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道德解離之文獻探討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定義內容

道德解離由Bandura提出,用來解釋具有正常道德感的個體在做出不道德行為時,如何透過社會認知策略、自我調節降低不道德行為對自我價值的傷害(Bandura, 1990)。本文介紹網路情境和道德解離相關之研究~
道德解離(Moral disengagement)是指一種心理機制,其中人們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解除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的道德責任感。這種機制可以幫助人們在某些情境中避免內疚和負罪感,並允許他們做出不道德行為。
個體透過道德解離機制來允許原諒自己不道德行為,合理化自身動機以減少罪惡感或自責感(Fang et al., 2020; Kowalski et al., 2014)。Bandura詳細介紹了八種機制,分別為道德辯解(Moral Justification)、文過飾非​(Euphemistic Labeling) 、優勢比較(Advantageous Comparison) 、推卸責任(Displacement of Responsibility)、責任分散(Diffusing of Responsibility)、責備歸因(attribution of blame) 、非人性化(Dehumanization) 、忽視或扭曲有害後果(Disregard or Distortion of Harmful Consequences),八種機制可分為發生傷害行為層面、傷害後果層面和受害者層面(Bandura, 1990)。
班杜拉詳細介紹了八種機制,八種機制分別發生傷害行為層面、傷害後果層面和受害者層面(Bandura, 1986, 1990)。

第一類

道德解離聚焦於傷害行為層面,分別是「道德辯解」和「文過飾非」。所謂道德辯解(Moral Justification)是指該違反道德行為後,經過重新解釋成符合社會期望或榮譽之事,例如:社群網站使用者看到小女孩被家暴影片,未經同意肉搜和公開家暴者地址,並聲明此目是讓還小女孩一個公道。文過飾非​(Euphemistic Labeling)以較為抽象、含蓄或婉轉的字詞重新包裝違反道德之行為,例如:用鄉民的正義代替人肉搜索。優勢比較(Advantageous Comparison)是將自己的不道德行為,和更嚴重可怕的不道德行為進行比較,以合理化自身行為,例如:比起家暴者的家暴行為,網路肉搜行為跟本不算什麼。

第二類

道德解離聚焦於傷害行為層面和傷害後果層面,分別是「推卸責任」和「責任分散」。推卸責任(Displacement of Responsibility)通常用在對於受害者傷害已經造成,此時自我譴責是最強大的(Bandura, 1990),為了避免受到良心不安,將責任歸屬推托給他人,例如:將網路霸凌責任推托給主使者。責任分散(Diffusing of Responsibility)適用於集體行動的非道德行為,道德責任也常常隨著行為責任的分工而分散,個體可能只專注於做好自己本分,對於團體行為後果已經失去判斷能力,且認為自己的責任很小,例如:團體共同決定一起去別人社群網站鬧版。

第三類

道德解離聚焦於傷害後果層面。忽視或扭曲有害後果(Disregard or Distortion of Harmful Consequences) 讓加害者忽略、最小化、扭曲或不相信不道德行為造成的傷害後果,達到降低激活自我批評帶來的傷害,例如:網路留言不要看就好啦。

第四類

道德解離聚焦於受害者層面,分別是「非人性化」和「責備歸因」。非人性化(Dehumanization)指通過不把受害者作為人看,將其視為次等人類或其他生物,使加害者可以減輕殘酷傷害行為造成的自我,例如:他這種禽獸被肉搜活該。責備歸因(attribution of blame)則將責任推到受害者身上,讓自己也成另一名受害者,自己是因為受害者的問題才造成非道德行為,自己是情有可原的,受害者是罪有應得。例如:要不是他做錯事不道歉,我們也不會霸凌他。

網路中的道德解離

匿名性是網絡使用者認為自己不必承擔任何責任的一個重要因素。當人們在網絡上時,他們可能不會認為網路上說話要負擔責任,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會被找到。這可能導致人們在網絡上發表更加極端和不道德的言論,因為他們認為不會有任何後果。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責任和個人道德責任可能會分散,並且個人道德控制能力可能會減弱。這可能導致網絡上的言論和行為變得更加不道德和有害,並可能導致網絡環境變得更加惡劣。
一些研究開始關注網路情境的網路道德解離和面對面道德解離的差異性。例如:網路科技相關的道德解離(Marín-López et al., 2020)和網路道德解離(Paciello et al., 2020)以及網路霸凌的道德解離(Meter & Bauman, 2015)。具體來說,對於高度外化問題行為的青少年,一般情境的道德解離足以預測解釋網絡霸凌的發生。但對於那些沒有普遍外化問題的青少年來說,網路道德解離更可以解釋網路霸凌發生(Paciello et al., 2020)。有鑑於網路情境的重要性,網絡道德解離和一般情境道德脫節並不完全相同。
此外,網路社交環境可能會促進道德解離機制的觸發門檻(Bauman, 2009)。後設分析研究顯示,無論是網路霸凌加害者或受害者,都和道德解離具有正相關(L. Chen et al., 2017; Kowalski et al., 2014)。網路霸凌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間無論是長相、個性和性別都無法得知,因此加害者很容易使用道德解離去減緩罪惡感,加上網路霸凌旁觀者往往數量非常多,這也可能促進道德解離機制,特別是推卸責任或是責任分散;前者認為網絡霸凌事件大多是由受害者的個性或行為引​​​​起或的(Holfeld, 2014);後者則是青少年認為干預霸凌事件是受歡迎同學的責任,自己沒有責任去干預霸凌 (DeSmet et al., 2014)。

道德解離和網路反社會行為

道德解離(Moral disengagement)和反社會行為之間有密切的關係。研究表明,道德解離是反社會行為的重要驅動力之一。例如,研究發現,犯罪者往往通過道德解離來解除對犯罪行為的道德責任感,從而實施更多的犯罪行為。同樣,一些企業家和管理者可能會通過道德解離來解除對不道德商業行為的道德責任感,從而實施更多的不道德商業行為。
近年來,考量到網路情境的特性,道德解離和網路反社會行為之關聯也漸漸被研究者關注。目前的研究表明,道德解離和網路霸凌、網路攻擊等網路反社會行為具有正向關係(Bartolo et al., 2019; Fang et al., 2020; Lazuras et al., 2019; Perren & Gutzwiller-Helfenfinger, 2012; Pornari & Wood, 2010; Wang et al., 2017; Yang et al., 2018; Zhou et al., 2019)。因此本文認為網路道德解離和網路攻擊關係密切,以下為可能原因: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9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統計分析 × 學術生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20會員
120內容數
文章內容以圖像式和步驟化方式,教您如何在各種統計軟體中(例如:SPSS、R和Mplus),執行多種統計方法。此外,我還會分享一些學術和科技新知,幫助您在學術之路上走得更順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博士的筆記本 的其他內容
因為學術研究需要長期久坐,我患上嚴重腰痠筋膜炎,嚴重時完全無法坐著超過半小時,靠安眠藥也無法睡著。發病的四年間,我積極參加各種治療方法,從中醫/西醫/民俗療法,治療價格也從健保到全額自費,我都有嘗識過,以下我將根據價格和療效對各種治療效果做出主觀評價,希望能幫助到跟我相同症狀的人!
Paulhus 和 Williams (2002) 提出了黑暗三人格,它被定義為一個與反社會思想和行為有關的人格特徵。黑暗三人格共同特徵為缺少真誠和善、同理心和悔意。人格向度可分別為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精神病態(Psychopathy)和自戀(Narcissism),
本人身為一名下背痛多年的患者,我嘗試過不少治療方式,例如:復健、按摩、吃消炎藥和增生治療,但病情仍然反覆發作。所幸,對於研究文獻有一定閱讀能力,於是開始閱讀相關最新文獻。本文分享柳葉刀頂級國際期刊的研究,該研究總結出最有效的下背痛治療和預防方式。
「社群網站網路霸凌和網路攻擊辨識量表之發展」是本人在測驗學刊發表的研究,該研究旨在發展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網路霸凌和網路攻擊量表,本文簡單說明該量表如何計分~
為何網路霸凌盛行率差異這麼大?從74.6%到1.4都有。其實影響盛行率因素大到國家文化,小到受試者差異,都會影響流行率,卻有一項因素常被大家忽略,那就是研究對於網路霸齡的判定標準。
因為學術研究需要長期久坐,我患上嚴重腰痠筋膜炎,嚴重時完全無法坐著超過半小時,靠安眠藥也無法睡著。發病的四年間,我積極參加各種治療方法,從中醫/西醫/民俗療法,治療價格也從健保到全額自費,我都有嘗識過,以下我將根據價格和療效對各種治療效果做出主觀評價,希望能幫助到跟我相同症狀的人!
Paulhus 和 Williams (2002) 提出了黑暗三人格,它被定義為一個與反社會思想和行為有關的人格特徵。黑暗三人格共同特徵為缺少真誠和善、同理心和悔意。人格向度可分別為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精神病態(Psychopathy)和自戀(Narcissism),
本人身為一名下背痛多年的患者,我嘗試過不少治療方式,例如:復健、按摩、吃消炎藥和增生治療,但病情仍然反覆發作。所幸,對於研究文獻有一定閱讀能力,於是開始閱讀相關最新文獻。本文分享柳葉刀頂級國際期刊的研究,該研究總結出最有效的下背痛治療和預防方式。
「社群網站網路霸凌和網路攻擊辨識量表之發展」是本人在測驗學刊發表的研究,該研究旨在發展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網路霸凌和網路攻擊量表,本文簡單說明該量表如何計分~
為何網路霸凌盛行率差異這麼大?從74.6%到1.4都有。其實影響盛行率因素大到國家文化,小到受試者差異,都會影響流行率,卻有一項因素常被大家忽略,那就是研究對於網路霸齡的判定標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發展心理學中曾針對《國小學童同理心與霸凌旁觀者行為傾向之關係:以道德疏離為中介變項》(賴怡君、程景琳,2020)探討過道德疏離對霸凌事件局外者和助凌者行為傾向呈正相關,雖然研究對象是國小學童……但我們仍可稍微了解一下,Bandura提出「道德疏離」(moral disengagement)的概念,
Thumbnail
在數位社會中,許多人認為網路上的匿名可以免除責任,然而這樣的心態卻助長了網路霸凌。文章探討了網路言論與現實發言的相似性,強調網路上的言語攻擊對受害者情緒造成的深遠影響,並呼籲每個人在網路上發言時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因為言語的傷害是無法忽視的。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修復式正義的應用在性侵害案件中引發了相當多的討論,本文探討了該理論在司法程序上的適用性以及被害人的需求與意願。除了介紹相關的學術研究外,本文也分析了被害人對於修復式正義的看法,以及加害人是否悔改和道歉信的作用。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解離」,顧名思義,崩解與分離。我認為「解離」是指「當一個人面對超過負荷的壓力或創傷時,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這種保護機制會將個體的認知記憶、身體感覺、心理的情緒感受分開,讓個體當下與外界暫時失去連結,藉以保護個體不會繼續承受外界傷害的衝擊,藉以降低壓力或創傷對其身心上的損害。」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一、簡答題 (一) 何謂「減害(harm reduction)思維」?其興起的時代背景為何?試舉例說明harm的內涵以及其對應的因應措施。(30%) (二) 請比較「情境控制理論」與「控制理論」的異同,並舉例說明之。 二、應用題 司法院釋字第799號解釋理由書提及:「按對性犯罪者於刑罰執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發展心理學中曾針對《國小學童同理心與霸凌旁觀者行為傾向之關係:以道德疏離為中介變項》(賴怡君、程景琳,2020)探討過道德疏離對霸凌事件局外者和助凌者行為傾向呈正相關,雖然研究對象是國小學童……但我們仍可稍微了解一下,Bandura提出「道德疏離」(moral disengagement)的概念,
Thumbnail
在數位社會中,許多人認為網路上的匿名可以免除責任,然而這樣的心態卻助長了網路霸凌。文章探討了網路言論與現實發言的相似性,強調網路上的言語攻擊對受害者情緒造成的深遠影響,並呼籲每個人在網路上發言時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因為言語的傷害是無法忽視的。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修復式正義的應用在性侵害案件中引發了相當多的討論,本文探討了該理論在司法程序上的適用性以及被害人的需求與意願。除了介紹相關的學術研究外,本文也分析了被害人對於修復式正義的看法,以及加害人是否悔改和道歉信的作用。
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不是面對困境與困難,而是他人的情緒勒索或道德綁架。這種情況尤其在較為親密的相處關係及利害衝突中尤其尖銳。 婚姻,親情,友誼,職場合作伙伴,甚至社交軟體,個人特質明顯如軟弱,強勢,角色處於付出一方,很容易成為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的對象。 得到好處的一方,往往不自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解離」,顧名思義,崩解與分離。我認為「解離」是指「當一個人面對超過負荷的壓力或創傷時,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這種保護機制會將個體的認知記憶、身體感覺、心理的情緒感受分開,讓個體當下與外界暫時失去連結,藉以保護個體不會繼續承受外界傷害的衝擊,藉以降低壓力或創傷對其身心上的損害。」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一、簡答題 (一) 何謂「減害(harm reduction)思維」?其興起的時代背景為何?試舉例說明harm的內涵以及其對應的因應措施。(30%) (二) 請比較「情境控制理論」與「控制理論」的異同,並舉例說明之。 二、應用題 司法院釋字第799號解釋理由書提及:「按對性犯罪者於刑罰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