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和喝酒習慣都會影響健康,但人們心態卻是大不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新冠肺炎於2020年1月開始延燒至今,導致民眾人心惶惶,紛紛搶購口罩、藥用酒精、酒精棉片甚至是衛生紙等,並造成「口罩之亂」、「衛生紙之亂」等棘手問題。

人們一旦遇到新冠肺炎這類對自身健康具有嚴重性、急迫性威脅的危害時,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會立刻想要採取立即有效的措施,才能感到心安,並減輕內心的焦慮,以讓自己感受到掌握了更多的控制權。

而這篇文章想來談談當人們遇到對人體健康具有非立即性、緩慢性影響的事物,像是「酒精」時,為什麼我們對待的心態卻是如此大不同呢?

這篇文章將分成以下3個部份:

一、健康是否受立即威脅,才是決定採取行動的依據?

二、喝酒對健康的影響是弊大於利?

三、對於喝酒,誰能幫助喝酒者持續建立正確心態呢?

raw-image

人們一旦遇到新冠肺炎這類對自身健康具有嚴重性、急迫性威脅的危害時,口罩等生活用品總是會成為熱門話題。


一、健康是否受立即威脅,才是決定採取行動的依據?

從這次的新冠肺炎來看,人們遇到這類危害健康的情況時,會非常積極的採取行動,是為什麼呢?

這些危害通常是看不見且也無法控制,但卻又必須承受著這種風險,特別是健康風險,因此會不斷加深人們的恐懼感。而此時又希望能有所準備,以讓心中具有一種控制感。因此,才會出現民生物品囤積潮等現象。

而社群媒體與資訊的流行,導致訊息極快速傳播:「一張又一張的貨架清空照、手堆車滿載物品照。似乎在告訴我們,再不快點去買,就買不到囉!」更是加速了民眾的恐懼感。

心理學家Robert Cialdini提出的「社會證明(social proof heuristic)」原則,正說明了:「我們會監視別人所做的事,並調整行為。這不但會幫助我們做簡單的決策,更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正在採取正確的行動。」

而相反地,人們是如何看待對健康有非立即性、緩慢性影響的事物呢?

這類事物有很多,像是喝酒、吸菸、或是不良的個人健康習慣等。而在這篇文章中,想要來談的是「酒精」。

對於有喝酒的人,一旦跟他們說:「不要喝,對健康不好」時,通常換來的是:「只是喝一點而已,不會怎樣的!」之類的回覆。

而會說出這樣的回覆,似乎大多都抱著是一種:「我知道喝酒對身體不好,但一時半會地,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吧。管不了那麼多了,繼續喝吧,現在開心最重要了!」

讀到這裡,其實會發現「是否對健康有立即威脅」,才是決定人們是否採取積極態度的主因。

喝酒的人,通常會在什麼時候才會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喝了呢? 常見的有幾種情況:

  • 醫生明確診斷告知停止喝酒,否則對身體有立刻的嚴重影響
  • 當喝酒後,身體開始出現不同於以往的強烈不適感

……其他還有像是親人反對等,但這是屬於另一個討論的範圍了,這裡主要是以喝酒者「自覺健康有立即威脅」為主題的。(之後會另有新文章談這部份,敬請期待。)


二、喝酒對健康的影響是弊大於利?


在我們先前的多篇文章中,對於這部份有做許多的介紹,列舉文章如下:

或許有人認為,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對喝酒持著不認同的,文章絕對都是偏向喝酒是弊大於利的啊,一點也不客觀。

但我們必須說,一件事總會有一體兩面,不論您是否認同「喝酒是弊大於利」的觀點,但絕對有一點是彼此的想法是相同的:「希望大家都健康」。


三、對於喝酒,誰能幫助喝酒者持續建立正確心態呢?


在第一大段提到,喝酒的人要真的自覺喝酒對健康有立即危害時,才會停止喝酒。

但後續讓旁人想不懂的是,他們一旦病情穩定或是健康恢復時,又會開始繼續喝酒了,似乎完全忘了自己曾經健康因為酒精而受折磨的時候。

或許正是因為立即的威脅感消失了,也就忘了當時積極保護健康的心態了。

那到底有誰能幫忙他們持續建立正確心態呢?

最常見的就是家人、親戚和朋友了。而除此之外,透過眾人的力量,也是一個相對有效的方法,但素昧平生的路人們怎麼會想關心甚至是幫忙呢?


由我們創立的Facebook社團「品味無酒之旅(連結請點左方)」,會是個能有效幫助喝酒的人持續維持不喝的一股力量。

社團裡聚集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透過彼此的經驗分享與打氣,持續的為團員們建立正確的積極心態。

過去或許只有您一個人,但加入社團後,您不再是一個人了。團員們將會陪著您,一同為「保護健康」努力。


四、結論


有一些話想傳達給正喝酒的人:

「您一定曾想過不要再喝了,也許過去真的有一段時間沒喝了。

而我們和親友等人現在看到的卻是仍持續在喝酒的您。

我們都正勸您不要再喝了,但您總是有理由來反駁並說服自己繼續喝酒。

真心希望您能為了自己健康、家庭親友等來著想。您,不只是您一個人!」




清飲人生

我們相信,不喝酒可以讓身體和心靈更健康,也能提高生活品質。希望透過提倡無酒生活,讓個人更健康,讓家庭能提高生活品質。邀請各位讀者加入我們的社群平台(請點:粉絲專頁連結)與社團(請點:社團連結),一起關注健康、品味、和諧的生活。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心得,並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快來按讚、追蹤我們,開啟你的清飲人生之旅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清飲人生的沙龍
2會員
35內容數
清飲人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6
在AI時代來臨之際,我們是否還需要為了應酬而喝酒?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社交習慣,尤其是那些傳統喝酒文化。隨著AI取代了許多傳統的職位,是時候反思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依賴酒精來建立關係。讓我們拋開過時的社交模式,把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擁抱健康而真誠的互動方式,迎接未來職場的新挑戰!
Thumbnail
2024/09/06
在AI時代來臨之際,我們是否還需要為了應酬而喝酒?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社交習慣,尤其是那些傳統喝酒文化。隨著AI取代了許多傳統的職位,是時候反思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依賴酒精來建立關係。讓我們拋開過時的社交模式,把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擁抱健康而真誠的互動方式,迎接未來職場的新挑戰!
Thumbnail
2024/07/25
在現代社會,酒精常被視為社交和慶祝的核心,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社會觀念的變化,無酒生活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那麼,為什麼無酒生活會成為新潮流?本文將深入探討無酒生活的各種好處,從社會觀念轉變、自我挑戰、自我提升、生活質量的提升,到新型社交模式和長期規劃等角度,全面分析。
Thumbnail
2024/07/25
在現代社會,酒精常被視為社交和慶祝的核心,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社會觀念的變化,無酒生活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那麼,為什麼無酒生活會成為新潮流?本文將深入探討無酒生活的各種好處,從社會觀念轉變、自我挑戰、自我提升、生活質量的提升,到新型社交模式和長期規劃等角度,全面分析。
Thumbnail
2024/07/23
在現代社會,酒精似乎已經成為許多社交場合的必備品。然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酒精的必要性,並轉向無酒生活。這一健康生活新風潮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無酒生活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本文將探討選擇無酒生活的五大理由,並深入分析這種生活方式如何促進身心健康,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4/07/23
在現代社會,酒精似乎已經成為許多社交場合的必備品。然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酒精的必要性,並轉向無酒生活。這一健康生活新風潮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無酒生活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本文將探討選擇無酒生活的五大理由,並深入分析這種生活方式如何促進身心健康,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關於現在的醫療環境,以及最近的近況就是食鹽水之亂,很多醫療單位都缺生理食鹽水,自從前年的新冠肺炎,防疫物資的珍貴性之後,常常在盤點隔離衣、口罩、面罩等等防疫物資,而今年則是注射用的食鹽水出了狀況,這對醫療的我們影響真的很大。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Thumbnail
關於現在的醫療環境,以及最近的近況就是食鹽水之亂,很多醫療單位都缺生理食鹽水,自從前年的新冠肺炎,防疫物資的珍貴性之後,常常在盤點隔離衣、口罩、面罩等等防疫物資,而今年則是注射用的食鹽水出了狀況,這對醫療的我們影響真的很大。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隨著新冠疫情的過去,雖仍有少數的情況下仍有持續確診COVID-19,不過就目前確診量,似乎沒有流感來的嚴重。 接著我(護理師)以臨床上的經驗分享一下目前流感的症狀及治療方式、病患的感受。
Thumbnail
隨著新冠疫情的過去,雖仍有少數的情況下仍有持續確診COVID-19,不過就目前確診量,似乎沒有流感來的嚴重。 接著我(護理師)以臨床上的經驗分享一下目前流感的症狀及治療方式、病患的感受。
Thumbnail
在netflix看到之前就想看的影片-疫起,因為去年的COVID-19把我們弄得人仰馬翻的,所以看到這片子,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這要從我們醫療端開始說起,前年和去年的COVID-19真的是醫療人員的一個噩夢,真的是揮之不散的噩夢起。
Thumbnail
在netflix看到之前就想看的影片-疫起,因為去年的COVID-19把我們弄得人仰馬翻的,所以看到這片子,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這要從我們醫療端開始說起,前年和去年的COVID-19真的是醫療人員的一個噩夢,真的是揮之不散的噩夢起。
Thumbnail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
Thumbnail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