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率和統計的誕生-突破神意決定論和機械決定論

2023/04/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 時代背景
西方現代化的進程開始於17世紀, 它是天才世紀-一個需要天才而天才雲集的世紀。
發生於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以及16世紀的宗教改革使西方從中古過渡到近現代。到了17世紀上半葉, 中古的神學和哲學知識體系漸被揚棄, 人的任務轉為認識自然及認識人自身。
這種認識體現為哲學革命 (哲學背離了兩千年來以本體論 [1] 為重心的傳統而轉向以認識論 [2] 為重心) 和科學革命-包括機率和統計的誕生。
哲學革命使得哲學徹底脫離了神學, 而科學革命更使得科學徹底脫離了神學和哲學。它們標誌著人類理性的偉大勝利。
在16-17世紀, 歐洲的中古封建制度結束, 商業資本主義盛行: 經濟、航運、國際貿易和金融保險業等蓬勃發展、中產階級興起、大城市相繼形成, 使得機率和統計為了因應趨於複雜的社會生活的需要而出現在歷史舞台, 成為認識世界的新工具。
當時主流的意識形態為神意決定論和機械決定論, 後者始於法國的笛卡爾 (1596 -1650)。
神意決定論者將宇宙一切秩序皆視為由神所安排和決定; 機械決定論者則將世界視為一個受永恆定律支配而運作的完美機器, 萬事萬物皆遵循嚴格明確的數學或力學的必然因果律而進行; 在原則上, 如果一個人擁有關於宇宙在某一特殊時刻的完整知識, 那麼他就可以完美地預測全部的未來以及追溯所有的過去, 對他來說, 宇宙沒有任何的不確定性 [3]。
二. 機率論的誕生-機率演繹法
機率論勇敢地打破了束縛人類思想的神意決定論和機械決定論的桎梏, 去研究事物的不確定性, 用或然性去度量並且區別世間的萬事萬物-使人類的思考和認識模式進入了或然因果律、或然決定論的時代
機率論最初是因為法國一位貴族迪梅雷 (de Mere, 1607-84) 向哲學家及數學家巴斯卡 (B. Pascal 1623-62) 詢問有關博奕遊戲中的問題而誕生-這證明了卑小的動機可以造就偉大的事物。
機率論的奠基人是法國的巴斯卡和費馬 (P. Fermat 1601-65); 後來由荷蘭的惠更斯 (C. Huygens 1629-95)、瑞士的伯努利 (J. Bernoulli 1654-1705) 和法國的棣莫弗 (A. de Moivre 1667-1754) 等將其發展深化。
巴斯卡有名言:
「人是會思想的蘆葦」、
「正常人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狂」,
並且將機率論應用於解决傳統形而上學問題如: 上帝是否真正存在和人信仰上帝與否的四種可能情形的得失問題。
圖片轉載自:信仰的黃昏 信仰的黃昏-社會文化網站
三. 統計的誕生-統計歸納法
統計的奠基人是英國政治算術學派的格朗特 (J. Graunt 1620-74) 和配第 (W. Petty 1623-87, 被馬克斯譽為政治經濟學之父)。他們深受英國經驗論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 (F. Bacon 1561-1626) 和霍布士 (T. Hobbes 1588-1679) 思想的影響, 運用大量觀察法以及量化數據的分析和歸納等方法去研究政府事務、社會經濟和人口統計等。
附帶一提, 霍布士有名言:
「所有的宗教都是迷信, 所有的道德都是欺騙,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豺狼虎豹」
真是語驚世界!
格朗特研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規律又製作了生命表, 將之應用於公共衛生和精算保險等。
配第曾經擔任過霍布士的秘書; 他開啟了使用量化數據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先河, 藉由大量的統計數據對英國、法國和荷蘭這三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作對比分析, 並且廣泛地運用了圖表法、調查法、分群法、平均法和估計法等。他在統計方法學上有著非常重要的、開創性的貢獻。
圖片轉載自: m.facebook.com/openphilosophyplz/ 開放性蠱哲-藝術人文網站
註釋:
[1] 本體論關切的是世界本原問題-它究竟是唯心的、唯物的、心物二元的抑或是多元的? 唯物論認為物質決定精神 (或存在決定思維、客體決定主體), 即物質為本原、第一性, 精神是從物質派生 (derived) 出來; 唯心論則反之。中立論則認為物質和精神皆非本原, 它們只是另一中立實體的兩種屬性 (例如, 斯賓諾沙, 1632-77 主張: 神即自然, 即唯一實體)。心物二元論則認為精神與物質各自獨立自存; 而多元論則認為世界是由多個獨立自存的要素所構成。
[2] 認識論關切的是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意識與物質的關係如差異性、同一性等問題; 亦即, 主觀精神如何認識客觀世界以及認識的起源、方法和真理性等問題。
[3] 這個假設的擁有宇宙完整知識的人 (或智能生物) 被稱作拉普勒斯妖魔 (Laplace’s demon)。
歡迎轉載, 請註明出處, 謝謝!
127會員
6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