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接龍:「疫起」迫不及待進電影院看院線片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解封後,最近又恢復了進電影院看院線片的習慣,從「本日公休」、「鈴芽之旅」是大女兒陪我去看的,正片放映前看到了「做工的人」的預告,然後上一週小女兒和我就去看電影版「做工的人」,一樣被預告片中的「疫起」給吸引,上週五變兩個女兒陪我進戲院看「疫起」。

不知道是不是才剛上映,星期五晚上7:30的場次,空位還很多,這部片子主要是在講述SARS北臺醫院因爆發院內感染而封院的故事。

這篇文章不是觀看心得,我還在消化部分情節,老實說我有一點不懂導演的節奏掌控和運鏡手法,以下僅就一些小亮點做陳述。

亮點之一是久違的諧星歪哥張永正飾演的計程車司機,他好心將乘客(北臺醫院醫師)忘在車上的紙袋送回醫院,也因封院而出不去了,他沒有抱怨,反而協助發送物資和飲料,協助照顧一個放學到醫院找護理人員媽媽的小女孩。

他演活了我們常見的司機大哥,愛和乘客聊天,看起來就是個好爸爸的居家男,就算封院帶來不自由,他也安之如飴,沒有太多的情緒,一付天塌下來,自有高個子會撐住的認命。

還有菜鳥女醫師和男護士密秘談戀愛的橋段,我很驚訝這個設定,但反思之後,為什麼不可以,愛情本來就不應分地位、階級和年齡的,不是嗎?性別意識和框架已漸漸被打破,愛了就愛了,小情侶之間只有彼此,沒有世俗的利害關係,多麼美好而單純的愛情!

片尾兩個被兩棟大樓隔開的情人,只能約在頂樓,遙望著彼此,用手機訴說著思念,卻又一昩地報喜不報憂,極力掩飾危急的狀況,看到這一幕,我忍不住哭了,我不好,但只要你好,我就好,這一別真能再見面嗎?病毒橫亙在前,任誰也沒把握,雨水突然傾盆而下,打斷兩人的約會。

觀眾應該都心知肚明,電影的原形就是和平醫院,但剛挺過新冠病毒疫情的我,不自覺地聯想到過去這段日子。

我曾在臉書看到一篇討論本片的文章,作者在類似宣傳座談會中強烈表達,編劇及導演不應「污名化」部分想在封院自保而顯得有些自私的醫護,他覺得這群人被設定成片中的「反派」了。

關於這點我不甚苟同,就以我多年前罹甲狀腺癌為例,術後必須長期服用甲狀腺素,每三個月要回診的經驗,醫生講話都非常直接、明快、就事論事,這是他們能在生老病死中可以冷靜思考的訓練,有些話病人聽起來都覺得有點冷血,更不要說是不相干的人,所以與其說這群人是「壞醫護」,不如說他們是「非常小心」,不想讓自己身涉險境,尤其是是身涉令人聞之色變的致命病毒之中。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同事因生產大出血,緊急輸血救治,沒想到那天開始,醫生老公就對她「保持距離」,他對別人的血液是否帶有潛在疾病,存在著戒心,所以醫生跟你想的不一樣。

封院行動決策或許粗糙,但在當時彷彿也沒有更好的方法可想,面對敵暗我明,初期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這也是必要之惡。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起分享電影戲劇、小說創作與生活大小事的絮語
52會員
989內容數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2025/03/05
無意間曾在類似「5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影片中,知道了這部電影,直到近日才有機會完整地看完全片。 故事很簡單,一切都是從一個失聯二十年的「女」同事寄來的信開始的,昆妮說自己罹癌了,現在住在安寧療養院,哈洛陷入了回憶中,至今都不知昆妮不告而別的原因。 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旅程,因為一封在某個星期二早晨寄
Thumbnail
2025/03/05
無意間曾在類似「5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影片中,知道了這部電影,直到近日才有機會完整地看完全片。 故事很簡單,一切都是從一個失聯二十年的「女」同事寄來的信開始的,昆妮說自己罹癌了,現在住在安寧療養院,哈洛陷入了回憶中,至今都不知昆妮不告而別的原因。 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旅程,因為一封在某個星期二早晨寄
Thumbnail
2025/01/01
舞台劇真的如預計時程在11點左右結束,接下來的謝幕儀式,我無法自控地歡呼、用力鼓掌,高舉的雙手痠了,掌心也拍痛了,但仍忍不住繼續鼓掌、喝采,真的太精彩了,相同角色的扮演者還被安排一起謝幕。 最後導演賴聲川先生出現了,他感性地謝謝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也謝謝一起跨年的觀眾們,這真是我經歷過最特別的跨年
Thumbnail
2025/01/01
舞台劇真的如預計時程在11點左右結束,接下來的謝幕儀式,我無法自控地歡呼、用力鼓掌,高舉的雙手痠了,掌心也拍痛了,但仍忍不住繼續鼓掌、喝采,真的太精彩了,相同角色的扮演者還被安排一起謝幕。 最後導演賴聲川先生出現了,他感性地謝謝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也謝謝一起跨年的觀眾們,這真是我經歷過最特別的跨年
Thumbnail
2025/01/01
之前我一直誤以為本劇與暗戀桃花源有前後傳的關係,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是全新的大戲,演員在一開場就傾巢而出,或外或慢地在正方型走道區行走,有男有女,有長者、有青壯年,有人光鮮亮麗,有人風塵僕僕,我是如此的靠近演員,甚至近到可以感受到他們急行經過時,帶起的氣流如風吹過。 突然間大家都停了下來,宛如接龍般
Thumbnail
2025/01/01
之前我一直誤以為本劇與暗戀桃花源有前後傳的關係,到了現場才知道,這是全新的大戲,演員在一開場就傾巢而出,或外或慢地在正方型走道區行走,有男有女,有長者、有青壯年,有人光鮮亮麗,有人風塵僕僕,我是如此的靠近演員,甚至近到可以感受到他們急行經過時,帶起的氣流如風吹過。 突然間大家都停了下來,宛如接龍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金馬獎熱季,加上誤闖叢林的表演課牽引,我點開疫起這部電影,寫點觀後心情。 主角是一個想盡辦法逃離戰的小醫生,卻仍然被命運捲進戰區核心,他的弱點,在於經過社會化,如行政繁瑣,醫療糾紛的總總挫折後,還有一絲未泯的良心,好不容易逃生通道開啟,他還是回頭了,投身苦難地獄。
Thumbnail
金馬獎熱季,加上誤闖叢林的表演課牽引,我點開疫起這部電影,寫點觀後心情。 主角是一個想盡辦法逃離戰的小醫生,卻仍然被命運捲進戰區核心,他的弱點,在於經過社會化,如行政繁瑣,醫療糾紛的總總挫折後,還有一絲未泯的良心,好不容易逃生通道開啟,他還是回頭了,投身苦難地獄。
Thumbnail
危機的時刻,人性最核心、本質的部分,愈是沒有辦法隱藏,《疫起》這部作品,給了身為觀眾的我們,一個較高的角度,去看災難時,人性的多種面向;我們可以敬佩有人,可以為了救人,沒有自己,也可以嘗試著,讓自己有更多溫柔的同理,體諒身而為人共有的脆弱。
Thumbnail
危機的時刻,人性最核心、本質的部分,愈是沒有辦法隱藏,《疫起》這部作品,給了身為觀眾的我們,一個較高的角度,去看災難時,人性的多種面向;我們可以敬佩有人,可以為了救人,沒有自己,也可以嘗試著,讓自己有更多溫柔的同理,體諒身而為人共有的脆弱。
Thumbnail
疫起講述2003年和平醫院因SARS而封院的故事,最近在Netflix上映,筆者覺得劇情平順但有張力,演員演技精湛,但最喜歡的應該是在危急時刻的畫面感和音效,有讓人更沈浸在劇情的感覺。 一、角色 (一)護理師 安泰河(曾敬驊 飾演) 曾敬驊飾演一位非常有熱忱的護理師,他希望病患和家屬能更有希望
Thumbnail
疫起講述2003年和平醫院因SARS而封院的故事,最近在Netflix上映,筆者覺得劇情平順但有張力,演員演技精湛,但最喜歡的應該是在危急時刻的畫面感和音效,有讓人更沈浸在劇情的感覺。 一、角色 (一)護理師 安泰河(曾敬驊 飾演) 曾敬驊飾演一位非常有熱忱的護理師,他希望病患和家屬能更有希望
Thumbnail
今年是和平封院20週年,國片《疫起》取材和平封院事件,以院內醫護人員的侷限視角,帶領觀眾重回20年前,和平醫院緊急封院的那14天,才發現原來勇敢和恐懼,只有一線之差,正如電影海報上的標語:「恐懼會傳染,勇氣也是。」當外界把醫護人員塑造成「防疫英雄」時,別忘了他們也是人,會害怕、會疲勞、會病倒的人。
Thumbnail
今年是和平封院20週年,國片《疫起》取材和平封院事件,以院內醫護人員的侷限視角,帶領觀眾重回20年前,和平醫院緊急封院的那14天,才發現原來勇敢和恐懼,只有一線之差,正如電影海報上的標語:「恐懼會傳染,勇氣也是。」當外界把醫護人員塑造成「防疫英雄」時,別忘了他們也是人,會害怕、會疲勞、會病倒的人。
Thumbnail
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絕對是台灣防疫史上重大事件之一, 電影藉由這起深刻觸及人性根源的事件, 探討了醫病關係,也延伸了很多生命議題。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絕對是台灣防疫史上重大事件之一, 電影藉由這起深刻觸及人性根源的事件, 探討了醫病關係,也延伸了很多生命議題。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2003年4月24日,由於台北和平醫院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患,台北市政府宣布強制封院。含同當日召回的醫護人員,以及病患、陪病家屬共計1170人,分散院區A、B兩棟大樓。封院共計14天,154人染疫,31人死亡⋯⋯
Thumbnail
2003年4月24日,由於台北和平醫院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患,台北市政府宣布強制封院。含同當日召回的醫護人員,以及病患、陪病家屬共計1170人,分散院區A、B兩棟大樓。封院共計14天,154人染疫,31人死亡⋯⋯
Thumbnail
疫情解封後,最近又恢復了進電影院看院線片的習慣,從「鈴芽之旅」是大女兒陪我去看的,正片放映前看到了「做工的人」的預告,然後上一週小女兒和我就去看電影版「做工的人」,一樣被預告片中的「疫起」給吸引,上週五變兩個女兒陪我進戲院看「疫起」。 不知道是不是才剛上映,星期五晚上7:30的場次,空位還很多,這部
Thumbnail
疫情解封後,最近又恢復了進電影院看院線片的習慣,從「鈴芽之旅」是大女兒陪我去看的,正片放映前看到了「做工的人」的預告,然後上一週小女兒和我就去看電影版「做工的人」,一樣被預告片中的「疫起」給吸引,上週五變兩個女兒陪我進戲院看「疫起」。 不知道是不是才剛上映,星期五晚上7:30的場次,空位還很多,這部
Thumbnail
  沉重的呼吸是無法預測的恐懼,也是「生」對「死」的回音。   (內文有雷及個人劇情解析,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沉重的呼吸是無法預測的恐懼,也是「生」對「死」的回音。   (內文有雷及個人劇情解析,推薦觀影後再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