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跟孩子聊天,孩子喜歡喜歡看我做事。
有時在插畫館理面、有時在門口的「花(What"t)幸福的小角落」。
整理盆栽時,孩子會湊過來,問我在做什麼,然後就展開了有趣的聊天。
最近整理菘蘿,要花上好幾天。
所以就分天處裡。
會有分批、不同的孩子,玩累了或不想玩,就湊過來問一下,能不能幫忙。
有時候就讓他們幫我壓著,或分長短,和枯掉的各分一邊。
這次以恩湊過來幫忙,就展開了聊天,我問他怎麼最近跟新生一樣,
早上來都哭個不停?他有時聳聳肩,不正面回答我。
有時,就岔開話題問我怎麼整理的?為什麼要整理?
我有時,就繼續哭哭的話題,有時就告訴他菘蘿的特性,
以及有時菘蘿吊起來有多美、多浪漫的話題。
但其實大部分時候,就什麼都聊。
看得出來他對菘蘿很有興趣。然後就突發奇想。
問他,有沒有辦法讓自己早上來上學不要哭,因為很多人關心他,老師或爸媽媽或我都會擔心你?
他點頭說好。(但我知道每個孩子當下都會這麼應允你,但不見得能做到)。
我說,要加油喔,連續五天,我就整理一小個菘蘿送給你。他眼睛發亮說好。
然後媽媽也來找我聊聊該怎麼辦?我就跟她說我跟孩子約定好的事,
也請媽媽幫他紀錄完成了的「戰績」。
對的,是「戰績」沒錯。
跟自己的習慣挑戰,完成了當然了不起。了不起就要記錄下來,好讓自己見證到,「我可以、我做得到、我完成了」。
對大人來說只是打個勾、畫圈圈這麼簡單的事。但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榮耀的時刻、接近目標的時刻。
然後,這個孩子就每天告訴我,今天沒哭了、明天沒哭了、第四天了、第五天了....。
也陸續來問我屬於他的那一顆小松蘿是哪一個?
我指給他看,他望著、望著、微笑著...當然,我也好開心。
而他呢,就真的那一天以後,幾天以後,那個哭的頻率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期待、目標、希望、快樂...吧。
為什麼是「吧」?
因為,孩子總是在一波、一波的挑戰中穿越。
挑戰會來、會走、會停滯、也會流動。
而我們(大人們/老師或父母),也必須鍛鍊自己,找方法、找策略、多聊天,
聊出各種可能性、然後去嘗試、去實驗、去調整、去修正。
然後,就這樣「長大了」,直到長大到像我們這樣的大人,
還是繼續經歷著挑戰,還是繼續為自己加油,享受著自我回饋與擁有著自己的能耐。
後來,
以恩,終於拿到他的菘蘿,他也介紹他的哥哥來找我聊聊他的「語氣」,跟哥哥說口氣變好就可以有一顆。
我覺得好笑的是,他們在看我整理的時候,會跟其他小朋友說,等我的長大我會像黃老師一樣整理,我再分一顆給你們。
我看到好棒的孩子、好棒的希望、好棒的分享與愛。
當然讓孩子「愛上植物」是另一種讓我感到開心的事。
花心思去照顧,去在意,去觀察,遠遠比起看著手機與電視健康許多。
為孩子加油,為自己加油,給自己一點目標、享受著期待,
在希望走著,如此美好的時刻的「一串菘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