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今天跑到好遠的地方上了戲劇與身體結合的課,課程中老師帶我們從身體動作的訓練與覺察,到透過想像與專注,在沒有語言和道具的輔助下演出一句話和一段故事。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我們純粹用肢體表達一個想法、一個行為或一個概念時,老師跟我們說:
你要記得,永遠去問自己,我相信我現在做的動作能代表所要傳達的事情嗎?我的身體跟心是連結的嗎?
如果沒辦法,那你只是在做動作;如果能夠相信,那就對了,觀眾也會感受到。
我忽然覺得,這好像敘事呀。
時時回頭觀看自己,我的行為跟我的渴望是一致的嗎?我只是在做符合主流期待的事情,還是我的行為是衷於我的心?
想起錦敦在上次的泡湯課中提到,「我要確定的是,我在做的事還能不能感動我自己」。
當我可以感動自己,我才有辦法感動別人。
其實也是在說著好類似的事。
老師在帶我們進到戲劇練習之前,有先帶我們做結合物理治療、身體緊繃與平衡的練習。
那個動作不是很容易,當沒有善用每一寸肌肉,緊繃該緊繃的地方、放鬆該放鬆的地方,並且將重心與力量拿捏一個平衡的話,人就會跌倒,或是姿勢不正確。
生活好像也像這樣,需要放鬆的地方就放鬆,需要繃緊一點的地方就多花一點力氣。
幫忙自己回到一個屬於自己平衡的位置,好重要。
在練習的時候,有些人(包括我)有時會突然間重心不穩往旁邊傾倒,有時會用奇怪的姿勢幫自己把搖搖欲墜的身子撐住。
老師說,
當你發現身體開始不穩定的時候,就代表有個地方少了支撐。
是啊,身體沒有支撐,就會歪斜;心沒有了支撐,就容易崩塌。
找到支點好重要,找到平衡也是。
可是我也慢慢理解到,如果一時找不到也沒有關係,扶著牆可以穩住,找看得懂的人輔助完成動作可以獲得暫時的支撐,坐下來可以緩和疲憊的肌肉,為下一次嘗試做準備。
錦敦在重要會員與獨特結果的概念中提了一個問句:
「在跟誰的關係裡,我想活的樣子可以獲得滋養?」
在這樣的關係中,放著很不一樣、獨特而美好的故事;
而這樣的一個人,讓我們能在滋養中好好活自己。
只是如果生命裡找不到這樣的人,那我們還有一個可能,
就是試著先讓自己跟自己的關係能夠擁有滋養,
而其實這也是「活自己」一個好重要的部分。
就像你決定坐下來、喝口水、按摩肌肉,再決定重新站起來的每一個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