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佛法,應先學習「分別」。
佛法的見地,建立在「分別」上。
見地,來自於邏輯。邏輯,來自於分別。
光從煩惱從何而來?為何相應?與何相應?住在何處?就需要像洋蔥一樣層層撥開,才能看到「實相」。
主?客?塵?
分別,才能清楚建立「見地」。
分別,是為了「次第」。
分別,是為了「無分別」。
如果一開始就學習無分別,一開口就說無分別,見地與基礎是不容易穩固的。(資糧已具足者、大成就者、再來人,當然例外)
楞嚴經就是學習「分別」的好教材,七處徵心,八處還辨。
以「相」來說,當然有分別。大水管、小水管,都可以噴水,但是水量、遠近,就不同(這就是「用」的差異)。
體上來說,都是塑膠製品,都是因緣存在,細分到最細,都是一合相,無分別。
經過「分別」的過程,再往前去看到「無分別」的內涵。
夢觀、幻觀,修持不同,作用與功能不盡相同,但,目的相同。
有分別心,很正常。
無分別心,是結果。
但這中間,一定會有心路歷程,會有見地,說得出:為什麼無分別,而不是一廂情願的認為「無分別」、「不應有分別」。
這兩者,可大大不同。
寫一偈:
分別不是罪,
見地才不醉,
徵心與還辨,
就是大法槌。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