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成為關係的門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位年邁的奶奶有一對子女,他們各自成家,也有自己的後代。有一天,這位奶奶的雙腳不知怎麼的開始腫脹,同住的兒子認為不需要帶去就醫,奶奶的女兒雖然擔心,但傳統觀念告訴她,嫁出去的女兒不應該多給意見,她只能選擇默不作聲。日子一久,晚上的時後,奶奶好幾次在客廳看見幾位白色透明的小孩在嬉鬧,兒子說沒看到,覺得媽媽只是在無理取鬧。
終究,在某一天的下午,這位奶奶在家裡昏迷了。加護病房的醫師認為奶奶的狀況不樂觀,建議拔管讓她好走。受此事打擊的兒子無視病房外家屬們的拔管意見,堅持為自己的媽媽插管,想盡可能延續她最後一口氣。最後,這位奶奶的生命最後硬是被「延長」了一週,身體插著各種管線才離開。身為奶奶的女兒,不捨媽媽最後的痛苦,一想到哥哥的各種忽視與不作為,她心裡忿忿不平的期待他將來能嘗到苦果。
有些人真的很相信因果,有一個因,就一定會有一個果,在那之間人們什麼事都不能做,只能等冥冥之中,只能原地站好,期待報應發生。所以,嫁出去的女兒不能過問原生家庭的事,一切都要交給兒子輩決定、處理,即使自己再怎麼擔心自己媽媽的身體,也受此箝制。
傳統文化的發展有其背景脈絡、對世界與未來的假設,它設法使人類社會運作能有所依循,試圖使我們的生活穩定,可控制。不過,當文化規範與期待讓你與自己所愛的人越離越遠,甚至威脅到她的健康與快樂的時候,你能不能把真實的關心做為優先考量?舉一開始的例子來說,當這位女兒發現自己的哥哥選擇忽視媽媽的健康,她可以選擇拋下那些干擾自己真心的傳統,有些不同的行動。固守了傳統,卻一步步失去自己所愛的人,不是一件很遺憾的事嗎?
另一個層面,我想談的是一個家庭互動會發展到某一個樣子,出了什麼樣的狀況,只靠一位家庭成員是很難辦到的。假使,面對哥哥對媽媽健康的忽視,其它的家庭成員及時出面處理,事情的發展勢必不同。我不是要怪罪任何人,而是想讓大家試著看到這種「無意識共謀」的味道。一位個案回到家總是情緒不穩,有可能是家人們需要個案的不穩定,讓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個案的狀況,個案也配合讓自己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來淡化家庭成員間原本就存在的衝突。
當遵循傳統的背後帶著的是害怕「不這麼做可能會怎麼樣」、「誰會不開心」的擔憂,而非顧及必此的關係與需要,也是一種被霸凌的樣貌。這樣,一個人的自我發展與經營人際關係的能力將被抑制。當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只能囫圇吞棗似的把這些傳統吞下肚,沒有給他們足夠討論與表達感受的空間,長大之後,他們面對傳統文化相關的人事物時,因為過去沒有跟大人有足夠討論的經驗,也只能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家人也是這麼做」。遺憾的是,我們以為的傳承,通常只是學到一些空殼。
所以,從今天起,不妨多給家人多一些表達的空間,你也要練習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跟感覺,讓彼此的關係建立在深度的理解(不論是同意的,還是不同意的想法或感受,重點是能好好的表達),就有機會發展出有別於傳統文化框架,長出家庭關係獨一無二的樣貌,不只家庭關係更健康、自在,未來出現需要做決定的時機時所能依循的就會是家人間對彼此的了解,不再只有傳統道德觀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48內容數
歡迎大家留下意見或問題,一起討論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裡聊天室 的其他內容
「其實我想,學校應該是最需要講誠信的地方,也許算是以身作則,如果教育端都沒有,那如何期待我們的下一代,甚至如何期待台灣的未來?」。讀著研究生的回信,我的心情也不太好受。年初面試的時候講好7月的實習會提供免費的專業督導,沒想到這個月長官大刀一揮,把3位兼任專業人力(其中1位老師的工作正好是實習生的專業
周末休假時,公務信箱收到一封公文簽核通知,瞄了一下信件主旨,心裡面不愉快的感受再度升起:「主管大概又只看標題就又胡亂分文,為什麼每次都這樣,她為什麼不能把內文看完再判斷?造成我很大的困擾」。這樣的想法與不舒服的感受,就這樣跟完我的假期。直到上班日正式點開公文,我才發現我的主管這次有看過公文,才把它指
我生長在一個傳統的家庭裡,早年父母親工作忙碌,鮮少與我談親密關係是什麼樣子、會怎麼發展,以及遇到狀況可以怎麼處理。記憶中有過幾次討論的機會,收到的是:「那個沒有什麼」、「以後你會結婚,有自己的小孩」。民國90年左右,偶像劇熱潮開始出現,裡頭演出的通常都是高富帥男主角,搭配鄉村出身,因緣際會與之相遇的
「一位諮商心理師開始執業,他心裡所期待的,是透過所學專業去幫助眼前受心理痛苦所困的人。諮商心理師對此投入的經驗越多,學習越多,掙扎越多,就會更有效能的協助人。」這是我的假設。 不論你是何種醫事人員,進入了大學體制,專業能力勢必受到限制。所以在提供學生專業服務之前,我們必須先認知自己所處的單位屬性,否
這次想來談談在執業現場,十幾年以來一直重複被討論,讓我很難以理解的兩個狀況。個人觀察與意見難免不周全,敬請溫柔指教。 性別平等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被8小時綁架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5條第2項,學校、主管機關或其他權責機關為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懲處時,應命行為人接受心理輔導之處置,並得命其為下列一
 「我們對面的都不讓小孩跟她們玩」,剛進家門,就聽見家母說著昨晚被她大罵一頓的姐妹。  禁止自己小孩跟她們玩,彷彿是一種社區共識。親自互動過,姐妹倆天性純真,只是家庭互動的挫折經驗,讓她們在處理人際上的不如意,與尋求他人關注的方法,常為她們帶來更多的挫折。所以,我們並沒有阻止自己的小孩跟她們玩,反而
「其實我想,學校應該是最需要講誠信的地方,也許算是以身作則,如果教育端都沒有,那如何期待我們的下一代,甚至如何期待台灣的未來?」。讀著研究生的回信,我的心情也不太好受。年初面試的時候講好7月的實習會提供免費的專業督導,沒想到這個月長官大刀一揮,把3位兼任專業人力(其中1位老師的工作正好是實習生的專業
周末休假時,公務信箱收到一封公文簽核通知,瞄了一下信件主旨,心裡面不愉快的感受再度升起:「主管大概又只看標題就又胡亂分文,為什麼每次都這樣,她為什麼不能把內文看完再判斷?造成我很大的困擾」。這樣的想法與不舒服的感受,就這樣跟完我的假期。直到上班日正式點開公文,我才發現我的主管這次有看過公文,才把它指
我生長在一個傳統的家庭裡,早年父母親工作忙碌,鮮少與我談親密關係是什麼樣子、會怎麼發展,以及遇到狀況可以怎麼處理。記憶中有過幾次討論的機會,收到的是:「那個沒有什麼」、「以後你會結婚,有自己的小孩」。民國90年左右,偶像劇熱潮開始出現,裡頭演出的通常都是高富帥男主角,搭配鄉村出身,因緣際會與之相遇的
「一位諮商心理師開始執業,他心裡所期待的,是透過所學專業去幫助眼前受心理痛苦所困的人。諮商心理師對此投入的經驗越多,學習越多,掙扎越多,就會更有效能的協助人。」這是我的假設。 不論你是何種醫事人員,進入了大學體制,專業能力勢必受到限制。所以在提供學生專業服務之前,我們必須先認知自己所處的單位屬性,否
這次想來談談在執業現場,十幾年以來一直重複被討論,讓我很難以理解的兩個狀況。個人觀察與意見難免不周全,敬請溫柔指教。 性別平等委員會*(以下簡稱性平會)被8小時綁架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5條第2項,學校、主管機關或其他權責機關為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懲處時,應命行為人接受心理輔導之處置,並得命其為下列一
 「我們對面的都不讓小孩跟她們玩」,剛進家門,就聽見家母說著昨晚被她大罵一頓的姐妹。  禁止自己小孩跟她們玩,彷彿是一種社區共識。親自互動過,姐妹倆天性純真,只是家庭互動的挫折經驗,讓她們在處理人際上的不如意,與尋求他人關注的方法,常為她們帶來更多的挫折。所以,我們並沒有阻止自己的小孩跟她們玩,反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老阿嬤,總是勸自己的孫女不要嫁人,孫女心想,阿嬤自己都嫁人,也生了七八個小孩,卻勸她不要嫁人,難道阿嬤要養她嗎?女孩當時三十歲,沒有對象,但是對婚姻很嚮往,希望找到一個優秀的男人共組家庭。 幾年後,孫女結婚了,不久之後老阿嬤也往生了。婚後的孫女經歷柴米油鹽各種生活壓力,以及與婆家人磨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在現代社會對於傳統觀念的評判,以婚姻建立的新家庭作為例子,對於傳統與現代的抉擇提出思考。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老阿嬤,總是勸自己的孫女不要嫁人,孫女心想,阿嬤自己都嫁人,也生了七八個小孩,卻勸她不要嫁人,難道阿嬤要養她嗎?女孩當時三十歲,沒有對象,但是對婚姻很嚮往,希望找到一個優秀的男人共組家庭。 幾年後,孫女結婚了,不久之後老阿嬤也往生了。婚後的孫女經歷柴米油鹽各種生活壓力,以及與婆家人磨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在現代社會對於傳統觀念的評判,以婚姻建立的新家庭作為例子,對於傳統與現代的抉擇提出思考。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