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楚門的世界II:謊言建構的戰爭

走出楚門的世界II:謊言建構的戰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複習阿桑奇(Julian Assange)於2011年對阿富汗戰爭的評論:

目的是要進行一場 永無休止 的戰爭,而不是成功的戰爭。
The goal is to have an endless war,
not a successful war.

阿桑奇的「罪」

他表示阿富汗戰爭的目的,不在征服阿富汗;而在利用戰爭洗錢,把錢從美國納稅人、從歐洲納稅人中移走,移轉到跨國安全官員(transnational security officer)手裡。誰是跨國"安全"官員?又是誰的"安全"?

喔...講出這種真言,看來確實只能把他永遠關禁,真是太危險了!

如果阿富汗戰爭是謊言、伊拉克戰爭是謊言(一瓶洗衣粉狀的大規模毀滅武器)、敘利亞戰爭是謊言(對平民化武攻擊只是場刻意被製造的化學洩漏意外...),還有甚麼是謊言?

再看到更近期的俄烏戰爭,美方直言不諱言地說,對烏克蘭的"資助"金援都已回流到美國本土軍工產業,有更多的採購訂單,還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呢!


敘利亞的化武攻擊*故事*

分享ReactedNews頻道這段影片,幾點摘要:

對敘利亞戰爭的謊言

對敘利亞戰爭的謊言

  • 傳統媒體、記者、主播應該要為推動這種已被揭穿的虛假陳述,感到羞恥!因為已有成千上萬人因此而喪生
  • 化學監察組織(後面有提及名稱OPCW)宣稱,2018敘利亞政府在杜馬對平民化學武器攻擊事件,讓英國加入美國法國對敘利亞的轟炸行列,摧毀這個國家。但同樣是這個監察組織,有個吹哨者出來指控該單位,化武攻擊事件只為掩飾、合理化華盛頓對敘利亞的戰爭。吹哨者說整個事件就是個幌子(cover-up)!
  • 美國已主動轟炸敘利亞好幾年了,主持人提到一位外交政策分析師Stephen Gowans的書,精確地闡明原因:「這無關乎"民主",一切都關於"錢"」
    阿薩德(Bashar al-Assad)威脅到美國的中東利益,當他和阿拉伯民族主義者想聯合起約四億的阿拉伯語人口,控制阿拉伯世界的石油利益,整合開羅、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等海灣石油國家利益,將足以挑戰美國霸權。
  • 第8分鐘:"我們在說謊!西方是一群騙子,以及殺人兇手",華盛頓撕裂了敘利亞,支持了背後是蓋達組織的反政府軍,這些人是基本教義派(religious fundamentalist)。所以,美國和宗教極端主義份子聯手,為了推翻美國不喜歡的當權政府。是的,美國在敘利亞資助、支持蓋達組織多年;蓋達和ISIS分別被CIA和FBI資助,在同個國家,同一時間...用完就變成棄子。
  • 要掩飾和合理化華盛頓的戰爭,你需要"媒體公關"推動,告訴大眾:阿薩德是個獨裁者、是個用大規模毀滅武器殘殺自己人民的政府(第11分鐘有時任國務卿希拉蕊和總統歐巴馬的發言影片)。
  • 回到關於OPCW(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報告上,吹哨者Ian Henderson洩漏該組織的內部備忘錄,表示當初他參與的杜馬化武事件調查,已得出該事件可能是精心策畫的結論(敘利亞當局並沒有使用化武),化學物品是被"放在"事發地點,而不是由空軍投放。OPCW高級官員曾下令在公開文件上移除所有反對意見。
    *另詳維基解密OPCW Douma Docs
    當然這種吹哨內容仍被視為俄羅斯虛假訊息。
  • 第20分鐘開始是主持人採訪一位敘利亞記者,值得一聽。


"為血而咆哮,當然,不是他們自己的血"

再看一段這位歐洲議會議員Clare Daly的發言:

為血而咆哮,當然,不是他們自己的血;
搶佔道德製高點,將和平譴責為“綏靖"

謊言建構的戰爭 - 我們活在認知作戰下已有多久?

這是個多元的社會,每個人的背景不同、意見不同、理念不同,
即使是和家人或朋友間,都會有意見分歧的時候。

但無論如何,有再怎樣無法消弭的差異,你是你、他是他,
不會,也不需要,隨時只想拿起榔頭或開山刀去解決問題...

戰爭販子,永遠只想販賣意識形態!切記,小心!
這樣說好像也不太對...你們看看最近軍工股怎麼漲的? 連馬桶都沾邊呢...

這是一篇,就算只有一個人看,我也想寫的內容,感謝您看到這裡!


最後,附上一張,道盡一切的諷刺漫畫~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若我的內容,能獲得你的共鳴,請不吝給予愛心及分享。


avatar-img
Joan Tsai ╴錢.央行.比特幣
24會員
79內容數
「錢」是什麼?在追尋財富自由的道路上,必須先找到「自由」! 這僅是個人心得筆記留存處,希望對和我一樣,在重塑世界認知的朋友,有些幫助、獲得些共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錢」的必要屬性,就是「儲存價值」(a store of value)儲存你的購買力,如果有通貨膨脹存在(即稀釋錢的價值),那這兩件事就是互斥的,實物本身沒有變,是貨幣變了,貨幣的購買力在喪失。所以,那不能叫「錢」。...一切都關於 "你如何被貨幣化"...
從各項資產均紛紛擠壓美元的情況來看(黃金擠完原油擠,原油擠完比特幣擠!),這確實是通貨危機的徵兆!各項商品相對美元紛紛走高 Alasdair Macleod把目前情勢和John Law的密西西比泡沫(The Mississippi Bubble)相比,凱因斯學派那套其實和John Law主張並無二致
"剛開始是很緩慢的,起初是海珊 (Saddam Hussein)想要賣石油換歐元,然後我們就入侵了伊拉克,幹掉他;再來是格達費(Muammar Gaddafi)想賣石油換黃金,然後我們也入侵了利比亞,幹掉他...我不是說這兩件事有關連...."
沙國王儲表態:我受夠"取悅"美國了...主持人認為,公開這樣說話表示沙國已經另有心上人了...在還身為總統候選人時,說出要把沙國當賤民(pariah)的狠話,而當美國需要便宜石油時,飛往沙烏地求見,媒體紛紛大喊:"總統先生!現在沙烏地阿拉伯還是賤民嗎?還是賤民嗎?"豈止尷尬...
戰後的前兩任日本央行行長,是由美國佔軍提名。新木榮吉(Eikichi Araki) 在接受職位後不久,就被戰犯法庭起訴而不得不辭職。於1951年大赦後被任命為駐美大使;1954年卸任大使,再次被任命擔任央行總裁。 當希特勒的戰爭經濟部長還關在柏林監獄時,他的戰時同儕,前甲級戰犯岸信介卻成為日本首相.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關於金錢一直有個問題:它算是硬的、還是軟的?把這個問題再擴大,金錢是具有實質內在價值的東西嗎?或者說,它先天沒有價值,只是代表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呢? 錢是一枚金幣,還是一張紙鈔? 這要看時間、地域、民族,及統治當局如何接受而定。 唉,金錢明顯可以兩者皆是,只要它仍是價值的象徵。」
「錢」的必要屬性,就是「儲存價值」(a store of value)儲存你的購買力,如果有通貨膨脹存在(即稀釋錢的價值),那這兩件事就是互斥的,實物本身沒有變,是貨幣變了,貨幣的購買力在喪失。所以,那不能叫「錢」。...一切都關於 "你如何被貨幣化"...
從各項資產均紛紛擠壓美元的情況來看(黃金擠完原油擠,原油擠完比特幣擠!),這確實是通貨危機的徵兆!各項商品相對美元紛紛走高 Alasdair Macleod把目前情勢和John Law的密西西比泡沫(The Mississippi Bubble)相比,凱因斯學派那套其實和John Law主張並無二致
"剛開始是很緩慢的,起初是海珊 (Saddam Hussein)想要賣石油換歐元,然後我們就入侵了伊拉克,幹掉他;再來是格達費(Muammar Gaddafi)想賣石油換黃金,然後我們也入侵了利比亞,幹掉他...我不是說這兩件事有關連...."
沙國王儲表態:我受夠"取悅"美國了...主持人認為,公開這樣說話表示沙國已經另有心上人了...在還身為總統候選人時,說出要把沙國當賤民(pariah)的狠話,而當美國需要便宜石油時,飛往沙烏地求見,媒體紛紛大喊:"總統先生!現在沙烏地阿拉伯還是賤民嗎?還是賤民嗎?"豈止尷尬...
戰後的前兩任日本央行行長,是由美國佔軍提名。新木榮吉(Eikichi Araki) 在接受職位後不久,就被戰犯法庭起訴而不得不辭職。於1951年大赦後被任命為駐美大使;1954年卸任大使,再次被任命擔任央行總裁。 當希特勒的戰爭經濟部長還關在柏林監獄時,他的戰時同儕,前甲級戰犯岸信介卻成為日本首相.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關於金錢一直有個問題:它算是硬的、還是軟的?把這個問題再擴大,金錢是具有實質內在價值的東西嗎?或者說,它先天沒有價值,只是代表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呢? 錢是一枚金幣,還是一張紙鈔? 這要看時間、地域、民族,及統治當局如何接受而定。 唉,金錢明顯可以兩者皆是,只要它仍是價值的象徵。」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