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日子〉 —「酸柑茶人」經營人劉魏銘專訪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1月底,空氣還帶點涼意,花草蓄勢待發,等待春天的到來。新竹北埔郊外一棟老厝,這裡是劉魏銘老師的家,也是酸柑茶的家。

推開門,柑橘香氣撲鼻而來,小白兔(劉魏銘老師的狗)熱情地招呼我們上樓,遠遠看到牆面上繪著「酸柑茶人」四字,前院數車鐵架上擺滿酸柑茶、用竹篩承裝的中藥材、花卉,牆面上貼滿酸柑茶的知識與劉魏銘老師的報導,在這裡,生活與工作的場域是沒有分界的。


酸柑茶的由來與製程

虎頭柑是客家人過年時神放桌上供神的柑橘類產品,其酸口不好吃,可是丟掉非常可惜,於是人們取其酸跟茶、中藥結合,經過多次日晒、蒸煮,轉酸為甘,是早期非常典型的藥茶一體。

使用特殊金屬圓筒將虎頭柑頂端挖出一圓形缺口,保留柑皮作為蓋子,將果肉挖出、濾籽後加入茶葉與各式藥材,攪拌後回填至挖空的虎頭柑內,蓋上原本的柑皮後,用棉線仔細地綑綁,歷經「九蒸九晒」,反覆的蒸、晒、壓,直至茶磚內外乾燥。

「酸柑茶,一月開始製做,九蒸九晒後,七月入甕。」

一顆酸柑茶,日照時間超過一千多個小時。劉魏銘老師說:「陽光反覆地曝晒,將紫外線注入在酸柑茶裡,熟化後會產生一股醇厚的香氣,有種陽光日曝之後特別的風味。」晒,引出了酸柑茶最原始的滋味,經過充分的日晒可以保存的更久。


記憶.技藝

酸柑茶應該是每個北台灣客家家庭出身的孩子的共同記憶,飄著小雨的濕冷冬日裡,家家戶戶的屋頂冒出一圈一圈的白煙,屋內瀰漫著清香的柑橘味,夾雜著陣陣醇厚的茶葉香氣,一顆顆酸柑茶垂掛著圍繞在煙囪旁去除水分,劉魏銘老師回憶,他從曾祖父那代開始就在做酸柑茶了,還記得小時候都要幫忙塞茶葉。但是,時光的流逝也不小心帶走了這份技藝,曾是客家人很重要的這項茶品,到如今,卻鮮為人知,連茶葉市場也不承認。

老師感嘆地說道:「這個茶有它的價值,早期我們客家庄都把這個茶當藥在處理,不只是茶而已,現在可能因為醫療發達,這種傳統被當作是藥的茶漸漸被遺忘了,所以我花時間去收集酸柑茶的相關資料,整理成書,希望能用文字將這份情懷流傳下去。」


客家黑金剛

酸柑茶外型圓滾滾且表面冒著黑金色油光,厚實且堅硬,看起來就像一顆小石塊,第一眼會讓人摸不著頭緒,劉魏銘老師說,酸柑茶本身吸引人的外在條件並不多,所以我們從內涵上去加強,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這個茶不是只有傳統,也有很多新創的部分,讓人願意去嘗試這樣的東西。

老師的酸柑茶裡加入了各式傳統的中藥材,還有一些花卉,比如台灣特產的油菊、金銀花等,不斷試驗各種配方、調整比例,讓原先沈穩的茶香多帶了一份花的俏皮香馥。


符號.印象

酸柑茶是台灣特有的緊壓茶,如花瓣般的痕跡其實不是天生的。早期的客家人利用棉線綑綁酸柑茶,除了將蓋子固定起來,也藉由壓的更緊實使水分脫離,確保酸柑茶不會發霉。

形狀是對於產品的一個具體的印象,這是它的符號,深耕在大家的記憶中。

劉魏銘老師是少數至今仍堅持這項傳統的酸柑茶職人,他利用掌心的厚度,去調整其樣貌,蒸、晒、捏,隨著以上步驟不斷重複,酸柑茶會逐漸縮小,剩餘的棉線則越來越長,並滲進酸柑茶的日月精華,顏色由白轉淡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輔大文創_晒日子的沙龍
3會員
5內容數
2023/05/05
台南,氣候宜人充滿活力的一座城市,清晨天未亮之時便開始運作,車水馬龍的街道,望向窗外只見房屋此起彼落地貼合在一起,駛入一條又一條的街道,轉眼間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道路、清澈的小池子,微風徐徐吹來,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幾隻魚兒在裡面悠游,時不時傳來鳥兒展翅飛行的聲音,郊外某一棟透天厝,是吉利號烏魚子的
Thumbnail
2023/05/05
台南,氣候宜人充滿活力的一座城市,清晨天未亮之時便開始運作,車水馬龍的街道,望向窗外只見房屋此起彼落地貼合在一起,駛入一條又一條的街道,轉眼間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道路、清澈的小池子,微風徐徐吹來,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幾隻魚兒在裡面悠游,時不時傳來鳥兒展翅飛行的聲音,郊外某一棟透天厝,是吉利號烏魚子的
Thumbnail
2023/04/14
台南青鯤鯓,在地圖上猶如一座海外小島,零散矮房與一望無際的海景,港邊停靠幾艘船隻,陽光與海風搭配出最宜人的溫度,這座溫情小鎮緩慢的步調使人感到平靜。 正對海岸的最前排,一位老太太熟練地翻動竹筐,空中閃爍著金黃色的光芒,是台南特有的火燒蝦。 「飯菜剛準備好,快進來坐!」王林錦雀阿嬤熱情招呼我們進屋,桌
Thumbnail
2023/04/14
台南青鯤鯓,在地圖上猶如一座海外小島,零散矮房與一望無際的海景,港邊停靠幾艘船隻,陽光與海風搭配出最宜人的溫度,這座溫情小鎮緩慢的步調使人感到平靜。 正對海岸的最前排,一位老太太熟練地翻動竹筐,空中閃爍著金黃色的光芒,是台南特有的火燒蝦。 「飯菜剛準備好,快進來坐!」王林錦雀阿嬤熱情招呼我們進屋,桌
Thumbnail
2023/04/14
跟著導航,穿過一條條鄉間小路,雖然是冬天,仍能感受到太陽熱烈地打在車頂,車內溫度逐漸升高,一行人內心也澎湃了起來。 瞇著眼往窗外看,「水之鄉農場」幾個大字映入眼簾,眼前這棟透天厝,外頭整齊地疊滿搬運籃,牆面上貼滿照片,而左手邊的棚子裡頭,掛得滿滿當當的,是大大小小的絲瓜絡。 「你們來啦,車就停這吧。
Thumbnail
2023/04/14
跟著導航,穿過一條條鄉間小路,雖然是冬天,仍能感受到太陽熱烈地打在車頂,車內溫度逐漸升高,一行人內心也澎湃了起來。 瞇著眼往窗外看,「水之鄉農場」幾個大字映入眼簾,眼前這棟透天厝,外頭整齊地疊滿搬運籃,牆面上貼滿照片,而左手邊的棚子裡頭,掛得滿滿當當的,是大大小小的絲瓜絡。 「你們來啦,車就停這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3/05/21 經過了三年疫情,「善濡茶禪文化學會」終於又開辦了大型活動。今日來到新北市三峽的恬緣有機茶園做茶。
Thumbnail
2023/05/21 經過了三年疫情,「善濡茶禪文化學會」終於又開辦了大型活動。今日來到新北市三峽的恬緣有機茶園做茶。
Thumbnail
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記載,於清朝雍正年間,安溪西坪鄉有位單名「龍」的青年,以種茶、打獵維生。因他皮膚黝黑,村民都叫他烏龍。有一日採完茶葉,在回家路上發現一頭獵物,追到當地一處觀音石附近補獲。回家後忙於料理獵物,忘了製作採收的茶葉。隔天發現,但茶葉經過一晚發酵,已經有紅邊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記載,於清朝雍正年間,安溪西坪鄉有位單名「龍」的青年,以種茶、打獵維生。因他皮膚黝黑,村民都叫他烏龍。有一日採完茶葉,在回家路上發現一頭獵物,追到當地一處觀音石附近補獲。回家後忙於料理獵物,忘了製作採收的茶葉。隔天發現,但茶葉經過一晚發酵,已經有紅邊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陽光煦煦,春風微微,《發現山茶》的佳薇、勇德在老龍眼樹下精心佈置茶席,聆聽鳥聲鳴叫讓人宛若仙境喝山茶
Thumbnail
陽光煦煦,春風微微,《發現山茶》的佳薇、勇德在老龍眼樹下精心佈置茶席,聆聽鳥聲鳴叫讓人宛若仙境喝山茶
Thumbnail
之前,在苗栗山間看見「無法一手掌握」的柑橘🍊,一問之下,是過年用來拜拜的「虎頭柑」(又稱年柑),碩大飽滿,貼上紅紙,端上神桌,大吉大利。後來劉還月老師指點:客家人通常會在屋外種幾棵虎頭柑,果實大而美,氣味酸澀,不適合食用。於是,勤儉惜物的客家人做出了古早的果茶-酸柑茶。
Thumbnail
之前,在苗栗山間看見「無法一手掌握」的柑橘🍊,一問之下,是過年用來拜拜的「虎頭柑」(又稱年柑),碩大飽滿,貼上紅紙,端上神桌,大吉大利。後來劉還月老師指點:客家人通常會在屋外種幾棵虎頭柑,果實大而美,氣味酸澀,不適合食用。於是,勤儉惜物的客家人做出了古早的果茶-酸柑茶。
Thumbnail
NEIL小編品嚐了【姬天璽の茶館】,今日降臨本店之 【冬仔】「純手摘」 本館挑選「文山包種茶」 講究 「日曬足」、「純手摘」、「有機栽種」為主 【坪林】 枝 製茶師傅年紀近80好手藝,與【三葉茶莊】老闆熟識合作近30年 之上彼此相互切磋交流彼此製茶工藝心得有成!!
Thumbnail
NEIL小編品嚐了【姬天璽の茶館】,今日降臨本店之 【冬仔】「純手摘」 本館挑選「文山包種茶」 講究 「日曬足」、「純手摘」、「有機栽種」為主 【坪林】 枝 製茶師傅年紀近80好手藝,與【三葉茶莊】老闆熟識合作近30年 之上彼此相互切磋交流彼此製茶工藝心得有成!!
Thumbnail
種茶人家多會自製柚子茶,當家人感冒咳嗽就會泡來喝,不怎麼對外販售,但因為柚子茶的製作工序非常複雜,年輕人不想學,幾乎面臨失傳危機,竹東慶幸有位羅先生保留了這項茶工藝,至今每年盛產柚子的季節8~10月都會固定製作百斤以上的柚子茶,也在各地推廣柚子茶教學!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吧……
Thumbnail
種茶人家多會自製柚子茶,當家人感冒咳嗽就會泡來喝,不怎麼對外販售,但因為柚子茶的製作工序非常複雜,年輕人不想學,幾乎面臨失傳危機,竹東慶幸有位羅先生保留了這項茶工藝,至今每年盛產柚子的季節8~10月都會固定製作百斤以上的柚子茶,也在各地推廣柚子茶教學!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吧……
Thumbnail
通往中央市場的大同路上,滿街各式民生商店間,有一間分外古色典雅的店鋪,店主人常常不在家,在的時候又每每拉下竹簾,讓不得門進的人摸不著頭腦,總覺得是家神祕的店,說是店鋪也不盡然正確,更多時候是店主人蘇英文老師親友同好聚會品茶聊茶的地方。
Thumbnail
通往中央市場的大同路上,滿街各式民生商店間,有一間分外古色典雅的店鋪,店主人常常不在家,在的時候又每每拉下竹簾,讓不得門進的人摸不著頭腦,總覺得是家神祕的店,說是店鋪也不盡然正確,更多時候是店主人蘇英文老師親友同好聚會品茶聊茶的地方。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Thumbnail
交大人社系教授「阿枝」帶我們吃一頓源自童年熟悉的溫暖味道! 歷史學是怎麼和人類學搭上邊?教授的大學生活都在做什麼?一位歷史學家是怎麼養成的,一起關注本期的「編輯約你吃早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