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起床了,不然XX會來不及。」
「你不是X點有事嗎?怎麼還不趕快出門?」
這些都是很普通的對話(當媽的不說這些,那要說什麼呢?)。
以前,我們家大夥在聊天,聊到很多老人家早晨去運動,運動有益健康的時候,我媽說:「我早上不能去運動,因為要叫弟弟起床,免得他睡過頭,上班遲到。」
有人跟她說:「妳去運動妳的,回來的時候,如果有人還沒起床的話,再叫他起床就好。」她還是堅信,為了叫弟弟起床不能去運動,呵!為她的不運動找很好的理由。
弟弟私下跟我說,他有時候晚一點起床(實際是開房門,走出房間),當那一聲敲門聲響起時,他的心情就盪到谷底,非常不舒服。(不知道有沒跟媽媽講過,請她不要叫他,唉!就是講過了,媽媽是不聽的)
我聽到隔壁房間女兒的鬧鐘響了,她沒動靜,也不去叫她,或許她很累,想多睡一下;或許她想賴床一會兒;或許這事晚到一點沒關係;也可能今天的約改變了……,這些都是她的事情,不是我該操心的,一樣一樣去問是很煩人的(我也是經歷過各種「可能」得出來的體會)。
該幾點出門也是她的事情,人家有人家的考量,去提醒她,催她,表示她的估算不準,能力不夠,不會自己負責任,路是她在走的,我為什麼要以我的做法催她呢?(如:要提早多少時間到,每個人的做法不一樣)出門前要忙著準備、帶東西、排路程,不適合打擾(美其名是「叮嚀」),當媽的這時候該做的事情是閉嘴,最好到別的空間,不要在眼前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