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V真能達到那麼漂亮的油耗?——帶你揭開數字背後隱藏的秘密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就在上週,台灣車壇迎來了一輛全新換代的PHEV車款,即第5代Prius PHEV,雖然明顯可見,這次總代理和泰汽車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有別以往,相關廣宣內容並未刻意強調其平均137.0km/L的能源局油耗數據,但相信部份消費者應已有所留意且不免產生疑問,難道它的節能表現真如此驚豔?藉著這個時機筆者將透過本文一步步帶你釐清,PHEV的官方油耗成績究竟是怎麼測得?以及現行計算方式合不合理?

raw-image

隱藏在計算方式中的細節

首先筆者要說明的是,前述提及的Prius PHEV並不是特例,若你仔細觀察時下在台販售的PHEV車款,在撇除部份高性能選項的情況下,便會發現能源局公佈的平均油耗成績,大概都不會遜於50km/L,而造成此等結果的主要關鍵,仍在於PHEV的官方能耗測試流程及數據計算(處理)兩個層面。

對汽車產業有一定熟悉度的消費者應該多知道,每逢新車上市或大幅度改款前,車廠都必需向政府機關提出能耗測試申請,執行機構則會在實驗室中依SOP進行測試並出具報告。然而PHEV除了同時具備內燃機與馬達兩種動力型式,補充能源的途徑也包含插電及加油,因此整體測試流程相較汽/柴油車、HEV都更為複雜,細節部份筆者就不在本文敘述,但概略來說我們可先看下面一張圖。

raw-image

上圖為台灣工研院「車輛耗能研究網站」所公佈的資訊,簡單來說欲測試PHEV的油耗具體包含2個階段(上圖中2個藍色框),首先即在動力電池滿電的情況下,開始進行第1部份測試(上圖中Condition A)直至電量耗盡(這裡筆者的形容並不精確,主要為便於理解),接著在動力電池處於虧電的條件下,執行第2部份流程(上圖中Condition B)。前述內容大致了解後,接著便進入堪稱重頭戲的數據處理部份,而這裡要看到下方的官方計算公式。

raw-image

簡單說明一下上方公式各別代號的意義,C即最終計算得出的燃油消耗量,De即被測車的純電續航里程,C1即動力電池滿電(Condition A)情況下測得之燃油消耗量,Dav則直接代入25km,最後C2即動力電池虧電(Condition B)條件下測得之燃油消耗量。有沒有發現什麼奇怪的地方?在整體兩階段的測試流程中,車輛燃油消耗可想而知明顯集中於第2部份(即Condition B),但最終計算結果時卻把第1部份(Condition A)的里程一併計入,這就是造成PHEV官方油耗數據相對誇張的根本原因!

下面筆者舉個例子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假設今天實驗室中的被測車輛擁有75km純電續航里程,第1階段測試過程中引擎並未啟動,即燃油消耗為0,而第2階段在油電混合模式下的油耗測試結果,為表現相當一般的10.0km/L,但最終透過公式計算卻一下能得出40.0km/L的水準,來龍去脈就是這麼回事。

raw-image
raw-image

現行計算模式適合台灣嗎?

看完前因後果之後,接著筆者來探討這樣的數據處理方式或標示規範,究竟適不適合台灣?首先我個人的觀點就三個字:不適合!但這裡要強調的是,前述整套測試流程包含計算公式,並非政府召集專家參考台灣用車環境所討論得出,乃直接將歐洲的規範「搬」過來用,而歐洲地區針對PHEV的油耗成績之所以會採用這樣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基於1個假設性前提,就是無論使用者將車輛駛向何處,當下25km路程內一定具備可用的充電樁(所以上述公式中才會直接代入1個25km的參數),只有在實際用車環境滿足該條件的情況下,PHEV才「比較有可能」繳出接近官方測試的成績。

raw-image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目前歐洲區域在採行WLTP油耗測試規範後,依舊沿用此等計算模式,看來當地仍較能接受這種類型的概念。但反觀台灣現行用車環境除了與上述前提差異甚大,縱使充電樁密度達理想狀態,這類計算方式也相對不易讓買家在第一時間,估算出較貼近實際狀況的用車成本,比如充電所需耗費的時間與金錢,想必多數消費者應很難單憑動輒50~60km/L以上的平均油耗數據與其直接連結,更遑論你若將它單純當做油車使用,油耗更遠遠達不到官方所公告的成績。

raw-image

此外,之所以這樣的計算模式讓筆者明確給出不適合台灣用車環境的結論,便是只要將官方公告的油耗成績逆向回推,就能立刻發現另一個誇張的結果。這邊我們以甫上市的Prius PHEV鉑金版來舉例,官方公告其平均油耗來到119.1km/L、油箱為40L,由於實際狀況下駕駛者幾乎不可能待燃油用盡才加油,因此一桶油暫以35L計算(留存10%左右餘裕),油耗方面則稍「保守」些視做110km/L,兩相乘積之後便可得出,Prius PHEV加滿油跑3,850km才需再進加油站,看到這裡各位覺得可能性有多少(無論過程中充電狀況為何)?

政府能做些什麼?

最後筆者要來探討,該如何改變上述容易誤導消費者的做法?而其中最應該扛起責任的對象,依舊是政府。長期以來多數車迷應該不時能聽到,部份消費者提出XX車款的實際能耗與官方宣稱差異甚大的反饋(無論油車或電車),但這裡筆者要強調的是,車廠所有送測流程乃是遵循政府規範,報告也是政府機關出具,那業者自然得以將該資料利用於廣宣或其它場合,因此這類情形只有從測試方法、標示規範等「源頭」進行修正才有機會改善。

回到PHEV本身,雖然主管機關經濟部已於2020年2月20日公告修正的車輛能源效率標示格式規範中,針對PHEV載明用電效率(km/kWh),以及油耗值(km/L)非指單獨使用汽/柴油所得出的提示,但筆者認為仍無助於消費者釐清用油與用電各自的能耗水準並估算使用成本,建議應仿效美國及日本的做法,計算與標示均將燃油與電力兩種能源型式完全區隔,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C的愛車天地的沙龍
4會員
9內容數
集結車輛試駕、油耗測試等內容,主要解析各車款的綜合實力與市場定位,無論是潛在消費者或車迷均值得一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就在上週,全新第5代Prius PHEV正式登台,雖然這次總代理和泰汽車的廣宣內容並未刻意強調其平均137km/L的能源局油耗數據,但相信部份消費者應已有所留意且不免產生疑問,難道它的節能表現真如此驚豔?藉這個時機筆者將透過本文帶你釐清,PHEV的官方油耗究竟是怎麼測得?以及現行計算模式合不合理?
Thumbnail
就在上週,全新第5代Prius PHEV正式登台,雖然這次總代理和泰汽車的廣宣內容並未刻意強調其平均137km/L的能源局油耗數據,但相信部份消費者應已有所留意且不免產生疑問,難道它的節能表現真如此驚豔?藉這個時機筆者將透過本文帶你釐清,PHEV的官方油耗究竟是怎麼測得?以及現行計算模式合不合理?
Thumbnail
很多人買特斯拉是因為他有自動輔助駕駛、酷炫、環保,長期以來,特斯拉主打的就是電動車和環保,觸及擁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族群,像是藉由不會產生空氣汙染,或是電力相較汽油可減少更多的碳足跡等方式銷售自家產品,甚至賣碳權還成為其相當重要的營收基礎。
Thumbnail
很多人買特斯拉是因為他有自動輔助駕駛、酷炫、環保,長期以來,特斯拉主打的就是電動車和環保,觸及擁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族群,像是藉由不會產生空氣汙染,或是電力相較汽油可減少更多的碳足跡等方式銷售自家產品,甚至賣碳權還成為其相當重要的營收基礎。
Thumbnail
因交通而排放的溫室氣體一直是全人類頭痛的問題🤯 當你在買車時是否會考慮以環保為名推出的電動車呢? 但電動車真的比燃油車還要環保嗎?快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因交通而排放的溫室氣體一直是全人類頭痛的問題🤯 當你在買車時是否會考慮以環保為名推出的電動車呢? 但電動車真的比燃油車還要環保嗎?快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傳統汽車產業是否能夠轉型為「服務業」? 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心不斷增加,日本製造業中最後的一道要塞—汽車製造業,它的命運,正不斷吸引人們的關注....
Thumbnail
傳統汽車產業是否能夠轉型為「服務業」? 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心不斷增加,日本製造業中最後的一道要塞—汽車製造業,它的命運,正不斷吸引人們的關注....
Thumbnail
台灣社會在推電動車時,主打的訴求通常是「比較環保 」,但此訴求其實頗受質疑,隨手用關鍵字搜尋,相關的文章非常多【註 1】。 其中一個主要的質疑是,如果充入的不是綠電,其實只是把排氣管的空汙和碳排,移轉到發電廠的大煙囪而已,哪有比較
Thumbnail
台灣社會在推電動車時,主打的訴求通常是「比較環保 」,但此訴求其實頗受質疑,隨手用關鍵字搜尋,相關的文章非常多【註 1】。 其中一個主要的質疑是,如果充入的不是綠電,其實只是把排氣管的空汙和碳排,移轉到發電廠的大煙囪而已,哪有比較
Thumbnail
我先前在「這樣好像還不太夠」一文中曾簡略提及,若要將以石油驅動的交通部門全部轉為「淨零碳排」【註 1】,粗估需要數百億度綠電,本文提供補充說明及數據。 首先提供我自己的簡單粗暴估算法 :  我曾主持過一個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的小型實驗計畫【註 2】,以所得的實驗數據估算,電動機車的用電量會以「平
Thumbnail
我先前在「這樣好像還不太夠」一文中曾簡略提及,若要將以石油驅動的交通部門全部轉為「淨零碳排」【註 1】,粗估需要數百億度綠電,本文提供補充說明及數據。 首先提供我自己的簡單粗暴估算法 :  我曾主持過一個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的小型實驗計畫【註 2】,以所得的實驗數據估算,電動機車的用電量會以「平
Thumbnail
新能源車不只是能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技術層面上,新能源車改造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原本汽油車的零部件有3萬多個,由鋼鐵、輪胎、機械、電子等上百個產業組成。現在無論是零部件供應,還是整車製造,或者是銷售維修,都在為了適應新能源車的到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Thumbnail
新能源車不只是能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在技術層面上,新能源車改造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產業鏈。原本汽油車的零部件有3萬多個,由鋼鐵、輪胎、機械、電子等上百個產業組成。現在無論是零部件供應,還是整車製造,或者是銷售維修,都在為了適應新能源車的到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