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錄─伙食團的宗旨以及生活規範(住伙人員用)

歷史紀錄─伙食團的宗旨以及生活規範(住伙人員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在櫃子裡翻到一本年代久遠的綠色小冊子,

標題是伙食團的宗旨以及生活規範,

翻開裡面的內容,發現以前住伙食團是如此嚴謹,

有許多微禮細節,將修行融入生活中,自我要求與鍛鍊。

一旦選擇住進伙食團,代表自己的身份已不是看熱鬧、吃吃喝喝便離開的學員,

而是真心想了解、學習道理,成為團體幹部,延續傳承,

願意在安排好課業活動同時,

承擔責任與付出(時間規劃與管理很重要!),

如此一來,在接觸社會以前,所得到的便是雙倍的歷練,

自律生活,團隊分工,與仙佛菩薩同行。


分享其中內容做為參考,可保留核心價值與精神,

並依成員、學校狀況進行彈性微調,活潑應事,與時俱進。

(例如真的早起不來,還是可以學習禮敬仙佛,表達誠心敬意)


在學弟妹要住進伙食團前,

聊聊住伙的期待與想法,

先有一個共識與討論,

學習與成長較為踏實。


內容如下:

壹、伙食團的宗旨:

前人昭示修道四要素:財、法、侶、地。伙食團就是這樣進德修業的環境,藉此環境互相學習,改過遷善,變化氣質,涵養心性增進道功,身體力行,由道的實踐中體認人生真諦,生命的價值與道之尊貴,並肯定自己的修道、辦道,即以此為一生最高的追求目標。

貳、伙食團的緣由與設立因由:

一、緣由:

“伙食團”成立的遠因可追溯到釋迦佛時代的僧團,那時代的修道人為了修道及佈道方便大家聚在一起,不但彼此可以互相討論、照顧勉勵,也建立了後世團體修行及寺廟的開始。

二、伙食團的設立:

在民國五十年代,道場結構由農業社會進入工商業社會,道親子弟由鄉下進入大專院校求學,也開始有辦道的活動,於是在這種情形下設立了伙食團,第一個伙食團是逢甲大學的道親所設立,至今有廿年了,也由學界擴展至社會各界。

“伙食團”不但是道場的特色,也成為道場開創的前身:不但是心靈成長的搖籃,也像是慈母的另一雙手:陪我們走過成長的路。所以在天道普傳之時,更希望有一個共同的生活規範做為準繩,以使這一片純樸乾淨的園地能開花結果。

參、伙食團的共識:

1. 尊師重道、樂觀進取、恪遵佛規。

2. 同心同德、攜手並進;共學、共修、共辦,目標一致、行動一致。

3. 溫、良、恭、儉、讓,坦誠相待、謙虛為懷,圓成一氣。

4. 同甘苦、共患難,要有參與感、責任感、不袖手旁觀。

5. 注重課業,多看道書、充實道學及多閱讀有益身心的書籍,力求聖凡並進。

6. 如有犯過在所難免,願能以虛心、誠心、歡喜心接受前賢的指正。

7. 在負責講師及負責人的指導下,大家互相配合,步調一致,為整體的發展而努力。

8. 積極配合道務,主動調整作息。

9. 修道下功夫,三年五載有道行。

10. 身心多檢點,接受前賢指導,真心懺悔踏實修行。

11. 服裝儀容適當合禮,不著奇裝異服、頭髮常梳洗、修剪。

12. 在道場多談聖賢事蹟,多論道、則與聖賢日近;避免盡談凡情俗事。

肆、伙食團的生活規範:

1. 衣著力求整潔、樸素、大方,不著內衣、短褲、拖鞋到伙食團,以維護整體觀瞻及重佛規。

2. 注意各項禮節及個人言行舉止;務太過喧嘩、笑鬧,不任意發脾氣或鬧情緒。

3. 常替別人設身處地著想,將心比心養成樂觀進取;低心下氣,奉獻自己照亮別人的心靈。

4. 伙食團的家庭會議,成員一律參加,共同關心家中的事務。

5. 常接近佛堂(搭伙者);常去跟班(法會及各種研究班),接受道場的化育;增加對道的認識以提升自己。

6. 帶人到伙食團拜訪,應先通知負責人及廚師,並說明其狀況;事先略述,最忌未說明即帶來。

7. 如有新進道親或外地道親;欲住進伙食團或佛堂,應事先和負責人及負責講師商討;認可後方可搬進;以求素質的整齊及重視佛規。

8. 尊重負責講師、學長姐及負責人,如有意見能正面建議,不要在背後批評。飲水思源承上啟下。

9. 如有道親來訪或畢業學長姐回來,則召喚大家一起來招待,並注意自己的服裝儀容,如有要事,說明後再行告退。

10. 個人分配到的工作要負責做好,伙食費按月按時繳齊,公款不外借。如有特殊情況報請負責講師們決定。

11. 每餐用飯前,幫忙排桌椅、碗筷,並到佛堂獻香,禮佛感恩。

12. 儘量與大家同時用餐,如有特殊情況不能來用餐,應通知廚師,便於控制飯菜量,避免浪費。

13. 遵守廚師輪值、採購、辦道排班等工作。

14. 住在佛堂者,應按時獻香、整理佛堂、獻供及採購工作。

15. 加強佛規禮節,尤其招待道親之送往迎來多講佛規。

16. 廚師做菜之前先檢視一下,易壞的菜先煮。

17. 不穿的衣物收拾好或轉贈,避免佔用空間或妨礙觀瞻。

18. 節約使用水電;配合團體生活,勿太晚睡或晚歸;以免擾亂他人,有規律地生活,勿太晚起床。

19. 播放音響時音量適中,吹奏樂器適時而行以不打擾他人為原則。

20. 幫忙接聽電話及留言於黑板或留言簿上。(訊息保持流通,及時回應,勿讓學長姐三催四請)

21. 隨手整理物歸定位,隨時保持整潔;廚房保持乾淨清潔、乾燥。

22. 在伙食團搭伙者,一律要求過道且對道有信心者,如有根基好;且準備求道者應先報請前賢認可。

23. 如果發現有經常嚴重違背伙食團、佛堂宗旨或生活規範,而經負責講師或負責人個別規勸後;還是我行我素者,則不予其搭伙,如此不但他比較方便;對伙食團及道場也都有益。

24. 在道場不談政治;不做人身攻擊,嚴以律己、反問自己;是否盡到責任,不苛求別人。

25. 伙食團儘量不留宿異性道親,以遵男女清之佛規。

26. 乾坤道在佛堂及伙食團中,避免過分嘻笑與私語。

27. 自己所擔當工作確實做好,不能勝任亦應坦白說出,調整適當工作。

28. 各伙食團、佛堂如有其他特殊情況,亦應配合遵守。

伍、細則:伙食團生活須知

甲、食的方面:

一、採買:

1.採買者請留意菜色的調配,健康美味。

2.採買時,須注意蔬菜及塑料的新鮮度。

3.採買支出應填記支出憑單報帳。

4.久滯的檨菜請放置冰箱上層(非冷凍庫),以防腐敗。

5.不需冷藏之蔬菜,請將塑膠袋口打開,以利通風,俾使蔬菜保持新鮮。

6.蔬菜之採買,以應時應節為主,物美價廉。

7.剛上市之青菜較貴,可以等一陣子再買,如此比較經濟。

8.採買在採購時,避免只購買自己喜歡的,而忽略其他菜色。

二、掌廚:

1.先檢查上一餐是否有剩餘的飯菜,並加以烹調,以免暴殄天物。

2.久置之蔬菜且易腐敗者,請先行煮食。

3.廚師應配合當天人數多寡而斟酌飯菜份量,以免浪費。

4.為了保健身體及節約開支,避免煮消夜,如肚子餓,請以簡便方式解決,如沖泡包、麵包等等。

5.用過之杯子、鍋子及爐具(包括爐灶、瓦斯爐),應清洗擦拭乾淨並歸位。

三、其他:

1.民以食為天,而食已有節為貴,用餐請定時定量,以維護腸胃之健康。

2.用飯時,當思來處不易,粒粒皆辛苦,不可浪費一飯一菜,已報天地長養之恩、農夫耕耘之恩及廚師烹調之恩。

3.剩菜處理不易,故請廚師煮菜食能控制菜量,並儘量做的可口宜人,避免留下浪費。

乙、衣的方面:

1.棉被、衣物之摺疊與擺放,務必整齊美觀。

2.他人衣物,若未經事先允借,不可擅自取用。

3.換洗、晾曬之衣物,請自行收拾,若遺忘之衣物,經招認後仍未領回者捐給需要單位或回收處置。

4.尚未清洗之衣物,請勿占用公用臉盆。

5.公共區域請物放置個人物品。

6.晚間不宜換穿睡衣(短褲),以免有客來訪,有失禮儀。

※請珍惜自己的衣物,一絲一縷皆得來不易,千萬別因疏忽而糟蹋了,徒然削減本身的福分,盼眾前賢惜福才是。

丙、住的方面:

一、環境:

除個人書桌、寢室及衣櫥個人整理外,尚須負責公共區域之清掃及值星。

1.公共區域由總務劃分負責區域。

2.整理佛堂記得熱開水及冷水的補給供應。

3.各樓層垃圾及廚房廚餘之整理與丟棄。

二、作息:

同生活再伙食團裡,大家有一定的作息時間,尤其在獻香、用餐時間,大家更該一致,另需特別注意者,在晚自習時間內,請務必保持肅靜,以免影響他人,如有事洽談,可找適當地點,或在客廳、交誼聽,一切以不影響他人為原則。

1·作息時間表(參考用):

上午   6:00起床

6:40獻香(含早課)

7:00早餐

中午   12:10午獻香

12:15午餐

下午   5:50晚獻香

6:00晚餐

7:30~9:30晚自修

11:00就寢

2.盥洗

除特殊情形外,最好在5:00~10:50之間盥洗完畢,以免影響他人睡眠。

3.電話:講電話地點與音量以不影響他人為原則。

三、其他:

1. 生活檢討:定期召開生活檢討會,凡伙食團成員,除特殊情形而是先說明無法出席者,其餘前賢請務必參加我們的家庭會議。

2. 用水用電:請隨手關水、關燈,以節約能源。

3. 自習時間外,收聽音樂或談天,聲量物過大,自習時間收聽者請用耳機。

※調適【小我】的個性與習慣,來配合【大我】的整體運作,大我帶來的回饋,無論有形或無形的,將遠超出您所奉獻的,施比受更有福。

丁、行的方面:

1.有事外出或回家者,請留言或告知其他在伙之前賢,並隨身攜帶鑰匙。

2.晚上11:00關門,不回來過夜或晚點回來者,請於11:00前打電話回來,或是先告知,以使大家安心。

3.出入大門,請輕聲隨手關門,上下樓梯時,請放輕腳步。

4.於樓下遇見講師及其他前賢時,應上前打招呼問好。

5.隨時注意機車、腳踏車之擺放,先返家者,儘量往內靠,以方便其他前賢之擺放,並維持車棚之整齊。

6.儘量避免於樓梯間高聲談笑。

7.有客來訪,應熱誠招待,別忘了打毛巾,端開水等,勿令客人有受冷落之感。

8.尚不熟悉的朋友,勿輕易帶回家來。

9.在道場,我們代表本佛堂,在社會,我們代表【道場】,所言所行當以身示道,力求真、善、美。

戊、佛堂細則:

1.整理佛堂之值日生,應於當天晚上整理完畢,補充茶水,隔日早上請大家獻香。

2.整理佛堂要點如下:

A、收供茶:1.濟公活佛2.南海古佛3.彌勒祖師4.下濁5.上清

B、洗供杯:不可紊亂、茶垢要刷洗乾淨。

C、平爐。

D、注意燈油及燈心。

E、擦佛桌。

F、掃地拖地。

3.獻香:香與香距離以不超過一寸為原則,以示不離方寸寶地。

4.初一十五整理佛堂注意事項:

A、擦佛燈。

B、平爐、排檀香。

C、擦萬年青。

D、供杯之收洗。

E、掃地拖地。

F、發爐。

G、擔任上下值禮及排班人員。

H、購買供果:

a.以應時水果為主。

b.數量以奇數為原則。

c.貴重供果居中。

d.番石柳與番茄不宜獻供。

e‧供果盤數:

初一、十五:十五盤。

大典及年節:二十五盤。

5.點佛燈時,先點母燈,再點右儀燈,而後左儀燈,送佛燈時反之。

6.每日早、午、晚各獻香一次。

早:卯時(5:00~7:00)

午:午時(11:00~13:00)

晚:酉時(17:00~19:00)

7.不可穿著睡衣及其他不端莊之衣服進佛堂。

8.佛堂中勿大聲喧嘩,步伐宜輕。

9.出門時應辭駕,回來時應參駕(每日辭參駕以一次為原則)。

10.客人來訪時,先打毛巾,引導其入佛堂參駕後,請其就座,再上茶。(來訪者如對環境熟悉,則請其先行,主人居後,不熟悉者,則主人在前帶路。)

11.客人告辭時,應引導客人離席,並在門口送客,以避逐客之嫌。

12.遇見訪客,請別忘了問候禮儀。

13.我們的禮貌及熱誠,將是接引眾生走上法船的一座橋梁。


avatar-img
木音的沙龍
5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木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學裡,您可能聽過「伙食團」,或「崇德青年社」, 到底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伙食團,乍聽之下,像是一個吃飯煮飯的地方, 但它的功能可不只停留在煮飯吃飯。 最早成立的伙食團,是在臺灣六十年代,位於逢甲大學, 當時因為整體社會風氣學習道理、吃素不易, 前人輩關心大學青年學子, 便成立了這樣一個所在。
渡人,常常跟求道劃上等號, 但渡人的含意,僅僅如此狹隘嗎? 老師慈悲:「渡化當下,是否有迴光返照,是否順道渡化自己,內在的眾生。」 渡人,是讓我們返回自性, 將內心的至真、至善、至美發揮出來, 是一場靈性與靈性的相遇。 在渡人的當下, 真正渡的是自己, 因為要放下內在的我執、我慢、成見, 以為對方好
大學裡,您可能聽過「伙食團」,或「崇德青年社」, 到底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伙食團,乍聽之下,像是一個吃飯煮飯的地方, 但它的功能可不只停留在煮飯吃飯。 最早成立的伙食團,是在臺灣六十年代,位於逢甲大學, 當時因為整體社會風氣學習道理、吃素不易, 前人輩關心大學青年學子, 便成立了這樣一個所在。
渡人,常常跟求道劃上等號, 但渡人的含意,僅僅如此狹隘嗎? 老師慈悲:「渡化當下,是否有迴光返照,是否順道渡化自己,內在的眾生。」 渡人,是讓我們返回自性, 將內心的至真、至善、至美發揮出來, 是一場靈性與靈性的相遇。 在渡人的當下, 真正渡的是自己, 因為要放下內在的我執、我慢、成見, 以為對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