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週的瑜珈課,以我擅長的柔軟度訓練為主,可能部分動作為了感受到肌肉的緊繃、嘗試碰觸極限,身體肌力卻沒跟上柔軟度,中後段還是忍不住顫抖了。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或許和本週著重於柔軟度訓練有關,相對溫和不竭力,過程中也和同行友人有更多的彼此關心和笑語激勵。友人總不吝嗇讚嘆,當我用不曾想過的姿勢,隨口老師的口令,伸展,手腳交疊,尚有餘裕用手指在腳掌上比劃著。如同前幾週,友人不抖不顫地標準支撐,強勁的肌力基礎望塵莫及,我也是不禁吐露佩服。
喜歡和朋友一起運動,彼此激勵很好、上下課間交換感受也好,以及像這樣看到平常沒什麼機會看見的,彼此的長處和短處。更了解人和被更了解,在這個總被認定險惡的社會,似乎是潛藏著一種暴露自己弱點的危險。
沒有錯的,人終要保護自己的。但在幸運遇到能交付後背相互信任的人時,能放心袒露脆弱、盡情展現所長,更是一種幸福。知道對方看見世俗定義的所謂缺失,會願意陪著自己成長,或是挺身保護這塊柔軟,總讓人更安心、更自在。如同懷抱、如同港灣。打從心底,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