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靠近一點天光:金馬紀錄片《九槍》募資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概五、六年前,我開始學習越南語。當時住在南勢角,離捷運站不遠就有一間東南亞主題書店──燦爛時光,除了書籍,也有語言課程。於是我白天照顧孩子,晚上等先生下班換手,再趕去上課,有時會遲一點。還好同學大多是上班族,下班後來上課,有時還得配晚餐,氣氛不那麼嚴肅。

脫了鞋爬上窄小的樓梯,陣陣的冰涼從地板傳入腳底,這是一棟老舊的小透天厝。書店的書主要陳列在一樓,有越緬印泰柬不同語言,二樓是木地板小坐墊,參加講座、沙龍時,就在暖色的燈光下席地而坐。扶著牆面再往上爬一層,才是上課的教室,小小的木製課桌椅並排,是學校裡用的那種,幾個大人肩並肩的坐,好像回到中小學時代。老師站在台前,教學,也聊天,聊越南文化,聊她的家鄉和家人。我開始像初學英文那樣,練習字母的拼寫,名字也有了相應的越南語發音。

「你們為什麼想學越南語?」

這是我被問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往後最常聽見的一句話。

這幾年之間我上過政大公企中心的語言課程和線上教學網站,認識的越南朋友和學越南語的台灣人愈來愈多。回答這個問題或許不下百遍。就連越南人自己也會這樣問:「你為什麼學越南語?」

我的多數台灣同學是工作需要,外派,或會接觸相關事務,少部分人出於興趣,更少數是因為配偶是越南人(台越夫妻很多,但願意學越南語的先生真的極少)。

我試著去想這個普遍的問句所內含的意義。因為我們通常不會聽到人問「你為什麼想學英文?」「為什麼想學日文?」也不會問一個越南人「為什麼想學中文?」似乎假定有些語言理所當然的值得學習,而有些則不。也好像一個國家的文化只是國力和經濟發展的附屬品,強則優,弱則劣。

我的學習動機也不全然出於興趣。在台灣的外籍配偶,除了陸配,最多的就是越南籍,他們在台灣落地生根,養兒育女,他們的孩子在學校可能跟我的孩子一起成長,街頭隨處可見越南餐館、美甲美容,住家大樓、百貨公司總有幾個清潔阿姨用帶著口音的華語和你微笑問候,當然也有一些成為學校教師或者YT網紅。如果說一種語言代表一種世界觀,我希望認識這個就在我們生活周遭,卻時常被忽視的世界,以一個學習者,傾聽者,而不是教導者,發言者。

歧視,優越感,有時候是不自覺的。太多的偏見在我們從小接觸的卡通、電視節目和大人的言談之間。我們輕易接受了文明的外顯,是白是乾淨是明亮是消費水平高,卻忘了追究文明的內涵,還有包容、接納、尊重,和謙卑。

蔡崇隆導演的《九槍》,去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關注2017年移工阮國非遭到警察陳崇文連開九槍致死的案件。導演用多年的時間走訪台越兩地,訪問了阮國非的家人友人,也訪問警察、律師、仲介和相關人士,取得了事發當時的現場畫面。許多人聽到這個主題,還沒看電影,就開始攻擊謾罵,因為阮國非是逃逸外勞,身上還有毒品反應,他們認為這是「罪有應得」,導演用鏡頭書寫如此「不值得同情」的人,是不公平,是顛倒是非。

但若願意去了解,願意暫時放下心裡的聲音,去看一看,聽一聽,就會知道導演的用意不在為誰的行為脫罪平反,也不在追打公審開槍的基層員警,而是還原一個生命和事件,從扁平到立體,從恐懼到理解。除了新聞裡的兩個名字,他們是誰,他們過去的樣子,是什麼讓兩個年輕的生命,走到命運的岔點。我們的社會還有多少移工同樣處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搖搖欲墜?又有多少基層警員在不完善的制度裡賭上生命值行勤務?

阮國非和陳崇文不是特例,誰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悲劇的主角。

如警員王惀宇所言,

有些人說:「阮國非好可憐,受到這些待遇還死於異鄉」,那我們有好好思考,如何對待這些移工,讓他們不需要逃離他們所處的困境嗎?有些人說:「陳崇文好可憐,都沒人支持他」,那我們有努力改善制度,強化教育跟組織,讓警察不會陷入這樣的困境嗎?

「為什麼上萬基層,看不到阮國非之死的重要畫面?」:一位警察對《九槍》的吶喊 | 王惀宇 / 精選轉載 | 獨立評論 (cw.com.tw)

思考「如果」不是為了懊悔,而是為了前進,為了讓一切有可能變得不一樣,儘管前面的路還很長,卻能慢慢靠近一點天光。這不只是為了離鄉背井的勞工,和身負重任的基層警察,也是為了每一個在這塊土地上一起生活的我們。

《九槍》需要進入大眾的視野,不只作為一部紀錄片,也要走進校園,成為教材。電影能改變的事很少,但教育能改變的事很多。導演和製作團隊承擔了拍這部紀錄片可能遭致的謾罵,但他們還是堅持腳步,讓這個議題能有更具體的實踐,能發揮更大的影響。我想,這樣的勇敢需要也應該被大家支持。

如果你願意,可以點擊下方嘖嘖的贊助連結↓↓↓,支持《九槍》的上映及校園教材發送計畫。

嘖嘖 | 金馬紀錄片《九槍》上映暨全臺校園教材發送計畫|讓悲劇不再發生,陪下一代推倒對移工的恐懼高牆 (zeczec.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7/18
哇,學習越南語耶,林倚真有心。其實我覺得台灣人有機會要多學鄰居的語言,這是一個世界村。如果多種學門的人了解越南語,而不是只為了做生意,我們一定能更了解彼此。林倚加油!❤️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20
陽台觀察者 謝謝觀察者。語言承載了很多文化,是很好認識他者的媒介。東南亞語言台灣人學習越南語的還算比較多,但就像你說的,主要是工作需求。可能也需要國家本身的軟實力變強,才能吸引更多人有意願學習。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2會員
58內容數
林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4/26
一九五九年的《四百擊》,距離現在已經超過半世紀,它是法國導演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的第一部長片,也是講到經典、法國新浪潮,和探討少年犯罪問題,不能繞過的電影。
Thumbnail
2025/04/26
一九五九年的《四百擊》,距離現在已經超過半世紀,它是法國導演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的第一部長片,也是講到經典、法國新浪潮,和探討少年犯罪問題,不能繞過的電影。
Thumbnail
2025/03/25
拜串流平台之賜,現在看電影,無論新舊,都更為容易,但套句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的話:「經典作品就是那個『大家都聽過,但是就是沒人真的看過』的奇妙存在。」
Thumbnail
2025/03/25
拜串流平台之賜,現在看電影,無論新舊,都更為容易,但套句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的話:「經典作品就是那個『大家都聽過,但是就是沒人真的看過』的奇妙存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我們的教育課綱裡有慈悲,或許對社會的助益更勝於國語數學微積分。 Mercy. Mercy. Mercy. 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位移工。 He is first an individual, and then a migrant worker.
Thumbnail
如果我們的教育課綱裡有慈悲,或許對社會的助益更勝於國語數學微積分。 Mercy. Mercy. Mercy. 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位移工。 He is first an individual, and then a migrant worker.
Thumbnail
「我不要溫柔的故事,我要真實的改革」──蔡崇隆導演 臺大電影節邀請蔡崇隆導演與于昌民教授進行映後座談,替觀眾解答電影中的巧思與分享心路歷程,並邀請觀眾向講者提問,讓各位更深層認識移工議題與《九槍》。
Thumbnail
「我不要溫柔的故事,我要真實的改革」──蔡崇隆導演 臺大電影節邀請蔡崇隆導演與于昌民教授進行映後座談,替觀眾解答電影中的巧思與分享心路歷程,並邀請觀眾向講者提問,讓各位更深層認識移工議題與《九槍》。
Thumbnail
    「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個奴隸。」
Thumbnail
    「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個奴隸。」
Thumbnail
紀錄片《九槍》以2017年逃逸移工阮國非在溪邊因疑似偷車和毀壞民眾車輛,而被人通報警方,警員到場試圖喝止,對阮國非開了九槍,最終阮國非因為延誤就醫失血過多死亡。導演試圖用透過訪談親友和實際走訪去了解移工阮國非的足跡與了解在台的移工究竟遭受到什麼困境與台灣大量移工與雇主中間的那條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紀錄片《九槍》以2017年逃逸移工阮國非在溪邊因疑似偷車和毀壞民眾車輛,而被人通報警方,警員到場試圖喝止,對阮國非開了九槍,最終阮國非因為延誤就醫失血過多死亡。導演試圖用透過訪談親友和實際走訪去了解移工阮國非的足跡與了解在台的移工究竟遭受到什麼困境與台灣大量移工與雇主中間的那條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蔡崇隆導演的《九槍》,去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關注2017年移工阮國非遭到警察連開九槍致死的案件。用意不在為誰的行為脫罪平反,也不在追打公審開槍的基層員警,而是還原一個生命和事件,從扁平到立體,從恐懼到理解。除了新聞裡的兩個名字,他們是誰,他們過去的樣子,是什麼讓兩個年輕的生命,走到命運的岔點。
Thumbnail
蔡崇隆導演的《九槍》,去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關注2017年移工阮國非遭到警察連開九槍致死的案件。用意不在為誰的行為脫罪平反,也不在追打公審開槍的基層員警,而是還原一個生命和事件,從扁平到立體,從恐懼到理解。除了新聞裡的兩個名字,他們是誰,他們過去的樣子,是什麼讓兩個年輕的生命,走到命運的岔點。
Thumbnail
一位偷車拒捕的越南移工,可以開九槍處置嗎? . 在充滿爭議的社會事件中,其背後暗藏了更大的、不可被動搖的社會結構。一個又一個新聞節錄畫面,可以發現我們並沒有意識為移工朋友們打造一個健全的工作場所,甚至將他們丟入致命的環境——住在工廠裡的違法狹小房間、不穿防護衣就處理化骨水、動不動就會被拳打腳踢,而這
Thumbnail
一位偷車拒捕的越南移工,可以開九槍處置嗎? . 在充滿爭議的社會事件中,其背後暗藏了更大的、不可被動搖的社會結構。一個又一個新聞節錄畫面,可以發現我們並沒有意識為移工朋友們打造一個健全的工作場所,甚至將他們丟入致命的環境——住在工廠裡的違法狹小房間、不穿防護衣就處理化骨水、動不動就會被拳打腳踢,而這
Thumbnail
多數人應該會認為「九槍」這件事情是「警察依法執行」,因為這個解釋簡短、明瞭。人們也會齊聲討伐吸毒者、竊盜者、襲警者。甚至可能有人激憤《九槍》這種幫罪犯發聲、打壓基層員警的爛片,憑什麼能得金馬獎。但或許弱者不一定是對的,但我們都有義務去回應犧牲者的一些要求,而通常犧牲者都是弱者。
Thumbnail
多數人應該會認為「九槍」這件事情是「警察依法執行」,因為這個解釋簡短、明瞭。人們也會齊聲討伐吸毒者、竊盜者、襲警者。甚至可能有人激憤《九槍》這種幫罪犯發聲、打壓基層員警的爛片,憑什麼能得金馬獎。但或許弱者不一定是對的,但我們都有義務去回應犧牲者的一些要求,而通常犧牲者都是弱者。
Thumbnail
從開始學越南語至今,斷斷續續已有將近十年,中間不知多少次被問「為什麼學越南語」,我回答總是「生活和學習需要、增加競爭力」等等,實際上,真正的動機不只如此。
Thumbnail
從開始學越南語至今,斷斷續續已有將近十年,中間不知多少次被問「為什麼學越南語」,我回答總是「生活和學習需要、增加競爭力」等等,實際上,真正的動機不只如此。
Thumbnail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一點也沒錯! 這篇要分享幾位「長存我心」的越南語老師。
Thumbnail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一點也沒錯! 這篇要分享幾位「長存我心」的越南語老師。
Thumbnail
這幾年在台灣,也許是新南向政策的影響,突然學越南語不再像以前那麼「冷門」了。我從大約十年前就開始學,這中間經常有人問,從一開始的「幹嘛學越語?」,到後來「幹嘛那麼認真?」,現在則是「學到要去留學了?」 【為什麼我學越南語?】 我的越語筆記裡,第一句造句是「Thời gian trôi qua nha
Thumbnail
這幾年在台灣,也許是新南向政策的影響,突然學越南語不再像以前那麼「冷門」了。我從大約十年前就開始學,這中間經常有人問,從一開始的「幹嘛學越語?」,到後來「幹嘛那麼認真?」,現在則是「學到要去留學了?」 【為什麼我學越南語?】 我的越語筆記裡,第一句造句是「Thời gian trôi qua nha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