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幾天跟友人(簡稱L)一起去六龜、茂林玩兩天一夜,我們在深山裡感受滿滿的自然氣息,晚上梳洗完之後,我們坐在民宿外面的椅子上,看著星星用它微弱的光線照亮山下的房子,你我一手洋芋片一口啤酒的聊著,聊起自己長大的歷程、家庭環境造就我們成為什麼樣的個性等等,談到生小孩的時候,
L:「我真的覺得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
我:「窮養跟富養的概念是什麼?」
L:「窮養就是培養負責任的個性跟勇於面對困難的心態吧,富養就是把身邊所有資源能夠給女孩的都盡量給予......。」
聽完之後我大概理解是什麼意思,女生跟男生相比,確實比較容易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好處,如果從小沒有培養好正確的價值觀,面對這麼複雜的環境,的確很容易思想偏差,畢竟女生本就是心思細膩且敏感的生物,但我覺得女生富養,對於男生就有些不公平了,如果今天生一男一女,這樣的教育方式應該也會引起孩子們之間的比較心態。
雖然還沒生過小孩,以後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生,但我有大概想了一下我會成為怎麼樣的母親,我想我會是一個“不把自己過往的經歷套在小孩身上的”媽媽,除非孩子自己來詢問我的建議,因為我覺得那時候的世界跟現在比起來,一定有很大的落差,至於窮養與富養的教育觀念,我認為男女都適用,如果說窮養主要是培養責任心、面對挫折的勇氣的話,那感性的女生也應該要多多養成,遇到困境才不會被情緒帶著走;富養的概念,我想除了物質的滿足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內在養成、追求自我的能力,定性與自律也是人格的關鍵。
個性能靠後天養成,但我仍舊覺得一個人的未來是什麼樣子,其實早已注定,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那是注定好的,我們面對所有挑戰和選擇都是冥冥之中被安排的遊戲關卡,這關沒過就沒辦法進行下一關,所以人常常會遇到同一件爛事,就是因為你尚未解決這個難題。回到教育問題,不管窮養或富養,都還是要觀察孩子的個性再做適合的教育,順其自然是我的教育方針(太早想了吧),每一種教育方式最重要的還是愛與包容,若散發正向的態度感染小孩,我想他就具備窮養的勇氣和富養的內在了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40內容數
我們都是第一次誕生在這世界上,都需要練習面對人生,我們把握不了未來的日子能過得怎麼樣,但至少可以做到了解自我,在一連串的磕磕碰碰下,一次又一次的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ihyue石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在一群女生朋友裡,我的角色可以用“臨演”來形容,對於一齣戲來說,臨演也是很重要的角色,重要但沒有重點。國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很有記憶點的人,不管是長相、課業、專長等等,沒有任何一項是當別人提起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想到我的名字......
記得我的第一篇文章“我的伴侶叫Job“嗎,已經過了一個月,現在想想真該叫”我的前男友Job“,我回顧了我這一個月的作息,我覺得我像被雷打到一樣......
人與人相遇是件奇妙的事,六度分隔理論告訴我們,平均每走六步就可以連結兩個毫不相識的人,不過走六步只是一個比喻,我們依然可以有很多形式去聯繫上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並成為朋友或者其他關係。
人啊,最難了解的就是自己了,從求學的輔導課到長大後的各種人格測驗,我們不斷地從紙本、網路甚至是他人來得知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即使答案出來了,我好像也不一定會全然相信這就是我。
最近迷上一部陸劇《愛情而已》,我覺得跟其他浪漫愛情劇相比,更能呈現出現實生活成年人的心聲,雖然我覺得它還是有點以女性觀眾的角度為出發點,畢竟女性的消費能力比男性高太多了,為了商業還是得這麼演。 ~接下來要講的可能會爆雷哦,想看這部的讀者們,到這邊可以停下來了~
很久以前網路上流傳一張圖,是孤獨等級的區分,最高等級是一個人做手術,最簡單的是一個人逛超市。我真心覺得不論哪個等級,只要你有那麼一點不自在,那都是沒辦法接受自己孤獨的狀態。
我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在一群女生朋友裡,我的角色可以用“臨演”來形容,對於一齣戲來說,臨演也是很重要的角色,重要但沒有重點。國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很有記憶點的人,不管是長相、課業、專長等等,沒有任何一項是當別人提起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想到我的名字......
記得我的第一篇文章“我的伴侶叫Job“嗎,已經過了一個月,現在想想真該叫”我的前男友Job“,我回顧了我這一個月的作息,我覺得我像被雷打到一樣......
人與人相遇是件奇妙的事,六度分隔理論告訴我們,平均每走六步就可以連結兩個毫不相識的人,不過走六步只是一個比喻,我們依然可以有很多形式去聯繫上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並成為朋友或者其他關係。
人啊,最難了解的就是自己了,從求學的輔導課到長大後的各種人格測驗,我們不斷地從紙本、網路甚至是他人來得知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即使答案出來了,我好像也不一定會全然相信這就是我。
最近迷上一部陸劇《愛情而已》,我覺得跟其他浪漫愛情劇相比,更能呈現出現實生活成年人的心聲,雖然我覺得它還是有點以女性觀眾的角度為出發點,畢竟女性的消費能力比男性高太多了,為了商業還是得這麼演。 ~接下來要講的可能會爆雷哦,想看這部的讀者們,到這邊可以停下來了~
很久以前網路上流傳一張圖,是孤獨等級的區分,最高等級是一個人做手術,最簡單的是一個人逛超市。我真心覺得不論哪個等級,只要你有那麼一點不自在,那都是沒辦法接受自己孤獨的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最近常聽人說女兒要富養,長大才不會隨便一個男生對她好,就被騙去。恩~這句話在我身上確實適用。小時候被窮養的我遇到了年輕氣盛、有理想有目標的男生,我從鄉下部落跑去桃園唸書,畢業後仍然住在附近的學生宿舍,交了男朋友後搬到社區大樓跟男朋友同居,看著那樣的生活就以為自己遇到了真命天子。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所有的男生,想要生育小孩前,先想辦法搞清楚未來小孩的媽媽是哪種人?一定要「天性愛小孩」,小孩才會擁有一個願意親近、陪伴、負責任到底的媽媽。
我所認識的女孩們,從15歲成長到了40歲,有的人家境優渥,接受良好教育,然而到了適婚年齡,家中卻跟他說,女孩子家還是要找個好對象,與科學園區的主管結婚,開始相夫教子的生活,在夜深人靜時,突然想起一輩子汲汲營營唸書即進入好公司,最終仍像農業社會時代一樣,等待丈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則是柴米油鹽。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最近常聽人說女兒要富養,長大才不會隨便一個男生對她好,就被騙去。恩~這句話在我身上確實適用。小時候被窮養的我遇到了年輕氣盛、有理想有目標的男生,我從鄉下部落跑去桃園唸書,畢業後仍然住在附近的學生宿舍,交了男朋友後搬到社區大樓跟男朋友同居,看著那樣的生活就以為自己遇到了真命天子。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所有的男生,想要生育小孩前,先想辦法搞清楚未來小孩的媽媽是哪種人?一定要「天性愛小孩」,小孩才會擁有一個願意親近、陪伴、負責任到底的媽媽。
我所認識的女孩們,從15歲成長到了40歲,有的人家境優渥,接受良好教育,然而到了適婚年齡,家中卻跟他說,女孩子家還是要找個好對象,與科學園區的主管結婚,開始相夫教子的生活,在夜深人靜時,突然想起一輩子汲汲營營唸書即進入好公司,最終仍像農業社會時代一樣,等待丈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則是柴米油鹽。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