學徒方格子專欄的新功能:
沙龍討論區剛開張了,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前來湊個熱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