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學做工》,就是學習如何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擔任建築工地監工十餘年的林立青,描述工地各色人等的《做工的人》,不僅成為暢銷書,還被拍成電影跟電視劇。

曾經橫掃各國票房的電影《跳出我天地》,礦工子弟沒有聽爸爸的話去好好學拳擊,而是去學芭蕾,而且還跳出了自己的美好人生。

工人的苦,工人的自律和負責任,我們隔著距離去看,都可以發現其中的真摯跟付出。

這裡的工人,是不是可以替換成學生,上班族,太太,兒子,甚至是父母呢?

我們走過路過痛過之後,有沒有可以優化再優化的原則,可以讓人生走得更順的呢?

你的憂慮,老天爺聽到了。請閱讀1977年就已經問世的《學做工》。

raw-image

那些青澀感十足的深思熟慮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保羅•威利斯的《學做工》,副標題是《工人階級子弟為何繼承父業》(麥田出版)。這本書,被譽為是20世紀社會學、人類學和教育學的經典著作之一。

全書分成上下兩編,上編是12個出身工人階級家庭的男孩,從畢業前18個月,到工作後半年這段時期內的學習生活經歷,田野調查訪談整理。下編則是透過文化理論研究的梳理,幫我們整理出英國工人階級的子弟為何選擇繼承父業。

這本書既有高中生直來直往的衝動與真性情,也有他們繼承自街頭智慧中,青澀感十足的深思熟慮。作者當時正在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攻讀博士,他把理論和現實揉捏出精采可讀的內容。

書中的受訪者統一被稱為「傢伙們」,與他們相對應的是「書獃子」。他們在學校搗蛋,破壞規矩,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才有男子氣慨。相對應的是,書獃子就是娘娘腔,就是軟弱聽話。

傢伙們很早就發現自己是「體力工作者」,而書獃子們則是往「腦力工作者」方向前進。在學校這個小社會,小江湖當中,他們憑藉種種出格的作風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比如說,喝酒,抽煙,跟女孩子上床,破壞公物等等,會被公開斥責處理的小打小鬧。

想像這些行為,直到今日還在校園當中發生。《學做工》很早就指出,他們被學校劃入了某個階級,也就是俗稱的放牛班學生。他們的壞,不證自明,無需管教,只要將之隔離就好。

威利斯本身就來自工人家庭,而且是單親家庭。為什麼他沒有變成傢伙們呢?

raw-image

文化資本再分配、和重分配

導演邁克爾·艾普特從1964年開始為BBC拍攝《人生七年》7 up紀錄片,追蹤來自不同階級跟地域的的14個小孩,每七年出品一次。目前最新版本,是2019年的63歲系列。

中產階級小孩從小就看《金融時報》,工人小孩長大就想去做工。只有兩個出身貧寒的小孩脫離困境,一個是因為太太的不斷鼓勵,一個是因為高等教育的助力。

威利斯喜歡讀書,而且當包工頭的爸爸鼓勵他這麼做。《學做工》裡的傢伙們,很早就放棄讀書,只想搗蛋跟逃課。因為,沒有人要耐心的等待他們在學業上面的成長。

只有哥兒們,支持哥兒們。即便如此,威利斯後來回訪這些年輕人,有人就說自己太早放棄自己了。那麼,誰來接住這些太早跳出學校圍牆的失學者呢?

這就牽涉到文化研究理論當中,文化資本再分配、重分配,的問題了。

工人階級子弟為何繼承父業,為什麼很早就開始「學做工」?

因為他們很早就認清自己沒有能耐像書獃子那樣,有好成績可以進入好學校。他們很早就很務實的認清,有些事情努力也不會有好結果。我還不如早早得過且過的度過這段時光,而不要讓自己回想起這段時間,只有壓力壓抑受壓迫。

《人生七年》全程只讓受訪者自己說話,沒有加入旁白。我們看著,看著,就很明白,一切的改變都建築在「要有愛」的基礎之上。要有人愛你,要你愛做這個做那個,才可以。

文化資本分配不公,沒關係。有人信任你,等待你,你就有可能趕上進度,加入領先群。如若不然,你就只能跌出牆外。

但是,好也好在,牆外的天地還是有你存活之處,差別在於物質收穫跟累積的速度快慢罷了。

raw-image

不能低估知識產品的擴散性

威利斯說,數據很重要,但是走到現場去進行田野調查,體會理解受訪者的生活體驗更重要。我也很喜歡《學做工》裡面所蒐集的作者訪談,還有他為不同版本所做的補充說明。在這些夫子自道的文字裡,我們可以發現他是個懂得反省,會在研究圈內跟圈外跳進跳出的誠實者.

2014年,威利斯到北京師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並在2019年出版了《在中國實現現代性》。他發現中國版本的「學做工」和「子承父業」,就是高考經驗(大學聯考)。

「教育就像一個處理器,決定你獲得什麼樣的現代性。」威利斯在這本書出版之後,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特別提到,高考的準備跟大學的課程跟同學之間的互動,讓很多人對於世界的想像就是,一切都應該,也都會,城市化。

而所謂的城市化,就是商品化。而商品化,就是得透過網路來實踐。

《莊子》裡面有句話叫做:「以管窺天」。成語裡面有句話叫,坐井觀天。按照《在中國實現現代性》的說法,中國正在,坐城市觀世界。或者,坐北上廣看天下。

怎麼辦?

「我們確實不能低估知識產品的擴散性:文字確實有它自己的生命。」作者如是說。

作者又說:「經歷、個人經驗、生活體驗——這是基本出發點,即使它們本身如此簡單,但一旦遺漏也會帶來意義深遠的複雜性和混亂。

也就是,我們要持續閱讀,也要用自己的經驗跟體會跟閱讀中的一切做對比。

接受並理解生命的混亂與複雜,永遠要學習如何去學習,再回到自己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立亨的李想世界的沙龍
23會員
171內容數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把『做工的人』這部台劇重新又看了一次,因為父親以前就是鐵工。那些工地環境,三教九流的複雜人事,還有那個工地文化,我是體會到蠻多的。很多基層的無奈與辛酸。 而且那樣的頻率是很難接觸到較高頻率引導的。所以我父親無論如何希望我們讀書!不要跟他們一樣當做工的,這就是他當時能給出的愛。 即使他去跟地下錢
Thumbnail
最近把『做工的人』這部台劇重新又看了一次,因為父親以前就是鐵工。那些工地環境,三教九流的複雜人事,還有那個工地文化,我是體會到蠻多的。很多基層的無奈與辛酸。 而且那樣的頻率是很難接觸到較高頻率引導的。所以我父親無論如何希望我們讀書!不要跟他們一樣當做工的,這就是他當時能給出的愛。 即使他去跟地下錢
Thumbnail
《學做工》,副標題是《工人階級子弟為何繼承父業》。 它被譽為是20世紀社會學、人類學和教育學經典著作之一。 這本書既有高中生直來直往的衝動與真性情, 也有他們繼承自街頭智慧中,青澀感十足的深思熟慮。
Thumbnail
《學做工》,副標題是《工人階級子弟為何繼承父業》。 它被譽為是20世紀社會學、人類學和教育學經典著作之一。 這本書既有高中生直來直往的衝動與真性情, 也有他們繼承自街頭智慧中,青澀感十足的深思熟慮。
Thumbnail
真正從書籍翻拍成影集,又從影集到大螢幕,作為一個讀者、觀眾到影迷,還是感到一點欣慰, 因為終於有人讓這些照不進陽光的角落裡,得以擁抱一絲溫暖。
Thumbnail
真正從書籍翻拍成影集,又從影集到大螢幕,作為一個讀者、觀眾到影迷,還是感到一點欣慰, 因為終於有人讓這些照不進陽光的角落裡,得以擁抱一絲溫暖。
Thumbnail
《做工的人》林立青 M很喜歡問我正在看什麼書,但我們書路不同,所以我想他通常只是嘴上隨便關心,沒往心裡去,大概就像我問他在看什麼,他說總體經濟學一樣,興趣不相投。 結果昨天視訊時,我說我正在看一本很好看的書,叫「做工的人」,他馬上從背後書櫃拿出一本一模一樣的,我大吃一驚,這大概會是以後我們書櫃裡唯一
Thumbnail
《做工的人》林立青 M很喜歡問我正在看什麼書,但我們書路不同,所以我想他通常只是嘴上隨便關心,沒往心裡去,大概就像我問他在看什麼,他說總體經濟學一樣,興趣不相投。 結果昨天視訊時,我說我正在看一本很好看的書,叫「做工的人」,他馬上從背後書櫃拿出一本一模一樣的,我大吃一驚,這大概會是以後我們書櫃裡唯一
Thumbnail
做工的人,這本書早在幾年前就曾經耳聞,寫底層勞工的辛酸,但讓身邊的讀書人都讚不絕口,追蹤已久的書店老闆、出版社負責人也都強烈推薦,甚至為此書在臉書寫下一篇又一篇的長文,紀錄完讀的心得。 http://moo.im/a/4iBEGH 但反骨的我一直拖著沒買書,倒也不是不肯支持這本著作,只是感覺自
Thumbnail
做工的人,這本書早在幾年前就曾經耳聞,寫底層勞工的辛酸,但讓身邊的讀書人都讚不絕口,追蹤已久的書店老闆、出版社負責人也都強烈推薦,甚至為此書在臉書寫下一篇又一篇的長文,紀錄完讀的心得。 http://moo.im/a/4iBEGH 但反骨的我一直拖著沒買書,倒也不是不肯支持這本著作,只是感覺自
Thumbnail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Thumbnail
2017年出版的原著小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透過身為青年監工的特殊身份與視角,寫下主流社會長久忽視的底層勞工階層。比起改編後的戲劇,林立青的文字寫實許多,也更加未經修飾。相對於戲劇觸發的同情心,書中不只承載了對於弱勢的關懷,更有著因為藍領階級養尊處優的社會,無法輕易迴避的批判。
Thumbnail
艱苦的人才懂艱苦人的感受。台灣原創影集《做工的人》感動訴說每個人背後的偉大故事。
Thumbnail
艱苦的人才懂艱苦人的感受。台灣原創影集《做工的人》感動訴說每個人背後的偉大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