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個人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即自我防衛機制。意思是說,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範圍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只是我感覺不到它。
我們熟悉的一些成語或者慣用語,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就是在說防衛機制。比如自欺欺人、阿Q精神勝利法等,如果拋開它們的語言感情色彩來看,實際上是說一個人在面臨危險或者痛苦的時候,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內心的。如果沒有這些防衛機制的保護,人可能就會崩潰。
那些選擇自殺的人,他們的防衛機制已經不再起作用,所以他們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凡是現在還活著的人,可以說他們使用了有效的保護自己的措施,也就是防衛機制。
●情感隔離,意思就是我有一段痛苦的體驗,這種體驗正在我能夠覺察的範圍内發生,因為它過於痛苦,所以我需要採取一種辦法,把它排斥到潛意識裡去。
比如,在地震發生後,有些人的親人去世了,但是他們還能去救別人,就說明他們有著高度的情感隔離。也就是說,他們讓自己暫時體會不到親人去世的悲痛,把悲痛壓到潛意識裡去,使自己整個人格的力量,不受這些痛苦情緒的衝擊,能夠保護自己,使自己處在一種能夠救助別人的狀態中。
有些新聞媒體在採訪這些人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產生反作用。比如,問他們在親人喪生之後的感受,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要知道,這些人是把痛苦情感隔離了,才使自己處於一種能夠救助他人的狀態。如果對他們提這樣的問題,就相當於讓他們重新體會到那些被壓抑或者被隔離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處在受巨大痛苦衝擊的狀態中,這樣他們肯定就無法保護別人了。
●有些人過度追求公平,是因為他們沒有在不規則的、不公平的環境中獲得利益。如果他們是在不公平的環境中獲利的那一方,就不會那麼過度地追求公平。
一個人擁有成熟的人格,首先應該相信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過度追求公平,實際上是想自己成為在不公平的規則中獲利的那一方。這也是典型的反向作用。
●為什麼學不好外語?因為學好意味著背叛
文化認同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雖然現在各種文化或者各國之間的交流變得非常便捷,但是每種文化都還有它的獨特性。
文化認同包括語言認同。對外交流中,語言是重要的工具。每個 幾乎都有學習外語的經歷,有些人在學外語的時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研究後發現這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因為他們在潛意識層面排斥另一種文化,他們覺得—如果我學好了外語,就意味著對自己文化的背叛。
這點在方言中也表現得很明顯。比如一些從大城市如上海回到老家的人,說的是一口上海話,老鄉們會覺得「你忘本了,你是在我們面前炫耀,你是在攻擊我們」。所以他們潛意識層面或者意識層面會覺得,如果使用其他語言,就意味著巨大的背叛,是會受到懲罰的,他們不敢讓自己流利地說一種更大的城市的方言。
如果把這種心理過程擴大,也就不敢讓自己學好另一個國家的語言。也就是說,在學外語的過程中,潛意識壓抑著我們的學習能力。
●替換是一種常見的防衛機制,也稱為轉移、置換,意思是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欲望或態度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對象上,而後者完全成為前者的替代物。比如,你感到跟某一個人親近,卻轉變為親近另一個人。
舉個例子,一個女孩同時認識兩個男孩,她明明對A感興趣,但是她害怕跟A在一起會喚起大劑量的情感,她不能承受這種情感帶來的愉悅感,或許是她覺得不配,或許是她覺得那種愉悅感可能給她帶來道德上的墮落感,所以她會當著A的面跟B親近。
●阻抗就是對治療的反抗。也就是,你想給我做治療,我不讓你給我做治療,或者我不好好地配合,態度不誠實地讓你給我做治療。
舉個例子,你如果手受傷了,找到一個醫術非常高明,而且跟你非常親近,你也非常信任的外科醫生給你做治療。他在給你消毒、打麻藥、做清創處理的時候把你弄痛了,你自然而然會猛地把手縮回來,而且這個動作是不自覺的。這就是阻抗。
●五種主要阻抗:
超我阻抗/不能讓自己舒服地活著
本我阻抗/不能讓自己輕易地改變
原發性獲益阻抗/壓抑原欲和攻擊性是好的
繼發性獲益阻抗/生病可以獲得好處
移情阻抗/理想化是為了攻擊
~曾奇峰/心理治療師、精神分析醫師
~《適度防衛》
#適度防衛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