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具電動化的綠電用量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1 / 11 / 26 )
我先前在「這樣好像還不太夠」一文中曾簡略提及,若要將以石油驅動的交通部門全部轉為「淨零碳排」【註 1】,粗估需要數百億度綠電,本文提供補充說明及數據。
首先提供我自己的簡單粗暴估算法 :
我曾主持過一個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的小型實驗計畫【註 2】,以所得的實驗數據估算,電動機車的用電量會以「平均每三天用一度電」為基準上下浮動。亦即,平均 每輛電動機車一年的用電量約為 120 度。若全台一千多萬輛機車都轉為電動機車後 ,大數據平均值與此數據相去不遠,全台電動機車一年的總用電量會是 10 多億度, 取整數算 20 億度。
接著看汽車。雖然汽車的數量遠少於機車,但因汽車體積大、重量重,轉換為電動車後的平均用電量無疑將遠大於機車。若我們假設電動車的總用電量是電動機車的 10 倍 ,一年的總用電量可以粗估為 200 億度。
汽機車兩者相加,一年是 220 億度電。即便此估算太保守,我們也不妨將數字 上調為整數 : 300 億度電(真的很簡單粗暴)。


上述小型實驗計畫剛啟動時,Gogoro 一代車還未上市,與電動車相關的媒體報導遠遠不能和現在相提並論,所以,我只能用自己手上掌握的小樣本數據估算。現在,只要用關鍵字搜尋就有資料了,略舉兩例 :

「台電估算,如果全台汽車都換成電動車,將會多使用全台發電量百分之九 」 【註 3】

「台電指出,電動汽機車並非吃電怪獸,電動機車一年用電僅一一七度、汽車三四九六度,若把現有的燃油汽機車全數汰換,用電將多出二五三億度」【註 4】


現在回顧,當年的小實驗無疑是非常有價值的,謹以此文對當年相關的因緣誌謝 。
最後提醒讀者一點。本文的標題是 : 運具電動化的「綠 」電用量,台灣社會一般在探討電動車的用電時,很少強調這一點。微小差異導引出的不同思維,有可能帶來顯著的不同效應。後續我將由此基點,撰寫系列貼文深入探討。




【註 1】
這樣好像還不太夠
https://vocus.cc/liouwenyen2/61794757fd8978000110b8f8

【註 2】
參與實驗的騎士近 20 位,其中有的每天上班都騎、且里程頗長,有的當作買菜時的短程代步工具,除了缺乏現在流行的「外送」這種型態,各類型騎士基本都有涵蓋到 ,算是一組超小型的「民調樣本」。

【註 3】
台灣邁向電動車時代 配電空間與用電量都成挑戰|20210414 公視晚間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1aqcHs0wI

【註 4】
電動車夯 2030年用電僅增32億度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24765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84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文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各地都出現了通貨膨脹的情況,台灣也已受此情勢波及。雖然政府宣稱目前只是「物價上漲」,不到「通膨」的程度,但一般受薪民眾 的生計日艱,應是客觀的事實。 我有一件專利的內容有助於因應上述情勢,將其轉化為公共政策並實施成功後,一方面可緩和物價上漲的衝擊,一方面還能為民眾帶
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各地都出現了通貨膨脹的情況,台灣也已受此情勢波及。雖然政府宣稱目前只是「物價上漲」,不到「通膨」的程度,但一般受薪民眾 的生計日艱,應是客觀的事實。 我有一件專利的內容有助於因應上述情勢,將其轉化為公共政策並實施成功後,一方面可緩和物價上漲的衝擊,一方面還能為民眾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隨著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s,EVs)正在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2023年汽車可靠性調查發現電動車仍面臨充電和電池問題,消費者對電動車整體體驗評價較低。特斯拉市場領導,但仍有硬體、油漆和裝飾以及空調系統等問題。文章討論了電動車的問題和可靠性,並探討了充電站的發展和影響。
Thumbnail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Thumbnail
重量在自行車產業內一直是個很重要的KPI,為兵家必爭之地。筆者曾經詢問過業界人士,其比較的基準單位是以10公克為一個差異標準;當然公斤(Kg)仍是個很重要的指標,會帶來強烈的心理感受差異,如3.1公斤跟2.9公斤在銷售時的落差感受,就是一道明顯的門檻對比。 然而轉換到電動系統時,這種目標的追求就很
Thumbnail
兩個題目思考一下: 1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讓電動車每年行駛多遠? 太陽能源會枯竭嗎? 關於1 可以行駛9000公里!怎麼算出來的?算式如下: 但我知道大家沒有耐心看,總之1,000kWh的電力能量相當於3,600MJ(1kWh=3.6MJ)。另外,電動車的燃費(10・15模式)為0.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隨著全球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與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增加,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 EVs)成為了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EV動力傳動系統(EV Powertrains)中的電動機技術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EV的效能與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隨著大家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s,EVs)正在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2023年汽車可靠性調查發現電動車仍面臨充電和電池問題,消費者對電動車整體體驗評價較低。特斯拉市場領導,但仍有硬體、油漆和裝飾以及空調系統等問題。文章討論了電動車的問題和可靠性,並探討了充電站的發展和影響。
Thumbnail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Thumbnail
重量在自行車產業內一直是個很重要的KPI,為兵家必爭之地。筆者曾經詢問過業界人士,其比較的基準單位是以10公克為一個差異標準;當然公斤(Kg)仍是個很重要的指標,會帶來強烈的心理感受差異,如3.1公斤跟2.9公斤在銷售時的落差感受,就是一道明顯的門檻對比。 然而轉換到電動系統時,這種目標的追求就很
Thumbnail
兩個題目思考一下: 1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讓電動車每年行駛多遠? 太陽能源會枯竭嗎? 關於1 可以行駛9000公里!怎麼算出來的?算式如下: 但我知道大家沒有耐心看,總之1,000kWh的電力能量相當於3,600MJ(1kWh=3.6MJ)。另外,電動車的燃費(10・15模式)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