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心得:用原子短文來做書籍章節總結,原來這麼好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最近實驗一個新的寫作方式!
就是使用「原子短文」作為書籍章節總結!
以下是3個實驗後的體悟:
  • 體悟1 - 以總結為本,內容為輔:原子短文作為章節總結,能夠讓讀者迅速抓住章節的精髓。有了這個基礎,我們再透過延伸內容,填充整個章節的細節,使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 體悟2 - 以易懂為主,數量為次:書籍的目的是讓人理解,因此重要的不是內容的「表面上的數量」,而是讓人能夠一眼就看懂的易懂性。通過使用原子短文,我們將重心放在簡單明瞭的表達上,提高讀者的學習效果。
  • 體悟3 - 以靈活為要,創意為貴:原子短文的形式簡單、靈活,能夠激發我們的創意。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可以隨時調整和優化章節結構,讓整本書更具有邏輯性和吸引力。
有興趣的話,你也嘗試使用原子短文作為書籍章節總結試試看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有沒有遇到過,閱讀複雜文章時,總是抓不住主軸,讀完之後卻感覺什麼都沒有學到? 身為學術研究者,我需要閱讀大量學術論文。 這些論文的段落都很複雜,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心思才能搞懂。 還好,我學會了「前因後果筆記法」,閱讀複雜段落就變超簡單了! 下面是3個實踐前因後果筆記法時,你可以額外注意的聚焦之處
你會不會買很多實體書呢? 我從識字開始的這20年,買過7000+本以上的實體書。 而實體書最大的問題,就是裡面有用的資訊,很難隨時找到,也就更難在我們遇到問題時,找出來使用。 這個大問題,在我於23個月前邂逅Obsidian以後,終於獲得改善。 下面是這23個月使用Obsidian管理管理自己閱讀心
過去16年的每天早上,我都會花30-60分鐘接觸新資訊。 新資訊不是指Line臉書IG上那些雜亂,對自己沒有幫助的資訊。 新資訊是那些與專業技能,可靠知識,長期對自己產生正向效果的資訊。 新資訊長期帶來時間複利,讓我受益無窮。以下3個實務,是我16年來每天學習新資訊,成功開啟時間複利的竅門: 實務1
覺得閱讀書籍很困難嗎? 其實有個超簡單的小技巧,就是把閱讀設計成像任務任務一樣! 難以達成的閱讀任務: 閱讀第一章 閱讀第二章 閱讀第三章 閱讀第四章 閱讀第五章 一不小心就達成的閱讀任務: 2分鐘快速翻翻整本書 翻到第1有興趣的地方讀5分鐘,寫50字心得 翻到第2有興趣的地方讀5分鐘,寫50字心得
重複勞動是最浪費時間的! 其中我想你也都遇過,為了交一些文件或寫一些文章, 舊的筆記找不到了,得重複寫已經寫過的筆記。 重複寫已經寫過的資訊,真的超級浪費時間。 所以!挑選每天在用的數位筆記軟體,我們要強調筆記軟體的「可擴展性」! 在我試過10+種筆記軟體後,Obsidian是唯一跟著我22+個月的
我們常常會聽到用「乾貨」形容一篇文章的知識精華。 大概持續3年,一直不懂為什麼要叫做乾貨 後來才知道,乾貨是要用自己的經驗當水分,充分浸泡後,才會變成對自己有用的智慧 那麼反過來說,我們要怎麼從日常遇到的令人心動的資訊,醃製自己的知識乾貨呢? 在我16年的閱讀經驗裡,向專家學習醃製知識乾貨,這3個秘
你有沒有遇到過,閱讀複雜文章時,總是抓不住主軸,讀完之後卻感覺什麼都沒有學到? 身為學術研究者,我需要閱讀大量學術論文。 這些論文的段落都很複雜,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心思才能搞懂。 還好,我學會了「前因後果筆記法」,閱讀複雜段落就變超簡單了! 下面是3個實踐前因後果筆記法時,你可以額外注意的聚焦之處
你會不會買很多實體書呢? 我從識字開始的這20年,買過7000+本以上的實體書。 而實體書最大的問題,就是裡面有用的資訊,很難隨時找到,也就更難在我們遇到問題時,找出來使用。 這個大問題,在我於23個月前邂逅Obsidian以後,終於獲得改善。 下面是這23個月使用Obsidian管理管理自己閱讀心
過去16年的每天早上,我都會花30-60分鐘接觸新資訊。 新資訊不是指Line臉書IG上那些雜亂,對自己沒有幫助的資訊。 新資訊是那些與專業技能,可靠知識,長期對自己產生正向效果的資訊。 新資訊長期帶來時間複利,讓我受益無窮。以下3個實務,是我16年來每天學習新資訊,成功開啟時間複利的竅門: 實務1
覺得閱讀書籍很困難嗎? 其實有個超簡單的小技巧,就是把閱讀設計成像任務任務一樣! 難以達成的閱讀任務: 閱讀第一章 閱讀第二章 閱讀第三章 閱讀第四章 閱讀第五章 一不小心就達成的閱讀任務: 2分鐘快速翻翻整本書 翻到第1有興趣的地方讀5分鐘,寫50字心得 翻到第2有興趣的地方讀5分鐘,寫50字心得
重複勞動是最浪費時間的! 其中我想你也都遇過,為了交一些文件或寫一些文章, 舊的筆記找不到了,得重複寫已經寫過的筆記。 重複寫已經寫過的資訊,真的超級浪費時間。 所以!挑選每天在用的數位筆記軟體,我們要強調筆記軟體的「可擴展性」! 在我試過10+種筆記軟體後,Obsidian是唯一跟著我22+個月的
我們常常會聽到用「乾貨」形容一篇文章的知識精華。 大概持續3年,一直不懂為什麼要叫做乾貨 後來才知道,乾貨是要用自己的經驗當水分,充分浸泡後,才會變成對自己有用的智慧 那麼反過來說,我們要怎麼從日常遇到的令人心動的資訊,醃製自己的知識乾貨呢? 在我16年的閱讀經驗裡,向專家學習醃製知識乾貨,這3個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最大的實用性之一,就是可以用在職場解決問題。 如果你也希望成為更具高解析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很適合你。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前陣子翻了一下《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 》,覺得裡面寫的東西很有道理... 原子習慣作者寫作風格乾淨俐落, 我讀一讀突然發現作者在很多段落會用像是「三明治」的方式鋪陳觀點: 1. 開門見山點出主觀點 2. 用類似句型架構舉幾個例子 3. 收尾下結論 (呼應開頭觀點) 舉三個書中的例子,並拆解其中用到的句型給你看囉~
Thumbnail
如果有一本書出版了好多年,依舊佔據各大排行榜,而且來到一百多刷的成績,是否能吸引你閱讀呢?我想《原子習慣》正是如此的存在,即便讀過以原子習慣為概念的諸多書籍,還是想親自感受一下這本書的魅力何在? 原以為這本書講述的概念就是一天改變一點,久而久之就能達成原以為難以企及的目標,但事情並不如我們想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作的歷程,從短篇開始累積到長篇,還要篇篇有意義,很花時間喔。要比較的話,大概就是你寫論文的感覺,怎樣組織出有意義,可以自圓其說的論文,讓無數研究生生不如死。但要長篇變短篇,要花更久的時間,並不是駕馭文字的能力,是閱讀量不足。我們可以簡稱:「沒有抓到重點。」
Thumbnail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閱讀對我來說最大的實用性之一,就是可以用在職場解決問題。 如果你也希望成為更具高解析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很適合你。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前陣子翻了一下《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 》,覺得裡面寫的東西很有道理... 原子習慣作者寫作風格乾淨俐落, 我讀一讀突然發現作者在很多段落會用像是「三明治」的方式鋪陳觀點: 1. 開門見山點出主觀點 2. 用類似句型架構舉幾個例子 3. 收尾下結論 (呼應開頭觀點) 舉三個書中的例子,並拆解其中用到的句型給你看囉~
Thumbnail
如果有一本書出版了好多年,依舊佔據各大排行榜,而且來到一百多刷的成績,是否能吸引你閱讀呢?我想《原子習慣》正是如此的存在,即便讀過以原子習慣為概念的諸多書籍,還是想親自感受一下這本書的魅力何在? 原以為這本書講述的概念就是一天改變一點,久而久之就能達成原以為難以企及的目標,但事情並不如我們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