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讀後心得:三個我們能帶著走的人生錦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應該是今年相當喜歡的一本書,有些部分會讓自己腦中「叮」的一聲,想起某些人、事、物,像是聽著朋友的故事娓娓道來這一路的旅程,一位經濟學家,如何踏上修行的旅程,又如何與病魔相處,裡頭有許多藏著智慧的寶藏,這本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為什麼翻開這本書?

光書名「我可能錯了」其實就有足夠的吸引力,畢竟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會第一時間去想這件事,起初覺得這本書的副標,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可能又是什麼雞湯文,還是關於宗教類的曉以大義,對於靈性書籍也頗有興趣的我,加上看到在博客來暢銷與許多人有推薦,我想絕對有值得一讀的地方,翻開此書,我帶走了三個的提醒與隨時可以應用的錦囊,以下與各位分享。


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冥想,專注於呼吸,對的,就是將念頭放在一呼與一吸之間。對我來說是一個與自己相處的過程,也是自我對話的一種方式,在冥想的過程中,最難的就是需要面對源源不斷、雜亂不彰的「念頭」也可能要面對不小心睡著的可能。作者在冥想課程中,可以接受睡在硬木床上,可以整天不說話,可以一大清早起床等修行者的生活,但最難面對的是在這過程中,需要面對在心思平靜下來時,不間段的自我攻擊與自我反撲。不過也在這個過程中,作者與自己達成了一個協議:「從現在開始,指引我方向的星光,就是成為可以與自己更自在相處的人、一個更欣然做自己的人、一個不會總是被自己念頭支配的人。有一天,甚至可以成為自己的好朋友。」這是一個向前邁進的過程,也將注意力恢復到關注在呼吸,自己的身體上,而非一昧地接受不斷冒出的念頭。雖然離開了修行的寺院,作者回到瑞典,仍持續早晚冥想,也藉由這個過程,去引導自己的注意力,留意在自己的目標上。

曾有研究顯示,我們扣除睡眠,每天清醒時,要做35000個決定。我在想在這決定前,應該更有數倍的「念頭」想法在腦中不斷出現,只是,這些念頭,我們有去思考過,真的都是對的嗎?我想,沒有對錯,只是這些念頭,會讓我們變成,我們相信的樣子,這些念頭取決於我們的生活經驗、家庭、友人的影響,逐漸變成我們「現在」的模樣,我們其實無法選擇自己的念頭跳出那些,一個片段接著一個片段跳出的畫面,這是一種帶著印記的本能,對於我們無法操控的事,別急著灰心與無力,其實我們能做的是,我們是否要「相信它們」。


我可能錯了

有天夜裡,作者在禪堂上課,他的導師傳授了給了大家一句具有魔法的箴言。

「下次,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句箴言三次,你的擔憂就會雲消霧散,就像夏日清晨草地上的露珠。」這句具有魔法的箴言是這樣說的…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

這一夜已過二十多年,仍讓作者無法忘懷。很簡單真實,卻又容易忘記。

人類無法離群索居,我們都處在人際交往的軸線上。這句話我非常有感,因為我們無時無刻都處在不同的關係中,而有關係就需要相處,相處就必定會有摩擦產生,只是我們時常將主詞放到其他人身上,「不對不對,這是你錯了,我覺得..」有多少的紛爭來自我們自認為的正確,有多少我們認為的真確、真相,摧毀了彼此的信任與感受,在這裡我想起一句話,「究竟是關係重要,還是是非重要?」這句話是我一直提醒自己的話,我們一定會有過爭執,拿著自己手上的數據,網路上查到的訊息,去批判、挑戰與我們想法不同的同事、家人、朋友等各種關係,但這真的重要嗎?有次作者與人吵架,住持看著他說:「正確從來就不是重點」我們時常拿著我們已知的知識,來去當作武器與人爭辯,卻忘了「我可能並非無所不知」「我可能錯了」的想法,我們總是認為我們了解很多,甚至對事情瞭若指掌,卻忘了,給自己一個可能,可能我並非無所不知,可能我並非看到事情的全貌,所以說懂越多的人越謙卑,「稻穗越豐實,頭便垂得越低」正因為世界有種種可能的面貌,我們不可能全然的設身處地,也不可能綜觀全局的判斷真確,縱使爭贏了一個當下,可能輸掉的是長久經營的關係,「我可能錯了」當我們唸到第三次時,真的有讓自己踩煞車的那種感覺出現,這個魔法一直在,只是我們必須記得好好的帶在身上。


我會知道

這故事是作者與一位住持在聚會時的故事。這名住持,總是所有人的好榜樣,言行一致,能以身作則,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所有教誨。

住持在與眾人喝茶時描述自己出家後,第一次回家的的場景,那是個聖誕假期,他在父母家與親戚一起過節,深夜堂兄坐在一旁喝酒,過一會兒,倒了第二杯酒,並將它推到他面前。

「你要喝一杯嗎?」

「不了,謝謝。森林修行派的僧人禁酒」

「喔,喝啦!反正又沒人知道」堂兄勸誘著。

「這時住持抬起頭看著他,沉靜又真誠地回答」

「我會知道。」

作者聽到這句話時,寒毛直豎。我也覺得這是特別有份量的一個故事,雖然很簡單,卻是一個人對於誠信,能否落實的一個小地方,騙人,最難的是騙過自己,他人是否知道,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於自身的誠信,是否能落實。我們的行為與記憶,就像影子一樣如影隨形,也會陪著我們搭上人生的末班車,在蓋棺論定時,也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是否愧對自己。就如同書中所說:「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所以要成為自己在世界上想見到的樣子。」




作者在十七年的僧人修行還俗後,其實過得並不順遂,失業、憂鬱症與甚至得到了漸凍症(ALS),讓我想起「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老教授墨瑞,身上的功能就像身體住進了小偷,一樣一樣的被偷走,那樣的無力與無助,很多事情需要別人的幫助。在作者得到ALS時,那十七年的僧人生活,給了他相當大的支持,要如何面對無常甚至坦然面對死亡,或許就如同作者在冥想時常用來帶領的話:「我們在安然無事中學習,在風暴時才會想起。」他一直在準備學習,所以才能在遇到無常時,能順應的去面對。


『少一點控制,多一些信任,少一點「我必須預先知道一切」,多一些「順其自然」』這是我們都需要慢慢放手的課題,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仍是由我們來決定,如果有掌控人生的自由之鑰,也許真的早在我們平常不會找的地方,我們的「口袋」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泰愛碎碎念
8會員
12內容數
有人說過,閱讀就如同邀請作者與自己對話,也像是場不限時、不限地點的講座,思想的交流,將人生體悟與歷練,濃縮成幾百頁的文字,何嘗不是件最好的投資呢?分享一些閱讀心得,關乎人生議題、自我成長、理財、行銷、商管等書籍的分享。相信閱讀能帶來改變,歡迎分享不同觀點, 一同學習成長。
泰愛碎碎念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這本自傳談的正如書名,談的是張忠謀1964年在德儀前的故事。 他經歷了我們都不曾經歷的大時代裡,期間經歷了百日維新、軍閥割據、中日戰爭爆發、日本侵略中國,國民政府搬遷來台的大時代。輾轉去過上海、廣州、洛陽、西安、重慶、香港、而後到美國讀理工。那是一個變動的時代....
Thumbnail
2025/03/30
這本自傳談的正如書名,談的是張忠謀1964年在德儀前的故事。 他經歷了我們都不曾經歷的大時代裡,期間經歷了百日維新、軍閥割據、中日戰爭爆發、日本侵略中國,國民政府搬遷來台的大時代。輾轉去過上海、廣州、洛陽、西安、重慶、香港、而後到美國讀理工。那是一個變動的時代....
Thumbnail
2024/01/05
這本書讓我更深刻了解我們身處的台灣,中華民國需要共感的部分,兩位記者耗時五年,藉由彼此不同的視角,一位澎湖人、一個曾在馬祖服役,道出金門與馬祖兩地,好似身為台灣人,都應該能了解的地方,實際上在歷史、生活、環境、經濟等各層面,都大不相同,我曾以為的台澎金馬,看完本書,也能看到那條台澎–金馬間,那條
Thumbnail
2024/01/05
這本書讓我更深刻了解我們身處的台灣,中華民國需要共感的部分,兩位記者耗時五年,藉由彼此不同的視角,一位澎湖人、一個曾在馬祖服役,道出金門與馬祖兩地,好似身為台灣人,都應該能了解的地方,實際上在歷史、生活、環境、經濟等各層面,都大不相同,我曾以為的台澎金馬,看完本書,也能看到那條台澎–金馬間,那條
Thumbnail
2022/01/05
這本《為什麼要睡覺》,是比爾蓋茲在2019年的年度選書,改變睡眠習慣,盡力睡個好覺,其實真的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但對於我們的生活、健康、工作甚至安全,都息息相關。以下整理五點,我覺得更深入了解「睡覺」時的我們到底在幹麻,甚至有些還顛覆我原本的一些印象。
Thumbnail
2022/01/05
這本《為什麼要睡覺》,是比爾蓋茲在2019年的年度選書,改變睡眠習慣,盡力睡個好覺,其實真的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但對於我們的生活、健康、工作甚至安全,都息息相關。以下整理五點,我覺得更深入了解「睡覺」時的我們到底在幹麻,甚至有些還顛覆我原本的一些印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書籍資訊 | 書名: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 ISBN/ISSN:9789861344454 達賴喇嘛:《我可能錯了》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
Thumbnail
書籍資訊 | 書名: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 ISBN/ISSN:9789861344454 達賴喇嘛:《我可能錯了》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
Thumbnail
一位經濟學家,如何踏上修行的旅程,在期間經歷了什麼,又如何與病魔與低潮相處,裡頭有許多藏著面對人生的,智慧寶典,也讓我帶走了三個隨身錦囊。 為什麼翻開這本書? 光書名「
Thumbnail
一位經濟學家,如何踏上修行的旅程,在期間經歷了什麼,又如何與病魔與低潮相處,裡頭有許多藏著面對人生的,智慧寶典,也讓我帶走了三個隨身錦囊。 為什麼翻開這本書? 光書名「
Thumbnail
這本書博客來簡介提到是瑞典最暢銷心靈書 這本書適合: 正處於人生中的轉折、停滯時期。本命盤或流年主題在第『十二宮』(有群星、凶星,或宮主星為凶星),生活中有『被困住、囚禁』感受的人。
Thumbnail
這本書博客來簡介提到是瑞典最暢銷心靈書 這本書適合: 正處於人生中的轉折、停滯時期。本命盤或流年主題在第『十二宮』(有群星、凶星,或宮主星為凶星),生活中有『被困住、囚禁』感受的人。
Thumbnail
作者分享自己當森林僧侶的經驗,從練習冥想、行禪、觀察念頭、放下控制,逐步地找回自己內心的平靜;透過直白的自述,讓大家能夠很好的理解並感同身受,跟著作者在過程中一起學會找到平靜及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作者分享自己當森林僧侶的經驗,從練習冥想、行禪、觀察念頭、放下控制,逐步地找回自己內心的平靜;透過直白的自述,讓大家能夠很好的理解並感同身受,跟著作者在過程中一起學會找到平靜及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Thumbnail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Thumbnail
或許,總會有那一刻。你感受到一種召喚,你所期盼的,突然與自己契合,你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並感受到能量的湧出。 📗《我可能錯了》 雖然是個好書名,意味人不要太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它絕不只是講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而是講述了覺察、念頭、呼吸、寧靜、衝突、困境,還有最重要的──愛。以自身經歷
Thumbnail
或許,總會有那一刻。你感受到一種召喚,你所期盼的,突然與自己契合,你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並感受到能量的湧出。 📗《我可能錯了》 雖然是個好書名,意味人不要太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它絕不只是講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而是講述了覺察、念頭、呼吸、寧靜、衝突、困境,還有最重要的──愛。以自身經歷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2023 先覺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多年修行又還俗,之後罹患疾病的親身體驗。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2023 先覺出版社 本書是作者多年修行又還俗,之後罹患疾病的親身體驗。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Jag kan ha fel och andra visdomar från mitt liv som buddhistmunk》 📖書籍簡介: 26歲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在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在森林寺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Jag kan ha fel och andra visdomar från mitt liv som buddhistmunk》 📖書籍簡介: 26歲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在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在森林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