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覺醒,扭轉 4 千萬人的 7 個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看一個大學教授的 7 個原則,如何歷經 30 年歷久不衰,還順便成立了間世界級管顧公司?

企業家、作家、演說家的人生智慧集結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 7 個習慣。乍看書名似乎有點八股,上網一查才知道,這是本已經出版超過 30 年、轉譯 40 種語言、影響全球 4000 萬讀者的著作。
作者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 Stephen.R.Covey,終生致力將 7 個習慣落實日常生活中,1989 年作品出版後,接著更成立 Covey Leadership Center,期望將 7 個習慣經由系統化方式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Covey Leadership Center 後來與 Franklin Quest 於 1997 年合併,成為美國知名的企業培訓機構_FranklinCovey

習慣 1 :主動積極(Be Proactive)

主動與被動者的差異可用影響範圍(Circle of Influence)與關切範圍(Circle of Concern)說明:影響範圍強調自身修養,包含為人處事、自身情緒等可控區域;關切範圍則與身處環境、社會現況等不可控因素相關。
主動積極的人投注更多在自身的影響範圍,進而逐漸擴大關切範圍(由內向外);被動的人則多注重大環境等自己無法改變的大局因素,期望有朝一日能自動由陰轉晴,展現的態度較為消極負面(由外向內)
主動積極與積極思考的差異為:前者承認現實,並肯定人們有能力對身處環境及現況做出正向回應,即「事在人為」
主動的人關注自身的影響範圍(Influence),進而逐漸拓展關注範圍(Concern)

習慣 2: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人的思考到行動過程是 2 次創造的過程,先在心中構思(Mental Creation),確定想法與目標成果後付諸實現(Physical Creation) ,強調「知行合一」的落實。
行動前須充分思考、理解自己欲達成的目標(如:工作、人際、理財等),確實根據心中藍圖執行,並於過程中隨時檢視進度成效與心中設想落差,持續修正微調。

習慣 3: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Covey 將事件依急迫性與重要性為依據,區分為緊急重要、不緊急但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四個象限,並指出大多數人投入大量心力優先處理「緊急重要」的事件,如眼前的課業、工作、人際關係等。
要事第一探討的是「拒絕」的重要性,更多的聚焦在「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上,以此思維行動,比起工作我們將更關注職涯、相較課業將更關心學習目標,是由近到遠的視野革新。
The key is not to prioritize what’s on your schedule, but to schedule your priorities.- Stephen Covey
將目光放在「不緊急但重要」的區域中長遠規劃

習慣 4: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大自然弱肉強食的先天設定,讓我們堅信自身存活建立在弱小群體的犧牲,這樣的想法體現在今日的職場、課堂、甚至家人互動中,好像他贏就是我輸,非要爭個你死我活不可。
以職場為例,經由制度優化將組織內部的競爭轉為合作,主管適度的放權給下屬,不僅能有效聚焦重要事物,更有餘力增進管理範圍的影響力,這之中的關鍵基礎是一定程度的信任。

習慣 5: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相信每個人多少都有經驗,在跟家人、朋友、客戶對談時,雖然對方點頭如搗蒜搭配不時的應聲回覆,但總覺得雙方的溝通哪裡不對勁,問題可能出在,對方聆聽的目的是為「回覆」,而非「理解」。
溝通過程中的充分傾聽比起表達更為重要,在讓對方充分表達、自身深刻理解後再回應不僅是溝通的禮儀,更能讓對方感受到重視,並減少自己說錯話的機會,可說是有效溝通的不二法門。
Covey 提倡的 7 個習慣間彼此獨立,卻又相互關聯

習慣 6:統合綜效(Synergy)

這個習慣可以用「盲人摸象」的例子加以說明,3 個盲人依據自己的觸覺對大象做出解讀,各自片面破碎且不全然正確,但若 3 人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理解,將能透過充裕的溝通與合作,拼湊出大象的全貌。
統合綜效注重多元意見與集體創新,Covey 深信人際關係的可貴之處是能夠接觸不同觀點,透過集思廣益共同達成更好的成果,最終邁向「高程度信任」。

習慣 7: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

作為第 7 個習慣,相較最後的概念,反而是前 6 個習慣的重要基礎,不斷更新指的是注重維持身心靈的平衡,確保自己在效率與休息間和平共存,以應對各式挑戰。
YouTube 影片回顧總結

一場由個人擴及到團體的人生旅程

Covey 在書的尾聲提到:「人並非完美,因此很難有人能完全落實 7 個習慣」,正因為這些習慣是屬於原則性的描述,更能適用於各行各業、各式不同的個人、企業、組織實行。
這 7 個習慣相互關聯卻也各自獨立,沒有一定的落實順序,不同組織能依據自身較為缺乏的一環優先改善,再逐漸拓及到其他環節最終持續優化、改善團隊的心裡狀態與行為處事。
若有心留意,不難觀察到 7 習慣間是「由個人拓及到團體、小我推展至大我、由依賴發展到互賴」的漸進式過程,以個人出發做本質上的深化變革,進而影響團體的合作與信任程度,最終打造團隊的正向循環。
看完這本著作後,我的感覺是 Covey 雖然試著用口語加上舉例的方式,盡可能解釋 7 個習慣的價值,但原則性描述以及翻譯認知差異,讓整本書非常不易理解,建議可以搭配以下的 YouTube 影片重新消化、咀嚼。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 7 個習慣》

作者: Stephen R. Covey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7/05/26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cc___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組織上下階層的對立,來自部屬對主管能力的不信服,當主管能力無法跟上升遷速度,整間公司都跟著受苦。
勇敢問「為什麼」,在 Yes 與 No 間尋找可能、另闢蹊徑
組織上下階層的對立,來自部屬對主管能力的不信服,當主管能力無法跟上升遷速度,整間公司都跟著受苦。
勇敢問「為什麼」,在 Yes 與 No 間尋找可能、另闢蹊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充斥著忙碌和混亂,我們習慣於應對當前的緊急情況,卻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務。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實用的習慣養成指南,幫助我們找回對生活的掌控。這些習慣不僅影響個人的成長,還能幫助我們在人際交往和職業發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接下來,我將採用「5W1H」的框架來簡單剖
Thumbnail
以父親的暢銷書《與成功有約》的7個習慣為基礎,西恩·柯維用故事的方式,幫助孩子將7個重要的習慣運用在生活中。 裡面緊扣著七大主題: 1️⃣主動積極 2️⃣以終為始 3️⃣要事第一 4️⃣雙贏思維 5️⃣知彼知己 6️⃣統合綜效 7️⃣不斷更新
Thumbnail
人生最棘手的不是遇到問題,而是遇到問題了該怎麼面對! 🟧隨筆,習慣致勝 在閱讀「習慣致勝」時可以明顯發現你能不能走在進步的路上,天賦或智慧其實不是主要的重點,重點是在於你有沒有辦法透過習慣改變自己。 我閱讀後的其實發現,優秀的人總是具有行動派的特質,他們不會過度被細節束縛,不會被完美主義綁架
Thumbnail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撰寫的一本經典書籍,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實用的生活和工作哲學。透過七個習慣,柯維教導讀者如何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達到卓越,提升生活品質、人際關係以及工作成就。
Thumbnail
若將“7個成功習慣”與筆者推行的“親子共創業”運動相結合,會有什麼火花? 孩子能馬上學習使用成功人士的成功習慣,配合“創業”去尋找明確的主題目標,嘗試建立自己的專案時間軸,早早體驗專案管理的精隨。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品德是諸位大師,擺在第一位重要性格,沒有誠信與正直,根本免談成功,故事分享了史蒂芬。柯維、巴菲特與風險投資人,如何看待品德的,而沒有品德的人,會很難走回正途,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習慣,用背叛與欺騙,迅速獲得回報,呼籲每個人最看重的就是自我德性。
Thumbnail
跑步時候,最喜歡的另一件事,是聽「寧夏璐」podcast。最近一集是柯沛寧引導師描繪 Stephen Covey 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覺得受用、回來重複聽個幾次紀錄: Effectiveness,我們常聯想到快速有效、效果達標,而他們掌握大家「應知道而未知道」的「自然法則」,搭上高速、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某些習慣對我們的影響力遠超過其他,這些習慣被稱作「核心習慣」。《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作者Charles Duhigg指出「核心習慣」的行為模式,在重塑商業運作和個人生活方式上具有顯著的力量。透過核心習慣所引發一連串的行為改變,逐漸地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充斥著忙碌和混亂,我們習慣於應對當前的緊急情況,卻忽視了真正重要的事務。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實用的習慣養成指南,幫助我們找回對生活的掌控。這些習慣不僅影響個人的成長,還能幫助我們在人際交往和職業發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接下來,我將採用「5W1H」的框架來簡單剖
Thumbnail
以父親的暢銷書《與成功有約》的7個習慣為基礎,西恩·柯維用故事的方式,幫助孩子將7個重要的習慣運用在生活中。 裡面緊扣著七大主題: 1️⃣主動積極 2️⃣以終為始 3️⃣要事第一 4️⃣雙贏思維 5️⃣知彼知己 6️⃣統合綜效 7️⃣不斷更新
Thumbnail
人生最棘手的不是遇到問題,而是遇到問題了該怎麼面對! 🟧隨筆,習慣致勝 在閱讀「習慣致勝」時可以明顯發現你能不能走在進步的路上,天賦或智慧其實不是主要的重點,重點是在於你有沒有辦法透過習慣改變自己。 我閱讀後的其實發現,優秀的人總是具有行動派的特質,他們不會過度被細節束縛,不會被完美主義綁架
Thumbnail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撰寫的一本經典書籍,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實用的生活和工作哲學。透過七個習慣,柯維教導讀者如何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達到卓越,提升生活品質、人際關係以及工作成就。
Thumbnail
若將“7個成功習慣”與筆者推行的“親子共創業”運動相結合,會有什麼火花? 孩子能馬上學習使用成功人士的成功習慣,配合“創業”去尋找明確的主題目標,嘗試建立自己的專案時間軸,早早體驗專案管理的精隨。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品德是諸位大師,擺在第一位重要性格,沒有誠信與正直,根本免談成功,故事分享了史蒂芬。柯維、巴菲特與風險投資人,如何看待品德的,而沒有品德的人,會很難走回正途,因為他們已經漸漸習慣,用背叛與欺騙,迅速獲得回報,呼籲每個人最看重的就是自我德性。
Thumbnail
跑步時候,最喜歡的另一件事,是聽「寧夏璐」podcast。最近一集是柯沛寧引導師描繪 Stephen Covey 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覺得受用、回來重複聽個幾次紀錄: Effectiveness,我們常聯想到快速有效、效果達標,而他們掌握大家「應知道而未知道」的「自然法則」,搭上高速、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某些習慣對我們的影響力遠超過其他,這些習慣被稱作「核心習慣」。《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作者Charles Duhigg指出「核心習慣」的行為模式,在重塑商業運作和個人生活方式上具有顯著的力量。透過核心習慣所引發一連串的行為改變,逐漸地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行為改變的起點是什麼、如何釐清志向以及探索行為選項等步驟。跟作者BJ Fogg一起學習如何設計你的小習慣吧!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