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亂談|傳統彩繪的「現代性」

2023/05/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依法行政

以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2016年 07 月 27 日修正)層面來看傳統彩繪: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二目傳統工藝 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以手工製作為主之傳統技藝。
在母法中其實沒有規範一定要傳統的古典文學題材才算傳統,只要是流傳在地方且手工製作為主就可以算是傳統工藝。
來看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對於傳統工藝項目的描述:
《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8條 本法第三條第二款所稱無形文化資產,指各族群、社群或地方上世代相傳,與歷史、環境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之知識、技術與其文化表現形式,以及其實踐上必要之物件、工具與文化空間。
從母法與施行細則中歸納出傳統工藝被認定的幾個面向:世代傳承、知識與技術的呈現、反映社會現象以及實踐工具的使用。

二、何為傳統?何為現代?

用傳統的畫筆來創作現代的題材;用現代的畫筆創作傳統的題材。這兩項是否都算傳統工藝?
台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後殿凌霄寶殿彩繪
你可以看見,在鋼筋混凝土所仿作的橫樑上,堵頭畫著傳統的花草捲紋,而題材卻是2008年鯤鯓王出巡澎湖的接駕畫面。
若仔細觀察,南鯤鯓在後期增建的建築中充滿了近代人物與事件的題材彩繪,像是歷代總統、臺灣名人、與南鯤鯓相關故事的題材等,均是在傳統(或是仿古)的構件上畫著現代的故事,將來這些現代故事也將成為歷史故事,一方面記錄了台灣在地的人文故事,另一方面也間接反映了現代社會的狀況。

三、彩繪的目的

傳統彩繪大部分出現在寺廟、民宅內,是因為過去房屋的營建系統材料以木、竹為主,木結構需要彩繪層的保護,延長其壽命,常討論的藝術性、美觀性都只是彩繪的第二項目的,而構件的形狀影響了畫師的創作範圍,衍生出了堵仁、堵頭的創作模式,隨著畫師的巧思與創意設計出不一樣的畫稿,畫的題材是流傳許久的忠孝仁義、古典文學題材,在現代時空下的流行題材或許是電視影集了,而不是這些古典文學的內容。
雲林縣大埤鄉某宅 1935年繪製的仕女題材
對當時的人們來說,西服、高跟鞋這些是非常新穎的事物,也是「現代」的事物,而被畫師選作題材記錄在畫版上。
我們的理所當然都是空間、社會、時間等各種因素所堆疊且互相影響的成果。
彰化鹿港地藏王廟牌樓面身堵彩繪
長期受到西曬的地藏王廟,牌樓面的彩繪起甲嚴重,彩繪層搖搖欲墜。
若沒有受到彩繪保護的木材,則會像鹿港龍山寺那般,太陽的曝曬直接危及木頭的保存年限。
廣義的看傳統彩繪的定義,在堵頭上畫上海綿寶寶(彰化鹿港玉渠宮)也算是傳統彩繪,而在鋼筋混凝土的牆上畫上傳統題材算不算傳統彩繪?一方面是失去了過去彩繪是為了保護木頭的脈絡,但另一方面卻保存了傳統彩繪的技術。

四、小結

過度的保存傳統彩繪作品而長期忽略了傳承傳統彩繪的技術,相違背文資法的精神,然而卻是目前多數人對於傳統彩繪的迷思(看看鹿港郭家彩繪)。
要該如何更好走下去,就是讓更多人體驗並且了解這些脈絡,而不是單保存這些檯面上的傳統彩繪作品,當年沒有傳承哪來的鹿港郭家與臺灣各地的這些傳統彩繪匠師?
感謝讀者的閱讀與支持,歡迎提供版主的小破車車馬費,讓版主帶各位探索更多地方!
4會員
17內容數
在資訊量爆炸與變化快速的時代中,發現、紀錄、書寫,創造自己的文字宇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