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双子《臺灣漫遊錄》書評:託名虛構似乎不是重點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前言:

  在閱讀之前就得知這本書是託名虛構寫作。老實說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看書主要看的是內容,反正我又不認識青山千鶴子。抱著這樣的心情開始閱讀。

  總的來說閱讀體驗很不錯,是一本包含了台灣歷史+美食+女權主義三大主題的小說。要是我事先不知道這本書是台灣人寫的,可能讀完整本都不會發現作者根本不是日治時期來台的日本人青山千鶴子;只是知道了後就不免會先入為主,常常讀到一個段落就會吐槽這也太過日本腔了,日本人那種迂迴奉承的語言風格模仿得太過了,看得心很累。

劇情介紹與心得感想:

  去掉扭捏拘泥的語言風格,內容很動人,看得出作者(們)寫每一段都有經過嚴密的考證,讓我想到莎拉華特絲的維多利亞三部曲也有這樣仔細的歷史考證。全文共分為十二篇,每篇都以食物命名,以食物串起時間,也串起兩位女性的連結。王千鶴不僅是精通多國語言的翻譯家,更是出色的廚師,給貪吃的青山千鶴子做了無數好菜,青山千鶴子也十分捧場,總是變著花樣誇王千鶴的手藝。王千鶴比大咧咧的青山千鶴子更像個日本人,兩人相處日久生情,王千鶴始終沒有正面青山千鶴子的感情,兩人甚至差點決裂。

  很少能見到亞洲作者有如此強烈的女權意識,女女情誼是我看書最樂見的內容,我又愛讀美食文學,這本書的主題正中我下懷。真要挑刺,那就是美食書寫的部分,看得出作者努力想把美食寫好,但看著有些單調(美食寫得極好的典範: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以及兩位女性之間的情感遞進有點牽強,我知道愛情來得很快就像龍捲風,但我正看反看都看不出這兩個人愛上對方的契機,兩人之間沒有性格的張力。王千鶴的能面戴得太用力了,青山千鶴子想替她摘下,王千鶴自己卻不想摘下,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規範,也是當時台灣女性的身不由己。楊双子(姊妹)藉不婚的青山千鶴子之口控訴三千年男權社會的不公:

「阻擋在女人面前的障礙,沒有內地與本島之別。」

性別本身就是最大的階級,男權社會用家國敘事分裂女性群體,哪怕稍微讀一下世界各國跟著革命的女性在建國後通通被背刺、上台的男政府翻臉不認人的歷史,就會知道女性無國無家,整個世界的女性都應該聯合。台灣女性和日本女性不應該被國家割裂彼此的情誼,但,這不代表王千鶴一定要接受日本人青山千鶴子的愛,只不過今日若換成兩個男的相愛,阻隔在他們面前的沒有patriarchy這座大山。今天青山千鶴子若是男的,結局也肯定就不會是這樣了。身為女性的青山千鶴子和王千鶴都受到男權的壓迫,王千鶴受到的壓迫更甚,身為台灣本島人的她無法堂堂正正接受屬於統治階級的青山千鶴子的愛意,優秀的她最終還是閉上心門,回歸家庭。時代的一粒灰壓在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我們無從得知那時代有多少這樣的故事上演。

  最後說回託名虛構的部分,我還是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作者連青山千鶴子養女跟王千鶴之女所著的跋都附上了,真實性高到連我有一瞬都恍惚。魯迅有幾十個筆名;《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身份更是成迷;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打破了小說固有的結構,還有各種解構解構再解構的後現代小說。太多人言詞激烈地批評出版社的行為是詐騙,但是青山千鶴子本來就是楊双子姊妹虛構出來的人,這世上估計沒有青山千鶴子的書迷吧,既然如此談何詐騙。出版社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就是把這本書包裝成真的日治時期的譯作,但沒有在整本書的結尾或是開頭講清楚這點,或許會讓有些衝著日治時期台灣歷史而看的讀者蒙在鼓裡。只是「詐騙」這個字太重了,這本書拋去包裝,內容十分值得一讀,作者的心血躍然紙上,它罪不至此。(悄悄話:有幸見過春山出版社的總編輯,是名認真做書、懂書的女性。)

總結:

文筆:7.7/10

劇情:7.5/10

女權程度:8.5/10

推薦程度:8/1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iller Velvet的沙龍
8會員
26內容數
不是專業影評書評人,只是個野路子出身、愛好電影與文學的女權主義者。寫不出專業術語,不追求瀏覽數,只想找個平台存放影評,靠最自然的本能紀錄所有思考的瞬間。
Killer Velvet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1
先恭喜韓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文寫於2024/10/13,到現在才發⋯⋯),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女性,也是韓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實在是與有榮焉
Thumbnail
2025/02/01
先恭喜韓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文寫於2024/10/13,到現在才發⋯⋯),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女性,也是韓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實在是與有榮焉
Thumbnail
2025/01/06
逛實體書店時發現的驚喜,一看到是韓女作家就無法自拔地購買了。
Thumbnail
2025/01/06
逛實體書店時發現的驚喜,一看到是韓女作家就無法自拔地購買了。
Thumbnail
2024/09/13
前言: 中國的愛女文要是成熟了,會跟韓女文學一起改變整個世界的文學。
Thumbnail
2024/09/13
前言: 中國的愛女文要是成熟了,會跟韓女文學一起改變整個世界的文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楊双子的書,之前介紹過臺灣漫遊錄,但其實這本書更早,只是我一直到最近才讀完。 或者說,讀一點之後擺著,最近才又一口氣讀完。 有時候,看書有所謂最佳的時機,這本書某方面來說對我而言就是這樣,上帝要我拖到現在才看有祂的旨意。 是這樣的,這本書是百合小說,其實到處都是這樣介紹的沒錯,我最早看見這本的
Thumbnail
楊双子的書,之前介紹過臺灣漫遊錄,但其實這本書更早,只是我一直到最近才讀完。 或者說,讀一點之後擺著,最近才又一口氣讀完。 有時候,看書有所謂最佳的時機,這本書某方面來說對我而言就是這樣,上帝要我拖到現在才看有祂的旨意。 是這樣的,這本書是百合小說,其實到處都是這樣介紹的沒錯,我最早看見這本的
Thumbnail
  一直對楊双子描繪日治時代女子的創作很感興趣,但買回家後始終放著未讀,終於拿起來看了。《花開少女華麗島》是《花開時節》的外傳,收錄十個短篇故事,每篇單元劇主角似乎多少跟本傳主角有些親友或地緣關係。我在《花開時節》之前先閱讀外傳,可是不妨礙對故事的理解,因為主人翁是每篇單元劇的當事人,本傳的角色非凡
Thumbnail
  一直對楊双子描繪日治時代女子的創作很感興趣,但買回家後始終放著未讀,終於拿起來看了。《花開少女華麗島》是《花開時節》的外傳,收錄十個短篇故事,每篇單元劇主角似乎多少跟本傳主角有些親友或地緣關係。我在《花開時節》之前先閱讀外傳,可是不妨礙對故事的理解,因為主人翁是每篇單元劇的當事人,本傳的角色非凡
Thumbnail
在閱讀之前就得知這本書是託名虛構寫作。老實說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看書主要看的是內容,反正我又不認識青山千鶴子。抱著這樣的心情開始閱讀。 總的來說閱讀體驗很不錯,是一本包含了台灣歷史+美食+女權主義三大主題的小說。
Thumbnail
在閱讀之前就得知這本書是託名虛構寫作。老實說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看書主要看的是內容,反正我又不認識青山千鶴子。抱著這樣的心情開始閱讀。 總的來說閱讀體驗很不錯,是一本包含了台灣歷史+美食+女權主義三大主題的小說。
Thumbnail
這篇文章作為我的READING LOG,有暴雷的部分也沒交代內容大綱,沒閱讀過《彼岸花盛開之島》的人或許會覺得是無聊的廢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作為我的READING LOG,有暴雷的部分也沒交代內容大綱,沒閱讀過《彼岸花盛開之島》的人或許會覺得是無聊的廢文。
Thumbnail
這注定會是一本經典,雜揉文化嵌合與幽微情感的作品。對我來說,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李琴峰寫實且深刻的描寫了她所看見的台灣、日本,以及夾雜其中不可分割的中國文化。能夠這麼樸實的將個人的經驗以非母語的文字撰寫成冊,並傳達給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我由衷覺得尊敬與佩服。
Thumbnail
這注定會是一本經典,雜揉文化嵌合與幽微情感的作品。對我來說,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李琴峰寫實且深刻的描寫了她所看見的台灣、日本,以及夾雜其中不可分割的中國文化。能夠這麼樸實的將個人的經驗以非母語的文字撰寫成冊,並傳達給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我由衷覺得尊敬與佩服。
Thumbnail
看完《花開時節》與《花開少女華麗島》後,就喜歡上 楊双子 的作品,蒐集狂如我應該日後會慢慢地啃食完全。 今天要談的《#臺灣漫遊錄》,光看前頭的「推薦序」,直覺想到的就是西川滿《台灣縱貫鐵道》。 沿著鐵路而發生的故事,前者以美食飽饜華麗島的口腹盛宴,後者則是以征戰宣揚島嶼的浴血奮爭。 ❶原作-翻譯
Thumbnail
看完《花開時節》與《花開少女華麗島》後,就喜歡上 楊双子 的作品,蒐集狂如我應該日後會慢慢地啃食完全。 今天要談的《#臺灣漫遊錄》,光看前頭的「推薦序」,直覺想到的就是西川滿《台灣縱貫鐵道》。 沿著鐵路而發生的故事,前者以美食飽饜華麗島的口腹盛宴,後者則是以征戰宣揚島嶼的浴血奮爭。 ❶原作-翻譯
Thumbnail
講的是少女情誼間的故事,雜揉一點殖民歷史一點美食一點百合,是我在閱讀這本《臺灣漫遊錄》最為深刻之印象。或許是作者意圖展現「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微妙情愫,小說裡無不時冒出粉紅泡泡,體現在兩名女主角對話之間,柔弱、疼惜、敏感,幾乎是與直男完全絕緣的另一個夢幻場景。
Thumbnail
講的是少女情誼間的故事,雜揉一點殖民歷史一點美食一點百合,是我在閱讀這本《臺灣漫遊錄》最為深刻之印象。或許是作者意圖展現「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微妙情愫,小說裡無不時冒出粉紅泡泡,體現在兩名女主角對話之間,柔弱、疼惜、敏感,幾乎是與直男完全絕緣的另一個夢幻場景。
Thumbnail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Thumbnail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