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人:丁香、海貿、拜占庭

2021/11/0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植物分類上,丁香(又稱丁子香)屬於桃金孃科蒲桃屬,所以和我們常吃的蓮霧可算是近親。此外,桃金孃科的植物大多分佈在熱帶地區和大洋洲,多半屬於常綠性的植物,丁香固然在溫帶地區算是嬌客,栽培不易,但丁香為何會成為歐亞貿易史中的珍寶,而種不出丁香的歐洲人會為了其冒險犯難,開啟航海大時代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現象,但卻似乎常在國家史中被遺漏,只有在世界史的範疇中才會被鄭重探討。
高大的丁香樹(網路圖片)
到底,丁香在中古世紀的歐洲有多珍貴呢?
這當然和「丁香」的供應有關。
西元1453 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切斷了亞歐之間歷史悠久的陸路香料貿易,歐洲人從此只能通過海上來取得香料。由於這些香料貿易的經濟效益龐大,因此促使了向來冷靜和理性的金融業者願意資助船隊去開發新的貿易路線,也掀起了歐洲航海大時代的序幕。
當然,有人願意出錢,也必須有人願意出海。
據說,在十五十六世紀的伊比利半島(現在的西班牙葡萄牙所在),如果水手可以出海到丁香的原產地,帶回一小袋的丁香和肉豆蔻,那麼賣掉這些香料所能換得的錢,不僅可以供他買一棟小房子,而且餘生都不愁吃喝。
對比在家鄉的窘迫生計,自然有人願意冒險出航,和大海對賭了。
那麼,歐洲人為何如此重視丁香呢?丁香究竟如何是如何成為歐洲人眼中的珍寶呢?
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中原華夏民族是如何看待丁香的。
基本上,華夏世界的中原人是認識丁香的,只不過華夏民族的醫學受到易經文化和醫聖張仲景的影響,用藥都是開個方子,排個陣式,很少用單方的,在這種情況下,「丁香」在一般士人間,最常見的用處就是作為「消口臭」的禮儀用藥。
不過,丁香雖然不適合在中原種植,士人想要取得丁香也不算太難,所以,雖然有許多道教醫家對丁香很有興趣,願意將其納為藥方之中,但一般貴族也不至於對其趨之若鶩,只認為其是值得進口的「海藥」(海外來的藥)罷了。
有藥用價值的丁香花
但是,丁香對歐洲基督教士就意義非凡了。不過,要了解這點,我們得先略略介紹基督教士這個階級是如何在羅馬帝國興起的。
基本上,羅馬帝國在後期、貿易蕭條、瘟疫也開始流行,加上蠻族不斷進入國境活動,甚至成為羅馬軍的一部分,逐漸對帝國的政治運作造成威脅,甚至使許多元老院貴族推舉的皇帝接二連三被軍隊暗殺。
政治動盪自然造成人心不安,但是聲勢逐漸壯大的基督教徒卻在此時依舊質疑羅馬皇帝的「神性」,認為羅馬人就是拜錯了神,才會造成社會動盪。
不認為自己的神有錯,而且想要藉由多神教維持帝政的羅馬皇帝自然因此與基督徒起了衝突,想要教訓基督教徒,結果卻激起了基督徒一陣「殉教」的風潮,甚至讓有些元老院議員的家庭因為有些家人接受了基督教信仰而陷入分裂。
最後,羅馬出現了一位皇帝「戴克里先」,身兼「迫害基督教者」以及「羅馬帝國改革者」的身份,為羅馬帝國設置了兩個皇帝,讓兩個皇帝都被稱為「奧古斯都」,並且在其底下設置兩個位階較低的統治者,被人們稱為「凱撒」,更重要的是,他也完備了徵稅系統,同時擊退了外敵。
不過,皇帝和基督教徒的紛爭並未就此結束,經戴克里先改革的羅馬帝國依舊沒能平順地處理帝位的繼承問題,最後,還是因為君士坦丁大帝做了個夢,啟發了他與基督教徒結盟的靈感,並且在政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在這之後,君士坦丁陸續受到了各種「啟示」,最後,他將帝國的首都遷到東部,並將這新首都稱為「新羅馬」,但後人以其名稱之為「君士坦丁堡」。
「遷都」無疑會對一國的國運產生巨大的影響,雖然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子民始終以「羅馬人」自居,但十六世紀後的西方歷史學者可不這麼認爲。與羅馬教會關係較深的西歐人,開始以「拜占庭帝國」的名稱稱這個當時已不存在的帝國。所以,「拜占庭帝國」這名號是在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才出現的。也許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有人稱「拜占庭帝國」為「幽靈帝國」。
在這種情況下,何時算是「拜占庭帝國」元年也就顯得很撲朔迷離了。到底是以君士坦丁遷都那一年(西元330年)為帝國初始好呢?還是以戴克里即位著手將帝國分為東西兩半那一年(西元284年)為起點呢?又或是西羅馬帝國滅亡那一年(西元476年),才算是帝國的正式開國呢?當然,拜占庭帝國後來又經過好幾次大變身,所以是否該以西元七世紀、或九世紀發生的大事標記為拜占庭帝國元年,都有人提出。
總之,這些爭議似乎就成了「拜占庭帝國」給後世歷史人的奇怪印象。這個帝國因首都失守而亡國的時間點很明確,可是這個帝國究竟是什麼時候存在的,其和「古羅馬帝國」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卻似乎很曖昧。
不過,如果將「丁香」加入這個讓許多近代西方知識人覺得「莫名奇妙」的帝國歷史,也許可以窺見一點「幽靈」長存的秘密。
首先,在君士坦丁大帝送給羅馬教會的教宗西爾維斯特一世(Sylvester)的珍貴禮物當中,就有著四五公斤的丁香。
以羅馬人的皇帝自居的君士坦丁到底算不算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也許有人懷疑,但是以他慷慨送給羅馬教會的「丁香」足可見他對如何經營「新羅馬帝國」是很有想法的。
藉由遷都,他將帝國的重心遠離新興的基督教徒和傳統的羅馬多神信仰爭端,然後讓基督教士逐漸取得從前羅馬祭司的地位:高貴的香料如丁香和土地、金銀珠寶一般,可以幫助教會墊高其政治和經濟地位。君士坦丁的盤算大概是——如果帝國的多神信仰已經走到盡頭,那就讓基督教的一神信仰成為帝國的正統吧!
在這種情況下,君士坦丁一世等於默許教會中的教士階級成為管理羅馬教會的中堅分子,而自己則將帝國的首都遷到新都,由此遙控帝國人心。這座新首都的地理位置既位在世界商路的十字路口,地理條件又屬於易守難攻之勢,如果好好建設治理,應該可以像從前的羅馬一樣,成為新帝國的通路與交流核心。
當然,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盤算,而拜占庭帝國後來的發展又如何呢?
基本上,「位子」和 「腦袋」的關係是很密切的,自從「羅馬帝國」的首都換到了拜占庭後,國運的走向也就完全不同了。
西元五世紀的晚期,羅馬帝國分裂成兩半,其後雖然也有幾個皇帝想拼回原貌,卻都未能如願。到了西元476年,因為沒有人(包括蠻族將領)願意繼承西羅馬帝國的皇位,世上從此再無「西羅馬帝國」,而原來的「東羅馬帝國」皇帝就這般順理成章又不可思議地成為「新羅馬帝國」的皇帝。
其後,「新羅馬帝國」又有很多奇遇,也歷經幾次興衰,表面上是一個基督教帝國,宗教氣氛濃厚,卻又一直是一個手段靈活的經濟體,不斷吸收各種新思維,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新結盟體制。
另一方面,拜占庭帝國一直保有羅馬帝國的核心機構——軍隊,而且延續了羅馬人的稅收制度來支付官僚與士兵的薪水,這讓其一直得以維持興建引水道、鋪設道路、以及提供穩定貨幣的帝國政府權能。
只是,這樣一來,一旦國家領土變小,帝國就很難徵收到土地稅,不論是要保護變小的領土或是維持自身的經濟優勢都會變得困難重重。
所以,要問拜占庭帝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應該就是高昂的戰事費用與非常容易受到外來勢力影響而流失的領土。而帝國能不能延續,端視負責面對這些問題的皇帝、官僚和地方菁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當然,由於帝國的存在可以同時保障海路和陸路貿易的安全,並提供相當穩定的貨幣,因此在西元十世紀左右開始,吸引了活躍在地中海地區的威尼斯商人與之合作,成為帝國的盟友。
這當中,獲利豐潤的「丁香貿易」應該也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丁香主要還是由阿拉伯部族帶到新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而阿拉伯人後來逐漸開發出各種化學技術,想必也使原本就很「高貴」的丁香在歐洲人之間的藥用價值也隨之提高了。
不過,像這樣純粹「以利相交」的結盟關係也很容易因為外在情勢而改變,而拜占庭帝國可以和「善於算計」的威尼斯人維持好幾個世紀的盟友關係,應該與其首都地理位置優越,可以控制貿易管道有關。
只是,當其帝國後來逐漸衰弱到難以維持其領土時,以地中海女主人自居的威尼斯人自然也不會放棄加入蠶食帝國的行列。
對於世界史的讀者來說,丁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似乎也點出了人類社會的矛盾。
歐洲的權貴們想要取得丁香的原因是為其藥用價值,卻為了維持丁香貿易,引發出了各式各樣的衝突、心機和算計。綜觀拜占庭的歷史,世人又有誰能說出拜占庭帝國所彰顯的是神聖還是現實,所創造的是理性還是神秘,所追求的又是精神還是物質呢?
(下面這段影片朗誦的是二十世紀愛爾蘭名詩人的作品「航向拜占庭」。)
蓮子水共同體
蓮子水共同體
點一盞理學的燈,觀世界。 開一扇歷史的窗,品人生。 點一道文學的餐,嚐百味。 合作請電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