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閱讀[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岡田尊司著。
  這位精神科醫生的第二本關於依戀情感的著作,第一本是[依戀障礙]兩本相差6年出版成中文。但是後者「依戀,情感溫柔解方」可以說是這幾年來他的個案分析總結,也像是寫給要成為助人與自助者的一本實戰書。
  依戀障礙這本是作者告知大家何謂依戀障礙,依戀障礙會造成的個人、家庭、社會問題。而這本提出怎麼成為安全堡壘加上如何幫助個案扭轉認知、行為、情感,並且經由練習漸漸成為安全依戀的一方。
  閱讀此書也讓我看到對於心理症狀的另一種解釋,岡田精神科醫生都稱心理病因是僞醫學。他說「精神醫學領域的疾病或障礙多半由多重因素造成,想明確釐清病因並不容易,就現實成面來說,先揪出病因再做出診斷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要測定基因上有哪一種端子可產生精神變異,也許還需要非常久的時間。
  正文除了帶入個案案例外也提供成為良好的依戀需要滿足的兩件事;安全堡壘及矯正認知。
  如何成為安全堡壘:首先、不威脅個案安全,讓個案覺得你是可以說真心話與難聽話的人,不會左右個案想法並且體貼對方心情的人。第二、給予感同深受的回應,必須感同身受個案的喜怒哀樂,並做出相應反應的互動。這部分與「*心智化」程度有很大關係,倘若安全堡壘狀況不佳時,也應適時給予個案回覆,比如坦承「最近身體不適或是工作忙碌無法及時回覆。」就感同身受的回應不是無條件容忍、寵溺對方的行為。而是基於「保護」個案不再做出傷害自己(自殘、吸毒、賭博、成癮)或是造成對方傷害(情緒與肢體暴力、連帶處罰)的行為,遇到不合理的狀態也應制止。第三,維持生活秩序性,保持生活秩序穩定,可以助於情感穩定。一個人情緒如果陰晴不定,說話做事沒有一貫性,這個人無法成為良好安全堡壘;換句話說,一個有計畫性的人,在生活秩序上穩定以及自律,比較容易成為安全堡壘。第四、反思能力與站在對方方向思考的能力,大腦前額葉的成熟,最能體現一件事情是「抽離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不只從自己的角度,而是站在客觀角度審視自己,自我反省,或是站在對方立場體諒對方心情。」
除了安全堡壘的建立外,個案本身也需要做矯正認知的練習,何謂認知?指我們接收事物的方式,然後產生情感與行為。如果我們改變認知與行為,情感也就會輕易的改變。
書裡提到很多矯正認知的方法,統合起來就是練習如何跳脫目前的情緒處境,理性思考事情成因、事發過程、自我感受、對方感受、如何改善問題或是在最糟的處境裡找到一點好處以及行為改變後出現什麼結果。一旦跳出情緒困境,練習反省、練習慢慢走進中庸思維,情緒隨著這樣的換位思考,能夠變得穩定,生活也會開始走上明朗自律的路程。


Ps, 心智化這本書也是非常有趣的喔!集多年研究與跨領域合作分析依戀情節。嬰兒與主要照顧者在開始建立連結時就會區分照顧者對它的價值(嬰兒就是一個主觀的個體),漸漸會形成依戀區分,比如安全依戀(合乎需求)、逃避依戀(照顧者冷漠)、焦慮依戀(照顧者情緒陰晴不定)、矛盾依戀(受虐)。個體在成長過程因容易對照顧者有鏡像模仿,如果照顧者本身是安全堡壘,那這樣的相處模式必然造就愛與自信的人生。倘若個案沒有安全堡壘或是成長過程裡,社會、環境無法解決個案的依戀障礙,就容易發展成多個人格障礙與精神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早餐沉思
2會員
5內容數
五感生活及觀察人類 興趣 |手工-繪畫-占星-閱讀-旅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閱讀[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岡田尊司著。   這位精神科醫生的第二本關於依戀情感的著作,第一本是[依戀障礙]兩本相差6年出版成中文。但是後者「依戀,情感溫柔解方」可以說是這幾年來他的個案分析總結,也像是寫給要成為助人與自助者的一本實戰書。
Thumbnail
  閱讀[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岡田尊司著。   這位精神科醫生的第二本關於依戀情感的著作,第一本是[依戀障礙]兩本相差6年出版成中文。但是後者「依戀,情感溫柔解方」可以說是這幾年來他的個案分析總結,也像是寫給要成為助人與自助者的一本實戰書。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前言   活了30幾年終於要正式自身的問題,於是大量的找這類型的書籍來了解。看到書中許多有共鳴的分析句子或情境,心臟會隱隱的抽痛;我想,那會不會是身體在告訴我,過去真的積壓太多情感。   只有我自己才能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於是,正式開起了這段探訪自我之旅。
Thumbnail
前言   活了30幾年終於要正式自身的問題,於是大量的找這類型的書籍來了解。看到書中許多有共鳴的分析句子或情境,心臟會隱隱的抽痛;我想,那會不會是身體在告訴我,過去真的積壓太多情感。   只有我自己才能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於是,正式開起了這段探訪自我之旅。
Thumbnail
一個防衛機制很強大的人,不容易體會其他人的愛與善意,唯有橫亙在人我之間的這面高牆瓦解,他才會開始感受到親密的連結。
Thumbnail
一個防衛機制很強大的人,不容易體會其他人的愛與善意,唯有橫亙在人我之間的這面高牆瓦解,他才會開始感受到親密的連結。
Thumbnail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Thumbnail
心理學教會我,在批判之下,還有很多人性可以探究。在第一段感情分開後,我意識到愛情從來就沒有對錯,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愛情,愛情更是直接把人活生生地揭露出來,不論我們藏的多深,在愛面前,既渴求,又害怕受傷害。 焦慮依戀的愛像是轟轟烈烈的煙火;逃避依戀的愛像是一片平靜的湖面,兩種都是愛的形式。
Thumbnail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
Thumbnail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
Thumbnail
什麼叫做愛自己?就是允許和接受自己的脆弱,不需要為了討好別人而忘了照顧自己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書《關係黑洞》,作者是周慕姿心理師,她先前一本書談的是情緒勒索,也引起社會大眾開始關注於心理界限的問題。 聽過很多人在說你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或是愛自己,才有辦法愛別人,但這些說法其實很抽象,就像是一個口號,
Thumbnail
什麼叫做愛自己?就是允許和接受自己的脆弱,不需要為了討好別人而忘了照顧自己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書《關係黑洞》,作者是周慕姿心理師,她先前一本書談的是情緒勒索,也引起社會大眾開始關注於心理界限的問題。 聽過很多人在說你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或是愛自己,才有辦法愛別人,但這些說法其實很抽象,就像是一個口號,
Thumbnail
難得做了滿滿六頁筆記,長了不少知識也更能理解人格原來可以這樣被影響。書本內容帶出許多案例分享,例如深受依戀障礙所苦的盧梭、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海明威、賈伯斯等等,是一本值得推薦每個人都閱讀的好書!
Thumbnail
難得做了滿滿六頁筆記,長了不少知識也更能理解人格原來可以這樣被影響。書本內容帶出許多案例分享,例如深受依戀障礙所苦的盧梭、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海明威、賈伯斯等等,是一本值得推薦每個人都閱讀的好書!
Thumbnail
*以下數字代表頁數 82 「習得的安全型依戀」,是所有童年不太完美的人渴望達成的目標。 雖然七成五的人們依戀模式一生不變,但有些人確實會改變。 成人依戀訪談的微妙處,重點不是經驗,而是你如何「訴說」經驗,這與敘事的連貫性有關。
Thumbnail
*以下數字代表頁數 82 「習得的安全型依戀」,是所有童年不太完美的人渴望達成的目標。 雖然七成五的人們依戀模式一生不變,但有些人確實會改變。 成人依戀訪談的微妙處,重點不是經驗,而是你如何「訴說」經驗,這與敘事的連貫性有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