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大舅:一段珍貴的回憶與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我說,像是等了一陣子,感覺不太對,也怪怪的。但,我確實在倒數著大舅走的那一天。

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

例行公事的啟發

月曆紙上的記錄

月曆紙上的記錄

7/19那個週四送桂格完膳過去養老院時,
我一樣進去房內跟他說話。
即便他可能聽不懂,或早已無法理解我是誰。

時間倒轉,自父親去年六月動手術的前後
(或許是去年三、四月),我便展開定期送營養品到養老院的例行公事。
每個月一箱,不曾間斷。(原因是一箱24罐重量太重,不適合讓我爸拿。)

最初我沒有每次都探望他或跟他說話,養老院房間內的氣味有些難聞,混雜著體液、血液、或者一些年長者的味道,讓人產生厭惡感。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味道,只是在裡頭的老人家無法像我們洗得這麼徹底,才容易有 (還有病痛的味道)。

大概是例行公事持續的第三個月,一次周末送過去時,看到附近床位的老伯伯正被看護抽痰,那根管子中的痰之濃,濃到沒有任何透明的樣態,完全飽和的白色讓人難以置信,至今仍烙印在我的腦海中,不曾褪去。那副景象是我人生中的末世警鐘,重槌我的理智,激起我想要認真戒菸的決心。

從那時起,大舅身體退化的速度也快到難以想像,我便督促自己盡可能地在每個月送營養品時探望他一次,跟他講講話。

//

多年前的緣分

大舅住進養老院的前幾年:

  • 我曾在基隆長庚陪伴他過夜;
  • 曾打掃過大舅的家;
  • 跟著大舅因為急性肺炎坐過救護車轉院。

不管是哪一次,阿姨都是用幾千塊的現金作為答謝,感念我的付出。
說起來,我跟大舅的緣分相比其他親戚來說,異常的緊密,感覺我伴他走過一些相對困難的路程。

基隆長庚陪伴他的那次,我下班後從汐止騎車直衝基隆,在醫院睡了一晚。
隔天早起也是直接騎去內湖上班。那天晚上的雨勢就跟前幾天颱風一樣激烈,至今歷歷在目。

打掃的那兩次,只要進去大舅的家,就是滿滿的菸味,明顯是三手菸累積了一段時間。地板跟廚房沒怎麼打掃,環境不是很好。
其實我百般不願意答應阿姨的請求 (她說她請來的打掃工人總是無法達成她的要求,只好找我),但礙於從小到大的恩情難還,便作為償還人情的一次,答應。

搭救護車的那次,是相對比較輕鬆的一次,好像就是陪他轉個院,有無過夜忘記了,但救護車的鳴笛聲,自那之後響在我心底,振振有詞。

//

更早對大舅的記憶

在大舅還沒走到身體壞掉的這幾年,兒時我對他的記憶是:臉總是很臭。

小學的時候,過年都會回娘家圍爐,舅舅們給的紅包是我跟姊姊最期待的時刻。
礙於家境的經濟不富,即便收了三、四個舅舅的紅包也大概不到一萬塊。
但仍然很爽。

大舅和三四舅,一起圍在傳統流水席的那種圓桌上打四色牌。有幾次也大到大家氣氛不快,後來我們家就幾乎沒有回去圍爐過。

大舅贏錢的時候會笑,笑得有點狡猾;輸錢當然皺起眉頭,表示自己運氣不好。

沒圍爐的時候,有幾年也只是回去看看他,或跟大家一起吃個飯,比較少看到他主動很快樂的樣子,要不是沒表情,不然就是有表情但在發怒的路上。

越長越大,母親跟我講述了,外公很早就中風臥病在床,靠著外婆苦撐著把大家養大。大舅自小身為老大沒念多少書便出去賺錢。

長大後跟一個同居人相處一陣子後來吹了,年輕時花錢海派,總喜歡請酒肉朋友吃東喝西,邁入老年時,身上沒太多積蓄。

大舅的一生九十年,卻只有短暫幾句話能夠形容他,不勝唏噓。
即便我不曾跟他一起走過多數的日子,但仍大概猜得出來他的人生過的如何。

//

終章?

7/19送完膳的那次,我進去一樣跟他講了幾句話,例如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你妹妹XX (我媽)的兒子,XX(我阿姨)有來嗎?阿你有吃飯嗎?有起來走動嗎?有看電視嗎?

用台語述說的以上話語,顯得比較有元氣且活潑。

他的眼睛看著我,被綁住的手腳又開始竄動。之前因為身體不好又想要亂跑,後來進養老院之後就始終被綁著。
沒了自由,出不了養老院的大門,生而為來的最後幾年的寫照都在你眼前,但你無能為力,只能準備轉身離開。

那天我心血來潮,心裡想著之後每次來都幫大舅拍一張照片吧,可以記錄他這幾年的變化,雖然也不知道給誰看,但我這邊能留著。

病床上的資訊版

病床上的資訊版

我拍了拍大舅的整身,然後拍了大舅病床上方的牌子。寫著入住日期還有他的出生年月日,溝通語言是國語跟台語,飲食是稀飯。

我想起了那次坐救護車時,我看到他的生日只跟我差了一天,我突然間非常難過。

我想起自己被送到外地念書,在宿舍過的爽爽的時候,大舅只因為跟我差了快六十年出生,卻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我想起自己高中時,想要把書讀好而請求爸媽讓我補習,爸媽也二話不說的七八萬塊砸下去讓我念。而我當時還有交女友。

我想起了大學時無法念書整天打球、打電動的情景,大舅在我這個年紀應該已經在工作了。

鼻酸湧了上來,我可能只是覺得很不公平,或者自己運氣真的比大舅好太多。

時間倒回7/19,我轉身準備走,走之前照常跟護士與看護說了一下謝謝。
離開養老院後趕緊回家吃飯。

7/24,颱風前夜,我聽聞大舅發高燒,已經差不多了的消息,雞皮疙瘩爬滿身。
7/26,颱風過後,姊姊說中午回家,爸媽都不在家,應該是大舅去了,當晚下午證實。

//

不知道是因為每次去探望他的時候我都有把握時間,或者我覺得我已經盡我所能,聽聞的當下也沒特別感覺。

但,我心裡想的是,7/19那時,他的眼神是不是死前的哀求?
我是不是沒讀出他快不行的懇切,還如釋重負的趕回家吃飯?
他當時想要掙脫,是不是臨走前的最後一求,但我卻忽略了?

不管怎麼樣,這些問題都已經無法證實,在參加出殯的那天,我滿心的祝福他,一路好走。

大舅,這一世辛苦了,望你來世過得順遂。

avatar-img
6會員
68內容數
「最好的時候」 來自自由 翱翔的天空 或 腳踩在正午的 沙灘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i Pi 怦呸 的其他內容
北台灣,今年,夏季的雨特別多,連同這兩日颱風來襲,像是把過去幾年累積的淚水都要一次流乾似的。 本文的預覽圖,是六月底去桃園一日遊時,又遇到的傾盆大雨。 今年夏季的雨勢來的又凶又猛。
周一的時候,忙得很晚,又想寫文,藉著「堅持」的議題發了篇文。 今日已是周三,下班後久違的慢跑,不知是前晚太晚就寢或工作繁忙,現在拖著疲憊的身軀,心想著,今日還是得湊湊數寫篇文章。 那麼,就來寫寫我個人關於慢跑的想法吧!
堅持寫作,有多難? 上周六我心想著,想把寫文的更新頻率變成每天更新。 一天方格子,一天IG發文,卻不想這難度其實蠻高的。
請寫出一個代表家鄉,讓你感慨萬千的地方或場景。
回家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會形容為「回去」還是「回來」?
離開家後,是怎樣的感受?
北台灣,今年,夏季的雨特別多,連同這兩日颱風來襲,像是把過去幾年累積的淚水都要一次流乾似的。 本文的預覽圖,是六月底去桃園一日遊時,又遇到的傾盆大雨。 今年夏季的雨勢來的又凶又猛。
周一的時候,忙得很晚,又想寫文,藉著「堅持」的議題發了篇文。 今日已是周三,下班後久違的慢跑,不知是前晚太晚就寢或工作繁忙,現在拖著疲憊的身軀,心想著,今日還是得湊湊數寫篇文章。 那麼,就來寫寫我個人關於慢跑的想法吧!
堅持寫作,有多難? 上周六我心想著,想把寫文的更新頻率變成每天更新。 一天方格子,一天IG發文,卻不想這難度其實蠻高的。
請寫出一個代表家鄉,讓你感慨萬千的地方或場景。
回家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會形容為「回去」還是「回來」?
離開家後,是怎樣的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與父親一同度過的過去十五個月,從父親生病到康復出院的過程,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感受到生活的起起伏伏。在這過程中,作者也經歷了身心的狀況變化,打破了對照顧病人的既定觀念,反思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感謝了身邊所有給予過幫助的人。這是一篇充滿情感與真摯故事的文章。
Thumbnail
老爸剛好在我回台這段時間做了一個小手術,之前我還在北京的時候他就有提過動手術的事情,當時開刀時間比我預計回來時間還要早了兩個星期,我當時一度想要先自己回來一趟,但老實說老吳帶小哈利讓我無法放心,後來我跟我爸坦承我的糾結,他老人家倒是覺得無所謂。 「只是一個小手術」,他這樣說。 不過後來老爹因為主治醫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舅公的相聚。同時也談及了對於傳承和自然共生的深刻理解。探訪親人以及對親情思念的內容,堅持人們更多的時間轉移到握手間的暖意,表達作者對於親人的回憶與感情。筆者認為旅行對於自己而言,不只是去看看不同生活方式,體驗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而是去找尋自己。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我爸讓我提早見習老人會,那個...提早30年嗎?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阿公已經九十高齡了。原本身子骨就虛弱(他得過胃癌,喉嚨也有一個開放的洞口,平常用布蓋著,咳痰時才掀開)的外公,前幾天小中風,住進了彰基。我星期一因為要看整型外科,所以就跟媽媽說順便去看阿公。原本以為整型外科是在上午(這也不能怪我們,我才第二次看彰基的整型外科而已),撲了個空,於是我們就直接先去看外公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與父親一同度過的過去十五個月,從父親生病到康復出院的過程,透過作者的親身經歷,感受到生活的起起伏伏。在這過程中,作者也經歷了身心的狀況變化,打破了對照顧病人的既定觀念,反思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感謝了身邊所有給予過幫助的人。這是一篇充滿情感與真摯故事的文章。
Thumbnail
老爸剛好在我回台這段時間做了一個小手術,之前我還在北京的時候他就有提過動手術的事情,當時開刀時間比我預計回來時間還要早了兩個星期,我當時一度想要先自己回來一趟,但老實說老吳帶小哈利讓我無法放心,後來我跟我爸坦承我的糾結,他老人家倒是覺得無所謂。 「只是一個小手術」,他這樣說。 不過後來老爹因為主治醫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舅公的相聚。同時也談及了對於傳承和自然共生的深刻理解。探訪親人以及對親情思念的內容,堅持人們更多的時間轉移到握手間的暖意,表達作者對於親人的回憶與感情。筆者認為旅行對於自己而言,不只是去看看不同生活方式,體驗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而是去找尋自己。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我爸讓我提早見習老人會,那個...提早30年嗎?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阿公已經九十高齡了。原本身子骨就虛弱(他得過胃癌,喉嚨也有一個開放的洞口,平常用布蓋著,咳痰時才掀開)的外公,前幾天小中風,住進了彰基。我星期一因為要看整型外科,所以就跟媽媽說順便去看阿公。原本以為整型外科是在上午(這也不能怪我們,我才第二次看彰基的整型外科而已),撲了個空,於是我們就直接先去看外公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