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最高學習法| 增加97%輸入吸收率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我們每天有一大部分的訊息來源是從手機或電腦上網而來,不管是新聞、部落格文章或是Youtube影片,一天平均至少接收二十條訊息,所以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思考,大家也可以拿出紙跟筆把答案寫下來。題目是:請列出在過去一周用網路看到的情報,你現在記得的,越多越好,請問列出了幾則呢?

我自己測出來的答案是七則,有些是新聞,有些是podcast聽到的內容,而作者樺澤紫苑在他的研討會中從175位參加者中做出的統計得到平均數字是3.9則,其中一位列出最多則:10則,但大部分的人卻連3則都不到。假設每個人一天滑30分鐘手機,接收20則情報,一周至少輸入140則情報,最後卻只記住3.9則,吸收率只有3%,最後有將近97%白看了。

比起二十年前,如今每天的電子資訊量增加了5000倍,我們如果用跟以前一樣的輸入法,不只跟不上訊息增加的速度,甚至還會花費無效的精力,最後筋疲力盡卻忘掉大部分看過的東西,更別說未來資訊增加的速度只會更快,到底要怎麼樣增加大腦輸入的效率,來跟上接下來的AI世代呢?

作者樺澤紫苑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在忙碌職業的同事,他還可以每天穩定發行電子報、Facebook文章、YouTube影片,並且每天寫作三小時,更穩定每年出2~3書本,至今累積了三十本著作,先不問他為什麼有時間做這麼多事,我更好奇他為什麼有這麼多題材,可以不中斷的持續產出?根據他親身投入數萬小時的時間驗證,一切都來自於提高輸入的「質」而非「量」,高品質的輸入創造最高效率的輸出

作者在《最高學習法》之前,還有另一本說明「輸出」的書,叫做《最高學以致用法》,在日本銷售突破六十萬冊,裡面介紹了他如何做到上面講到的龐大輸出量,而在此同時,輸入的品質是維持輸出的根基,因為缺乏輸入的人,再怎麼努力輸出,也只是貧乏的輸出,所以讓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些輸入的秘訣,之後再跟大家分享輸出的秘密。

以輸出為前提的輸入

現在幫助學習的資源很多,不管是免費的還是要收費的,想學語言還是想學工作技能,都可以找到對應資源。不過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種經驗:公司安排我們每年要完成一定時數的訓練課程,但我們自己一點興趣也沒有,上課的時候完全在放空,只想趕快達成時數趕快簽到下課,結果一天的課程過去,除了一個便當之外,其他什麼都沒記得。這種學習方式嚴格來說並不算「輸入」,根本是假的輸入。

但是如果今天主管跟你說,你在上完課程後,還必須要整理成一份報告,並且在公司跟其他一百位同事進行一小時的報告,這樣你還敢不認真上課嗎?你必須專心上課,隨時做筆記,而且是以做簡報為前提,整堂課都在認真尋找可以放進簡報中的題材,還會把有趣的案例記下來,增加你分享時的專業度,因此你也真的會記住課堂中的內容。

為什麼「以輸出為前提進行輸入」會讓輸入的效果相差這麼多?因為人一但受到心理壓力,大腦會分泌正腎上腺素,幫助提升專注力,同時提升記憶力、思考力和判斷力。但是我們也不需要每次都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啦,只要在進行輸入前,告訴自己之後要輸出,不管是跟朋友分享心得、還是PO在IG、FB,甚至是寫下日記,都能讓我們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注意力,想著「要有所發現」,大腦就會主動尋找資訊,把整個學習的過程提高一個層次

這邊說的以輸出為前提進行輸入的小秘訣不只適用在讀書喔,他可以用在所有地方,閱讀當然是一定要這麼做,其他像是聽演講、看展覽、看電影、甚至是常常用來打發時間的電視、玩樂,只要增加「輸出」這個目的,就不再只是被動接收訊息,而是主動學習,就連休閒活動也能變得更有意義喔。

如何避免踩雷,只收集必要情報?

以往我們打開電視,常常是新聞播什麼就看什麼,手機上網也是,經常從最熱門的話題開始看,結果看了半個小時的新聞,卻沒有吸收到什麼有用的內容。

一個簡單的方法,立刻讓你在接收資訊的時候保持更高的敏銳度,也就是事先問問自己「你喜歡」、「感興趣」的主題是什麼。如果你可以馬上答出來,代表你對自己有一定的了解,輸入的技巧也不錯;如果想很久卻答不出來,代表你平常接收知識都只是「被動接收」、「別人丟給你什麼你就接收什麼」,但也許根本不是你感興趣的事,結果一下就忘記了。

大家可以現在就停下來,列舉三樣你感興趣的題目,像我就是「商管類」、「心理學」、「科技新聞」,列出來之後還要常常複習,讓你的大腦把他當成預設關鍵字,接下來就等待大腦天生具備的「選擇性注意」幫你挑選訊息。選擇性注意是指大腦會選擇性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提高注意力,就像你在人群中常常可以很容易聽到別人叫你的名字一樣,只要設定好選擇性注意的主題,大腦就會自動在龐大的情報中,挑選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情報來吸收。

這樣的技巧在選書、選課程、網路新聞時都很有用,更能避免你一時被書封面吸引,結果買回家才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書,浪費錢又浪費時間。買到一本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書,不僅可以讀得開心,還能加速自我成長,未來也會想繼續讀更多的書。這招也可以把滑手機變成有用的輸入,因為你會對特定主題提高敏銳度,其他不重要的資訊就直接捨棄,不用再花時間在看完就會忘記的東西上面,這樣踩雷的機率也會低很多啦。

資訊:知識 < 3:7

前面提到,現在的資訊來源很豐富,包括讀新聞、看書、聽podacst等都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不過我們輸入的東西,其實可以依據「可運用程度」區分成「資訊」跟「知識」兩種,資訊是單純傳達某個訊息,知識則可以加以運用。想像你面前擺了一份一年前的報紙,現在再拿起來看,還能派得上用場的,就是「知識」;幾乎派不上用場,就是「資訊」。

資訊就像生鮮食品一樣有保存期限,保存期限過後漸漸失去價值,這時候就算你記得再多資訊也派不上用場,沒有人會想聽一年前的新聞(這時也稱不上是新聞了)。而針對資訊進行分析、解釋後得到的訊息,如果經過長時間後仍然有用,那才是有價值的「知識」。

有些人每天很努力的收集最新消息,希望可以掌握很多資訊,但這些資訊的時效性往往很短,過一段時間就沒有意義了。雖然說了解社會資訊很重要,但是我們的大腦空間有限,一天的時間更是有限,當吸收的資訊多了,知識的空間就少了

所以,拿捏輸入資料中,資訊跟知識的比例非常重要,資訊與知識最好的輸入比例不要超過3:7,能夠2:8或1:9就更好了,網路上收集資料適可而止,必要時可以做為參考,但我們的大腦還是拿來獲取「知識」,才是有累積的輸入喔。

三點閱讀法排除偏見

接著,我們來探討「輸入的心態」。因為錯誤的心態,會阻礙中立思考。任何形式的輸入都應該要抱著開放、好奇的心,一旦抱著任何偏頗的先入為主,就很容易發生確認偏誤,也就是你無意識的只挑選與自已相同立場的訊息,而忽略不利或反對立場的資訊。一旦抱著先入為主的偏誤,接下來發展只會越來越放大偏見的程度。

為了避免自己無意識地陷入確認偏誤,全方位輸入就很重要,在進行任何形式的輸入時,記得採用「三點輸入法」,三點包含「贊成」、「反對」與「中立」的資訊,這樣可以同時既了解一件事的優缺點,也能避免加深自己的偏見。舉例來說,你想了解「到底該不該買房」,這時候你除了尋找「贊成買房」的資訊,也要同步吸收「反對買房」的資訊,如果行有餘力,就連中立角度分析的資料也一起看,就能夠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資訊。

不只是閱讀喔,就連我們在做重要判斷和決定的時候,也非常需要「三點輸入法」,才不會下意識去尋找你想聽的東西,失去思考的意義。比如說,你在想你要不要辭去工作自己創業,如果心裡有點想創業,於是去訪問「創業成功的人」,他們有可能會贊成你創業,讓你信心大增,卻低估創業的風險;但你可以同時跟家人討論,聽聽他們站在反對角度是什麼想法;你也可以去訪問「創業失敗者」,聽取優缺點。

所以在輸入情報時,記得提醒自己,應該先抱著中立角度,不要預設立場,並且加上「三點輸入法」防止無意識的確認偏誤悄悄發生。

結語

《最高學習法》完整的介紹了有關輸入的觀念,不只是閱讀、也包含用聽的、觀察人、網路上的資訊或是藝術、雜誌等等,總共80個跟輸入有關的技巧,而且每一頁還有小插圖幫助理解,是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的一本書,因為輸入本來就不侷限在任何一種方式,我們的五感都可以用來輸入,所以只要專心,所有的輸入都可以帶來學習 ,但是如果是放空的輸入,那真的會很空,嚴格來說,只是左耳進右耳出,那就不能算是輸入啦。

除了輸入的技巧外,我們也要好好的思考自己為什麼要輸入,是為了想增進工作技巧嗎?還是為了什麼特定目標呢?如果只是想著「未來可能會有用吧」,那麼輸入的精準度就會下降,很有可能看過就忘了,未來要用到時還是要重新學一遍,而當我們學會,並且真正能夠派上用場,有「輸入」也有「輸出」時,你就真的學會了。

我之後會再把《最高學以致用法》補完,再跟大家分享更完整的輸入+輸出小秘訣,希望之後可以實踐書中的概念,聰明的讀書、聰明的玩樂,享受所有事情帶來的學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采采說書的沙龍
172會員
76內容數
濃縮一本書的精華,用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幫助你了解一本書的樣貌 最後會加上一點點的書評,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采采說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26
你有遇過那種抱怨個不停,遇到什麼事情都唱衰,又不提出解決方案的同事嗎?還是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超愛打斷別人講話卻拒絕聆聽的同事?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種嘴巴上答應你會完成工作,卻故意擺爛放著不做,害你們團隊整個開天窗的人? 遇到這種同事大家都怎麼應對呢?以前我如果遇到難相處的同事,都會秉著
Thumbnail
2024/02/26
你有遇過那種抱怨個不停,遇到什麼事情都唱衰,又不提出解決方案的同事嗎?還是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懂,超愛打斷別人講話卻拒絕聆聽的同事?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種嘴巴上答應你會完成工作,卻故意擺爛放著不做,害你們團隊整個開天窗的人? 遇到這種同事大家都怎麼應對呢?以前我如果遇到難相處的同事,都會秉著
Thumbnail
2024/01/16
談判對誰都很重要,因為不管你喜歡與否,你都是個參與者。談判的過程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瞭解之上。這篇文章為你介紹了許多買車的談判技巧,提出了各種方法和策略來達到雙贏的目標。除此之外,也分享了作者的實戰經驗,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改善談判技巧,進而享受閱讀的樂趣,歡迎單次贊助或訂閱,給予小小的鼓勵!
Thumbnail
2024/01/16
談判對誰都很重要,因為不管你喜歡與否,你都是個參與者。談判的過程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瞭解之上。這篇文章為你介紹了許多買車的談判技巧,提出了各種方法和策略來達到雙贏的目標。除此之外,也分享了作者的實戰經驗,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改善談判技巧,進而享受閱讀的樂趣,歡迎單次贊助或訂閱,給予小小的鼓勵!
Thumbnail
2023/10/05
小時候做錯事情,媽媽總是會叫我們「好好反省,思考自己錯在哪裡!」反省,是一個跟自己對話的行為,主動關注自己的想法跟感受,並且在與自己的對話中了解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項人類特有的行為,其他動物都沒有這種能力,所以這也是區分人類跟其他物種最重要的演化進展之一。
Thumbnail
2023/10/05
小時候做錯事情,媽媽總是會叫我們「好好反省,思考自己錯在哪裡!」反省,是一個跟自己對話的行為,主動關注自己的想法跟感受,並且在與自己的對話中了解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項人類特有的行為,其他動物都沒有這種能力,所以這也是區分人類跟其他物種最重要的演化進展之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97%的輸入是白費的。學習以腦科學為基礎的輸入法,告別無效學習。
Thumbnail
97%的輸入是白費的。學習以腦科學為基礎的輸入法,告別無效學習。
Thumbnail
這本書是《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的 系列續作! 裡頭教會我最重要的幾件事: 1. 克服資訊焦慮-透過有方向有目標的學習 2. 高效閱讀的技巧 3. 有效聆聽該注意的事 4. 如何強化記憶力 符合科學且我實際運用之後對學習效率有顯著提升,值得推薦
Thumbnail
這本書是《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的 系列續作! 裡頭教會我最重要的幾件事: 1. 克服資訊焦慮-透過有方向有目標的學習 2. 高效閱讀的技巧 3. 有效聆聽該注意的事 4. 如何強化記憶力 符合科學且我實際運用之後對學習效率有顯著提升,值得推薦
Thumbnail
我們每天有一大部分的訊息來源是從手機或電腦上網而來,不管是新聞、部落格文章或是Youtube影片,一天平均至少接收二十條訊息,所以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思考,大家也可以拿出紙跟筆把答案寫下來。題目是:請列出在過去一周用網路看到的情報,你現在記得的,越多越好,請問列出了幾則呢?
Thumbnail
我們每天有一大部分的訊息來源是從手機或電腦上網而來,不管是新聞、部落格文章或是Youtube影片,一天平均至少接收二十條訊息,所以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思考,大家也可以拿出紙跟筆把答案寫下來。題目是:請列出在過去一周用網路看到的情報,你現在記得的,越多越好,請問列出了幾則呢?
Thumbnail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困擾, 從小不論是看什麼樣的訊息資訊,大多很容易忘記 (特別是課本,漫畫除外XD) 可能看了一本書只會記得其中1%,剩下99%幾乎都忘了... 甚至有時候可能更慘? 就在去年底,特別苦惱這個問題的時候,便遇到了這組套書, 《INPUT最高學習法》與《OUTPUT最高學以致
Thumbnail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困擾, 從小不論是看什麼樣的訊息資訊,大多很容易忘記 (特別是課本,漫畫除外XD) 可能看了一本書只會記得其中1%,剩下99%幾乎都忘了... 甚至有時候可能更慘? 就在去年底,特別苦惱這個問題的時候,便遇到了這組套書, 《INPUT最高學習法》與《OUTPUT最高學以致
Thumbnail
曾經看完一本書、一場電影、一個展覽,當別人問你心得時,一瞬間竟一片空白啞口無言?資訊爆炸的時代,你花了多少時間看,又有多少真正被內化?一本可愛好讀的書給你 80 個簡單好用的技巧!
Thumbnail
曾經看完一本書、一場電影、一個展覽,當別人問你心得時,一瞬間竟一片空白啞口無言?資訊爆炸的時代,你花了多少時間看,又有多少真正被內化?一本可愛好讀的書給你 80 個簡單好用的技巧!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這本書每一篇的篇幅 2-4 頁,很適合通勤的時候閱讀。書中有蠻多作者獨到的看法,統合作者自身的「流派」,加上與他人共通的學習方法,綜觀來看,CP值相當高。
Thumbnail
這本書每一篇的篇幅 2-4 頁,很適合通勤的時候閱讀。書中有蠻多作者獨到的看法,統合作者自身的「流派」,加上與他人共通的學習方法,綜觀來看,CP值相當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