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小粗坑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驛馬星
─南北通勤的日子,倏忽已過了五年
是以七天為一週期的
在不同的季節與氣候裡
循環著同樣的心情 是
一點點不安 一點點憐惜
一點點 無可奈何的割捨
車行如矢
沉靜的青山 祥和的綠野
撫平不了一顆驛動的心
我不是逐暖流而居的燕子
卻更頻於 北往南來 風雨無阻
冬天清晨絲褥的溫馨
週末妻子迎門的笑靨
恆常纏繞在心的一端 祇還好
還好 我不致於是一顆彗星
像父親 哈雷般的 劃過
家鄉黯淡的天空 再回返
已不知 何月 何年
湘人 78.10.06作於金山
80.03.21鍵於龍井
調職北上前夕,年終大清理時,從書房暗櫃裡翻出這篇舊作,讀著,有些揪心,感覺巧得像一個「啟示」!民國73年末,到台北工作,76年初結婚,將妻丟在台中侍奉雙親,每週返家一次,要知道,那時尚未週休二日,星期六得上班到12:00。詩末註記,78.10.06作於金山,應是從總公司最後一次到核二廠支援大修期間,翌年4月請調台中成功;80.03.21鍵於龍井,則可證當時即曾對舊作加以整理。
在台中安穩了近23年後,決定「士為知己」的接受長官徵召北上,當然有足以說服自己的理由,只是不好說得太明白,「隱晦」言之:「想嚐嚐不同的工作壓力,試試人生的另番可能!」這都屬於有點玄的精神層面,現實生活上,則怎麼算都「失策」。從最俗的荷包說起,薪水一樣但少了津貼;雖然申請到宿舍,還是得付租金;另每週往返北、中的高鐵票尤大宗,錢財身外物,也罷了,真正於心不安的是「拋母棄妻」。
【新職報到前夕,妻為「拋母棄妻」的我整理行囊。】
老媽得知我北調,第一句問的是:「丫毓秀咧?」似乎深恐被一個人丟在家裡,其實強悍的她根本不怕「孤家寡人」,是心理感受的問題。而妻壓根兒没提要隨同北上,我一廂情願認為是因「天上、人間」的生活圈都在台中,且老夫老妻,孩子也都大了,正好修習奉愛瑜珈的最高境界─「renunciation」。總之,或因洞悉我的「深層心理」,妻顯得很淡定,反倒是2/1報到,上了一週的班後即連放9天年假的我,至今尚未能完全適應。每近16:30,瞄見時鐘就不禁「悵然」,想:「在台中,交通車已升火待發了!」再過1時1刻,又想:「如果没調職,差不多該坐在客廳讀報、看電視、吃老婆削好、冰鎮的水果了!」是的,在台中,逾時下班,得有個理由;在台北,則是想準時下班,得找個理由「安撫」自己。偶然想到:「你這一來,什麼時候才能回去?難不成就待到退休?」不禁頭皮發麻,覺得没把得失衡量清楚!的確,每個禮拜,我失去4個晚上與老婆、老媽的相處,外加我的真空管音響王國、柚木色系的飽滿書房、繳月費的ADSL+MOD+有線電視、以年為單位訂的日、晚報與尤其重要的「在家」的安定與舒放感!宿舍再怎麼「世外桃源」都不是家;而假日返家,卻老覺得即將「離去」。
【可惜了真空管音響王國】
大年初五,回台中過年的家人們都北返了,當晚起,我陪妻與老媽看有13集的精緻愛情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到初七看了5集,初八晚上,我隔晨將北上,得打點行裝,並整理筆電、硬碟帶去,即使很想再一起看,也没心情了,我寫下多媒體播放器的使用步驟,好讓機器白痴的妻能自行操作,我不在家也能看。我對想等我一起看的妻說:「反正硬碟裡有,台北晚上閒閒没事,我再自己看!」可是直到今天也没打開檔案,總不是那個味道。幸好「相依為命」的婆媳二人尚能持續「大仁哥」的狂熱:「我們把『我可能不會愛你』拚完了!滿滿的愛與幸福的結局,可以助人進入甜蜜的夢鄉。─2013年2月20日、週三、01:17。」妻看罷後「不能自已」傳來的簡訊,遺憾不能與她共享。類似的情境還有逛書店,公司附近多書肆,每次出差都愛抽空晃晃,早期甚至還搭一段車到光華商場舊書攤尋寶,長年下來購書無數,如今更可日日流連了吧?卻根本提不起勁,至今也只去了誠品一次。
突然由「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老爺」變成「老外」,每天午、晚餐最「艱難」,午餐相對好,可吃地下室餐廳或團購便當,晚餐時分就總得心猿意馬的在五花八門的食店間徘徊一陣,這樣的經驗,年輕時並没少過,只是「由奢入儉難」啊!而在家時,如有外食機會,常一擲千金面不改色,現在卻不覺精打細算起來,超過100元都要猶豫。在台中老被朋友叫「阿舍」,這下子「原形畢露」了。
【左上:中午都吃團購的池上便當;右3張:晚餐舉隅,決定前總要徘徊一陣;左下:樂於參加同事退休的歡送聚餐,是人情,也至少這頓不用傷腦筋。】
天氣是另一項考驗,其實,我的真性情和雨是合拍的,但近日形影不離的夥伴D3S卻獨愛陽光明媚之都,愛屋及烏,難免對它的鬱卒感同身受!新職初履的前10天,9.5個陰,又有5個時或 飄飄著毛毛毛毛雨。「我竟來與200萬人共同忍受這陰鬱的天空了麼?」早晚來回走在新烏路上,背包裡的D3S越發顯得沈重了。不過,來日方長,總有等到天晴之日!
【上班時飄著毛毛毛毛雨的永興路!】
【上班時飄著毛毛毛毛雨的新烏路】
【陰霾的北宜路邊景緻】
【總有天晴之日─新烏路看直潭堰】
【總有天晴之日─新烏路遠眺新店市區】
【總有天晴之日─新烏路臨北宜路前青潭橋上】
【總有天晴之日─北宜路望新店溪】
【總有天晴之日─北宜路望新店溪渡船頭】
【上班步行的終點:新店捷運站】
但任何事並非只有一個面向,新工作或許更為案牘勞形,但「豁免」了夜半忽聞電話鈴響的驚心,而生活環境的變化也為生命帶來不同色彩,不管是否更美麗,層次總是更豐富了。我對妻說:「我不在家,至少有一好,妳平常不必再做葷食了!」碧惠有另類看法:「就是因為死不肯改吃素,菩薩才顯靈,把你這個大石頭搬開!」Jan則說:「你去台北,最不習慣的人可能是malima。」她指的大概是再難三不五時來吃飯喝酒了。我說:「不會丫!我們家的生活重心就是假日宴客,而我放假都會回來丫。」
【事實證明,請客吃飯是JB家生活重心。2/1星期五報到,2/2週六回家,當晚就請朋友小吃、喝酒了。Malima當然在座!】
單身宿舍在小粗坑,查了與總公司間的大眾運輸,公路有新店客運的849可直抵,不然亦可綠3與捷運淡水線接力,不過,近年為腰圍、體重陡增煩惱的我,得知從新店捷運站到小粗坑距離約僅3公里後,決定這一段來、回都步行,單趟約半小時,不獨可以運動健(瘦)身,也可細密觀察沿途風光追隨時序的遞變。隔鄰同事建議,早上走没關係,晚上最好不要,夜暗路窄車多,危險!實地體察,覺得還好,早出晚歸,已避開交通尖峰,而路燈也頗密集光亮,自己再小心些就好。
宿舍是向小粗坑電廠商借的,院落寬廣,令人發思古悠情的是尚殘留日據時期風貌,但我住的房間原為公共湯屋,荒廢多年後才加以改裝利用, 4間毗連,雖是套房,但每間不到3坪,扣除佔比幾近1/3的衛浴室後,擺一小床、一小桌、一小櫃,所餘空間可謂僅容轉身,況我還為D3S添購了電子防潮箱,向四姊要了2個置物箱。台北居大不易,得此「安排」,已該滿足,還有人在排隊等候哩!好的是大環境,從新烏路通進來的永興路實與小巷無異,人車鮮少,日夜幽靜,且初春櫻李盛開,入眼繽紛。西鄰有戶農家,養了鵝、雞,晚上不時傳出「吟鵝」聲,清晨5點出頭,不待鬧鐘,雄雞已慷慨高啼,枕間聽聞,忽忽然不知今夕何夕?如從高處俯瞰,便知我其實住在直潭之濱,台灣尚服役中的最古老、美麗的水力電廠小粗坑,出門走去不到50步,它發過電的水就流入潭裡。自從發現沿潭風光美不勝收後,除了睡前過去繞繞,更早半小時起床做晨間漫步,也差堪於想像中自擬梭羅,興起在小屋重讀「湖濱散記」的念頭。遷入前,探知住處無電視、網路,想世界總算不那麼「平」了,正好「離群索居」、讀書寫作,報到時能帶的書有限,便著重耐讀的,如杜詩鏡銓、惡之華、草葉集與中、英對照的聖經(向來當做詩讀),後來雖承水電廠鄰居同事好心,分享Wi-Fi,但山水之間本宜讀詩,每晚還是抽空默唸幾首。
【上圖:報到前日,妻陪著北上,為我整理宿舍,兒子也跟了,幫忙清理衛浴間、搬移重物。「阿舍」習性不改的我,拍完這張後,即忙著把握業已西斜的陽光帶相機「認識」環境。下圖:擺一小床、一小桌、一小櫃及置物箱後僅容轉身的宿舍。】
【幸好院區寬廣,日式老屋令人發思古悠情。左邊門前有雙球鞋的即我所住!】
【西鄰養著雞、鵝的農家】
【美麗典雅的小粗坑水力電廠,離住處不到50步。】
【小粗坑電廠發完電的水就流入直潭裡,在感恩橋上朝南。】
【清晨的直潭,在小粗坑路感恩橋上向北。】
【清晨的直潭2,在小粗坑路。】
【清晨的直潭3,在小粗坑路。】
【夜晚的直潭,在小粗坑路感恩橋上。】
【夜晚的直潭2,在小粗坑路。】
【夜晚的直潭3,在小粗坑路。】
【散完步,心滿意足的小酌一杯高梁,讀讀詩、上上網】
二十多年過去,物我都今非昔比了。民國74、75年間,曾考慮在台北買房,那時羅斯福、信義、仁愛路等地段,新屋每坪介於7、8萬間,嫌貴,去新店、汐止看,每坪3到4萬,終究没買,證明自己毫無「投資」的眼光與膽識,於是早年台北居的好處全然未享受到,反嚐盡捷運施工期間堵塞之苦,曾經早上07:00在木柵搭上公車,卻趕不及08:00打卡。當然,交通建設的益臻完善,我今日終受其惠,假日翌晨,在烏日搭06:30高鐵,07:50便穩穩的走進辦公室,這在當年是絕難想像的。而79年調回台中時,女兒還在肚子裡(天知道之前的南北奔波,有多少次是為了「做人」),如今她已大四,兒子也都大二了。許多同事得知兩個孩子在台北,便露出很能理解我同意北調的表情,其實,一點關係也没有,他們根本不需要我的「照顧」,到今天也只因妻上來而團聚了兩次,而且是邀吃大餐。另為女兒當「活動銀行」一次,供阮囊空澀的她「即刻提領」;為兒子當「宅即便進化版」一次,釘鞋、T恤、膨餅和乳酸菌,星期一早上「寄發」,星期二下午「送抵」,由於還請收件人吃了頓晚飯,所以是「進化版」。
【2/22,補上班的週末,我没回家,妻上來,召請孩子們在A’lohas野草餐廳吃大餐。】
【3/5傍晚,為兒子當「宅急便進化版」,貨送到後還請吃拉麵的晚餐。】
在星期一的夜晚,小粗坑,沐浴罷、洗晒了貼身衣物,坐在書桌前,面對筆電、聽著迷你音響裡的台北愛樂,幾天後要在投審會做的簡報不時浮現腦海,突然打了個嗝,晚飯的炸肉排味溢出鼻腔,想到昨晚在家吃的鐵板燒大餐……,不禁問自己:「你為了逃避什麼?追求什麼呢?」這一刻,不能說没有一絲絲懊悔,但既已做了過河卒子,也只好堅忍向前了。
14會員
1.8K內容數
自幼愛讀詩寫詩,甚至夢想以此為職志,經過為五斗米折腰的哀樂壯、中年,早已放下「不切實際」,但舊情難忘,老來得暇,重拾詩筆,漫寫生命中的吉光片羽,自娛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遲來的道別,寄居在童年時光裡的隱士蟹晚上,我把小居的窩擺在客廳的一角,睡前還頻頻確認,多看了牠好幾眼,才肯上床睡覺。 直到隔天…… 我比平常還早半個小時起床,蹦蹦跳跳的跑下樓,想先去看看小居,結果……
Thumbnail
avatar
琳聽
2022-04-10
寄居的人36 Plan – 16 (閱讀 / 電影 07) 『大內』是朋友山山的家鄉,經常聽她說著南瀛天文館、走馬瀨農場一代鄉民親友的故事,在環島時經過此地的風土氣味也格外讓我感到親切。
Thumbnail
avatar
散文集
2020-06-15
寄居萬華的一夜時常大膽、甚至脫序的行為,從旁人眼光看來幾近醉酒,只是她那天真的有沾。 傍晚路過爵士音樂會,錯將調酒認為果汁,在口渴難耐之時,咕嘟咕嘟三杯黃湯已經下肚,覆水難收⋯⋯
Thumbnail
avatar
Gemma
2020-02-20
是客旅是寄居的(上)說句實話,當某位熱心公益熱心到我覺得不以為然的姊妹借給我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些意外:我不明白為什麼她會關注這個議題,關心這個族群。但我還是很認真把這本書讀完了,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個我無法閃躲的議題,無家可歸這四個字像陰影一樣跟隨在我身邊,如影隨形。 我畢業開始正式工作是在2005年,畢業的第一份工
avatar
Yu-yang Chen
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