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可能錯了》,生命的覺醒、挫敗,與再重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或許,總會有那一刻。你感受到一種召喚,你所期盼的,突然與自己契合,你全心全意地專注在當下,並感受到能量的湧出。
raw-image




📗《我可能錯了》

雖然是個好書名,意味人不要太堅信自己才是對的。但它絕不只是講吾日三省吾身的故事;而是講述了覺察、念頭、呼吸、寧靜、衝突、困境,還有最重要的──愛。以自身經歷為出發,卻不會寫得長篇大論。

原本人生勝利組的財經專家,突然有一天說:「媽媽,我想出家」,從此一去就是十七年,過著每日一餐、打坐、化緣、行禪、視金為阿堵物的日子,日復一日,沈潛於森林中修道。

而十七年後,又因為某種感召而還俗,回到家人的身旁。但極度的不適應,身體狀況又變差,龐大的憂鬱襲捲而來,森林僧者回到都市該怎麼辦?竟然自己也會被自己的壞念頭而打敗。

故事是生命的覺醒,也是陷落後的重生。那些美好的箴言,初期只像漣漪,微微地搖曳,但隨著頁數的流轉,情緒的疊加、敘事的轉折,最後度化為為汩汩噴湧的甘甜泉水。

你懂──它為什麼被封為「一輩子的床頭書」了。

人終將一死,如何在不斷變動的生命中找尋自我的意義,啟發自己,使自己覺醒呢?這是最值得探究的。

篇幅不長,文字曉暢,是充滿智慧的箴言書。十七年的僧人生活,所學到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相信你的念頭」。

這是我今年看過的書中,覺得最適合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感到迷途的人的書了。

攝於入夜後的台北植物園

攝於入夜後的台北植物園





摘要段落:

📝重要的不是努力思索完美的想法,或者像聖人一樣行為,而是明白事物的本來面目。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念頭,也不能決定它們應有的樣貌。也許我們能以不同方式助長念頭,給予它們不同的空間,但我們無法操控腦海中要跳出哪些念頭。我們只能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

📝我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為他人提供服務,帶給我極大的回報。

📝我不會鼓勵任何人進行正面思考。完全不鼓勵。我個人並不相信正面思考有特別大的力量。我一直覺得正面思考是比較膚淺表象的。

📝但我認為,絕大多數在他人眼裡看起來很成功的人,最後都會意識到,這絕不能保證快樂。

📝人心中的寧靜、平和、安住,不會被一直潛伏的念頭擾亂視。它是一份禮物。一這是寶貴的,值得獲得重視。它是一份禮物。

📝謝謝你的反饋,我們再聯絡。

📝身為森林僧人,就是要努力放下,然後90%的時間又無法做到。

📝重點不是我們怎樣有效率地執行這件事,而是每個人在完成工作後的感受。

📝人有可能會知道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是好是壞,放鬆對這類念頭的控制,是一種解放,也是一種智慧的象徵。記住我們對未來知之甚少,客觀地將我們相信與知道的區分開來,會獲益良多。



raw-image


關於這本書,很難由簡短的文完整的敘述。但認真覺得是可以推薦給許多的人,是心靈書籍,但也是智慧與生命的書籍。


也買了一本送給即將遠行的朋友,希望會對他有幫助。

個人IG 塵世迷走書僮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具體實踐。環保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為了北極熊,為了愛地球?是因為對眾生的仁慈,還是自己意識到應該要有所改變? 環保生活是種選擇,是種克制,但不是宗教紀律,或全然禁慾。 《環保一年不會死 》,講述了紐約小家庭開始嘗試一年的環保生活。這是作家丈夫的提議,想把自己從對環境議題憤世嫉
「山中藏有無數祕密,在我和它之間暗自湧動。空間與心靈能彼此滲透,直到雙方的性質皆因而改變。我無法言傳這樣的交會,只能一再重返。」 《山之生》作為英國自然寫作的經典,寫於二戰末期,但因當時被出版社委婉拒絕,遂雪藏了三十多年,到1977年才終於出版。 作者雪柏德一生中攀登了無數次故鄉的凱恩戈姆山脈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 love story。」 不瘋魔,不成活。是數不盡的暗夜,在熊熊火焰中燃燒自己;是永恆的地下室漂流,不屑任何光芒;是具有藝術性的勞動社畜,三十五年來兢兢業業,沉迷工作,卻效率極慢整天把自己搞得快虛脫,幻想在打造屬於自己的國度。 是愛書人,纏綿於閱讀靈魂
永無止盡的大屠殺,只是為了口腹之欲。如果開始正視問題,就會知道過往的荒謬,聲稱愛護動物卻大啖培根、牛排?這不是指責,而是你真的有意識到過往習慣背後所造成的傷害嗎? 是否人性有種自動切換的開關,認為這是一種沒辦法的必要之惡,而索性避而不談餐桌上佳餚從何而來? 而除了道德因素外,著名的影片《奶牛陰謀:永
「台灣光復,天地草木,普天同慶,可欣可賀,吾人生於前清,而死於漢室,實終身之所願也。」——陳澄波 陳澄波之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被譽為臺灣美術的化身,是繼黃土水之後,第二位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的臺灣人,帶給臺灣人昂首挺胸的自信,勇於在藝術上與日本人一爭高下,不再只是次等國民。 但陳澄
我大概因為這本《 遇見100%的女孩 》,喜歡上村上春樹了!就像你一直不瞭解某個人,卻突然被他某個舉動打中,開始由衷佩服起他那樣。 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中文版為1986年所出,而日文的原書名其實是《 看袋鼠的好日子 》,也就是以首篇為書名,描述的是,想去動物園看袋鼠寶寶的女子,去得時候卻發現寶寶竟然
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是具體實踐。環保的意義是為了什麼?為了北極熊,為了愛地球?是因為對眾生的仁慈,還是自己意識到應該要有所改變? 環保生活是種選擇,是種克制,但不是宗教紀律,或全然禁慾。 《環保一年不會死 》,講述了紐約小家庭開始嘗試一年的環保生活。這是作家丈夫的提議,想把自己從對環境議題憤世嫉
「山中藏有無數祕密,在我和它之間暗自湧動。空間與心靈能彼此滲透,直到雙方的性質皆因而改變。我無法言傳這樣的交會,只能一再重返。」 《山之生》作為英國自然寫作的經典,寫於二戰末期,但因當時被出版社委婉拒絕,遂雪藏了三十多年,到1977年才終於出版。 作者雪柏德一生中攀登了無數次故鄉的凱恩戈姆山脈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 love story。」 不瘋魔,不成活。是數不盡的暗夜,在熊熊火焰中燃燒自己;是永恆的地下室漂流,不屑任何光芒;是具有藝術性的勞動社畜,三十五年來兢兢業業,沉迷工作,卻效率極慢整天把自己搞得快虛脫,幻想在打造屬於自己的國度。 是愛書人,纏綿於閱讀靈魂
永無止盡的大屠殺,只是為了口腹之欲。如果開始正視問題,就會知道過往的荒謬,聲稱愛護動物卻大啖培根、牛排?這不是指責,而是你真的有意識到過往習慣背後所造成的傷害嗎? 是否人性有種自動切換的開關,認為這是一種沒辦法的必要之惡,而索性避而不談餐桌上佳餚從何而來? 而除了道德因素外,著名的影片《奶牛陰謀:永
「台灣光復,天地草木,普天同慶,可欣可賀,吾人生於前清,而死於漢室,實終身之所願也。」——陳澄波 陳澄波之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被譽為臺灣美術的化身,是繼黃土水之後,第二位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的臺灣人,帶給臺灣人昂首挺胸的自信,勇於在藝術上與日本人一爭高下,不再只是次等國民。 但陳澄
我大概因為這本《 遇見100%的女孩 》,喜歡上村上春樹了!就像你一直不瞭解某個人,卻突然被他某個舉動打中,開始由衷佩服起他那樣。 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中文版為1986年所出,而日文的原書名其實是《 看袋鼠的好日子 》,也就是以首篇為書名,描述的是,想去動物園看袋鼠寶寶的女子,去得時候卻發現寶寶竟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聊聊《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課》。 為什麼不要相信你的念頭? 相信自己的念頭又會如何? 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事? 作者比約恩用自己的生命,說出一個動人的故事~ 準備好你喜歡的飲料~ 我們來聊聊吧~ 預告 25 分鐘 https://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的心得與書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包括用心覺察內心、選擇成為自己想見到的樣子、行動的道德負責、走方便的路還是走慷慨美麗的路,以及作者喜歡的兩句諺語。文章內容深入淺出,讓人思考人生與選擇的意義。
Thumbnail
聊聊《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課》。 為什麼不要相信你的念頭? 相信自己的念頭又會如何? 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事? 作者比約恩用自己的生命,說出一個動人的故事~ 準備好你喜歡的飲料~ 我們來聊聊吧~ 預告 25 分鐘 https://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