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的輕軌

2010/08/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文 林胤宏
法國的尼斯在2007年11月新營運了這個城市有史以來的第一條輕軌,這條8.7公里長的路線,全程都設置在B型路權或行人徒步區上,沿途設有21個車站及3個轉乘停車場,提供1175個停車格,有效降低了進城的交通量。
↑ 這條路線使用的是Alstom公司製造,Citadis 302系列的輕軌列車,長33.02公尺,寬2.65公尺,可以搭載210人。
整個計畫總共耗費五億六千萬歐元,其中四億零七百萬歐元是直接用於輕軌的興建與列車購置,這部分由尼斯與周邊地區所組成的公有大眾運輸聯盟「CANCA」來負擔,其餘的經費則用於其他的配套工程。
在配套工程之中,有八千萬歐元用於城市景觀改造,這部分由尼斯市負責。其他有六千六百萬受國家、區域與交通部所補助。剩下的財源則由大眾運輸稅來補足。
下面就介紹一些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 你有沒有發覺這個廣場上的軌道有點不一樣?這一段約500公尺的路段,考慮到廣場的整體景觀,所以沒有設置架空線,輕軌列車在這一個路段,是用電池的電力行駛的。
↑ 所以經過這個路段的列車,集電弓都會收起來,變成真正的毛毛蟲,到了下一個車站,再重新把集電弓升上來。
↑ 為什麼這個車站的軌道上上下下的?可不是施工不良喔,那是因為希望維持原有人行道的高度,讓輕軌的車站跟周邊的環境可以完全的融合,但是又希望月台跟列車地板的高度一樣。既然沒辦法抬高月台,那就把軌道降低吧。
↑ 這是一般的輕軌車站,為了配合輕軌電車的底盤高度,必須把月台抬高,旅客從行人穿越道得經過一個斜坡才能進入月台。
↑ 回到原本的車站,透過軌道降低,原本的騎樓與人行道不需要作任何更動,依舊可以達到這樣緊密的上下車介面。
↑ 尼斯輕軌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交通設施與藝術充分的結合,像這個站牌的標誌,本身就是個藝術品。
↑ 車站的站名牌也寫的很藝術,你不說我還不知道這是車站名稱。
↑ 旁邊還有不曉得是什麼意思的小看板文藝一下。
↑ 到了晚上,還會有七彩霓虹燈的變換。
↑ 假日行人徒步區上方,也會用燈光掛上藍色的帷幕。
↑ 輕軌列車的內裝只能用豪華來形容,竟然用毛茸茸的座椅,而且中間還有扶手。
↑ 票證系統以及收費方式,跟法國的其他城市一樣,採用接觸式磁卡跟非接觸式IC卡並行的方式。上車時一律要刷票。如果無票上車罰鍰41歐,有票但是忘記刷票還是罰鍰28歐。
↑尼斯的輕軌,充分發揮了因地制宜的彈性,而有不同的軌道型式,譬如說現在最流行的草坪軌道。
↑ 或是設置於路側的柏油軌道(雖然我不曉得為什麼這裡要改成柏油鋪面)
↑ 設置於交通寧靜區的軌道。
↑ 設置於狹窄巷弄的單行軌道。
↑ 尼斯輕軌的旅客資訊系統,是讓我比較想挑剔的地方,他會顯示下班車以及下下班車還有幾分鐘到站,但是不懂法文的人,第一次看怎麼會知道前面那一串字是下班車還是下下班車。另外最下面會顯示現在時間,但是常常會讓人以為那是列車抵達的時間。
↑ 法國人不守法的個性跟台灣人很像,所以車站跟軌道旁有很多禁止標誌。
↑ 不過法國人照樣我行我素。
↑ 連摩托車也來湊一腳。
↑ 順道一提,法國的摩托車也是相當的多,很有台灣的親切感。

和德國硬梆梆、死板板的輕軌系統比起來,法國的輕軌特別給人比較浪漫、隨性的感覺。充滿藝術的車站、高檔的建材與車內裝潢、獨特造型的列車、變化多端的軌道鋪設,法國人在規劃輕軌時的創意,以及付諸實現的毅力,賦予了輕軌遠超出公共運輸以外的意義。
這強調實用與理性的德國思維眼中,真的是有點瞠目結舌,但是不得不承認,法國人的確塑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交通特色與都市文化,而且真的蠻可愛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胤宏
林胤宏
鐵路與航空愛好者。德國工程博士。台灣捷運專案工程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