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私人經驗在公共空間形成價值:《龍族女兒不流淚》的前衛與共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源:國家兩廳院臉書;攝影|張震洲
演出|《龍族女兒不流淚》
時間|2023/03/11 (六)14: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一條形似長道的白布猶如鋼琴白鍵橫躺亦攀附於全黑的劇場空間,舞台置放了各種典型或非典型的樂器,包括鋼琴、兒童鋼琴、玩具電話和玩具收音機...等「樂器」。亞裔鋼琴家陳靈透過大量非常規的演奏方式,「旁敲側擊」著自身「非數不可」的強迫症世界,並結合影像作為回憶錄的形式之一,描繪約翰.凱吉(John Cage)與母親和自身生命的交織。
《龍族女兒不流淚》作為一個置放於國際舞台卻極其私人的作品,這個決定無疑是大膽的,又尤其在「少文本」的創作企圖中,要將陳靈內心的強迫症世界以劇場的形式符號化,音樂本身的抽象性又該如何轉化為更具體的連結?而「連結」不僅僅是決定要將多少比例的內心世界攤呈於觀眾面前,同時也必須引導觀眾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才能確實地與作品進行有效的對話和共鳴,否則一不小心便會流落於過分自溺或過分張揚的圈套當中。
然而,所謂的「共鳴」在陳靈和觀眾之間被建立,同時也建立於私人與公共之間。意思是,此作品不僅攸關於陳靈私人經驗的揭露,也同樣需要引領觀眾從私人經驗出發,彼此才能建立起一種公共的情感共鳴。透過這種方式,作品才得以保持一定的私人性,同時推開通往國際舞台的門。
帶著這個意識回過頭來思考,此作品究竟適不適合被置放於國際藝術節當中?或是換句話來說,作品究竟是否成功地在有限度的空間內進行有效的對話?於我而言,基於作品中各種符號之間高度抓緊核心又保持密切互動關係的亮眼表現,尤其音樂演奏的聽覺體驗,總俐落又精準地被轉換為劇場中的視覺語彙,以產生更多被理解與詮釋的可能,此作品在拿捏「公」與「私」之間的平衡是成功的。
好比流動於布幕上的線條與方塊,呼應著旋律與節點的整齊劃一,抑或散落於銅鈸上的米粒聲響,伴隨著難以計量的數字在瘋狂竄動...。諸如此類透過視覺與聽覺所交織的舞台美學,都再再地描繪著一個顆粒感清晰的內心世界。而當這個內心世界走向極致,儘管鋼琴演奏對於節奏的高度要求,為陳靈控制數字的慾望提供了安放之處,可隨著分毫不差的彈指之間流瀉而出的點線面,卻還是成為了型塑框架的素材,困住了投影於白布上的大女孩。此時,所謂的規章與失序便沒有了不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陳靈對於「完美的演出」感到不以為意,他所想脫逃而出的「完美」也無須多言。
在各種符號的巧妙配合下,「前衛的藝術形式」在這個作品之中便不再晦澀難明。非典型演奏的旁敲側擊,以及兒童鋼琴、玩具與音樂盒被納入樂器的想像之一,都揭露了一種亟欲透過藝術翻攪深植人心的固有疆域的渴望,也在許多關於童年的描繪之下,展現透過藝術實踐返璞歸真的嚮往。因此,憑藉足夠厚實且有機的脈絡,「私人與公共」之間的矛盾被細膩地轉化為「魔幻卻具體」的場面調度,而非淪為壯大場面卻意義不明的炫技填充物。與此同時,語帶保留的空白亦產生了更廣闊的詮釋空間,觀眾便能更容易地從中找到投射自身的位置。
觀劇以後,我難以再輕易地用「前衛」去做為《龍族女兒不流淚》的代名詞。在這個公開的私人領域中,所有可能被稱為「背骨」或「反叛」的藝術行動,其本質應該是更加純粹的狀態,它並不真的那麼想為崇高的「脫俗」精神服務,而僅是以中性、甚至不以藝術為名的姿態存在著。只是當私人的心之所向與公共的社會現況產生了反應,非典型的行動才「後來地」/「順便地」成為了一種「前衛」的藝術表現。可這樣的形容詞,往往不是過度用力就是過度單薄。當藝術成為生命的寫照,我們會將非數不可的內心世界視作一種前衛嗎?

撰文日期:2023/03/1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4會員
53內容數
由於自學生們不再是少年,,但還是個人(呼應了「先是個人,才是個自學生」?不過很多處境是由於「是個自學生,才是個人」),想想那就將上學好日子當作倉庫,將偶爾寫的劇評文章放到這裡收著,有朝一日有可能在窮途末路之時轉型成藝文工作室吧。備註:倉庫意不在回應「自學生長大後在幹嘛」這類問題,儘管也是事實所以無關回應或不回應,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學好日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Judy秀試圖以草根的角度去看待資本主義與父權主義之下的性別關係,可劇作置身於國際戲劇節的脈絡,也無可避免地揭露了它仍是一齣來自世界中心的戲劇作品的事實。而這也意味著,文化位階上的優勢多少共構了「地下文化登上劇院」的殊榮,也多少成為了作品的挑戰與阻礙。
雖然Judy秀試圖以草根的角度去看待資本主義與父權主義之下的性別關係,可劇作置身於國際戲劇節的脈絡,也無可避免地揭露了它仍是一齣來自世界中心的戲劇作品的事實。而這也意味著,文化位階上的優勢多少共構了「地下文化登上劇院」的殊榮,也多少成為了作品的挑戰與阻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是橫陳你膝上的古琴 孤絕是我的性格 在松林中 你我在曲終寂靜中 成為淡如流水的知音者 夕陽西下 倦鳥歸巢 你帶著我坐在你喜歡的森林和小溪 當你撥弄我時 你感受到彷彿陽光的溫暖 一如溫柔月光的深情注視 我是含淚的古琴 我曾等待一個知音者出現 我不要高官的大臣 更不要黃袍加身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晨曦的前奏曲- 不羈遊俠與失墜的禍星皇女 -》,未來我們就簡稱為《前奏曲》吧,是我暌違九年,再次撰寫的架空奇幻。這套故事的世界觀設定非常詳細,而且最古老的設定甚至源於我小學與國中時期,是很珍貴的一套作品。(但這套作品也是我始終不願意寫架空奇幻的一個原因,有空再詳細說明)   與我過去所有
戲曲沒有結局 留給人無限遐想 那苦情的崑曲只有她一個人 端坐戲臺中央 一手掐著鳳頸琵琶 另一手用裂甲 破裂的彈出不圓滿的音 宮商角羽 高山流水 最後故事回到起點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水那一方〉這是我收藏的第一首鋼琴曲,就像是從一個人的自我對話到無聲的淚流。每一個小節都帶來深刻情感的轉折,勾起珍藏回憶。透過故事和回憶,讓我們找到共鳴,感受當下的心情。一首歌,一段情誼,一個故事,兩個人的回憶,你也因為這樣的聲音,而想起了那個誰嗎?
Thumbnail
就像是一封獻給徬徨之人的溫柔情書,若玗在這首遲了將近十年的曲子中,向我們袒露了她的軟肋。若玗說,身為這個世代的鋼琴家,不論是來自外界的聲音要自己和主流靠攏、或是要在社群媒體獲得流量,這些都讓人身心俱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是橫陳你膝上的古琴 孤絕是我的性格 在松林中 你我在曲終寂靜中 成為淡如流水的知音者 夕陽西下 倦鳥歸巢 你帶著我坐在你喜歡的森林和小溪 當你撥弄我時 你感受到彷彿陽光的溫暖 一如溫柔月光的深情注視 我是含淚的古琴 我曾等待一個知音者出現 我不要高官的大臣 更不要黃袍加身
Thumbnail
賦予鋼琴個性與靈魂的調音師,儘管關鍵不可或缺,卻往往隱身於幕後,不為人所知。這部作品為調音師描繪出清晰的輪廓,以調音師作為舞台中心,順著樂音的震動,向外牽引著「人」如觸動音樂或是被音樂觸動的人、「物」如悠久或是被廢棄的鋼琴樂器,串以「事」譜寫出人與物尋覓共鳴的孤單與無悔。
Thumbnail
  《晨曦的前奏曲- 不羈遊俠與失墜的禍星皇女 -》,未來我們就簡稱為《前奏曲》吧,是我暌違九年,再次撰寫的架空奇幻。這套故事的世界觀設定非常詳細,而且最古老的設定甚至源於我小學與國中時期,是很珍貴的一套作品。(但這套作品也是我始終不願意寫架空奇幻的一個原因,有空再詳細說明)   與我過去所有
戲曲沒有結局 留給人無限遐想 那苦情的崑曲只有她一個人 端坐戲臺中央 一手掐著鳳頸琵琶 另一手用裂甲 破裂的彈出不圓滿的音 宮商角羽 高山流水 最後故事回到起點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Thumbnail
〈水那一方〉這是我收藏的第一首鋼琴曲,就像是從一個人的自我對話到無聲的淚流。每一個小節都帶來深刻情感的轉折,勾起珍藏回憶。透過故事和回憶,讓我們找到共鳴,感受當下的心情。一首歌,一段情誼,一個故事,兩個人的回憶,你也因為這樣的聲音,而想起了那個誰嗎?
Thumbnail
就像是一封獻給徬徨之人的溫柔情書,若玗在這首遲了將近十年的曲子中,向我們袒露了她的軟肋。若玗說,身為這個世代的鋼琴家,不論是來自外界的聲音要自己和主流靠攏、或是要在社群媒體獲得流量,這些都讓人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