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適度防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個人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即自我防衛機制。意思是說,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範圍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只是我感覺不到它。

我們熟悉的一些成語或者慣用語,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就是在說防衛機制。比如自欺欺人、阿Q精神勝利法等,如果拋開它們的語言感情色彩來看,實際上是說一個人在面臨危險或者痛苦的時候,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內心的。如果沒有這些防衛機制的保護,人可能就會崩潰。

那些選擇自殺的人,他們的防衛機制已經不再起作用,所以他們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凡是現在還活著的人,可以說他們使用了有效的保護自己的措施,也就是防衛機制。


●情感隔離,意思就是我有一段痛苦的體驗,這種體驗正在我能夠覺察的範圍内發生,因為它過於痛苦,所以我需要採取一種辦法,把它排斥到潛意識裡去。

比如,在地震發生後,有些人的親人去世了,但是他們還能去救別人,就說明他們有著高度的情感隔離。也就是說,他們讓自己暫時體會不到親人去世的悲痛,把悲痛壓到潛意識裡去,使自己整個人格的力量,不受這些痛苦情緒的衝擊,能夠保護自己,使自己處在一種能夠救助別人的狀態中。

有些新聞媒體在採訪這些人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產生反作用。比如,問他們在親人喪生之後的感受,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要知道,這些人是把痛苦情感隔離了,才使自己處於一種能夠救助他人的狀態。如果對他們提這樣的問題,就相當於讓他們重新體會到那些被壓抑或者被隔離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處在受巨大痛苦衝擊的狀態中,這樣他們肯定就無法保護別人了。


●有些人過度追求公平,是因為他們沒有在不規則的、不公平的環境中獲得利益。如果他們是在不公平的環境中獲利的那一方,就不會那麼過度地追求公平。

一個人擁有成熟的人格,首先應該相信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過度追求公平,實際上是想自己成為在不公平的規則中獲利的那一方。這也是典型的反向作用。


●為什麼學不好外語?因為學好意味著背叛

文化認同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雖然現在各種文化或者各國之間的交流變得非常便捷,但是每種文化都還有它的獨特性。

文化認同包括語言認同。對外交流中,語言是重要的工具。每個 幾乎都有學習外語的經歷,有些人在學外語的時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研究後發現這不是智力問題,而是因為他們在潛意識層面排斥另一種文化,他們覺得—如果我學好了外語,就意味著對自己文化的背叛。

這點在方言中也表現得很明顯。比如一些從大城市如上海回到老家的人,說的是一口上海話,老鄉們會覺得「你忘本了,你是在我們面前炫耀,你是在攻擊我們」。所以他們潛意識層面或者意識層面會覺得,如果使用其他語言,就意味著巨大的背叛,是會受到懲罰的,他們不敢讓自己流利地說一種更大的城市的方言。

如果把這種心理過程擴大,也就不敢讓自己學好另一個國家的語言。也就是說,在學外語的過程中,潛意識壓抑著我們的學習能力。


●替換是一種常見的防衛機制,也稱為轉移、置換,意思是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欲望或態度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對象上,而後者完全成為前者的替代物。比如,你感到跟某一個人親近,卻轉變為親近另一個人。

舉個例子,一個女孩同時認識兩個男孩,她明明對A感興趣,但是她害怕跟A在一起會喚起大劑量的情感,她不能承受這種情感帶來的愉悅感,或許是她覺得不配,或許是她覺得那種愉悅感可能給她帶來道德上的墮落感,所以她會當著A的面跟B親近。


●阻抗就是對治療的反抗。也就是,你想給我做治療,我不讓你給我做治療,或者我不好好地配合,態度不誠實地讓你給我做治療。

舉個例子,你如果手受傷了,找到一個醫術非常高明,而且跟你非常親近,你也非常信任的外科醫生給你做治療。他在給你消毒、打麻藥、做清創處理的時候把你弄痛了,你自然而然會猛地把手縮回來,而且這個動作是不自覺的。這就是阻抗。


●五種主要阻抗:

超我阻抗/不能讓自己舒服地活著

本我阻抗/不能讓自己輕易地改變

原發性獲益阻抗/壓抑原欲和攻擊性是好的

繼發性獲益阻抗/生病可以獲得好處

移情阻抗/理想化是為了攻擊


~曾奇峰/心理治療師、精神分析醫師
~《適度防衛》

#適度防衛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適度防衛》】↓↓
https://whitehippo.net/2-G1w

【金石堂購買《適度防衛》】↓↓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3/04/01
謝謝你的分享,讓我了解更多有關防衛機制的知識。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68會員
2.3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你我深藏心中陰暗角落不願被看見的一部分,那不是錯,只是特質。
Thumbnail
2025/04/09
★你我深藏心中陰暗角落不願被看見的一部分,那不是錯,只是特質。
Thumbnail
2025/03/21
★高敏感特質,可以令我們更感知世界的一切,是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高敏感特質,可以令我們更感知世界的一切,是美好的存在。
Thumbnail
2025/03/03
★精鍊的「箴言式金句」,直指開悟的深邃智慧。
Thumbnail
2025/03/03
★精鍊的「箴言式金句」,直指開悟的深邃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可以把防衛機制想像成是你平常常走的那條路,所留下的車輪痕跡。它們是我們一生習得的思維習慣,已經深深的刻在大腦中的神經連結和路徑,變成我們的反射動作與下意識反應,不會僅僅因為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就離開或消失。如果想要從這些固有模式中跳脫出來,我們必須練習「走不同的路」
Thumbnail
你可以把防衛機制想像成是你平常常走的那條路,所留下的車輪痕跡。它們是我們一生習得的思維習慣,已經深深的刻在大腦中的神經連結和路徑,變成我們的反射動作與下意識反應,不會僅僅因為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就離開或消失。如果想要從這些固有模式中跳脫出來,我們必須練習「走不同的路」
Thumbnail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逃避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心理防衛機制」,初步談到這個概念也許還不夠清楚,所以這一篇會實際點出我們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提到十種消極且無用的心理防衛機制,聽思想和大家分享其中最常見的兩大心態,和你一起了解更多。
Thumbnail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逃避最大原因就是我們的「心理防衛機制」,初步談到這個概念也許還不夠清楚,所以這一篇會實際點出我們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提到十種消極且無用的心理防衛機制,聽思想和大家分享其中最常見的兩大心態,和你一起了解更多。
Thumbnail
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這本書中,直接指出我們遇到問題就想逃避的消極心態,是「心理防衛機制」為了躲避痛苦而為自己做出的反應。防衛機制是一種只顧當下而不計後果的反射性行為,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防衛機制就像你常走的路,因時間而留下的車輪痕跡,久而久之會成為你的思維習慣。
Thumbnail
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的這本書中,直接指出我們遇到問題就想逃避的消極心態,是「心理防衛機制」為了躲避痛苦而為自己做出的反應。防衛機制是一種只顧當下而不計後果的反射性行為,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防衛機制就像你常走的路,因時間而留下的車輪痕跡,久而久之會成為你的思維習慣。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個人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即自我防衛機制。意思是說,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範圍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只是我感覺不到它。 我們
Thumbnail
★探查自己、伴侶、孩子和他人的內心感受,看到焦慮、委屈、憤怒、緊張、挫敗、壓抑背後的需求和動力。 ●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個人怎樣進行自我保護,即自我防衛機制。意思是說,在我有一段痛苦的經歷或者情緒的時候,我可以調動自我功能,把它排斥在意識範圍之外,即痛苦依然存在,只是我感覺不到它。 我們
Thumbnail
我們傾向於在生命的早期學習這些溝通方式,隨著成長,也許會逐漸發現溝通姿態的不適應而進行調整,但是當我們處在壓力下或再次經歷過往類似受傷情境時,我們可能會自動地、無意識地回到這些早期的防禦溝通模式,其是為了消除或避免再次經驗到,因曾經受傷而長出的羞愧、恐懼、麻木、罪惡感......等等,被拒絕....
Thumbnail
我們傾向於在生命的早期學習這些溝通方式,隨著成長,也許會逐漸發現溝通姿態的不適應而進行調整,但是當我們處在壓力下或再次經歷過往類似受傷情境時,我們可能會自動地、無意識地回到這些早期的防禦溝通模式,其是為了消除或避免再次經驗到,因曾經受傷而長出的羞愧、恐懼、麻木、罪惡感......等等,被拒絕....
Thumbnail
抽離的意義是為了幫助我們可以在不接觸傷口的時候,好好重建心靈,找到其他可以幫助我們自己的方式,直到有一天,我們就算恐懼和害怕,也可以有能力重新站在當初的未竟之事。​​
Thumbnail
抽離的意義是為了幫助我們可以在不接觸傷口的時候,好好重建心靈,找到其他可以幫助我們自己的方式,直到有一天,我們就算恐懼和害怕,也可以有能力重新站在當初的未竟之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