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的效應(自我成長必看)

確定性效應(Certainty effect)

人們在面臨風險時更傾向於選擇不確定性較小的選項,即使其期望值低於其他選項。其中一個經典的例子是,在一個購物網站上,一個商品售價為100元,另一個類似的商品售價為150元,然而在另一個頁面上,有一個更昂貴的商品,售價為200元,但它包含了前面兩個商品的所有功能。在這個情境下,多數人會選擇買150元的商品,而不是買100元或200元的商品,因為在前者的比較下,它看起來是最理性的選擇,而且比後者便宜許多。這個心理現象就是塔克森效應,因為人們的選擇會被提供的選擇方式所影響。

手足情結效應(SiblingRivalry)

兄弟姐妹之間可能會產生競爭和嫉妒,並且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價值觀。以下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假設一個家庭中有兩個孩子,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哥哥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經常在學校中取得好成績,並且獲得家長和老師的贊揚。相比之下,妹妹的成績並不是很好,且經常被家長和老師批評。這樣的情況可能會引起妹妹的嫉妒和不滿,開始與哥哥競爭,並試圖超越他的成就。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手足間的緊張關係和敵意,因為兄弟姊妹們都希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注和贊揚。這種情況下,妹妹可能會感到被忽視和低估,哥哥可能會感到妹妹在搶他的位置。這就是手足情結效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自我說服效應(TheSelf-persuasioneffect)

當人們不斷告訴自己某件事情是真實的時,他們會相信這種說法,即使它可能是錯誤的。例如:一個人想要減重,他開始對自己說服,告訴自己減重能夠讓他更健康,增加自信心等等,並不斷強調減重的好處。這樣他會更容易減掉體重。一個人想要學習一門新技能,他開始對自己說服,告訴自己學習這門技能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幫助,並不斷強調學習這門技能的好處。這樣他會更容易學好這門技能。

峰終定律(Peak-endRule)

當人們回憶一個經驗時,他們更傾向於記住這個經驗的高峰和結束時的感受,而不是整個過程。一個經典的例子是,一位患者在接受一次疼痛治療時,疼痛程度一直很強烈,但在治療的結束階段,醫生給予了一個緩解疼痛的措施,患者因此感到非常舒適。雖然整個治療過程很痛苦,但是因為結束時的舒適體驗,患者最終對這段經歷的印象是較為正面的。這個例子顯示了結束時的體驗可以改變整個經歷的印象。

捆綁效應(TheAnchoringeffect)

當人們面臨多個選擇時,他們更容易選擇一些選項,因為它們與其他選項捆綁在一起。一個經典的例子是,當人們被要求估算一件商品的價格時,如果先展示一件價格很高的商品,然後再展示一件價格較低的商品,他們對後者的價格估計會更高。反之亦然,如果先展示價格較低的商品,再展示價格較高的商品,人們對後者的價格估計會更低。這是因為前置信息對人們的認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得他們的估價和判斷偏離了實際情況。

海馬效應(ZeigarnikEffect)

當一個任務被打斷時,人們會更容易記得還沒有完成的部分,而不是已經完成的部分。這個效應的一個例子是,如果您正在做一項工作,但被迫中斷,您可能會更容易記得仍然需要完成的部分,而忘記已經完成的部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遺忘已經完成的工作,而感覺自己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另一個例子是,如果您正在寫一篇論文或報告,但因為其他事情而被迫停止,您可能會更容易記得還沒完成的部分,而忘記已經完成的部分。

留存效應(RecencyEffect)

當人們記憶一個事件或信息時,他們更傾向於記住最近的信息,而忘記較早的信息。以下是一個留存效應的例子:假設一位老師在評估學生的課堂表現時,通常會給學生一個總體評價,這個評價會受到學生在整個學期中的表現所影響。如果在最後幾堂課中,學生的表現特別出色,老師可能會更傾向於給予較高的評價,而忽略學生在學期早期的表現。另一個例子是,當人們在購物時,他們可能會更加關注最近看到的產品,而忽略早些時候看到的產品。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做出不理性的決策,而沒有全面考慮所有的選擇。因此,留存效應對我們的思考、記憶和決策都有影響,需要我們注意並盡可能全面地考慮所有的選擇和資訊。

破窗效應(BrokenWindowsTheory)

指當一個社區中出現的犯罪、不良行為或破壞行為,如果不及時得到處理,就會像破窗一樣,逐漸加劇並擴大影響範圍。這個理論認為,小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就會變成大問題,導致社區犯罪率和不良行為增加。以下是一個例子:假設一條街上有一個廢棄的房屋,周圍的人可能會開始在房屋周圍傾倒垃圾、塗鴉或破壞建築物,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區域已經被放棄了,所以沒有人會注意到這些問題。隨著這些問題的出現,其他人也可能會開始做類似的事情,直到整條街道變成了一個充滿犯罪和不良行為的地方。

康德拉基效應(TheCondorceteffect)

康德拉基效應是指當多個人投票選擇時,如果每個人都依據自己的偏好進行投票,結果可能會出現"循環不決"的現象。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個選項可以得到絕對多數的支持,因此無法達成共識。以下是一個例子:假設在一個選舉中,有三位候選人A、B、C參選。現在有100人投票,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候選人。假設有45人選擇了A,35人選擇了B,20人選擇了C。如果根據這個結果進行決策,A就會當選。但是,如果其中一些人改變了他們的選擇,就可能出現循環不決的情況。

登門檻效應(Door-in-the-faceEffect)

當一個人提出一個巨大的要求被拒絕後,再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對方通常會更傾向於接受。例子:假設你想說服你的父母讓你購買一輛汽車,但他們不同意。你可以採用登門檻效應來增加說服力。首先,你向他們提出一個巨大的要求,例如要求他們幫你買一輛豪華轎車。當然,他們可能會拒絕這個要求,因為這太過昂貴。接下來,你再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例如要求他們幫你買一輛中档汽車。由於這個要求比第一個要求小,他們更可能會接受它,因為他們感到你已經做了妥協,同時也感到較小的要求比較容易接受。這種策略可以用在各種情況下,例如銷售、募捐、政治運動等,以提高成功的機會。

意識流效應(TheFloweffect)

當人們在做某件事情時完全投入並忘記時間時,他們會感覺到非常愉快和滿足。 例子:假設你是一位藝術家,正在繪製一幅畫。當你開始進入繪畫的狀態時,你感覺到時間飛逝,似乎已經經過了很長時間,但實際上只過了一小時。你完全專注在畫上,忘記了周圍的事物,也忘記了時間的存在。你感到非常愉悅和有成就感,因為你正在創造一個美麗的作品。這種效應也可以應用在其他任務上,例如工作、運動、學習等。當你進入「流」的狀態時,你能夠更高效地完成任務,並且感到更愉悅和有成就感。

群體效應(TheBandwagoneffect)

人們在群體中會受到社會規範和期望的影響,因此他們的行為和態度可能會發生變化。以下是一個群體效應的例子:當一個品牌的產品獲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和喜愛,其他消費者也會開始跟隨購買,因為他們認為這個產品是主流和受歡迎的。這種效應在社交媒體上也很常見,例如一些網紅或名人所使用的產品或服裝,會讓其他人跟隨模仿。另一個例子是,當選舉投票時,人們可能會根據最新的民意調查和選舉結果,而跟隨多數人的投票行為,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意見和價值觀做出決策。這可能會導致選舉結果的扭曲,因為大部分人都跟隨著主流觀點,而不是真正考慮候選人的政見和承諾。因此,群體效應對我們的決策和行為都有影響,需要我們注意並努力獨立思考,不要輕易跟隨主流觀點而做出決策。

群體極化效應(GroupPolarization)

當一群人聚在一起時,他們可能會加強彼此的意見和信仰,並偏離集體意識的中間地帶。以下是一個群體極化效應的例子:當一個社交媒體上的小組開始討論某個政治議題時,如果大多數人傾向於支持某個立場,那麼討論過程中,人們的觀點可能會變得更加極端化,更加堅定他們的立場,這可能會導致群體的決策更加偏向這個立場。另一個例子是,當一個公司的高管小組開會時,如果大多數人都支持某個決策方案,那麼討論過程中,他們的觀點可能會變得更加極端化,更加堅定他們的立場,這可能會導致群體做出更加極端化的決策,而沒有考慮到其他可能性。因此,群體極化效應對群體決策和行為都有影響,需要我們注意並努力保持冷靜和客觀,不要被群體的情緒和立場所影響。

暈輪效應(HaloEffect)

當我們對某人或某事物的某一方面有好感時,我們可能會將這種好感轉移到其他方面,即使這些方面與原來的方面沒有關聯。以下是一個聖母效應的例子:當一位公司的CEO被認為非常有領導才能時,人們可能會將這種印象擴大到他的其他方面,例如說他的商業決策、對員工的管理等等,從而認為整個公司的經營都非常成功。即使這位CEO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人們也可能會忽略這些缺點,因為他們已經對這位CEO產生了良好的印象。另一個例子是,當一個演員或模特兒因為長得很好看而贏得觀眾的青睞時,觀眾可能會將這種印象擴大到他們的演技或表演風格等方面,從而認為他們是非常優秀的演員或模特兒。因此,聖母效應可能會對我們的判斷和決策產生影響,需要我們注意並努力保持客觀和理性,不要被某一個方面的良好印象所左右。

酸葡萄效應(SourGrapesEffect)

當一個人無法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時,他們會貶低這個東西的價值,並且相信自己不需要它。例子:假設你很喜歡某個品牌的手錶,但是由於價格過高,你買不起。於是你開始對這個品牌進行貶低和批評,認為這個品牌的手錶沒有其他品牌的好,甚至有些醜陋或者低劣。這樣做是為了減輕你的失望感和挫敗感,告訴自己這個品牌的手錶並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另一個例子是,假設你在參加某個比賽,但是最終沒有獲勝。為了減輕失落感,你可能會貶低比賽的重要性或者否定獲勝者的實力,認為自己其實並不在乎這個比賽,或者獲勝者並沒有真正的技術或者才能。酸葡萄效應可能會讓我們失去對真正重要的東西的追求和欣賞,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效應的存在,盡可能地保持客觀和開放的心態,不要因為無法得到某些東西而失去對它們的欣賞和追求。

頻率效應(Frequencyillusioneffect)

當人們反復暴露於某種刺激時,他們更容易接受和喜歡這種刺激。例子:假設你最近對一種新型的汽車感興趣,並開始瀏覽有關汽車的網站和論壇,關注汽車相關的社交媒體帳號和網頁等等。在你開始關注這個主題之後,你可能會發現這種汽車的廣告、報導、評測和其他相關資訊似乎更加頻繁地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例如在電視節目中、雜誌或報紙上、路上或停車場上等等。即使這種汽車的出現頻率實際上沒有增加,你的感知卻因為你的興趣而偏向於注意到這些事物。這種現象可以歸因於我們大腦的注意力機制,當我們對某些事物或主題產生興趣時,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地將這些事物優先納入我們的注意範圍之中,同時忽略其他不相關的事物。因此,頻率效應可能會讓我們對某些事物產生錯覺,認為它們比實際上更加普遍或重要。

羅森塔爾效應(RosenthalEffect)

也被稱為期望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抱有高期望值時,他們的表現也會相對地更好。例子:一位研究者想要探究教師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他選擇了幾個學校,並將學生隨機分配到兩個不同的班級。他告訴教師其中一個班級的學生表現非常優秀,而另一個班級的學生表現平平,實際上這些學生的表現是相同的。在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評估之後,研究者發現,那些被告知表現優秀的班級學生的成績更好,學習進步也更快,而被告知表現平平的班級學生的表現則相對較差。這種現象可以歸因於教師的期望和行為,因為他們認為某些學生表現更優秀,就會對這些學生更關注、給予更多的支持和機會,這種支持和機會進一步增強了這些學生的學習成就。相反,對於被告知表現平平的學生,教師可能會對他們的表現不太關注或甚至沒有給予太多支持,這可能導致這些學生的學習成就相對較差。這個例子顯示了羅森塔爾效應的存在,即研究者的期望或假設對實驗結果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他們的期望或假設影響了教師的行為和態度,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就。

鏡像反應效應(TheChameleoneffect)

當人們面對某種情況時,他們可能會反應得與別人相似,這種反應可能是基於社會規範或期望。例子:假設你和一位朋友在咖啡店裡聊天,你們坐在一起,面對面交談。當你朋友講話時,你不自覺地模仿他的手勢和表情,甚至在談話中也會用到和他相似的詞語和口音。同時,當你朋友調整了坐姿或換了一個手勢,你也會跟著調整自己的坐姿或手勢,這種行為通常是無意識的。這種效應可以使兩人之間的互動更為順暢,因為這種模仿會增加彼此之間的情感共鳴和互動效果,從而加強交流的效果。但有時候,這種效應也可能會引起不適感,例如當你朋友的行為或言談讓你感到不舒服或不合適時,你仍然會模仿他,這可能會造成不適感或尷尬。這個例子顯示了鏡像反應效應的存在,即當人們在互動時,他們可能會不自覺地模仿對方的行為,進而增強彼此之間的情感共鳴和互動效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0K會員
534內容數
只是個日記~自我介紹 3/5 投射者 情緒權威 一分人 人類圖三階 20201108結業 希塔療癒 ThetaHealing®國際認證療癒師 深度挖掘課程/進階DNA課程/基礎DNA課程 20201101結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