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有人說,他看見了佛菩薩的「真實長相」!這是真的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但凡潛心唸佛號或誦經的人,大多會夢見菩薩

有讀者問我,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回答,心誠因而和佛菩薩有所感應,這是好事。

然而,太貪執於相,則是壞事。

無奈的是,凡夫的「眼根習氣」太重,不少學佛的朋友,都認為自己看見的佛菩薩,就是真正的佛菩薩

甚至還有讀者學佛沒多久,就寫信和我分享,說他看見了「佛菩薩的真實長相」。

此外,也有人在網路看到一些,發現「佛菩薩真實樣貌」的文章或影片,他們也問我,那些菩薩如來,真的是長這樣嗎?

每當我遇到此類疑問,都會直接跟他們說:

佛菩薩沒有人類低階頭腦中,所謂的真實長相

如果佛菩薩有一個恒久不變,那也是無法相,無身相,沒有眼睛,沒有耳朵和鼻嘴的非相存在

因為,如來在《金剛經》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84 字、7 則留言,僅發佈於吳九箴的覺修講堂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風陵原-avatar-img
2023/05/30
學佛者若在有生之年未能覺醒,若停留在拜偶像或外求解脫的階段,若徒修福報虛度一世可能算大部份凡夫交出的成績單,更可怕的是無知沾惹邪法魔道,反而墮入更深的負能量結界的歧途佛陀應已知從祂涅槃至今學佛者眾,諸信徒對佛菩薩有瞻仰和崇慕之情,亦見眾生覺醒之路的不易和考驗重重,故佛經記載天魔放言要亂佛的教法及墮落佛弟子,佛陀不捨眾生的遭遇而落淚,早前讀及此段的感想是魔道猖狂可惡,佛陀怎麼只能消極流下同情的眼淚呢?直到近期漸對空性及法界有所感悟,略明白佛陀雖已解脫入不思議清淨之光,但仍慈悲與恆河沙數之諸世界眾生共情共感,祂自然會感應學佛者的慕佛之心與突破頭腦慾望的困難,亦能關懷魔道之眾的冥頑我執與對立瞋恨之輪迴啊!阿彌陀佛!
吳九箴-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30
莫利思 所言甚是,阿彌陀佛!
avatar-img
吳九箴的沙龍
676會員
247內容數
人人都可以離苦,可以自在喜樂,但前提是,你要成為一位覺修者,就能度一切苦厄... 畢竟,人各有因緣,不是每個人都有累劫功德,可以出家修行。 因此,成為一位覺修者,在不離紅塵,在照顧緣親的同時,你也能進入清淨無染,平靜無憂的境界。 這個講堂的文章,都是我個人親證的覺修體悟,希望對於有緣人的覺醒和修持,有所助益...
吳九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我在之前文章說到,佈施給受業報的窮人,不會違反因果律,更不會干涉他們的因果... 果然,近日就有讀者問,即然因果不存在,那麼,地藏菩薩說的地獄也是假的嗎?
Thumbnail
2025/04/23
我在之前文章說到,佈施給受業報的窮人,不會違反因果律,更不會干涉他們的因果... 果然,近日就有讀者問,即然因果不存在,那麼,地藏菩薩說的地獄也是假的嗎?
Thumbnail
2025/04/16
長久以來,一直有讀者來信問: 如果佛法說的因果業報是真的,那麼,今生的窮人,之所以會貧困受苦,應該是他們前世或累劫的業因,才會導致今生的受惡業報吧! 但為何佛經中還鼓勵大家,要多多行善佈施呢? 如果我們佈施給這些受惡業報的窮人,不是違反了因果業報定律嗎? 不會干涉這些,受惡業報窮人們的因
Thumbnail
2025/04/16
長久以來,一直有讀者來信問: 如果佛法說的因果業報是真的,那麼,今生的窮人,之所以會貧困受苦,應該是他們前世或累劫的業因,才會導致今生的受惡業報吧! 但為何佛經中還鼓勵大家,要多多行善佈施呢? 如果我們佈施給這些受惡業報的窮人,不是違反了因果業報定律嗎? 不會干涉這些,受惡業報窮人們的因
Thumbnail
2025/04/09
我有個朋友是學理工的,本來很鐵齒,不相信有因果和靈魂,也不相信有來世。 他認為,人死如燈滅,一切都不存在,什麼都沒有了。 然而,他生了一場大病後,似乎改變了鐵齒的心態,開始接觸佛法,開始研究因果業報是怎麼一回事。 有一天,我去醫院探望他,他看著桌上的一顆蘋果,沈思了一會兒,問我:
Thumbnail
2025/04/09
我有個朋友是學理工的,本來很鐵齒,不相信有因果和靈魂,也不相信有來世。 他認為,人死如燈滅,一切都不存在,什麼都沒有了。 然而,他生了一場大病後,似乎改變了鐵齒的心態,開始接觸佛法,開始研究因果業報是怎麼一回事。 有一天,我去醫院探望他,他看著桌上的一顆蘋果,沈思了一會兒,問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經文導讀:   【身相】:身之相貌。佛陀福德
Thumbnail
《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經文導讀:   【身相】:身之相貌。佛陀福德
Thumbnail
如果可以放下這些成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們才會活得清淨自在一些。
Thumbnail
如果可以放下這些成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們才會活得清淨自在一些。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
Thumbnail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
Thumbnail
我佛在開始細說佛法之前,祂最先破除的相,就是佛自己本身。
Thumbnail
我佛在開始細說佛法之前,祂最先破除的相,就是佛自己本身。
Thumbnail
但凡潛心唸佛號或誦經的人,大多會夢見佛或菩薩。 有讀者問我,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回答,心誠因而和佛菩薩有所感應,這是好事。 然而,太貪執於相,則是壞事。 無奈的是,凡夫的「眼根習氣」太重,不少學佛的朋友,都認為自己看見的佛菩薩,就是真正的佛菩薩。 甚至還有讀者學佛沒多久,就寫信和我分享,說他看見
Thumbnail
但凡潛心唸佛號或誦經的人,大多會夢見佛或菩薩。 有讀者問我,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回答,心誠因而和佛菩薩有所感應,這是好事。 然而,太貪執於相,則是壞事。 無奈的是,凡夫的「眼根習氣」太重,不少學佛的朋友,都認為自己看見的佛菩薩,就是真正的佛菩薩。 甚至還有讀者學佛沒多久,就寫信和我分享,說他看見
Thumbnail
「相」這個字,從甲骨文和金文來看,有一個眼睛和一顆樹,最初的意思是,人在觀察樹木的紋理、枝葉等等。
Thumbnail
「相」這個字,從甲骨文和金文來看,有一個眼睛和一顆樹,最初的意思是,人在觀察樹木的紋理、枝葉等等。
Thumbnail
「彼何意念?善實!相具足,如來見應?」
Thumbnail
「彼何意念?善實!相具足,如來見應?」
Thumbnail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Thumbnail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