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碩博士生撰寫更上一層樓文獻回顧的3個關鍵策略】

【理工科碩博士生撰寫更上一層樓文獻回顧的3個關鍵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會寫學術論文的文獻回顧嗎?

我由於是數學系的背景,再寫文獻回顧的時候,總是注意著理論方法面。

但這樣的文獻回顧,其實是很侷限的。

下面是,是讓碩博士生更有效地撰寫文獻回顧,突顯研究的價值3個策略:

  • 策略1 - 明確表達研究的社會價值:在引用他人工作時,先思考如何表達自己研究的動機,並突顯其對社會的重要性。誰會想讀我的研究?我的研究能幫社會解決什麼問題?這樣,就可以讓讀者更易理解你研究的核心價值。
  • 策略2 - 提供技術背景資訊並與他人結果作比較:在文獻回顧中詳細描述技術背景,並將自己的成果與其他研究相比較,有助於讀者更好地評估你的研究成果。並不是技術愈複雜就愈好,能簡單解決問題,就是好技術。
  • 策略3 - 突顯研究的科學新穎性和實驗方法:通過構築研究斷層和詳述實驗方法,能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你的研究創新點,並增強文獻回顧的說服力。記住,只有實驗能出真知。

你的文獻回顧缺哪一塊呢?藉由運用這3個策略,你將能夠讓文獻回顧更具深度和思考性。分享你的心得和經驗,讓我們一起交流學術寫作的心得吧!

raw-image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覺得自己訂目標的功力好嗎? 寫出「目標具體的行動計劃」是關鍵。 以下是我持續使用了12年,幫助我寫出具體化目標的3個步驟:
做筆記的初學者,常常只是「描述」他人的想法。 但這樣的筆記方式常常徒勞無功。 從「描述性心態」轉變為「辨明性心態」,這兩種心態的差異恰恰是學會思考的關鍵。 下面是這種心態轉換後,寫出高品質筆記的3個實踐:
你還記得2年前讀過的書裡面的內容嗎? 開卷有益,但是實體書最大的問題,就是裡面有用的資訊,很難在我們遇到問題時,找出來使用。 但利用Obsidian,這個大問題終於有解了! 下面是使用Obsidian管理實體書閱讀心得,你需要注意的3個重要目標: 重要目標1 - 提高知識的重複利用率:將實體書的洞察
管理研究進展是個技術活! 對於從事研究的人來說,有效管理並共享研究進展資訊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有時候因為進展報告方式不當,可能會發生溝通不清、浪費時間等問題。 在我這幾年的研究工作中,我發現使用1頁研究提案來監督進展,有以下3個超強優勢: 優勢1:對上級,有效告知研究進展:透過簡潔明瞭的1頁簡報,
我最近實驗一個新的寫作方式! 就是使用「原子短文」作為書籍章節總結! 以下是3個實驗後的體悟: 體悟1 - 以總結為本,內容為輔:原子短文作為章節總結,能夠讓讀者迅速抓住章節的精髓。有了這個基礎,我們再透過延伸內容,填充整個章節的細節,使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體悟2 - 以易懂為主,數量為次
感覺這個世紀,什麼東西都是要用電腦計算機來研究了。 心理活動是人腦對資訊進行算法的結果;認知升級,就是演算法升級。 我閱讀認知科學的過程,感受到它讓我用一種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人的主觀世界」。 我們的心智是否就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機器呢? 我們學習各種新知,是否就是在安裝演算法呢?
你覺得自己訂目標的功力好嗎? 寫出「目標具體的行動計劃」是關鍵。 以下是我持續使用了12年,幫助我寫出具體化目標的3個步驟:
做筆記的初學者,常常只是「描述」他人的想法。 但這樣的筆記方式常常徒勞無功。 從「描述性心態」轉變為「辨明性心態」,這兩種心態的差異恰恰是學會思考的關鍵。 下面是這種心態轉換後,寫出高品質筆記的3個實踐:
你還記得2年前讀過的書裡面的內容嗎? 開卷有益,但是實體書最大的問題,就是裡面有用的資訊,很難在我們遇到問題時,找出來使用。 但利用Obsidian,這個大問題終於有解了! 下面是使用Obsidian管理實體書閱讀心得,你需要注意的3個重要目標: 重要目標1 - 提高知識的重複利用率:將實體書的洞察
管理研究進展是個技術活! 對於從事研究的人來說,有效管理並共享研究進展資訊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有時候因為進展報告方式不當,可能會發生溝通不清、浪費時間等問題。 在我這幾年的研究工作中,我發現使用1頁研究提案來監督進展,有以下3個超強優勢: 優勢1:對上級,有效告知研究進展:透過簡潔明瞭的1頁簡報,
我最近實驗一個新的寫作方式! 就是使用「原子短文」作為書籍章節總結! 以下是3個實驗後的體悟: 體悟1 - 以總結為本,內容為輔:原子短文作為章節總結,能夠讓讀者迅速抓住章節的精髓。有了這個基礎,我們再透過延伸內容,填充整個章節的細節,使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體悟2 - 以易懂為主,數量為次
感覺這個世紀,什麼東西都是要用電腦計算機來研究了。 心理活動是人腦對資訊進行算法的結果;認知升級,就是演算法升級。 我閱讀認知科學的過程,感受到它讓我用一種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人的主觀世界」。 我們的心智是否就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機器呢? 我們學習各種新知,是否就是在安裝演算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