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旅行‧閱讀微光|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書本是我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美好。生命中有困頓時,書本總能張開雙手撐住、擁抱並成為最忠實的陪伴。」
好難形容我在閱讀此書時感受到的『共時性』。
(它就像宇宙送來協作的書,在最恰時刻:踫、出現)
自提出辭呈後,雖確知心之所向,但接下來的幾天,偶爾仍不免升起一些『念頭及疑惑』,然而,我心中迷霧,常常在下一刻,就被書中文字吹散,每個觸動我心的文字,都讓我忍不住相信,作者鐵了心要當我的守護天使,即便他是個已登出地球的瑞典人。
本書陪伴我渡過心靈風暴,感覺就像有個無形的智者,一個隱形的朋友,總在我最迷惘的時刻,輕輕安撫我的心,告訴我,一切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作者是一位經濟學家,擁有人人稱羨的頭銜及地位,在事業卓然有成時:歸零,放棄自己擁有的一切,轉身、進入泰國森林,成為一位森林僧人。成為僧人17年後,還俗,經歷憂鬱症及漸凍症折磨,他利用一生實踐所書寫的真知灼見,帶來的感動,非我貧乏文字所能轉述,強烈建議對生命好奇或有困惑的大家入手展讀。
(摘錄:關於歸零時刻)作者的決定歸零時刻:在這個相對平靜的狀態下,一個不起眼的想法從內心的寧靜處浮現。我甚至不會說它是「想法」,它更像是一股衝動。我內心仿佛有什麼憑空出現,它並非一連串想法的最後一個環節,也不是我推理後得出的結果,他僅僅是突然出現。它就呈現在我面前,清晰又完整:是該往前走的時候了。
我在自己決心辭去公職,「歸零」的隔天,看到這段文字,我經歷過的當下,與作者的感受:全。然。一。致。
此外,我在心中冒出歸零直覺時,被一股全然溫暖的愛與安全包圍,同時淚水在眼眶打轉,胸口一陣暖熱,這些感受,難以「轉譯成文字」,但作者在書中,也描述了同樣的情節,讓我相信,不論我在大家眼裡有多瘋狂,我都“還”不是「瘋子」啦!
(摘錄:關於念頭)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 。對於腦袋出現的所有瘋狂、完全未經審查的想法,我們很容易既訝異又驚恐。留意到內部的念頭如馬戲團,也相當寶貴,因為這可以幫助我們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和這些念頭保持距離。我們可以學會別對自己的念頭太當真,並找到一種更清醒的方式來處理它們:『嘿,瞧,那個奇怪的念頭又來了。那好吧,我就放掉它了』。如果不盲目相信你腦中閃過的每一個念頭,能得到什麼好處呢?你會有一個真正的內心知己,總是會站在你這邊。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時,就會變得極其脆弱,毫無防備。無論大小事,都是如此。而且,它也會讓我們的智慧大打折扣。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刻,深淵很可能是無底的,他真的可以把我們折磨到死。
我尤其不相信也極力抗拒那些會摧毀我活潑能量的「恐嚇性念頭」,面對張牙舞爪的它們,我會很有意識(書中的覺察)的與它們保持距離,這能讓我的內心比較寧靜,且處於「信任」中。信任什麼?信任未知,乃至放任自己處在生命之流中,我越來越相信,我們都該與「生命共舞」,而不是試圖控制它,只有恐懼、害怕失去,才會逼自己將一切緊握在手裡。
(摘錄:關於直覺)當我稍微放下自己的念頭,讓他們自由地流動時,就能為更明確篤定的意念騰出空間。通常只有在我讓『內心』更睿智的聲音出聲時,那個決定性的決心才會出現。我可沒有用『推論的方式』要自己應該做這做那的。也沒有一個念頭引出下一個念頭,然後下一個念頭再導出一個結論。只有在我能接觸到更多自己的沉靜時刻,我才會突然明瞭這個聲音的訊息。或者,正如愛因斯坦說的:『理性是忠實的僕人,直覺是上天的恩賜。但我們創建的社會卻只尊崇這個僕人,忘記這項恩賜』。
除了工作,我好長一段時間,常常憑直覺行事,所以會不時推翻自己原來用腦袋思考過的結論。但往往也發現,憑直覺行事,結果都不太壞,所以,雖然很反常態或腦袋的保護機制,也看起來像不智之舉,但,因為太著迷於『隨心的自由』,未來,我應該還是會擁抱直覺,順心而為吧(看來,完全沒有教化的可能了)。
(摘錄:關於擁抱“不知道”)「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不陷入過度自信狀態,高估自己所知,非常重要。如果一直執著地認定自己『早就知道了』,就會變得很難接近,而錯過很多。如果想要汲取更高智慧,就必須放下一些信念,對『不知道』感到更自在。每一個人都有嘗試的權利,而且我們自然而然比較想嘗試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事情。碰巧的是,最能保證這種幸福感的,莫過於漸漸習慣『我可能錯了』『我可能並非無所不知』的想法。
我們常常想要讓事情按計劃前行、控制一切,但事實上,生活中,我更容易遇到『事情都跟我想的不一樣』時刻。而心境,從早先的懊惱、焦躁,到現在已能更多的處在『好笑、又來了』的心情裡。我發現,擁抱不知道,確實能讓自己更自在地面對無常及變動。當計畫不如預期時,轉個念,想想:我可能錯了,或許能讓我們更具包容性、謙虛及讓事情朝更有建設性的方向發展,至少,『我可能錯了』,能先讓『過於執著』的自己讓位,讓出空間,讓出時間,讓更多的可能或奇蹟進入生命。
書中還有好多值得分享的智慧:
鬆開拳頭的放手、順其自然。
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
一切自有安排。始終如此,宇宙從來不會出錯。
最後,我想用如作者陪伴在我身邊冥冥共讀的一段文字總結:
當我們用心覺察內心的道德指南針時,生活會變得更輕鬆、更自由。我們並不是生活在沒有規律、冷漠的世界裡。實情完全相反。這種存在是互相呼應的。宇宙會回應我們言行背後的意圖。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所以要成為自己在世界上想看到的自己。
在喧囂的塵世中,總有那些美好,可以讓我們保有片刻寧靜,慢慢、慢慢、慢慢...堆疊成專屬自己的生活風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瑞典籍作者從成功的商界生涯轉變為成為森林僧人的故事。透過作者的經歷,探討了成功與快樂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控制與不確定性的分析。文章以作者的生命經驗啟發讀者,希望透過他的生命故事,能將正能量和智慧散播下去。文章強調放下控制,並以當下的智慧面對不確定性。同時也提倡尊重他人,與人為善。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瑞典籍作者從成功的商界生涯轉變為成為森林僧人的故事。透過作者的經歷,探討了成功與快樂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控制與不確定性的分析。文章以作者的生命經驗啟發讀者,希望透過他的生命故事,能將正能量和智慧散播下去。文章強調放下控制,並以當下的智慧面對不確定性。同時也提倡尊重他人,與人為善。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