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推薦] 黃土水展覽@國立台灣美術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其

這次展期很長,幾乎找的到的黃土水都在這邊。如果平日去,便可以慢慢欣賞。在當時,黃土水是名人,報紙上經常看的到他的作品寫真,但是因為掃描解析度的關係,都是一團黑。這次至少有:兔子、琵琶、山羊。

raw-image

今年舊曆年時,我就看到這則新聞,做了簡單的翻譯:

青銅製兔子台座:四寸五分三寸八分,橢圓形
上面的兔子:高度五寸二分,可放桌上
從形狀可以看出作者對兔子的微妙的觀察

臺灣日日新報社為了要贊助這位天才美術家,以一個金20圓實資頒布。而本來這次帝展也要出品本島人為模特兒的裸體像,但是來不及。而創作者可能會做十二生肖,明年是辰年,可能會做一隻龍。正在雕刻中向台北市龍山寺奉納出品的釋迦。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06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建築、文化、歷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呵呵-avatar-img
2023/07/04
謝謝!你推廣台灣名人作品,給你一個讚。
京築居-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7/05
Haner 感謝您的讚,我收下了 :)
avatar-img
京築居的沙龍
930會員
242內容數
在我們的生活裡面,處處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現在去日本旅遊的人眾多,也有許多漫畫及日劇受到大家的喜愛。 本專欄作者是日語老師,也是文化研究者。從輕鬆有趣的角度,解析日本文化及日語,並且教大家一些日語中的文化內涵。
京築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寄藥包文化」源自於日治時代的1930年代
Thumbnail
2025/04/19
「寄藥包文化」源自於日治時代的1930年代
Thumbnail
2025/03/29
春遊在南,意外的旅館(只因不想再和陌生人共住)。 一個比自己房間還大的空間 兩張白色的床 靜靜地擺在中央 枕頭、シーツ,慰旅人疲憊之體(我想我可以來代言這組寢具) 吾常言道 一室住居,也有秩序 一室住居當中,雖然也有共居 但是都各司其位,擁有自己的位置 這一室住居,包括省略
2025/03/29
春遊在南,意外的旅館(只因不想再和陌生人共住)。 一個比自己房間還大的空間 兩張白色的床 靜靜地擺在中央 枕頭、シーツ,慰旅人疲憊之體(我想我可以來代言這組寢具) 吾常言道 一室住居,也有秩序 一室住居當中,雖然也有共居 但是都各司其位,擁有自己的位置 這一室住居,包括省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花蓮黑潮的溫柔餵養、南部豔陽的熱情澆灌、種族與種族間的包容接納,是這片土地教會我們擁有獨特的眼光。無論山裡來海裡去,認真聆聽綠繡眼的晨唱、認真探索鯨豚的跳躍、不放棄每個往前行的步伐。
Thumbnail
花蓮黑潮的溫柔餵養、南部豔陽的熱情澆灌、種族與種族間的包容接納,是這片土地教會我們擁有獨特的眼光。無論山裡來海裡去,認真聆聽綠繡眼的晨唱、認真探索鯨豚的跳躍、不放棄每個往前行的步伐。
Thumbnail
這次展期很長,幾乎找的到的黃土水都在這邊。如果平日去,便可以慢慢欣賞。在當時,黃土水是名人,報紙上經常看的到他的作品寫真,但是因為掃描解析度的關係,都是一團黑。這次至少有:兔子、琵琶、山羊。 上面的兔子:高度
Thumbnail
這次展期很長,幾乎找的到的黃土水都在這邊。如果平日去,便可以慢慢欣賞。在當時,黃土水是名人,報紙上經常看的到他的作品寫真,但是因為掃描解析度的關係,都是一團黑。這次至少有:兔子、琵琶、山羊。 上面的兔子:高度
Thumbnail
高雄美術館展展出了一件讓人震撼的作品,台灣第一件女性裸體雕刻創作——《甘露水》,這是台灣近代藝術家黃土水於1921年完成的大理石雕刻作品。 「台灣是充滿了天賜之美的地上樂土」。
Thumbnail
高雄美術館展展出了一件讓人震撼的作品,台灣第一件女性裸體雕刻創作——《甘露水》,這是台灣近代藝術家黃土水於1921年完成的大理石雕刻作品。 「台灣是充滿了天賜之美的地上樂土」。
Thumbnail
近幾個月臺灣的本土文化與藝術最熱門的展覽,可能就是這一場了。這一檔展覽其實延續於近年來興起的臺灣本土文藝風潮,因為過去的時空背景的影響,臺灣的本土藝術並沒有被極力的推廣,甚至在我學生時期,如果不是我們高中蓋了雨賢館,紀念背包印了水牛,那我可能從來都不會知道鄧雨賢或者謝里法。
Thumbnail
近幾個月臺灣的本土文化與藝術最熱門的展覽,可能就是這一場了。這一檔展覽其實延續於近年來興起的臺灣本土文藝風潮,因為過去的時空背景的影響,臺灣的本土藝術並沒有被極力的推廣,甚至在我學生時期,如果不是我們高中蓋了雨賢館,紀念背包印了水牛,那我可能從來都不會知道鄧雨賢或者謝里法。
Thumbnail
《甘露水》(1921年創作完成),台灣第一座女性裸體雕像,作品完成後滿百年、消失塵封逾半世紀,歷經不容易的尋回與修復,終於在2021年底展開的《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重現你我眼前...
Thumbnail
《甘露水》(1921年創作完成),台灣第一座女性裸體雕像,作品完成後滿百年、消失塵封逾半世紀,歷經不容易的尋回與修復,終於在2021年底展開的《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重現你我眼前...
Thumbnail
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臺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 ─ 黃土水,〈出生於臺灣〉,《東洋》,1922
Thumbnail
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臺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 ─ 黃土水,〈出生於臺灣〉,《東洋》,1922
Thumbnail
《甘露水》是臺灣藝術的瑰寶,她曾經遭遇的棄置與封藏是一段時代的軌跡,我想歷史不能被遺忘,但可以被寬恕。走過政治黑暗迎接文化的覺醒,我祈禱,這尊永恆的少女,不再被日光與目光遺棄,而是以自信的姿態矗立百年再百年。
Thumbnail
《甘露水》是臺灣藝術的瑰寶,她曾經遭遇的棄置與封藏是一段時代的軌跡,我想歷史不能被遺忘,但可以被寬恕。走過政治黑暗迎接文化的覺醒,我祈禱,這尊永恆的少女,不再被日光與目光遺棄,而是以自信的姿態矗立百年再百年。
Thumbnail
關於雕塑藝術家黃土水與《甘露水》顛沛流離的歷史,仔細去查然後閱讀才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我最有感覺的是找到塵封許久的雕塑後,協助修復的日籍修復師,同時也具雕刻家身分的 森純一 老師所說的話:
Thumbnail
關於雕塑藝術家黃土水與《甘露水》顛沛流離的歷史,仔細去查然後閱讀才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我最有感覺的是找到塵封許久的雕塑後,協助修復的日籍修復師,同時也具雕刻家身分的 森純一 老師所說的話: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你會不會覺得,台灣畫家畫的,就是有點...『土』?」在展覽現場無意間聽到這句評語。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難道,台灣風景本來就比較「土」?是技巧的差別?還是,就算描繪同樣的山嵐、同樣的磚屋,只要作畫者是金髮碧眼,就是感覺比較「潮」?在台灣前輩藝術家作品中,我試著還原台灣的文化自信心。
Thumbnail
「你會不會覺得,台灣畫家畫的,就是有點...『土』?」在展覽現場無意間聽到這句評語。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難道,台灣風景本來就比較「土」?是技巧的差別?還是,就算描繪同樣的山嵐、同樣的磚屋,只要作畫者是金髮碧眼,就是感覺比較「潮」?在台灣前輩藝術家作品中,我試著還原台灣的文化自信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