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休三日外改善工作生活平衡的三個立即措施

2023/05/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星期一到五、早上9點到下午6點的工作生活是否內化在你DNA裡?今年3月7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出現標題「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的提議,歷經一個多月在4月26日達標5,000份以上附議,按規定政府須在兩個月內的6月26日前回應。提案中引用勞動部一份2021年調查報告及民間團體4 Day Week Campaign 2022於英國試行一週工作四天的結果,內容可總結為「台灣工時全球第四,英國實驗一週工作四天結果帶來諸多好處,故提議週休三日。」

台灣工時可以全球第四高,也可以全球第四低

(圖一)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2021年勞動部的「就業者平均每年工時」這份報告有些解讀成台灣工時全球第四高,實際上這份報告只統整四十個國家,以此標準從圖一篩選其他三十九個國家台灣能成為全球工時第四低。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這份資料彙整全球各國統計的員工平均每週工時,由高到低排列台灣位居60名,比鄰近的日韓高,比對岸中國低。這份資料中的工時與排名參考即可別較真,主要兩個原因:
  1. 各國工時統計年份不同,有些國家最新只有疫情前的資料,不同時空背景做比較有點張飛打岳飛。
  2. 各國統計方式不同。例如有些國家只考量全職員工工時,有些全職及兼職員工都統計,國家間以不同基準進行資料搜集卻以相同基準比較,有失公平。
圖中列出164個國家每週工時供參考,其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工時最高,但這是2009年的資料,根據UAE勞基法規定一週工時48小時,所以私人企業一周六天一天工作8小時似乎成了常態,而最近UAE政府有針對工時做了部分調整,2022年最新規定有些公部門一周工作星期一到星期五中午四天半即可。如果你不想花太多時間工作,追求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可以考慮工時最少,位於西南太平洋由島嶼組成的萬那杜,工作於海洋山林間將帶來別於鋼筋水泥不一樣的體驗。

借鏡法國思考台灣如何改善工作生活平衡

(圖二)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
法國有著令人稱羨的35小時週工時,但了解其工時調整的脈絡彷彿揭開面紗不再浪漫可愛。在1870年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法國勞工面臨現今社會無法企及的高工時,超過3,000小時的年工時意味平均一天工作至少八小時。時序推進到二十世紀,經濟大蕭條籠罩法國,縮水的薪資與政局的不滿,勞工在1936年五、六月進行大罷工,最終資方妥協簽訂《馬提尼翁協議》,確立一週工時40小時。

縮減工時只為改善失業率

二戰後法國迎來經濟榮景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石油價格飆漲下物價與失業率一起攀升,80、90年代法國失業率高居10%左右,為了改善失業率,政府縮減工時希望釋出更多職缺達成工作共享,所以工時從40小時於1982年縮減到39小時,2000年又更進一步減少成現在廣為人知的35小時。

除了週休三日外改善工作生活平衡的其它三個方式

歷史上法國縮減工時的原因主要來自經濟不景氣,台灣的狀況主要希望平衡工作與生活,以此目的為出發點思考除了縮減工時外尚有三點可以考慮:
  1. 彈性工時。勞基法規定一天上班八小時,因應每人生活作息不同應自由選擇想要的八小時上班時段,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
  2. 居家上班。疫情間已證明居家工作也能撐起卓越經濟成長,我們能在辦公室與居家間做選擇,依不同需求選擇自己合適工作的地點。
  3. Work Smart。縮減的工時無法讓事情變少,有效率的完成事項才能,透過科技可將例行工作自動化,輔以生成式AI讓我們工作更有創意及輕鬆。
再進一步思考,我們追求工作生活平衡是否起因工作無法帶給我們滿足或成就感,逐漸消磨了工作熱誠?工時縮減無法解釋為什麼法國人一周工作35小時依然經常罷工;一週能工作105小時是35小時三倍的Elon Musk每天工作依然樂此不疲,或許這就是劉潤在《底層邏輯》提到的「要把工作當成玩」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