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更新於 2019/12/2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時空凍結效應: 當情緒形成一種負面平衡時,我們會傾向認為外在造成負面的人事物不會改變,以免自己因為期待事情好轉而再度失望。
如果他人帶給你過往的經驗是負面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傾向於他們保持著負面的行為,讓你心生畏懼害怕。這種感覺很像是一朝被蛇咬,終身怕草蛇的想法,是一種防衛自我的機制。
柔焦效應: 當我們對現實生活不滿意時,會透過對已經逝去的人事物的美化與懷念,來安慰自己,曾經也有頂尖幸福的可能。
像是你可能離開了原本的工作,換了一個新工作不如意,就會回想以前工作的美好,認為自己做錯了決定感到惋惜。
在情緒寄生效應的「兩造」之間,有時候,保持距離是最好的相愛方式。畢竟在這世界上,不是每種愛都適合 黏糊糊地搭在一起。維持遺憾,是為了不要創造更多的遺憾。
這世上有很多父母不能明白,不用加油的語言,才是一種真正的加油
多少父母是把對於自己的期望加諸在兒女身上,讓兒女背負著他們眼中未完成的夢想而生活著,你是否也在完成父母尚未完成的夢想呢?
為什麼世上有這麼多父母會去毒打自己親生的孩子?為什麼用刻薄與否認對待他們?為什麼不信任他們,不給他們安全感?
因為他們也只懂得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孩子,這些方法讓他們感到熟悉、安心、可以最有效防堵生命走向偏誤的風險。
這就是: 愛,卻無能
小時候我也遭受過體罰這種處置方式,老實說對我來說很有用,因為經過毒打,我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好險,這些行為在我的內心並未有深刻的創傷,不過我始終記得那些時刻。社會在改變,我們是無法利用這些方式繼續教養我們的下一代,這麼做,是會讓孩子陷入複製效應,無意識地重現在童年被父母對待的方式。
我是因為你難過所以這麼難過,你又是為了我痛苦才如此痛苦,那麼,到底是你幫我好,還是我幫你才對?我們究竟該怎麼辦才好呢?
對所愛之人的喜怒哀樂過於感同深受,所產生的焦慮感,因而想要為對方多做些什麼。雙方都是因為想要替對方多想一點,多做些什麼。
沒有經過核對,就將自己心裡的假設,認為是對方真實的模樣。在人我關係中,越是親近的關係,越容易出現這種「偽同理心」的現象。
出現這些行為,很容易造成相處中的誤會。我們以為很理解對方真實的企圖與想法,但是時間會變人也會變,不應該做這些假設。
我愛你,卻要表現出我討厭你
為了要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刻意做出相反的情緒反應,以免不小心洩漏了心裡的祕密。
選擇性地看見和自己主觀意識相符的現象,來驗證與維持自己已經習慣的情緒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相信自己的主觀。我們的內在像一個特別的小宇宙,裡頭乘載著各種根深蒂固的信仰與價值觀,當我們站在這個宇宙去觀看世界,就只看得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並且抓取與我們內在價值相符的證據,來驗證心裡的觀點。於是,主觀隨著時間,變得更加主觀,形成了情緒上的盲眼狀態。
看見想看見的,聽見想聽見的。或許這也是同溫層存在的一個原因。
當團體中有所分裂時,就像一把刀將西瓜剖成兩半,我們直覺地去體察那些分裂背後的細微情感,並且依照自我的立場、與對方的關係,去做適合自己情感上的選擇。
就像是團體中的情侶,如果分手了,原本你是兩位的共同好朋友,可是你會為了生存而選擇了某一方繼續保持你的友好關係。在本書中稱為西瓜效應。就只是為了要生存下去。
維護對自己有利、打擊對自己不利的人事物,以保障自我的生存權利。
「你看,你就是這樣,永遠都不會改變!」 這是一種貶抑的表達。越不容易改變的人,越討厭人家否定他的改變。
聽到這句話真的會是一肚子火耶!!
「你說得都對,可以了嗎?」 這是一種拒絕溝通的表現
筆者曾經也是說過這些話,當下的情緒確實是滿混亂的,可是如果我們不說這些話,我們該如何表達我們聽到且認同對方所說的話呢? 可以了嗎這句話或許是想呈現讓話題趕快結束的企圖,並不是無法溝通。
如果一個人在生命早年階段,曾經被家庭、被環境給無情地撕碎,不知不覺長成一個充滿委屈、憤怒、活得不開心的人,那麼,我們更需要給他一段時間,陪伴他心裡的內在小孩逐漸長大。
對小孩如此,對父母、伴侶如此,對待自己更是如此。當情緒退化的時刻被「接住」了,我們內在才有機會長出如實的力量。
難道這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男孩/女孩嗎?
用誇張的反應來掩蓋曾經發生過的創傷經驗,其中包含某些自我毀滅的行為,是為了抵銷創傷之後的罪惡感和焦慮感。
有些不願回想的創傷或是經驗,當被輕輕碰觸的時候,往往會大力的反彈或是否認,這就是一種防禦性的行為,以為自己沒有發生過,沒有受到影響。
【恆定效應】
用情緒消沉來阻斷期待改變的希望感,以維持關係中的平衡,避免其他人受到傷害。
當我們身在一個不良的互動中,並不是不想改變,而是害怕改變。 改變雖然可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卻有可能讓別人變得不幸福。就好像「快樂」在我們的關係中,有一定的額度,如果我多拿了一些,就會搶走別人的快樂。與其承擔這種風險,看著我所愛的人變得不快樂,我們寧可不要改變,維持現況就好。
【自憐效應】
透過對自我的憐惜,來產生向前邁進的動力。其中的機制包括放大他人的罪惡,以及美化自我的無助感。
筆者很有這樣的感覺,在某些狀況中,我覺得我所得到的比平均的人少很多,而責任卻更多。不小心就會想起這樣子的情形,覺得自己很可憐,所以更要打拼前進,想要努力改變現況。
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幾件不要做的事? 1. 不要對他們不聞不問 2. 不要想改變他們的生活 3. 不要輕易看不起他愛你的方式 4. 不要為他們的人生過分操心
原書中有八點,這幾點是對我比較有感觸的。自從讀者上大學後,就是一個人住在外地生活了,直到現在工作,也是平日在外住宿,周末才回到家。好幾年的時間過去,以前總是被關心學校還好嗎?上班還好嗎?甚少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但是他們對我的關心從來不曾減少過。而我對於他們的關心是比較內斂的,通常有什麼事情也不太會說出來,覺得會增加他們的擔心,直到某次家父跟我深談一些事情,他認為我或許可以改變一些,自己說出些狀況或是分享,讓家人更能夠參與,不然他們想要關心卻無從關心起也是很困擾。父母皆有一定歲數了,受到過往的生活方式跟經驗的影響,有些習慣肯定是不同,有些愛的方式也不同,他們習慣了,也樂於這麼做。如果並非他們自願,我們還是最好能夠順順的讓他們做想做的事情。我常常能夠感受到父母對我的愛,總是會在周末等我回去的時候準備我喜歡吃的食物跟水果,儘管我們家庭並不富裕,但這就是他們給我愛的方式,他們儘管歲數已高,可是依然為這個家工作打拼著,其實我是真的滿希望他們可以放下工作好好享受人生的時光。不為他們的人生操心嗎?其實我滿操心他們的健康,年紀大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不過好消息是,家父在近期終於戒菸了!我相信這個決定一定是正確的,為了他的身體也為了這個家。
【悶燒鍋效應】
在人我關係中有許多感受,因為不好說,所以大部分的人選擇不說,把心裡的感受悶起來。但若覺察到這些不說已經造成內在煩躁的感覺,就應該要鼓起勇氣表達,以免對關係造成真正的危害。
話是這麼說,可是我認為人們就是因為害怕鼓起勇氣表達之後,帶來的結果是不可預期的,或是他們認為這樣的平衡就是最好的狀況,才會把真實的感受隱藏起來。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隱藏在心底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如同上面所說的恆定效應一樣。
【浮萍效應】
當我們太輕忽憂鬱的破壞性,或是放任自己心情低落而不搭理,最後意識到危機突然來襲時,可能為時已晚。
這個我覺得跟悶燒鍋效應講的應該是同樣一件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要鼓勵大家回頭去解決與父母的問題,在我的經驗中,當我們能夠從原本覺得傷痕累累的原生家庭中,重新找回一些美好,對我們未來的人生,將有難以想像的修復作用。
許多人會出現的問題,其實大部分都會跟家庭有關係,或是受到某些家庭教育文化的影響。當我們在原生家庭中有些裂縫,很容易就套用在外在的環境中,試著要保護自己或是閃避問題。如同作者所說的,應該要回去解決與父母間的問題,讓自己從問題中走出來。
最後,獻給沒有安全感的你
1 擁抱你自己。 即使沒有人擁抱你,你也要知道,房間裡的哪顆枕頭讓你抱起來最感舒服?
2 凝視你自己。 從鏡子看進你的瞳孔裡,藏在深處的你自己。用理解的、接納的、包容的,你的心靈。
3 尋找一個可以信任、可以說話的人。 你可以不要一下說太多,但卻不能不去嘗試,懷抱願意相信別人的希望。
4 尋找一個屬於你的安全基地。 可能是山裡,可能是海邊,可能是城市裡的任何一個角落,你會明白,在自己脆弱時,不是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去。
5 知道自己渴望的、帶有慰藉功能的飲食。 平常不需要多吃,狀況不好的時候,一吃就會想要落淚。每個人的生命中都該存在這樣的奇幻食物。
6 理解自己的缺乏與失落。 不要排拒過去不愉快的經驗與回憶,理解那些,就等於更貼近你自己。
7 跨出哀悼的行動。 有些東西,不管再怎麼渴望,這輩子或許就是不可能擁有了。找個哀悼的儀式,讓人生有新的可能、新的渴望。
8 做些你想做但不曾去做的事情。 你會明白,雖然無法改變過去,但每個人都有資格創造並擁有一個新的人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27內容數
人生可以很精彩,也可以很無聊。 錢失去再賺就有,然而失去的青春(時間)你卻要不回來,期盼各位可以一同加入指數化投資的行列,簡單被動投資,主動豐富生活! 讓我們不管在生活或是投資上,都可以帶著微笑迎接每一個時刻。 Stay the cours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生氣從哪裡來 在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中」用擬人法將情緒分為五大類,他們掌管著人類因遇到不同的體驗而產生的不同感受。故事的主軸在告訴觀眾不管是正面或是負面情緒都有著它存在的必要和功能。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緒是為了幫助我們適應、辨識所遇到的威脅或是情境。而生氣也是我們很正常的情緒反應,當個體在遇到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說到肝與胃,現在我們來淺談一下這兩個內臟... 肝是無聲的器官,根據"情緒食療"一書寫 肝也是人我界線、保護心臟的大將軍, 如果太壓抑,就有可能傷.....
Thumbnail
「阿飛的人生相談所」,故名思義就是聊人生的各種問題,我會在這裡用聲音跟讀者聊聊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也會開放讀者留言與來信提問,無論是感情上、工作上或是家庭、人際關係的問題都可以留言或來信問我,然後我會從中挑選適合的問題在音頻聊聊我的看法,當然不想問問題,單純留言給我鼓勵,我也非常開心。
Thumbnail
新的想法還是需要這個世界映證,才會得出不同的回饋。 行動的過程與世界有了真實的互動,隨著互動增加,真實世界給予的回饋,也會打破你對於原先的期待的認知,不論是好的壞的,這些真實的感受,比起單純的想法改變來的直接。
Thumbnail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Thumbnail
拒絕和討厭,所產生的一種關係斷裂感及被排除感,讓易受傷者感到十足的威脅;彷彿不被允許存在,或是自己生命沒有任何價值值得被喜愛、被接受。當這樣的恐懼從內在深處湧起卻不帶任何意識時,即產生一種說不清楚的「不得不」及「一定要」的逼迫感及焦慮。
Thumbnail
筆者於這次的88風災中,曾經不只一次,於文章內文與留言回應中,對直升機的運用做了很錯誤的解釋,這當然跟筆者是陸軍通信兵種退伍有關,對於陸航與空軍等各種旋翼機的了解,僅僅只於很表面的認知,與單純的比較上,在此對曾與筆者專業意見卻被忽視的幾位致歉⋯⋯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生氣從哪裡來 在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中」用擬人法將情緒分為五大類,他們掌管著人類因遇到不同的體驗而產生的不同感受。故事的主軸在告訴觀眾不管是正面或是負面情緒都有著它存在的必要和功能。 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緒是為了幫助我們適應、辨識所遇到的威脅或是情境。而生氣也是我們很正常的情緒反應,當個體在遇到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說到肝與胃,現在我們來淺談一下這兩個內臟... 肝是無聲的器官,根據"情緒食療"一書寫 肝也是人我界線、保護心臟的大將軍, 如果太壓抑,就有可能傷.....
Thumbnail
「阿飛的人生相談所」,故名思義就是聊人生的各種問題,我會在這裡用聲音跟讀者聊聊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也會開放讀者留言與來信提問,無論是感情上、工作上或是家庭、人際關係的問題都可以留言或來信問我,然後我會從中挑選適合的問題在音頻聊聊我的看法,當然不想問問題,單純留言給我鼓勵,我也非常開心。
Thumbnail
新的想法還是需要這個世界映證,才會得出不同的回饋。 行動的過程與世界有了真實的互動,隨著互動增加,真實世界給予的回饋,也會打破你對於原先的期待的認知,不論是好的壞的,這些真實的感受,比起單純的想法改變來的直接。
Thumbnail
理性是參與情緒製造的角色,也是帶領我們求真的工具,感性也不是理性的對立,而是專注於情感面的能量。 希望藉由情緒的機制,讓各位學習著區分感受與情緒的差異,讓情緒回歸到原始的樣貌,允許自己慢下來好好思考,好好感受,並學習培養求真的習慣。
Thumbnail
拒絕和討厭,所產生的一種關係斷裂感及被排除感,讓易受傷者感到十足的威脅;彷彿不被允許存在,或是自己生命沒有任何價值值得被喜愛、被接受。當這樣的恐懼從內在深處湧起卻不帶任何意識時,即產生一種說不清楚的「不得不」及「一定要」的逼迫感及焦慮。
Thumbnail
筆者於這次的88風災中,曾經不只一次,於文章內文與留言回應中,對直升機的運用做了很錯誤的解釋,這當然跟筆者是陸軍通信兵種退伍有關,對於陸航與空軍等各種旋翼機的了解,僅僅只於很表面的認知,與單純的比較上,在此對曾與筆者專業意見卻被忽視的幾位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