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爬山的遺憾 媽媽心事兒子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母親坐在窗邊,望著遠遠的青翠山峰,神情並沒有太多的波動,但手裡的拐杖輕輕地敲著地板,好似拿的是以往她慣用的登山手杖,然後捏一捏腿,跟以前爬山走累了一樣,幫自己按摩按摩。屋子裡,沒有沁人的山嵐,大熱天只能吹著冷氣,她懷念可以在山澗小溪,清涼地泡腳的時光,哪怕只能再去一次也好。

一輩子當中學老師的母親,個性非常開朗,每每都能跟學生們打成一片,除了幾乎不體罰人這一點,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她很愛運動,在學校就是打桌球、羽球,在校外就是健走、爬山,尤其是下課後,總會吆喝著幾個老師球友,跟著校隊一起練球,這習慣甚至一直維持到退休後,還會常常回學校打球。

爬山,則是她從大學開始的最大愛好。跟著同學或同事一起去征服各個山頭,是閒暇時最有成就感的事。退休後,體力不如從前了,但時間反而更多,不管是三五好友的郊山小聚,或是獨自一人的悠閒漫步,加上手機拍照的方便,每隔一陣子就能看到她在網路上秀照,所以我從不擔心她退休後的生活安排。

但我沒想到,運動爬山雖是母親的最愛,卻也是造成她腿部負擔的最大元兇。由於長期較大的活動量,這幾年開始,她腿部出現疼痛的現象,嘗試了不少醫師與治療方式,都無法有明顯的好轉。在一次精密檢查後,醫師建議還是需要動手術,這讓母親緊張不已,畢竟年紀大了,對於上手術台就有莫名的恐懼感,後來還是醫師一再強調風險很低,兩三天就可以出院了,母親才勉為其難去做手術。

手術還算成功,但母親的行動能力卻從此受限不小,當然,打球是不可能了,爬山也幾乎別想了,頂多只能在一定距離內緩步行走,而且最好有人在旁邊攙扶或協助。這對愛運動的母親來說,不啻是最大的打擊。如果多數時間都只能待在屋子裡,母親跟一隻振翅無法高飛的籠中鳥一般,生活也不再有色彩了。

當然,一些好友仍會不時來探望她,讓她不致連傾訴苦處的機會都沒有,但畢竟無法改變母親落寞的處境。我知道,她還是想多少能動一下,我們也盡量在假日時,開車帶她到郊外,或是地勢平坦的山區走動一番,至少讓她能再親近山野,看看滿眼的蒼翠,減輕她腿疾的苦惱。

除此之外,我打聽到一個居家照護的平台,不但有一般的看護人力,也有以陪伴為主的服務,甚至包括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都可以來家裡協助長者復健、復能,還有藝術輔療等多方面的課程安排,來幫助行動不便,以及失能狀態的長者。我嘗試預約了幾位照服員,請他們來家裡陪伴母親,偶而也能陪同外出走動,不管是附近公園也好,或是搭車到近郊,讓母親不至於被侷限在家裡面。而且不同照服員都有各自的優點,跟母親相處起來,也能喚起母親以往開朗外向的心境,讓我們放心不少。

而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也能設計一些簡單的室內活動,不但可以達到復健效果,而且對愛動的母親來說,能動起來就比呆坐著要強多了。這些治療師不僅以專業的能力來設計動作,對於帶動訓練的氣氛也非常有經驗,即便是只有一個小時的簡單「運動」,對此時的母親來說,都成了難得的快樂時光了。

靠著這些外在的協助,母親慢慢地適應了無法運動爬山的生活,而她原本就是開朗的個性,也逐漸找回了一些心中的陽光。她說,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也打開了另一扇窗,她感謝這樣的改變,也會盡力去品嚐不同的生活樂趣。


「優照護」短期居家照護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優照護的沙龍
8會員
173內容數
「優照護」是全台第一家,針對短期居家照護、居家看護需求成立的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核心價值是: 一、讓有需求的家庭能夠方便尋找到安全又合適的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治療師等。 二、讓照護人員能自主管理個案,安全地提供服務,並且增加收入來源。 最終目的是讓台灣照護市場的資訊更加流通,創造優質照護環境。
優照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年紀增長,營養攝取更不能馬虎!從足夠蛋白質、天天蔬果到少量多餐與軟質飲食,這篇教你掌握4大原則,讓長輩吃得營養又開心,守護體力與生活品質,讓每一餐都成為健康與陪伴的溫暖時光。
Thumbnail
2025/04/28
年紀增長,營養攝取更不能馬虎!從足夠蛋白質、天天蔬果到少量多餐與軟質飲食,這篇教你掌握4大原則,讓長輩吃得營養又開心,守護體力與生活品質,讓每一餐都成為健康與陪伴的溫暖時光。
Thumbnail
2025/04/24
當無法時刻陪伴在側,愛依然可以透過行動實現。即使相隔千里,也能讓爸媽的笑容每天都看得見,讓專業照護成為你與家人之間,最溫柔的連結。
Thumbnail
2025/04/24
當無法時刻陪伴在側,愛依然可以透過行動實現。即使相隔千里,也能讓爸媽的笑容每天都看得見,讓專業照護成為你與家人之間,最溫柔的連結。
Thumbnail
2025/04/21
長輩就醫不只需要有人在場,更需要一位能溝通、記錄、協助判斷的貼身健康後盾。掌握五大陪診要點,從出門準備到就醫後追蹤,讓照護更周全。若無法親自陪同,也能透過專業照服員安心託付,讓每一次就醫都更有效率、更有保障。
Thumbnail
2025/04/21
長輩就醫不只需要有人在場,更需要一位能溝通、記錄、協助判斷的貼身健康後盾。掌握五大陪診要點,從出門準備到就醫後追蹤,讓照護更周全。若無法親自陪同,也能透過專業照服員安心託付,讓每一次就醫都更有效率、更有保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對新事物的恐懼,往往源自於對它的不理解。」我這麼老了還去學電腦很丟臉啦、那個國家沒去過很可怕啦,甚至最基本的每天要吃什麼,我們往往就是那五家餐廳在輪。但生命是很強韌的,你的能耐往往超乎自己的想像。我小時候覺得,媽媽可以沿著線分毫不差的將紙剪好,還有能用橡皮擦把一個點擦掉而不擦到旁邊的一豎,根本就是
Thumbnail
「對新事物的恐懼,往往源自於對它的不理解。」我這麼老了還去學電腦很丟臉啦、那個國家沒去過很可怕啦,甚至最基本的每天要吃什麼,我們往往就是那五家餐廳在輪。但生命是很強韌的,你的能耐往往超乎自己的想像。我小時候覺得,媽媽可以沿著線分毫不差的將紙剪好,還有能用橡皮擦把一個點擦掉而不擦到旁邊的一豎,根本就是
Thumbnail
疫情之故停擺的家族旅遊,今年再起,臨行前一天,母親才告知髖關節疼痛而缺席。西醫診斷疼痛為年老退化所致,建議若影響生活就開刀換關節,母親當然不願,便想試試中醫。假日陪著她尋醫,看著她走幾步就得停下來休息的模樣,有些難過,高齡獨居的母親,似乎更老了些。 本來就不愛玩的母親,除了每年一次的家族旅遊外,幾
Thumbnail
疫情之故停擺的家族旅遊,今年再起,臨行前一天,母親才告知髖關節疼痛而缺席。西醫診斷疼痛為年老退化所致,建議若影響生活就開刀換關節,母親當然不願,便想試試中醫。假日陪著她尋醫,看著她走幾步就得停下來休息的模樣,有些難過,高齡獨居的母親,似乎更老了些。 本來就不愛玩的母親,除了每年一次的家族旅遊外,幾
Thumbnail
母親坐在窗邊,望著遠遠的青翠山峰,神情並沒有太多的波動,但手裡的拐杖輕輕地敲著地板,好似拿的是以往她慣用的登山手杖,然後捏一捏腿,跟以前爬山走累了一樣,幫自己按摩按摩。屋子裡,沒有沁人的山嵐,大熱天只能吹著冷氣,她懷念可以在山澗小溪,清涼地泡腳的時光,哪怕只能再去一次也好。
Thumbnail
母親坐在窗邊,望著遠遠的青翠山峰,神情並沒有太多的波動,但手裡的拐杖輕輕地敲著地板,好似拿的是以往她慣用的登山手杖,然後捏一捏腿,跟以前爬山走累了一樣,幫自己按摩按摩。屋子裡,沒有沁人的山嵐,大熱天只能吹著冷氣,她懷念可以在山澗小溪,清涼地泡腳的時光,哪怕只能再去一次也好。
Thumbnail
因在農家出生的背景,我爸爸便培養出一生熱愛山林的興趣,他對松柏的熱愛是來自於想讓孫子長大後能在上爬上爬下的。我家位於中興新村的制高點,我家的後山,就是他一生辛勤的最美園地。
Thumbnail
因在農家出生的背景,我爸爸便培養出一生熱愛山林的興趣,他對松柏的熱愛是來自於想讓孫子長大後能在上爬上爬下的。我家位於中興新村的制高點,我家的後山,就是他一生辛勤的最美園地。
Thumbnail
爬山於是有了不同的風景。有時為著自己爬,但有時也練習領著別人爬。
Thumbnail
爬山於是有了不同的風景。有時為著自己爬,但有時也練習領著別人爬。
Thumbnail
媽媽從一週一跌,變成三天一跌,甚至一天數跌,她還是堅持不拿拐杖!勸說跟怒罵都無效。就算摔倒滿臉鮮血,不拿就是不拿。我知道跌倒後,她很痛、很絕望,但這並不代表我不能憤怒。 每次吼完,我都自責:「我不應該吼我媽。」 「沒有應不應該。」學心理學的太太接住我。 我也同樣地驚慌失措,我也需要被安撫。
Thumbnail
媽媽從一週一跌,變成三天一跌,甚至一天數跌,她還是堅持不拿拐杖!勸說跟怒罵都無效。就算摔倒滿臉鮮血,不拿就是不拿。我知道跌倒後,她很痛、很絕望,但這並不代表我不能憤怒。 每次吼完,我都自責:「我不應該吼我媽。」 「沒有應不應該。」學心理學的太太接住我。 我也同樣地驚慌失措,我也需要被安撫。
Thumbnail
這不是電視賣健康食品的廣告詞,而是照護老媽的切身經驗。 常運動老樣子,不運動樣子老 別人是一面鏡子,我們或許不是年邁、固著的人,但是不是也常忽略自己的身體、耗損自己的健康?拖累的不僅是親人,辛苦的更是自己。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 身體使用手冊,醫生只能救急不救窮,要健康得先了解原廠設定和自我維修。
Thumbnail
這不是電視賣健康食品的廣告詞,而是照護老媽的切身經驗。 常運動老樣子,不運動樣子老 別人是一面鏡子,我們或許不是年邁、固著的人,但是不是也常忽略自己的身體、耗損自己的健康?拖累的不僅是親人,辛苦的更是自己。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 身體使用手冊,醫生只能救急不救窮,要健康得先了解原廠設定和自我維修。
Thumbnail
小時候總被母親愛的嘮叨,長大之後換自己又一陣說教,儘管知道對她來說還是不希望上醫院看診,但以生活與健康品質為基準的話,這些事情真是一點都不能省啊!
Thumbnail
小時候總被母親愛的嘮叨,長大之後換自己又一陣說教,儘管知道對她來說還是不希望上醫院看診,但以生活與健康品質為基準的話,這些事情真是一點都不能省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