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神心態 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Ch序
l 損失趨避原則: 人厭惡損失的心理感受程度,也就是損失時的心痛感覺,比利益(發生好事時的喜悅)的強度還要高出兩倍,所以若獲得的利益不到損失的兩倍以上,人是不會採取行動的。
利益*2 > 損失,採取行動。
l 稟賦效應: 高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價值的心理現象。
手中的一萬元 = 兩萬元的價值
l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高估自己已擁有物品的價值,大約為實際價值的兩倍。換句話說,我們會覺得手中的一萬元有兩萬元的價值。所以如果遊戲能獲得的金額回饋未超過兩萬,就會特別在意「失去一萬元的風險」。
l 科學分析 ”過著一成不變生活”的原因
損失趨避原則 – 稟賦效應 – 沉沒成本 – 確認偏誤
l 損失趨避原則或稟賦效應的心理,會讓我們不自覺認為 「現在的生活又沒有差到哪裡去,有必要刻意改變嗎?」就連採取行動都嫌麻煩。這就是我們無法改變每天的選擇與行動的最大原因。
l 人往往認為自己「好不容易xxx到現在,現在放棄不就太可惜了」! 被過去付出的時間、勞力及金錢所困,使自己陷入無法做出最佳也合理的判斷狀態。無法認賠出場 = 沉沒成本的心理作祟。
l 確認偏誤: 人會去蒐集「現在做的是最正確的選擇」等確切證據,來讓自己深信不疑。你就會開始蒐集能證明「現在(維持現狀)的自己準沒錯!」的證據。
l 如果無法改變自己的理由,只是捨棄不了現在的自己,那麼你需要做的,其實就只有「捨棄現在的自己」。換句話說,只需做出跟以往不同的選擇與行動。
l 你現在的狀況,像是收入、工作、地位等,都是一直以來做出的選擇及行動,所形成的「結果」。
l 接下來的你,如果想蛻變成與以往完全不同、嶄新的自己,只要改變現在的選擇與行動,去得出新結果即可。
My Notes:
基於利益*2 > 損失,採取行動。
採取行動後可獲得的新生活的理想程度,必須大於現有生活的兩倍。
Ch1
l 「生活如你所願公式」: 現實(未來) = ①目的地x ② 手段 x ③ 心態
l 我們是靠大腦決定自己的價值,進行自我評價。大腦會在判斷自己是何種人、自己的價值為何之後,依照判斷後的結果採取適當行動。
簡單來說,可以把心態視為我們的內心狀態,是自我評價,也是大腦。也因為如此,公式裡最後的③ 「心態」是達成目標最重要的因素。
l 人應該改變的是心態 = 自我評價 = 大腦。
Ch2
l 想提高和達成目標有關的好時機或好機會的覺察能力,其根本就是自我評價。
Ch3
l 「訂定明確目標」是啟動一切的起始點。
l 要求自己咬緊牙關,繼續努力的行為,絕對無法長久,也肯定贏不過開心做的心態。
l 打倒「三分鐘熱度」: 想培養新習慣,只要把習慣附加在某個舊有的習慣上就可以了。
l 零秒養成新習慣: 告訴自己做一下就好。如果是想養成看圖集的習慣,就不要逼自己看完整個圖集,只要看一張圖就好。當你成功看完一張圖後,自然會湧起「反正都打開手機圖集了,只看一張實在太可惜,想多看一點」的心情。
My Notes:
一天看一次目標完成完成圖的時間: 每天中午吃飯時,下班等車、坐車時,晚上結束一天在書桌前計畫行程時。
Ch4
l 只是「想去做」還不夠,還要相信自己「想去做並有能力做到」。
l 要活出未來的自己,以「未來的自我評價」活在當下。
l 「我是已達財務自由的人。已達財務自由的人會做那些事? 已達財務自由的人會過哪種生活? 已達財務自由的人會如何做出判斷? 已達財務自由的人會怎麼發言?」活出未來的自己,並化為具體行動。
l 現實會自動補足落差,追上自我評價。
l 對現實感到突兀,就是自我評價改變的證據。
l 自我評價 = 自我肯定X 自我效能感
l 自我肯定: 自己能不能認同自己。白話一點,就是不管自己是怎樣的人,都能喜歡自己嗎?
l 當事情發展順利時會覺得「我好厲害!我好棒!」失誤時也不會過度沮喪,而是認為:「會犯這種錯誤實在太像我的作風了。」
l 自我效能感: 對任何事物都認為自己做得到。簡單說就是對自己的自己本身能力的評價。
l 這個有能力的感覺不需要任何背書,單看自己是否認為「要我的話就做得到。」
l 不要提升幹勁,要提升標準。
l 提高標準就是先前提過的活出未來的自己。「提高標準 =活出未來的自己 」。
l 人類在被賦予職責時,就會很自然地想完成它。
活出未來的自己: 我達到財務自由了,感謝努力不懈的自己。
Ch5
l 正面的「自以為」讓想法成真: 班尼斯特成功跨越四分鐘跑完一英里的障礙後,其他選手因此①體驗到 「出現了四分鐘跑完一英里的人」,並因此產生「嗯?原來可以在四分鐘內跑完一英里」的②想法,然後將③觀點切換成 「我該怎麼做才能跟他一樣?」隨後出現 「說不定我也能做得到!」的④情緒與思考及相對應的⑤行動,最後成功得到截然不同的⑥結果
l 以想法為開端逐步生出的「自以為」,若能更進一步強化想法,就可以改變結果。
l 所謂肯定,是指用確定的字句發出宣言。而宣言就是「明確發誓」。複誦著「我就是這種人」「我能做到這件事」,告訴大腦好幾次(宣言),強化並改變自己的想法,也就是用語言的力量來改變思考。
l 肯定宣言注意事項: ①說出有50%機率能實現的目標。過度超脫現實的內容,反而會降低本身的行動意願。②用肯定句發出宣言③用完成式「我是OOO」等完成式來表達。④具臨場感的想像。⑤早晚執行30秒肯定宣言
l 具臨場感的想像。當你複誦的肯定宣言實現時,你會身處何處?手裡握著什麼?看著哪種風景?跟誰在一起?談論什麼話題?如果當時身邊有人在,他們又會是甚麼表情?對你說什麼話?你那時的心情會是如何呢?
l 肯定宣言執行步驟:①想像自己實現目標後的情況 ②以想像來體驗目標,並在紙上寫下肯定句 ③站在鏡子前,注視自己的眼睛並說出宣言 ④ 每天重複上述步驟
Ch6
l 解決自己的煩惱,試試 ①紙上對話 ② 與空椅上的自己對話。使用後設認知的力量,意指以客觀的第三者角度,理解、調控自己認知活動的能力。就像你站在高處觀察自己一般。
l 陷入負面情緒時的對策,就是沉浸在某種事物中。
l 因為當你覺得火大、憤怒、悲傷、不安時,這些全都是「過去」或「未來 (接下來)」的情緒。當你產生負面情緒時,就是沒有活在當下的證明。
l 被過去或尚未發生的未來桎梏,而沒有意識到當下,情緒就會產生波動。一旦情緒受到波動,本身的行動也會中止。
l 透過當下集中思考自己應該做的事,就能控制負面情緒。如果你理解了這個機制,請試著將思緒集中在當下。你應該想的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而是當下。
l 真正的安心來自於四種情感:「認可」、「挑戰」、「連結」、「安心」
l 從他人或本身得到認同,實際感受到自己是被承認的存在 (認可);嘗試讓自己覺得興奮的事物(挑戰);然後擁有讓你感到充實感或幸褔感、成長的夥伴、朋友及家人(連結)。
l 擁有神心態的人與普通人的差異,其實就是「反射」的不同。
l 擁有神心態的人並不只是鍛鍊心靈,而是對事物的反射不同。他們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論好壞,都「反射性地」(或說「無意識、機械式地」)認為是好事。
l 「真幸運!」
l 「好耶!太走運了!」
l 「感謝!」
l 擁有神心態的人並不是指不會動搖、精神強韌的人,而是能為一切發生的事,不假思索、自動反射並賦予意義的人。因為你能找出所有事的正面意義,所以也不會覺得內心受創。
l 讓內心強大的口頭禪: 幸運、走運、謝謝、做到了、感恩啦、好耶…
l 「早上四十分鐘真幸運」運動。 多說「我真走運」,你真能走運。
Ch 終章
l 九成人生由心態決定,所以比起研究幫自己實現目標的手段、方法跟知識,更重要的是先打造符合成功的心態。
l 你想實現的事究竟為何?
哪種生活或人生,你才會覺得幸福?
重要的不是賺大錢。不是盡情奢侈揮霍。
重要的是每天都覺得自己很幸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參考其他同學的選股日記做法,好的方法學起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策略一: 長期斜率 無 策略二: 短期斜率 基泰2538 – 入選
週選結算,報告一下依天地合補法進場的週選戰果如何? 先說結果9點,450塊。 中間心裡轉折112改108改107,上上下下102, 99, 100….,最後撐不住了,停利在當時可見最高點107,當天最高一度來到128, 123。 一開始的信念就決定日後的格局,還記得當時下單的心態嗎? “資金不夠了,
星期四看到指標已接近地線,就去買進了BC,因為資金不夠選了週選擇,結果星期五大跌回檔,沒錯,然後就急著看前線對下週大盤的分析,找到支持我買進持有的證據。 整個過程就是「沉沒成本」發展到「確認偏見」的悲慘演繹。 為了證明自己,自己做出的是正確的決策,拼命去蒐集證據,加深自己的信念,讓自己深信不疑。  
參考其他同學的選股日記做法,好的方法學起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策略一: 長期斜率 無 策略二: 短期斜率 基泰2538 – 入選
週選結算,報告一下依天地合補法進場的週選戰果如何? 先說結果9點,450塊。 中間心裡轉折112改108改107,上上下下102, 99, 100….,最後撐不住了,停利在當時可見最高點107,當天最高一度來到128, 123。 一開始的信念就決定日後的格局,還記得當時下單的心態嗎? “資金不夠了,
星期四看到指標已接近地線,就去買進了BC,因為資金不夠選了週選擇,結果星期五大跌回檔,沒錯,然後就急著看前線對下週大盤的分析,找到支持我買進持有的證據。 整個過程就是「沉沒成本」發展到「確認偏見」的悲慘演繹。 為了證明自己,自己做出的是正確的決策,拼命去蒐集證據,加深自己的信念,讓自己深信不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對物品的態度,在日誌中發現自己對於物品的珍惜感越來越淡漠,越不在意的態度也跟著變得嚴重。線上學習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方式,其中的內容也讓人深思,並提出了確認目標及付出代價的重要性。這些想法許多人在年輕時可能未曾思索,但在現下的生活折磨和抉擇後,讓人覺得這些內容有了新的意義。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在交易裡面,我們需要理解走勢的為什麼。深深的進入去理解。理解走勢的第一步,然後是走勢的第二步,走勢的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然後到走勢未來會去的那一個最後步。就是去看見。
Thumbnail
很多人在做事時會習慣做「加法」,愛情、工作、責任都是越多越好,一開始因為體力、腦力跟精神跟得上,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但人生的真相是,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擁有,感情、時間、身體都有其限制,如果無止盡地索取,只是把生活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虛妄的期待達不成時,又開始覺得悔恨與不甘⋯⋯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本章重點 1.人普遍存在動機性推理 :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時,我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反而傾向說服自己現在的處境沒那麼糟。比如:買股票套牢很嚴重,假裝沒看到,告訴自己是長期投資。 2.快樂 = 現實 - 期待 。 3.人會跟自己理想的事物去比較,但那個理想的事物在現實當中是否真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對物品的態度,在日誌中發現自己對於物品的珍惜感越來越淡漠,越不在意的態度也跟著變得嚴重。線上學習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方式,其中的內容也讓人深思,並提出了確認目標及付出代價的重要性。這些想法許多人在年輕時可能未曾思索,但在現下的生活折磨和抉擇後,讓人覺得這些內容有了新的意義。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在交易裡面,我們需要理解走勢的為什麼。深深的進入去理解。理解走勢的第一步,然後是走勢的第二步,走勢的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然後到走勢未來會去的那一個最後步。就是去看見。
Thumbnail
很多人在做事時會習慣做「加法」,愛情、工作、責任都是越多越好,一開始因為體力、腦力跟精神跟得上,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但人生的真相是,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擁有,感情、時間、身體都有其限制,如果無止盡地索取,只是把生活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虛妄的期待達不成時,又開始覺得悔恨與不甘⋯⋯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本章重點 1.人普遍存在動機性推理 : 當事情發展不如預期般順利時,我們普遍不願意接受,反而傾向說服自己現在的處境沒那麼糟。比如:買股票套牢很嚴重,假裝沒看到,告訴自己是長期投資。 2.快樂 = 現實 - 期待 。 3.人會跟自己理想的事物去比較,但那個理想的事物在現實當中是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