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我參考了一些邪教教義
又將這些邪教的教義轉化成自己的邪惡方式
接著用這方法養育我的孩子
我的孩子有變得內向、不安全感、個性扭曲、腦部受損嗎?
想想該怎麼形容鈞的個性
他很外向,能跟任何一個陌生人聊天、玩得很開心
比方說:有次一位業務第一次來到公司,鈞仔立刻拉著他要跟他介紹公司環境
又比方:有次去山上道場玩,鈞仔想上廁所,立刻拉著旁邊的奶奶(他第一次見面)說:奶奶,我不知道廁所在哪裡,你帶我去好嗎?
寫文章的當下,鈞還在我面前打拳,得意洋洋的說著:媽媽,我很厲害會打拳了
任何一個人看到鈞,都會覺得他是個備受疼愛、獨立、聰明有自信的孩子
跟他的那位害羞、沒自信又閉俗的媽媽相反(小姑都一直說我是宅女)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我仔細的想過,其實跟小時候用甚麼育兒法沒有太大的關係,最大的關係在於媽媽的心態,而孩子耳濡目染這心態
我小學時期,有位級任老師是超級綠色的支持者
每天中午都要聽這位老師述說藍色有多可惡,人民有多可憐,久而久之,我真的覺得綠色很了不起,直至大學後才有仔細好好想想藍色綠色的差別,小時候完全不懂,照單全收。而母親又比老師更親近孩子,故母親帶給孩子的影響就更大。
我曾經見過,寶寶小時候很堅持自行入睡,可是到了分離焦慮時期,不旦抱著寶寶睡覺,吃飯也不需要坐餐椅
媽媽上個廁所,寶寶就一直哭,但是媽媽還是很開心的說這是因為寶寶愛他黏他,過幾年想抱還沒得抱。因為媽媽中途改變,寶寶的心情和個性也跟著改變。
從六個月開始,媽媽會導入教養,教養這部分則涉及媽媽本身的心態
我會將家裡地板擦乾淨,讓鈞自由在家中探索,
鈞仔跌倒,我不會急著衝過去扶他,而是讓他自己爬起來
在教養上設規範,最大一項就是要自己睡覺
而我也很愛自己的孩子,會陪著他念書、抱他、親他(愛不要保留)
我最常跟他說的一句話是:無論發生甚麼事,媽媽都是很愛你的
鈞慢慢形成有愛和獨立的個性(不過頑皮的時候也非常頑皮....)
不管用甚麼育兒方法,在教養的開始時,能夠認清自己不能給寶寶予取予求,寵溺不等於愛,必須幫孩子建立起正確的觀念和建立起親子溝通的管道,那麼這個孩子的身心就一定是健康。
雖然跟甚麼育兒法沒有太大的關係,卻也會稍微跟選擇甚麼育兒法的心態產生關聯
比方說我的個性堅毅,所以從一開始就不會放任寶寶哭就餵,而是幫助他建立起規律生活
接著六個月~一歲後也不會放任他用哭鬧來跟我玩肯德基遊戲
在教養型態非常一致,鈞從出生所認識的媽媽沒改變過,產生足夠的安全感
不太妥當的是兩個極端
一種極端是一開始就採極度順從嬰兒,陪著寶寶一起混亂
到了幼兒時期又覺得寶寶還不懂,繼續順從著孩子,不懂得替孩子立界線
另外一個極端則是覺得寶寶哭就不能抱,無論發生甚麼事(不管他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沒有彈性可言,幼兒時期,只要犯錯就用責罰、杖打,完全是嚴母。
兩種極端都非常可怕,形塑出來的孩子也很可怕
前陣子有個日本的書寫著把男人當狗
那麼我們就拿狗來當例子
假設你每次只要看到狗犯錯,立刻就鞭打、責罵他,久了狗的眼神就會黯淡、尾巴夾在雙腿,非常沒自信
但是假設你非常寵溺狗狗,所有事情只要他稍有要求就順從他(比方說可以隨處便溺),久了就會發現這隻狗無法無天,你完全不喜歡他了。
在教養上必須設立規矩,卻又不吝嗇跟孩子互動、玩耍、說愛他與他溝通,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
一位媽媽幫我把我想說的做個整理~感謝..
<小鬼們,闖天下>我覺得鈞媽要表示的是~
只要有用心的去觀察孩子,
就會有把握怎樣的教養方法適用於孩子;
只要願意去傾聽、陪伴並表達出真誠的關懷,
就不用擔心在任何教養的方式及過程中讓孩子受到傷害~
就好比雖然我對學生總是很嚴格要求,
但久了他們便會知道老師是真心的關懷他們,
於是他們只會記得老師對他的真誠關愛,
而不是記得老師的晚娘臉孔XD
當媽媽對自己的教養是有自信的並能堅持的,
孩子就會有一定的準則可遵循,
這樣他就能知道他的行為是會帶來什麼結果的,
在這之中他就會得到安全感~自然就會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